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早孕蜕膜和绒毛组织中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及其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34例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蜕膜和绒毛组织中Ah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38例正常孕早期妇女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和流产组绒毛组织Ah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蜕膜组织(P<0.01,P<0.05);流产组蜕膜组织中AhR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流产组绒毛组织中AhR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早孕绒毛组织中Ah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蜕膜组织,其表达上调可能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Survivin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组织中的表达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反复性自然流产(RSA)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异常,及与反复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RSA患者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绒毛及蜕膜组织内survivin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比较、计算其平均阳性单位值(PU). 结果 Survivin在正常早孕及自然流产绒毛、蜕膜中均有表达,正常早孕组绒毛滋养细胞、蜕膜细胞survivin的表达分别为PU=15.12±2.05、PU=10.81±2.02,RSA组绒毛滋养细胞、蜕膜细胞survivin的表达分别为PU=8.86±2.31、PU=6.93±2.15,正常早孕组survivin的表达明显强于RSA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妊娠绒毛及蜕膜组织中低水平表达,可能是导致反复性自然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IL-17、T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RANTES)及其受体CCR5在正常早孕及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30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的蜕膜组织,分别应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蜕膜组织中IL-17、RANTES及CCR5的表达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定位其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早孕蜕膜组织中均有IL—17mRNA、RANTESmRNA、CCR5mRNA的表达,流产组蜕膜组织中IL-17mRNA、RANTESmRNA、CCR5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LISA法定量检测结果与PT—PCR结果趋势一致。③IL-17与RANTES的表达呈正相关。④IL-17定位于蜕膜细胞胞质,RANTES定位于蜕膜细胞胞质及胞膜,CCR5定位于蜕膜细胞胞核。结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IL-17、RANTES及其受体CCR5的表达水平较正常早孕者高,这种改变可能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后,绒毛和蜕膜内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情况.方法 宫内早孕要求终止妊娠且孕龄<49 d的妇女,分为药物完全流产组(n=15)、药物不全流产组(n=15)和对照组(手术流产组,n=15).两药物流产组取服药(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第3天排出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对照组取负压吸引出的绒毛和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绒毛和蜕膜组织中FN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绒毛和蜕膜F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两药物流产组(P<0.017);其中,不完全流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F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完全流产组(P<0.017).结论 米非司酮可通过降低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膜中FN的表达,改变胚胎宫内发育的内环境,在细胞外基质水平发挥抗早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然流产时蜕膜、绒毛组织中TNF-α和IL-10的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早期流产者蜕膜、绒毛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白细胞介素 - 10的水平 ,探讨自然流产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 5 0例停经 6~ 12周的早孕妇女分为两组 ,自然流产组 30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 ,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技术 ,对自然流产组及正常早孕组的蜕膜、绒毛组织中的 TNF-α及 IL - 10进行测定。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组蜕膜 ,绒毛组织中 INF- α水平较正常早孕组明显升高 (P<0 .0 5 ) ;正常早孕组蜕膜绒毛组织中 IL- 10较早期流产组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自然流产与母胎界面细胞因子(TH1/TH2 型 )微环境的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稽留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蛋白酶体亚基低分子质量多肽-2(proteasome subunit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peptide 2,LMP-2)、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 3,Caspase-3)、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旨在探讨稽留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0例稽留流产(实验组)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LMP-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为对照组.结果:稽留流产组绒毛及蜕膜中LMP-2、Survivin的表达均低于正常早孕组,Caspase-3的表达则高于正常早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绒毛及蜕膜Caspase-3与LMP-2及Surviv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LMP-2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LMP-2、Survivin及Caspase-3的异常表达在稽留流产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R3、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RANTES)/CCR5在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及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例自然流产患者(AP组)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NP组)的蜕膜和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蜕膜和绒毛组织Eotaxin/CCR3、RANTES/CCR5的表达,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NP组蜕膜、绒毛组织Eotax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和80%,显著高于AP组的35%和30%(P=0.011,P=0.001);NP组阳性表达强度亦显著高于AP组(P=0.003,P=0.002)。NP组蜕膜、绒毛组织RANTES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45%,显著低于AP组的80%和85%(P=0.01,P=0.008),NP组阳性表达强度亦显著低于AP组(P=0.002,P=0.002)。两组蜕膜、绒毛组织CCR5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P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NP组(P=0.018,P=0.029)。两组CCR3的表达阳性率及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P组中,蜕膜、绒毛RANT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自愿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4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在自愿进行人工吸宫流产的早孕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Bcl-2、Bax、Fas、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及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Bax、Fas以及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提高(P<0.05),而两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绒毛蜕膜凋亡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两组绒毛蜕膜的增殖指数变化不明显(P>0.05)。讨论米非司酮抗早孕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基因Bax、Fas以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调控,以达到诱导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早孕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常早孕妇女和早期自然流产妇女之间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3例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和37例早期自然流产妇女绒毛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两组绒毛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两组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结果HE染色下两组绒毛滋养细胞形态对比,见早期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滋养细胞层变薄、滋养细胞变性甚至坏死、滋养细胞嗜酸性增强、绒毛间质水肿坏死;免疫组化示正常早孕组绒毛滋养细胞CXCL14的表达量为0.07±0.05,自然流产组绒毛滋养细胞CXCL14的表达量为0.12±0.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流产组CXCL14表达量0.116±0.067,多次流产组CXCL14表达量0.086±0.1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表达升高,可能在自然流产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B1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早期自然流产和正常早孕人流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各3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种组织中CyclniB1的表达.结果 CyclinB1在早期自然流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早孕人流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clinB1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母胎界面局部细胞因子GM-CSF及其受体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来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人工流产及自然流产病例的绒毛及脱膜组织各30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绒毛及脱膜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其受体(GM-CSFR)表达情况.结果自然流产组HCG值与人工流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绒毛及脱膜组织中GM-CSF和GM-CSFR 2组均有表达.与人工流产组相比,绒毛组织中,自然流产组的 GM-CSFR增加(P〈0.05),GM-CSF的表达上调,但无统计学意义(>0.05).脱膜组织中,自然流产组的GM-CSF和GM-CSFR均增加(P〈0.05).结论在脱膜组织中,适量的GM-CSF和GM-CSFR浓度维持妊娠的继续,浓度过高则不利于妊娠,可能是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在早期流产患者蜕膜及绒毛膜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早期流产患者40例为早期流产组,以同期非意愿条件下行人流术的正常妊娠妇女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两组妊娠蜕膜及绒毛组织SOCS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早期流产患者组年龄、孕周与正常对照组年龄、孕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SOCS3在两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均有表达,早期流产组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SOCS3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OCS3 mRNA在早期流产组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OCS3蛋白及mRNA在早期流产组表达降低,可能与早期妊娠流产有关;SOCS3可能对早期妊娠的维持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5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5,MMP-25)在正常早期妊娠和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及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正常早期妊娠和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MMP-25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 MMP-25mRNA在正常早期妊娠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绒毛组织中MMP-25mRNA表达水平随妊娠周数的增加逐渐上升,各孕周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MMP-25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② 正常妊娠组的绒毛组织中,MMP-25主要定位于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并且随妊娠周数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与RT-PCR结果吻合;自然流产组仅在合体滋养细胞中有表达,两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1±0.02和0.1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蜕膜组织中MMP-25主要在腺上皮细胞表达,自然流产组的表达微弱,两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5±0.13和0.2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5表达变化与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相吻合,且蜕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推测其参与胚胎植入及胎盘形成过程中滋养细胞浸润活性调控及子宫内膜组织重构;自然流产患者MMP-25表达水平降低,造成滋养细胞浸润能力下降,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和妊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方法,检测35例RSA病人、45例人工流产的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早期妊娠绒毛和蛻膜组织中MIF的定位与蛋白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绒毛和蛻膜组织MIF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IF水平。结果两组孕妇绒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中均有MIF表达,RSA组绒毛滋养层细胞胞质和蜕膜细胞胞质中MIF表达呈淡棕色,而对照组中呈深棕色。RSA组绒毛滋养层细胞胞质和蜕膜组织MIF蛋白和MIF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7.089~40.610,P<0.01)。RSA组血清MI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8.903,P<0.01)。早期妊娠血清MIF水平与绒毛和蛻膜组织中的MI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73、0.657,P<0.01);与MIF蛋白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r=0.794、0.616,P<0.01)。结论 MIF mRNA及其蛋白在RSA病人绒毛及蜕膜组织中低表达可能参与了RSA的发病,早期妊娠血清MIF水平下降对RSA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及其与TIM3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行清宫术的6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行清宫术的57例正常早孕终止妊娠者为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者绒毛组织,检测miR-155、TIM3、INF-γ、IL-4和IL-13表达水平,并分析研究组miR-155与TIM3、INF-γ、IL-4和IL-13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组miR-155、IL-4和IL-13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TIM3、INF-γ、IL-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TIM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iR-155与TIM3、INF-γ、IL-2呈负相关(r=-0.687、-0.636、-0.602,均P<0.05),与IL-4、IL-13呈正相关(r=0.574、0.498,均P<0.05);TIM3与INF-γ、IL-2呈正相关(r=0.713、0.644,均P<0.05),与IL-4、IL-13呈负相关(r=-0.615、-0.597,均P<0.05)。 结论 miR-155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与TIM3存在明显负相关,两者可能在介导复发性流产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杜敏  李宝艳  石瑾秋  卢健翔 《医学综述》2014,(14):2627-2628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在早期自然流产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自然流产者40例(自然流产组),同期选择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40例(正常妊娠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蜕膜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MIF mRNA相对定量表达为1.19±0.25,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33±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P<0.01)。结论 MIF mRNA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说明其可能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在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蜕膜中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Th17细胞因子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23 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正常早孕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蜕膜组织中AhR、叉头样转录因子p3 (forkhead box p3,Foxp3)、IL-10及维甲酸孤独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s γ,ROR-γ)等 mRNA表达,并对AhR mRNA表达与Foxp3、IL-10、ROR-γ mRNA表达作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蜕膜中AhR mRNA、ROR-γ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但Foxp3 mRNA、IL-10 mRNA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蜕膜中AhR mRNA表达与ROR-γ mRNA 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与Foxp3 mRNA以及IL 10 mRNA表达则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AhR mRNA及Th17细胞因子表达均升高,而Treg细胞因子表达下降,Treg/Th17细胞比例下降。AhR表达增高与Th17细胞因子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