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我国植物园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诸如分区雷同、植物景观缺乏特色、植物园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本文以珠海市凤凰山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为例,探索如何在保证植物园本身的科学性的同时,突破传统植物园规划的陈规,强化植物示的效果、景观组织及游憩空间的创造;扬长避短、与时俱进,提供更亲切、完善的解说设施,突显地带性植物特点、植物区系特点以及植物园在引种和研究上的特点相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盐生植物的应用对于解决盐碱地生境下的生态平衡、塑造地域景观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山东东营盐生植物园为例,介绍在规划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将园林造景手法与科学保育植物资源相结合,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在保育盐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突出植物景观特色,构建滨海地区植物景观多样性,塑造出别具一格的盐生植物园。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分类园现状分析,总结分类园规划常用分类系统自身特点及局限性。以晋中市百草坡森林植物园分类园为例,进行分类园景观营造分析。从分类系统选择、植物收集、展示面积计算、景观空间营造和植物景观特色塑造等方面对分类园规划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为规划科普性、地域性和特色性分类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方尉元 《中国园林》2012,28(9):44-47
在研究地域性景观及世界植物园地域性景观发展趋势及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植物园地域性景观特色塑造的过程和方法。以宁波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为例,在规划设计中对区位、上位规划、场所自然环境等场地精神和潜在的影响要素研究的基础上对地域性景观特色进行提炼,形成了植物园独特的山水骨架、景观功能布局、场地元素的功能延续、地域特色专类园以及结合植物园主题内容塑造的地域特色景观。最后指出,地域性景观特色的形成不是风景园林师在刻意创新,而更多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特性并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5.
魏小皖  廖菊阳 《园林》2021,(4):52-57
植物景观作为植物园的主体景观表现形式,同时蕴含着自然和人文的内涵与品质,因此科学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尤为重要。进行上位规划分析和实地调研之后,设立规划目标和原则,基于植物分类学理论,确立"植物进化之脉"的规划理念;通过分区规划、季相规划及专类园规划,明确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植物展示的亮点,即主要展示作为株洲市花的金缕梅科植物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等、作为长株潭地区亚热带树木代表的壳斗科植物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等,以及代表神农本草文化的药用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等。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规划研究,加强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乡土植物的搜集保护,探索了中亚热带地区植物园植物景观营建方法,为今后植物园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野趣水景园的植物造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延芳 《中国园林》2007,23(10):89-91
通过对野趣水景园的规划理念、植物配置类型及景观营造的总结与分析,以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的野趣水景园为例,探讨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营造规划方法,特别是水边空间的植被绿化,要根据各自的场所和植物的不同生活形态来选择,充分利用水、湿生植物,通过合理分区营造丰宫多彩的水体景观,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迈阿密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提出了植物园景观设计应优先考虑入口、水体、温室等区域性生态景观的功能性,并运用艺术表现形式结合植物生长特点营造新的植物园景观,植物园内的景观犹如博物馆的艺术品一样将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作为科研与教育为目的的植物园将成为人们学习、欣赏的艺术场所。艺术美和植物自然美的融合将在植物园中得到充分体现,科普性活动和创造性体验也将在植物园中自然展开。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3,(5):148-149
杭州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由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景、丰富的文化资源及良好的自然条件,杭州植物园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植物园之一。槭树杜鹃园于1958年建成开放,曾经是杭州植物园中一个具有特色的专类园。然而,由于多年来植物的生长变化,再加上疏于管理,植物已经比较杂乱,杜鹃的数量非常稀少,槭树类植物也不多,而且由于树林过于郁闭长势不良,槭树杜鹃园已名不符实。2008年,多义景观完成了杭州植物园的详细规划,继而受委托对植物园玉泉一带进行更新改造设计,杜鹃园为其中的一片较为完整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植物园规划创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园是园林专用绿地的一种类型,其规划水平直接影响着科普效果和景观质量。本文在强调规划设计重要性的基础上,回顾了传统植物园建设的历史脉络,介绍了规划设计的理念,并结合上海辰山植物园、眉山植物园、无锡植物园、济南动植物园等的创新功能区的介绍,阐述了植物园在新时期规划设计的探索模式。主要有反映植物进化的APG III被子植物分类体系模式、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凸显地域特色模式、动植物园融合规划的生境营造模式、前沿科研热点的种植展示模式、康健养生理念的社区花园模式、感观声景的融合嵌入模式和工程措施与生态修复协同构建模式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胡文芳 《中国园林》2005,21(3):11-16
通过对巴塞罗那植物园规划理念、植物展示技术与手段及科学内涵的总结与分析,探讨当代富有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方法,指出植物园的特色对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植物专类园的类别和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植物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应用日趋广泛。在对植物专类园、专类花园、植物园进行区别的基础上,明确了植物专类园的定义,并根据植物专类园的植物种类及表达的主题,将植物专类园分为四个类别。同时,特别针对中国植物园中的植物专类园进行统计,分析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胡永红 《中国园林》2006,22(7):50-55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中处于重要地位。以世界上69个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专类园设置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共性和特点。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园中,专类园类型超过50种,其中,蔷薇园、岩石园、水景园、树木园、东方园、草本植物园、生态园等在植物园中比例超过40%。拟建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专类园建设将以此为借鉴与参考,结合辰山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与上海植物园错位发展的原则,拟设置30个专类植物园区。  相似文献   

13.
张乐天  刘?骏 《室内设计》2012,93(2):24-28
在大学校园中建立植物园早不是罕见之事,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早在几百年前便在校园内建立了科研用的植物园,我国的一些林业院校也在上世纪后期先后建立了用于教学的植物园。本文在现有校园植物园规划设计的成果基础上,通过分析校园植物园与公共植物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提出了适合当代大学校园植物园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以期为未来国内校园植物园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植物园设计标准》是一部关于植物园设计的国家级技术标准,其制定对完善中国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保证植物园设计质量,全面发挥植物园的综合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对《植物园设计标准》编写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如当今我国植物园的定义、展览温室的设置是否应该进行硬性要求、如何合理规定植物园的用地比例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希望对《植物园设计标准》的逐步完善起到一定作用,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范标准编写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两"园"合一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寓植物园于校园”的做法在中外都十分流行,但其中大多数高校的植物园都只是校园总体的一部分,属“园中园”或“园外园”性质,并以“学”为主.浙江林学院植物园“两‘园'合一,学用并举”,即校园和植物园在空间上重叠;植物园不仅要有教学功能,也应为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改善、休读场所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师生人心凝聚而发挥重要作用,既丰富了高校植物园的内涵,也为缓解高校植物园用地局促、经费紧张和人才缺乏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叶菁 《福建建筑》2013,(5):26-28,47
本文对福州植物园生态景观、园林景观以及人文景观进行初步的探究,表明福州植物园园林造景以人为本,顺应自然,指出应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加大植物园文化的发掘、科普力度,同时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一个感观美、文化美的现代化园林植物园。  相似文献   

17.
从药草园到专类园——欧洲大陆植物园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洲大陆植物园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与其园林艺术的发展轨迹相一致,即由中世纪的药草园开始,经过巴洛克花园,至18世纪自然风景园,再到近期的现代园林。早期的植物园以科研教学为主,发展至19世纪中期则以引种栽培全世界植物种质资源为目的,形成综合型植物园的标准模式。而近年来植物园的发展则越来越重视生态学研究,并且开始重点突出与当地气候和生境条件相适应的专类园。  相似文献   

18.
当代植物园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曦 《中国园林》2012,28(6):54-59
植物园兼具科学价值和公益属性,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从4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制定符合植物园发展趋势的规划策略:1)要转变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策略和方式,做到个体与群落收集并重,重视地域乡土植被的收集和保护,突出植物收集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2)展园设置要兼顾多样性与规模化,通过专类园展示特色植物及其生境,运用主题园增进趣味性与互动性;3)要构建以科普教育为主题、强化公众认知、互动和参与的植物园解释体系;4)通过大型节事活动策划,凸显植物园的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植物园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我国建立植物园的历史不足百年,至今全国已有植物园近200所,为植物科学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先期为弄清国产植物,出版巨著《中国植物志》,为植物园打下"引种、驯化"的分类学基础,贡献很大。后期为"生物多样性"的号召而为保护物种、迁地保护的任务作出应有的努力,尤其在现代化城市中,植物园已经成为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园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园林有着中西合璧的特征和独特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近代园林的保护既要顺应国际保护的潮流,又要根据自身的特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本文分析了中国近代园林保护的现状,以上海近代园林保护实践为例,总结了上海在近代园林保护中取得的成果,归纳了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近代园林的保护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