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新型含硅阻燃剂与无机阻燃剂的协同阻燃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量极限氧指数(LOI)和动态燃烧两种方法评价了新型含硅阻燃剂(SFR-H)与无机阻燃剂的协同阻燃性,并通过分析炭层结构和成分来研究其协同阻燃机理.研究表明,SFR-H与无机阻燃剂具有较好的协同阻燃性,其阻燃机理主要是两者的热降解产物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连续致密的耐高温玻璃态阻隔层来进一步提高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嗪类成炭剂的合成及对聚丙烯的阻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氯氰、二乙醇胺和乙二胺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嗪类成炭剂(CA),将其与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A)复配成膨胀型阻燃剂(IFR),并用其对聚丙烯(PP)进行阻燃.使用混料设计的方法研究了CA对阻燃PP体系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复配的IFR极大地改善了PP的阻燃性能.当IFR是由80.3%(质量分数,下同)的APP、13.0%的MA和6.7%的CA组成时,IFR对PP体系具有最有效的阻燃性.当PP中IFR加入量为30%时,阻燃PP体系的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5.5%;当IFR加入量仅为25%时,阻燃PP体系的的阻燃性能也通过UL-94 V-0级,LOI值达到32.5%.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采用不同表面处理剂处理的水镁石制备无卤阻燃聚丙烯/水镁石无卤阻燃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对聚丙烯/水镁石无卤阻燃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自配的复合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改性的聚丙烯/水镁石无卤阻燃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氧指数可以达到28.0%;拉伸强度达到32.0 MPa,与空白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4.
随着煤矿用阻燃输送带在实际工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效果也显而易见,能够全面的减少胶带着火事故的出现。本文就煤矿用阻燃输送带阻燃性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井下普通胶带起火的原因,并在最后探讨了提高煤矿用阻燃输送带阻燃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聚甲醛(POM)难以阻燃的难题,采用酚醛树脂协效无卤膨胀阻燃剂复合阻燃POM,研究了酚醛树脂含量对POM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成炭阻燃机理.结果表明,酚醛树脂的含量对无卤膨胀阻燃POM体系的阻燃性能有重要影响,当体系中酚醛树脂的质量分数为0.5%~2.0%时,相应阻燃POM体系可达UL941.6 mm ...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新型红磷阻燃母料(RPM3025)作为阻燃剂,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制备了阻燃增强尼龙材料.研究了这种新型红磷阻燃母料和已经商品化的中低端红磷阻燃母料所制备的阻燃增强尼龙在物理性能、力学性能、阻燃性和热性能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表明:RPM3025制备的阻燃增强尼龙密度较轻、流动性较好、热变形温度和热稳定性较高,阻燃性达到了UL94 V-0级(1.6 mm).尽管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略有降低,但冲击强度从11.4 kJ/m2大大提高到16.6 kJ/m2.而RPM3025制备的阻燃增强尼龙66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下降较大,并且热变形温度和热稳定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聚乙烯的热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3种经不同表面改性处理的纳米SiO2,采用热分析(TG)和红外光谱(FTIR)对聚乙烯/改性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及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用于无卤阻燃聚乙烯体系,针对改性纳米SiO2对无卤阻燃聚乙烯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纳米SiO2相比,经改性处理的纳米SiO2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延缓聚乙烯的热氧化降解,经适当改性处理,可使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高于聚乙烯.FTIR结果证实二氧化硅主要发挥物理作用,改性方法对降解后体系结构影响不大.改性纳米SiO2显著提高了无卤阻燃聚乙烯的阻燃性能,在填料用量相同时,可获得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较佳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刘军辉  张军  李枫  杨荣杰 《中国涂料》2005,20(5):28-29,i002
采用乳液插层聚合法合成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蒙脱土(MMT)纳米复合阻燃涂料,对涂膜的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插层复合阻燃涂料不但能增加涂膜的机械性能,而且还能提高涂膜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9.
阻燃丁苯橡胶燃烧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阻燃丁苯橡胶(SBR)配方中氯化石蜡/三氧化二锑并用比、炭黑和白炭黑对其燃烧特性和阴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石蜡/三氧化二锑并用比为1∶1时,阻燃SBR的阻燃性能最好;与未添加炭黑的阻燃SBR相比,添加炭黑的阻燃SBR的阻燃性能提高,但阴燃现象严重;与未添加白炭黑的阻燃SBR相比,添加白炭黑的阻燃SBR的阻燃性能提高,且未产生阴燃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Mg(OH)2和Mg(OH)2/包覆红磷复配阻燃聚丙烯材料的性能及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对阻燃聚丙烯进行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的测试,并使用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分析试样的拉伸断口.结果表明:Mg(OH)2/包覆红磷复配比Mg(OH)2的阻燃聚丙烯的效果好,但其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阻燃硅橡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硅橡胶的燃烧过程、阻燃技术和阻燃机理。介绍了填料型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化学阻燃剂和铂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进而阐明了硅橡胶阻燃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酯聚合物阻燃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不同阻燃剂阻燃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有机卤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纳米级阻燃剂、聚合物型阻燃剂和超支化聚合物型阻燃剂,并展望了阻燃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膨胀型阻燃剂的分类及阻燃机理,重点介绍了我国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无卤膨胀型石墨阻燃剂、混合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我国膨胀型阻燃剂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环保高效膨胀型阻燃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庆东  曹有名  岑兰 《塑料科技》2008,36(2):104-108
阐述了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机理,重点介绍了单组分膨胀型阻燃剂、混合膨胀型阻燃剂和膨胀型石墨阻燃剂,指出了当前膨胀型阻燃剂中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聚酰胺6(PA6)易燃性和卤系阻燃改性污染性的问题,介绍了未改性PA6的燃烧机理和阻燃机理,综述了近年来PA6材料无卤阻燃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单一无卤阻燃改性和协效无卤阻燃改性两大类,其中单一无卤阻燃改性又分为有机阻燃改性(磷系阻燃改性、氮系阻燃改性、硅系阻燃改性)、无机金属阻燃改性、纳米阻燃改性,最后对PA6无卤阻燃改性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水性聚氨酯涂料若未经阻燃处理,存在引发火灾的隐患,因此水性聚氨酯的阻燃研究是水性聚氨酯功能化的重要方向之一。介绍了水性聚氨酯阻燃涂料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可分为共混复配型和反应型,膨胀型和非膨胀型。对水性聚氨酯阻燃涂料阻燃效应和阻燃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重点介绍水性聚氨酯膨胀型阻燃涂料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现在水性聚氨酯膨胀型阻燃涂料存在的问题,并对水性聚氨酯膨胀型阻燃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无卤阻燃高冲击强度聚苯乙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用合金化及添加蒙脱土、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碳系阻燃剂、无机金属系阻燃剂等方法制备无卤阻燃高冲击强度聚苯乙烯的研究进展及阻燃机理;展望了无卤阻燃高冲击强度聚苯乙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吕丹 《广东化工》2009,36(9):96-98
文章综述了卤系、磷系、无机阻燃剂、纳米复合阻燃聚合物的阻燃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并提出综合使用多种阻燃方法正成为聚合物阻燃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碳族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在聚乙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最后对聚乙烯无卤阻燃复合材料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阻燃剂与沥青的相容性,对阻燃剂进行表面改性并用于制备阻燃沥青.通过沥青氧指数试验、软化点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延度试验和离析试验评价阻燃剂对沥青阻燃性能、高、低温性能及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掺量.借助热重(TG)和扫描电镜(SEM)分析阻燃剂的表面改性机理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阻燃剂可以显著提高沥青的阻燃性能和高温性能,当掺量不超过8%,对沥青的低温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影响较小;阻燃剂可以促进沥青成炭,减少沥青燃烧时气体挥发物的逸出;表面改性会提高阻燃剂的分散性和阻燃沥青的热稳定性,改善阻燃沥青的阻燃性能和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