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时JNK、p-JNK及caspasc-1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通过JNK通路对内质网应激途径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Pio(吡格列酮)组及I/R+Pi0+sP600125组各10只。制作大鼠MIRI模型;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caspase-12表达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JNK、P-JNK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JNK磷酸化率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比I/R组降低(P〈0.05),加用JNK抑制剂(SP600125)后上述指标进一步下降,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活JNK通路,诱导过度的ERS,增加ER凋亡信号介导的细胞凋亡。吡格列酮预处理可减少ER凋亡信号介导的细胞凋亡,JNK信号途径在吡格列酮预处理抑制ER凋亡信号分子活化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使用缺血后处理对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组(心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假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缺血后处理操作,分析3组大鼠心肌的缺血面积及梗死面积百分比,对比心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及caspase-12的表达,并对3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进行评估。结果 A组大鼠心肌组织无缺血及梗死病灶,C组大鼠心肌组织的缺血面积及梗死面积百分比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应部位心肌组织GRP78及caspase-1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B组及C组,C组caspase-1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B组,而GRP78蛋白表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行为学评估结果显示3组各项神经运动功能量化数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用缺血后处理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同时能够增加内质网的应激反应,其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及心肌梗死面积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通过内质网应激致凋亡途径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β-甘油磷酸钠联合丙酮酸钠制备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予不同浓度(10、50、100 μmol/L)吡格咧酮干预。用Von Kossa 染色、茜素红S染色测定钙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观察细胞钙化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GRP78、Caspase-12和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钙化组其钙含量、ALP活性较对照组细胞增多(P<0.05),而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钙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和ALP活性(P<0.05);钙化组其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钙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P<0.05);钙化组GRP78、Caspase-12和Runx2 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钙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GRP78、Caspase-12和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吡咯列酮通过内质网应激致凋亡途径作用可减轻β-磷酸甘油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其作用可能与GRP78、Caspase-12及Runx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p-CREB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吡格列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机制。方法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GW9662组,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伊文思蓝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p-CREB蛋白表达。结果吡格列酮组梗死面积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吡格列酮+GW9662组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吡格列酮组p-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吡格列酮+GW9662组p-CREB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吡格列酮组相比,吡格列酮+GW9662组p-CREB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上调p-CREB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GW9662可逆转吡格列酮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细胞氧糖剥夺(OGD)不同时间段再灌注(OGD/R)后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的变化,探讨神经元OGD再灌注所致内质网应激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无糖DMEM及三气培养箱对PC12细胞进行OGD,不同时间段OGD后恢复正常培养24 h,根据不同OGD时间段,将细胞分为五组:control、3 h/24 h、6 h/24 h、9 h/24 h、12 h/24 h,OGD/R相应时间后,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内质网相关蛋白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及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免疫荧光方法检测GRP78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 OGD/R后,与control组相比,6 h/24 h、9 h/24 h、12 h/24 h组细胞中GRP78蛋白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而PERK蛋白在各组中无明显变化。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pase-3蛋白与GRP78蛋白表达水平成呈正相关(R=0.561,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各组的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PC12细胞OGD/R后内质网应激及凋亡呈动态变化,且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与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有关,这将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用于降糖治疗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吡格列酮10mg/(kg·d)组(P组)、吡格列酮10mg/(kg·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特异性阻断剂GW9662组(P+G组),每组6只;利用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磷酸化p38(p-p38)蛋白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Sham组、P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降低[(8.6±4.3)%、(21.4±8.8)%vs(40.1±12.3)%,P0.05];P+G组心肌细胞AI显著高于P组[(37.0±10.5)%vs(21.4±8.8)%,P0.05]。与I/R组比较,Sham组、P组p-p38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P+G组p-p38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p-p38表达有关,这2种作用是由PPARγ介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I/R组、吡咯列酮预处理组(预处理组)。I/R组、预处理组于I/R前24 h分别由尾静脉注射相应溶媒(0.9%氯化钠溶液)及吡格列酮(3 mg/kg)。对照组不结扎前降支,4 h后取出心脏;余2组结扎前降支30 min,再灌注4 h后取出心脏。每组取8只,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测p38 MAPK和JNK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 p65)蛋白水平的表达;每组取6只,行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①与I/R组相比,预处理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梗死面积明显减少;②与I/R组相比,预处理组能明显增加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指数(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5)及Bax、caspase-3蛋白的阳性细胞指数(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I/R组p38 MAPK和JNK的mRNA表达水平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I/R组相比,预处理组能抑制以上水平的过度表达(P<0.05)。结论:吡格列酮预处理可通过保护心肌线粒体结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起到抗I/R损伤作用,该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38 MAPK和JNK的mRNA表达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灸预处理调节内质网应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针灸预处理组(EP组)、针灸预处理+LY294002组(EP+LY294002组)。I/R组、EP组、EP+LY294002组分别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P组与EP+LY294002组预先予以电针"内关穴"处理,EP+LY294002组于手术前1周皮下注射LY294002试剂。手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Akt通路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的表达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E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 max)、压力上升最小速率(dp/dt min)水平均高于I/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低于I/R组(均P 0. 01),EP+LY294002组LVESP、dp/dt max、dp/dt min均低于EP组,LVEDP高于EP组(均P 0. 01)。HE染色示,与I/R组相比,EP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少量炎性细胞堆积,心肌纤维走形较规律;与EP组相比,EP+LY294002组心肌组织损伤再次出现加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EP组p-Akt表达明显增加(P 0. 01),与EP组相比,EP+LY294002成功阻断p-Akt表达,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表达显著回升(均P 0. 01)。结论针灸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内质网应激从而发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9.
祝芬  王海燕  董晓雁 《心脏杂志》2011,23(5):584-588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ATP敏感钾通道(KATP)开放剂(吡那地尔)缺血后处理(IPO)的作用。方法: 2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吡那地尔IPO组及吡那地尔+格列本脲IPO组,每组6只动物(n=6)。在大鼠I/R过程中给予吡那地尔IPO后,对心肌细胞中Bax、Bcl-2和纤维连接蛋白(FN)凋亡蛋白的早期变化以及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心肌I/R后,心肌细胞中Bax、FN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吡那地尔IPO组Bax、FN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各组平均吸光度(A)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吡那地尔本身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其进行IPO具有减轻I/R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GRP78与Nur77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造成糖尿病模型后,部分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为I/R50组(18只,再灌注50 min)、I/R120组(19只,再灌注120 min)、糖尿病组(13只)、正常组(14只)。术前、术后2 h行超声心动图。术后5 h处死大鼠采集心脏标本,用差速离心法进行亚细胞器分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及细胞质中GRP-78、Nur-77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超声结果显示:I/R50组及I/R120组术后LVEF、LVFS明显降低,LVEDd明显增加(P0.05);与I/R50组比较,I/R120组LVEF、LVFS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与糖尿病组比较, I/R50组和I/R120组线粒体中GRP78、Nur77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细胞核中Nur77低表达(P0.05),内质网中GRP78低表达(P0.05)。结论在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时,GRP78、Nur77表现出的线粒体靶向转位,可能参与了心肌细胞凋亡并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腺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的关系.方法 取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v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1/R组)、缺血再灌注后腺苷处理组(AD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30 min和灌注2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 -1蛋白的表达.结果 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IGF-1蛋白表达较iv组升高(P<0.05);与I/R组相比,A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教明显降低,而IGF-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腺苷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明显提高IGF -1蛋白表达水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提示腺苷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与提高IGF-1蛋白表达水平和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吡格列酮5mg组,吡格列酮10mg组和吡格列酮20mg组,每组6只,利用体内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ERK1/2、磷酸化ERK1/2的变化,RT-PCR法检测HIF-1α mRNA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ERK1/2表达较假手术组无变化,吡格列酮各组对其表达无影响;缺血再灌注组磷酸化ERK1/2表达上调,吡格列酮各组表达进一步上调,与吡格列酮剂量相关;缺血再灌注组HIF-1α mRNA表达上调,吡格列酮各组促进其进一步上调,与剂量无关。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可调动内源性生存激酶表达上调,应对急性损伤,吡格列酮可进一步促进这些激酶上调,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脱氧葡萄糖(2-DG)诱导内质网应激(ERS)预处理时GRP78、Bcl-2、Bax的变化,探讨2-DG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ERS预处理组(IP组)、IP+I/R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法检测GRP78、Bcl-2及Bax蛋白在海马CA1区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IP+I/R组GRP78、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 2-DG上调GRP78时也上调Bcl-2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起到脑保护作用;2-DG可抑制Bax表达,减弱其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使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特异性内质网应激(ERS)损伤相关蛋白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aspase 12(半胱氨酸蛋白酶12)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Wistar 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IPostC组(缺血后处理组)3组,每组8只。分别测定各组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12、 Grp78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假手术组未见梗死心肌和缺血心肌,IPostC组心肌缺血区面积(46.46±2.13)%和梗死区面积(41.02±2.93)%均明显小于I/R组(53.31±3.87, 52.19±3.44)%,P值均<0.01。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6.70±2.25)%明显低于I/R组(26.92±1.91)% 、IPostC组(20.54±3.05)%,P值均<0.001。心肌组织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在假手术组(0.11±0.01)明显低于I/R组(0.41±0.06)和IPostC组(0.35±0.06),并且IPostC组低于I/R组,P值均<0.01;心肌组织Grp78蛋白水平在假手术组(0.13±0.03)亦明显低于I/R组(1.04±0.16)和IPostC组(1.17±0.14),并且IPostC组高于I/R组,P值均<0.01。结论 本研究从动物实验证实IPostC能减轻心肌细胞凋亡,而ERS激活参与了大鼠MIRI过程,推测IPostC在大鼠MIRI过程中可能通过调节ERS途径抑制细胞凋亡,改善MIRI。  相似文献   

15.
内质网应激在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动态测定大鼠肝脏GRP78蛋白和caspase 12酶原表达情况,测定大鼠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SOD活性、MDA浓度和caspase 3活性变化;采用HE染色和TUNEL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肝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四氯化碳染毒后大鼠肝脏GRP78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aspase 12酶原表达相应减少,呈一定时间依赖方式。大鼠染毒后出现血清ALT、AST水平以及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染毒后大鼠肝组织caspase 3活性亦显著升高,病理学及TUNEL法检测结果均显示肝脏有严重损伤,大量肝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损伤时GRP78和caspase 12的表达变化表明发生了内质网应激反应,其变化趋势和大鼠肝细胞凋亡、病理损伤一致,这一结果提示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参与了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SD大鼠的乳鼠心肌细胞建立衣霉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损伤模型,观察脂联素对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通过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的心肌细胞进行鉴定。选用原代培养3~4天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1 mg/L衣霉素组、1 mg/L衣霉素+100 mg/L脂联素组、1 mg/L衣霉素+3μmol/LSB203580组及1 mg/L衣霉素+3μmol/L SB203580+100 mg/L脂联素组。实验终止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qRT-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指标GRP78和CHOP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予衣霉素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GRP78和CHOP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脂联素预处理后给予衣霉素,可较大程度地逆转上述指标变化,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GRP78和CHOP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而加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后脂联素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凋亡率显著增加,GRP78和CHOP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但较单纯衣霉素处理组凋亡率低,GRP78和CHOP的mRNA及蛋白表达也减少。结论衣霉素可使GRP78和CHOP表达增强,启动内质网应激,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脂联素可以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逆转衣霉素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部分是通过p38-MAPK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培养SD大鼠乳鼠心室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以模拟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脂联素(APN)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内质网应激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为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通过心肌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选用培养72 h的单层心肌细胞,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H/R组、H/R+30 mg/L APN组、H/R+30 mg/L APN+5 mmol/L SB203580(p38 MAPK抑制剂)组、H/R+5 mmol/L SB203580组。实验终止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内质网应激指标GRP78、Caspase-1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H/R后,细胞生长状态较差,内质网应激蛋GRP78、Caspase-12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LDH的释放量增加;APN预处理后进行H/R,可较大程度地逆转上述指标变化,与H/R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H/R+APN组相比,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预防作用与心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90只体质量180~22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假手术(Sham)组、溶剂对照(MI/R+V)组、Mel预防(MI/R+Mel)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开结扎线恢复血流灌注,建立MI/R损伤模型,再灌注4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ER stress水平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再灌6 h后ELISA法检测血清酶学指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Evans blue-TTC双染法测定梗死面积;再灌注24 h后检测各大鼠超声心动图。结果 Mel预防性治疗4周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下调心肌细胞凋亡率及梗死面积,降低ER stress标志蛋白GGRP78及CHOP,降低凋亡通路蛋白(均P<0.01)。结论 Mel预防性治疗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 stress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平衡灌注(Bal)组、平衡灌注+尼可地尔预处理(Bal+Nic100)组、缺血再灌注(I/R Ctrl)组、缺血再灌注+尼可地尔30μmol/L预处理(Nic 30)组、缺血再灌注+尼可地尔100μmol/L预处理(Nic 100)组、缺血再灌注+尼可地尔300μmol/L预处理(Nic 300)组。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尼可地尔预处理。采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分析各项心功能参数:左心室收缩峰压(LVP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心率(HR)等,并计算左室发展压(LVDP=LVPSP-LVEDP);采用LDH检测试剂盒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中GRP78及CHOP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I/R Ctrl组比较,尼可地尔预处理可显著改善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各项心功能指标。与平衡灌流期比较,I/R Ctrl组再灌注120 min后冠脉流出液中的LDH活性水平显著上升,而尼可地尔预处理各组冠脉流出液LDH活性水平显著低于I/R Ctrl组。与I/R Ctrl组比较,尼可地尔预处理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与Bal组比较,I/R Ctrl组心肌组织中的GRP78及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与I/R Ctrl组比较,尼可地尔预处理可显著降低GRP78及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且尼可地尔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尼可地尔预处理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恢复,还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内质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徐萍  娄晓丽  陈诚 《胰腺病学》2013,(6):395-398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与凋亡激活的关系.方法 将80只SD大鼠按随机表法分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假手术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DMSO组)、吡格列酮干预组(吡格列酮组),每组20只.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1 ml/kg体质量的方法制作ANP模型,吡格列酮组在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吡格列酮40 mg/kg体质量.术后1、3、6、12 h分批处死大鼠,收集胰腺组织.采用常规HE染色进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采用TUNEL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PPARγ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胰腺组织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干预后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较ANP组大鼠有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胰腺组织PPARγ表达水平为2.69 ±0.46,显著高于ANP组的0.75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3h组大鼠胰腺细胞凋亡指数为8.35 ±0.95,显著高于同时点ANP组的4.37±1.22;caspase 3的活性为9.24±1.78,显著高于ANP组的5.04±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吡格列酮干预后大鼠胰腺炎症减轻,PPARγ和caspase 3表达升高,胰腺细胞凋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