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佳丽  洪波 《风景园林》2018,25(12):121-124
明代版画反映了当时的风土民情,明末王象晋《群芳谱》中的“雅称”是我国传统园林植物种植实践之结晶。本研究在介绍《群芳谱》和明代版画概况的基础上,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对明代代表性的版画作品中庭院花木种类及种植关系开展研究,将其与《群芳谱》中“雅称”进行对比,探寻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版画中的花木种植和《群芳谱》“雅称”中所总结的花木配置方式基本相同。但由于两者的表现方式、创作者知识背景不同等原因,导致两者在花木种类、观赏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揭示明代版画与《群芳谱》“雅称”在园林花木种植方面的价值,以期为中国传统庭院花木种植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园林植物的意境营造现状,文章以《广群芳谱》传统植物志为主要研究材料,以植物竹为例,用全新的视角对《广群芳谱》中植物的意境描写进行解析,分析并梳理其意境表现方式,并将其具象化,进而探讨《广群芳谱》对当代园林植物造景新的启示,以期给当代园林植物的意境营造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园冶》中的植物景观语汇进行分析,参考古典园林的相关理论著作,并结合传统造园文化,研究《园冶》植景设计理法。全书以植景贯穿始末,共论及26种园林植物。《园冶》植景设计倡导贵宜、尚和、求变、显境之理法,注重因地制宜、整体关系、丰富变化和意境表达。通过与山石、水体、建筑等构园要素巧妙搭配,遵循虚实相生、一法多式、因借无由的植景设计手法,最终实现园林生境、画境与意境的营造与和谐统一。该书园林植景设计理法对于当代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园冶》的“入境式”设计、写作与解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增 《中国园林》2012,28(12):48-50
物我混一的"入境式"与主客分离的"图面式",是传统中西园林设计和思维方法的根本区别。《园冶》作者计成的园林营建工作方法是"入境"的,《园冶》一书的写作方法也是"入境"的,正确理解《园冶》的读书方法同样应该是"入境"的。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看,"入境式"的环境设计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邵丹锦 《中国园林》2012,28(6):99-102
从古至今,人们与植物为友,借植物释理抒情,在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念。从《广群芳谱》中古人对花木种植的审美观入手,通过对书中所总结诗句的意韵与中国古典园林花木种植关系的论述,试觑中国古典园林中花木审美的3种类型,并结合前文所述,对当代园林种植设计中"意"的缺失及如何在当代种植设计中创作意境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园冶》为研究主体,首先从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造园的基本思想、相地择木、景因木显、花木续景、情景交融五个方面,分别研究了《园冶》一书中植物搭配的基本原则、思想与运用。而后以扬州影园为案例,具体分析了计成在实际园林中运用的植物配置理念,同时在影园的一花一木的种植中印证《园冶》中提及的植物造景手法,最后概述了其哲学思想和造园技艺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清江南园林典型植物香景营造意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焦于中国传统园林的植物香景营造,以明清江南园林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考察《广群芳谱》《花镜》等明清专著中对江南植物的香气特征描述,并与大量明清江南园记互为佐证,梳理出明清江南园林典型香景植物;进而对不同季节典型植物香景的营造模式进行概括;最后以"随园"为案例,就明清江南园林如何将香景美融入到观赏路线的精心安排中进行解析,从中探索明清江南园林植物香景营造意匠。  相似文献   

8.
由《芥子园画传》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兰  包志毅 《中国园林》2003,19(11):62-65
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思想基础,具有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对《芥子园画传》的分析,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方式及特点,以增进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中的"文震亨可能基于对《园冶》文本所缺少的理水方面,而对其所遗漏的部分进行增补有遂著《长物志》"观点错误在于《园冶》成书在后,《长物志》成书在前。这两文本关于"掇山理水"章节编排的差异在于基于山、水两者互成的关系,《园冶》中"理水"的内容被收录到"掇山"章节中,之所以理水内容可以在掇山章节内是因为水的形态难以脱离固态的山石而单独自有,而是得形于水所在的容器——山石形态。基于此对《园冶》《长物志》及当代园林的理水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展示不同作者、时代的理水观念。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思维对事物之间关联性的关注,这种异于当下西方的思考逻辑正是传统给以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蔡军 《建筑师》2019,(1):61-65
《园冶》屋宇中记载了15种建筑类型、4类建筑构架、8幅构架图式、3个屋架细部及3幅地图式。本文通过对《园冶》中记载的建筑平面形制、构架样式及构件细部进行解读,结合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并与《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营造法原》《鲁班营造正式》等建筑史料进行比较,阐释《园冶》中屋宇的构架样式及其特点,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弥补目前学界对《园冶》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究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的源流与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动 《上海建设科技》2014,(2):52-54,69
从规划、设计和施工三方面探讨了《园冶》对上海园林绿化建设的影响,以及上海园林绿化建设实践对《园冶》的继承。认为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部分指导思想和原则与《园冶》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上海的园林绿化建设在设计思路、植物和园林小品应用上借鉴了《园冶》表现手法;在园林建筑和小品、假山施工方面,仍有《园冶》影响的痕迹[1]。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园林述要》是一部可以传世之作,堪称《园冶》“现代版续编”。它传承、发扬和发展了以《园冶》和计成、李渔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学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岭南庭园》展示和剖析了作为私家园林范例的岭南庭园设计手法上的固有特征,有着长久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园冶》在我国古典园林的理论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全书涉及造园事宜事无巨细,娓娓道来。共三篇11章专论,虽然理水的内容在文章中频繁出现,但没有一个"理水"的专门章节。因此,文章主要对《园冶》中水景的设计与处理进行一个有序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对《园冶》《长物志》中的植物景观语言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其中植物景观的章节设置和叙事内容,归纳植物景观叙述的表达思想。提出两部古籍在营造植物景观上崇尚自然、追求幽雅意境、强调实践经验、流露个人情感等相似点;但在植物景观语言的行文和思想表达上各有风格,《园冶》侧重于从造园角度阐述植物景观,提出"巧于因借"手法和生态意识,《长物志》侧重于全面阐述植物种类及其配置应用等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应用植物营造香景,形成了独特的营造手法与体验模式。选择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描述的"大观园"为研究对象,尝试对传统园林植物香景进行解析。首先对"大观园"的植物进行考察,结合传统香文化背景,就"大观园"主要香景植物及其审美特征进行梳理;其次结合《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之"大观园"园景图,就"大观园"主要的植物香景营造手法进行分析;进而从嗅觉感知与审美联想2个层次,就"大观园"的植物香景体验模式进行解读。从中探讨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香景可能的营造意匠。  相似文献   

16.
金学智 《中国园林》2012,28(12):33-38
通过对《园冶》书名中"冶"字多学科的聚焦解析,拟定了它"熔铸""美化""广大之道"3个义项,从而将书名解释为"园林美的铸造(创造)之道";进而高度评价了计成"使大地焕然改观"的"大冶"理想,并阐释了《园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丽森 《中国园林》2012,28(12):43-47
计成的《园冶》在欧美的传播与西方学者和园林爱好者对中国园林的熟悉程度密切相关。20世纪上半叶,童寯于1936年首次以英文文章提到《园冶》,直接影响到瑞典学者喜龙仁将部分英译文于1949年发表。玫萁.凯瑟克1978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园林的著作也让更多读者认识了计成,此后,西方对中国园林的研究迅速发展。1988年出版了《园冶》英译本,1997年出版了法译本,受到学术界内外读者的欢迎。《园冶》设计原理亦体现于西方一些中式庭园。目前欧美学术界有关中国园林历史、文化的研究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8.
李桓 《中国园林》2013,29(1):65-69
考察了《园冶》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并再考了《园冶》对现代造园学的启示。考察范围具体为:1)《园冶》在日本的传播;2)《园冶》的现代版和诸版本的比较;3)日本造园学最近的趋势;4)再探《园冶》之精华。结论为:《园冶》在历史上对日本的造园学、文学和美术等领域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营造学社的版本面世之后又对日本有过新的影响,但在与原版的对照与校正方面尚存疑点;传统的造园学在向现代接轨中尚存的问题,但《园冶》中的基本概念在现代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明末中国造园专著《园冶》中掇山篇的分类,并探求了其如此行为之目的及动机,挖掘如此方法之思路。计成对于假山之分类采用了2套体系:一者以假山所在之环境分类,即"宜";另一为所构成假山本体之各个器官部分,即"体"。如此分类,可体现作者独特思路:一方面展现了作者立足于实际营造,利用深厚的实际营造设计经验反哺理论;另一方面可使得掇山的重点更加全面的被点明,而不会有偏颇之虞。  相似文献   

20.
书讯     
《中国园林》2012,(12):128
《景观植物应用原理与方法》本书是在传统学科风景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科研教学、工程实践、行业管理最新研究成果编制的针对性教材。该书的前半部分是传统内容,包括概论、我国观赏植物研究进展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园林生态及其基本原理、植物的进化和景观设计特征等8章。后半部分是作者这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珍稀植物在园林植物景观构建中的应用、植物园的园林植物景观构建、气候变化与园林植物景观构建、"近自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