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Pentraxin-3(PTX3)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探讨PTX3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与临床白蛋白尿组,分别检测3组PTX3、血糖、血脂、HS-CRP、γ-谷氨酰转移酶等。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PTX3与UAER呈正相关(r=0.667,P<0.01)。各组间年龄、FPG、TG、GGT、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3水平与白蛋白尿相关,PTX3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PTX3水平升高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86例,正常对照组(C)20例。检测血清脂联素(APN)、空腹血糖(FBG)、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24h尿白蛋白。根据24h尿白蛋白将糖尿病组分为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NAU)60例和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MAU)26例。结果:C组的血清APN水平最高而MAU组最低,C组与MAU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24h尿白蛋白(r=-0.268,P=0.016)、FBG(r=-0.231,P=0.039)呈负相关。校正FBG后,C组APN水平仍然高于MAU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血清APN水平下降,低脂联素血症与微量白蛋白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和动态血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尿Ⅳ型胶原探讨胰岛素抵抗和动态血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分为3组(各30例):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及糖尿病临床肾病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尿Ⅳ型胶原,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胰岛素敏感指数、相关的肾功能指标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胰岛素敏感指数在2型糖尿病各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24h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血压在糖尿病临床肾病组高于其他3组(P均<0.05)。尿Ⅳ型胶原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与24h平均舒张压、夜间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和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和动态血压通过Ⅳ型胶原影响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分为A(≤30mg/g),B(>30~300mg/g),C(>300mg/g)组,并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视网膜病变组和非视网膜病变组,以认知功能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分析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总分、听觉词语即刻记忆3个、身体部位延时记忆、指图总耗时、图片补缺、图片误认数、图片延时记忆、图片即刻记忆以及数字广度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322,r=0.23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伴冠心病呈正相关(r=0.309,r=0.302);微血管病变、是否伴冠心病与配偶健康程度3个自变量对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血管病变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有密切相关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时已发生认知功能变化,应尽早进行预防并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晶  董秀丽  穆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18-841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特点.方法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组(MAU组)与正常蛋白尿组(NAU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高血压病史、体质指数、腰围、血脂、糖化血红蛋白、C肽.结果 MAU组腰围、2h CP,TG、CH、LDL,高血压病史较NAU组长,以TG增高明显.MAU组中尿微量白蛋白与体质指数及腰围相关,腰围相关性为显著(P<0.05);腰围与C肽、TG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1).结论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尿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老年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诊断老年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27名正常老年人的尿TGF-β1、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DM组尿TGF-β1为(21.2±7.32)ng/mmolCr,微量白蛋白尿DM组尿TGF-β1为(58.79±25.93) ng/mmolCr,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对照组的(7.79±3.58) ng/mmolCr(均P<0.01).相关分析表明,尿TGF-β1与尿微量白蛋白(r=0.5415)、尿α1-微球蛋白(r=0.6282)、尿β2-微球蛋白(r=0.3248)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无相关性(r=0.2304,P>0.05).结论尿TGF-β1测定似可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一项敏感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选择69例糖尿病肾病(DN)和57例糖尿病初期未发生微血管病变的住院糖尿病病人(DM)为观察组,5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的MPO、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胱抑素C(CysC)的含量,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N组血清MPO与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均呈正相关(r=0.478;0.367),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MPO与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相关性低(r=0.171,0.134),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MPO与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相关性低(r=0.127,0.129),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O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除尿微量白蛋白外的另一个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的诊断指标。MPO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减少微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另选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中IL-18、CRP、mALB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IL-18、CRP、mALB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8与CRP、mALB呈正相关(分别r=0.453,r=0.579,P均<0.01)。结论血清IL-18、CRP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炎性反应介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8、CRP、mALB水平的升高可能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瘦素(1eptn)、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比浊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36例健康体检者、24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53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leptin、mALB、α1-MG、NAG水平浓度.结果 血清中男性与女性的瘦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普遍高于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组的leptin、mALB、NAG、α1-M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组(P<0.01),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中的leptin和尿微量蛋白逐渐升高.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leptin与mAIB、α1-MG存在显著正相关(r=0.295,r=0.416,P<0.05).结论 瘦素与尿微量蛋白是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x-LDL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另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ox-LDL浓度、尿微量白蛋白、尿8-OHd 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组血ox-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量蛋白尿组的血oxLDL水平明显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及正常蛋白尿组(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血ox-LDL水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脉压差呈正相关,与BMI及HDL-C呈负相关。ox-LDL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尿8-OHd G、NAG、α2-MG、FD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蛋白尿的增多其脂质的氧化应激水平增强,且脂质氧化应激作为重要因素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排泄率的相关性。方法对96名己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的测定,按结果分组比较。结果HbA Ic与mALB/Cr在A、B、C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T2DM中HbA Ic与mALB/Cr呈正相关(r=0.792,P=0.012)。结论有效的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肾损伤的程度,预防早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isfatin、Apelin水平,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3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36例)、临床白蛋白尿组(CP组,30例),选取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isfatin、Apelin水平,同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Scr)、BMI,计算UAER,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NC组比较,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Apelin水平显著升高(P<0.01),3组糖尿病患者之间血清visfatin、Apelin逐渐升高(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BMI、FPG、HbA1c、HOMA-IR、TG、LDL-C、Scr、UAER、Apelin呈正相关(P<0.05);Apelin与BMI、收缩压、FPG、HbA1c、HOMA-IR、LDL-C、Scr、UAER、visfatin呈正相关(P<0.05);visfatin、Apelin均与H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cr、UAER是糖尿病组患者血清visfatin的独立相关因素(r2分别为0.325、0.267,P<0.05)。HOMA-IR、UAER是糖尿病组患者血清Apelin的独立相关因素(r2分别为0.256、0.487,P<0.05)。结论血清visfatin、Apelin随UAER升高而逐渐升高,其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脂联素(APN)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7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NA)组27例、微量白蛋白尿(MA)组23例、临床白蛋白尿(CA)组21例,同期选取非肾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NGAL(sNGAL)水平和血清APN(sAPN)水平,分析血清NGAL及APN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随着ACR水平的升高,肾功能下降,血清NGAL、APN水平逐渐升高。NA组、MA组和CA组的血清NGAL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组较NA组的血清NGAL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NA组、MA组、CA组、各组间血清APN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糖尿病患者血清NGAL与ACR呈正相关性(r=0.854,P〈0.01),血清APN与ACR亦呈正相关性(r=0.828, P〈0.01)。血清NGAL与GFR呈负相关性(r=-0.751,P〈0.01),血清APN与GFR亦呈负相关性(r=-0.816,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NGAL和血清APN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有望成为DN肾损害的预测指标,用于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骨密度(BMD)变化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情况.方法 将93例T2DM患者按其BMD值分为OP组(n=59)及非OP组(n=34),比较2组年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P组患者的年龄、BMI、BMD、血钙、血磷、血ALP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非O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ALP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与FBG无相关性.结论 高龄、消瘦、高血碱性磷酸酶、糖尿病肾病均为T2DM合并OP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116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并计算ACR值。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分期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ACR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分期增加,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逐渐增加(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呈正相关(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CR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ACR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与肾脏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肾脏损伤越重,ACR水平越高,通过检测其水平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肾损伤,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不同程度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on,A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以及二者与氧化应激状况的关系。方法 196例糖尿病患者按24h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分为正常组62例、微量组70例和大量组64例,选择6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APN,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正常组、微量组和大量组血清APN,VEGF,SOD活性,GSH-Px及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微量组APN和MDA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大量组APN,VEGF,SOD和MDA较正常组升高(P<0.05);大量组APN和VEGF较微量组升高(P<0.05);二元变量相关分析显示,APN与MDA呈负相关(r=-0.494,P<0.05),与SOD,GSH-Px呈正相关(r=0.336,P<0.05;r=0.412,P<0.05);VEGF与MDA呈正相关(r=0.582,P<0.05),与SOD,GSH-Px呈负相关(r=-0.463,P<0.05;r=-0.45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APN,VEGF与人体氧化应激状况有相关性,其水平变化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胱抑素-C的水平,并与无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尿NGAL和胱抑素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方法入组126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无糖尿病肾病作为对照组进行横断面比较研究。分为3个研究组:2型糖尿病有微量白蛋白尿组,2型糖尿病无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任何肾脏疾病的患者。统计研究对象中2型糖尿病病程时间和血糖状态。对所有受试者的血样集中储存在-20℃的冰箱中,批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及NGAL和胱抑素-C水平。结果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尿NGAL和胱抑素-C水平(228.18和3.23ng/ml)与无蛋白尿(146.12和2.61ng/ml)和对照组(26.56和0.30ng/ml)相比显著升高。尿NGAL和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呈线性相关。结论尿NGAL和胱抑素C水平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较无糖尿病肾病患者升高。尿NGAL和胱抑素-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尿白蛋白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 (NF-κB)表达水平,来探讨NF-κB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依其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3组:①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5例),UAER<20 μg/min;②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15例),20 μg/min≤UAER<200 μg/min;③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10例),UAER>200 μg/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所有入选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NF-κB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内,与A组比较,B组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组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水平也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表达水平分别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715,r=0.701,r=0.514,P均<0.01;r=0.308,P<0.05).结论 NF-κB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以探究GSK-3β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将其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UAE<30mg/24h)4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AE≤300mg/24h)39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UAE>300mg/24h)32例,另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液中白蛋白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SK-3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尿白蛋白正常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GSK-3β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肌酐、血尿酸、UAE、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酸、UAE影响GSK-3β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GSK-3β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并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临床监测血清GSK-3β水平变化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