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8年3月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的国内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单纯西药组相比,针药结合在改善药物戒断症状评分(MD=-0.84,95%CI[-2.38,0.71])、体质量(MD=0.42,95%CI[-2.13,2.98])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MD=-4.33,95%CI[-13.44,4.7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组在改善戒断症状评分(MD=-9.02,95%CI[-13.37,-4.67])方面优于无干预治疗组(空白组),针药结合组的戒断症状评分疗效(OR=3.39,95%CI[1.56,7.43])优于单纯西药组,针药结合对戒断症状乏力维度(MD=-0.05,95%CI[-0.07,-0.03])与戒断症状厌食维度(MD=-0.06,95%CI[-0.08,-0.04])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的疗效优于无干预治疗;针药结合的戒断症状评分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针药结合在改善戒断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体质量方面的疗效与西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刺络放血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刺络放血治疗痛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和万方数据,查找有关应用刺络放血与西药治疗痛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研究,合计7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刺络放血在总有效率[RR=1.15,95%CI(1.10,1.21)]、降低尿酸(uric acid,UC)[SMD=-1.54,95%CI(-2.25,-0.8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SMD=-0.77,95%CI(-1.16,0.38)]、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SMD=-0.77,95%CI(-1.16,0.38)]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SMD=-0.83,95%CI(-1.56,-0.09)]等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刺络放血与西药相比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06,95%CI(0.01,0.45)],表明刺络放血安全性更好。结论 :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刺络放血治疗痛风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为痛风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但是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质量偏低,上述结论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纳入23篇文献,共2 675例,其中治疗组(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1 382例,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1 293例。各研究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在提高心电图疗效[RR=2.84,95%CI(2.28,3.55)]、心绞痛疗效[RR=4.13,95%CI(3.12,5.47)],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WMD=0.29,95%CI(0.05,0.52)],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WMD=-0.98,95%CI(-1.33,-0.63)]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WMD=-1.42,95%CI(-2.18,-0.65)]方面均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升高HDL-C,降低LDL-C和hs-CRP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以黄芪为主的中成药或方剂对气虚型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89年1月-2017年6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库、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数据库(VIP),纳入以黄芪为主的药或方剂与西药、中药、健康教育对照,以及以黄芪为主的药或方剂联合西药与以西药为对照组治疗气虚型便秘的临床试验研究,按照Cochrane Handbook5. 1. 0标准,由两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数据进行独立筛选、质量评价以及原始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Meta分析采用Rev Man 5. 3软件完成。结果共纳入26个研究,包括1955例患者。大部分研究方法学质量较低且样本含量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能改善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及结肠传输功能,其疗效优于部分西药[痊愈率:RR=1. 87,95%CI(1. 62,2. 16);总体有效率:RR=1. 32,95%CI(1. 25,1. 39)]及部分中药[痊愈率:RR=1. 42,95%CI(1. 08,1. 89);总体有效率:RR=1. 23,95%CI(1. 11,1. 37)];黄芪联合西药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痊愈率:RR=1. 52,95%CI(1. 13,2. 06);总体有效率:RR=1. 18,95%CI(1. 08,1. 28)]。结论以黄芪为主的中成药或方剂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但因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目前还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补肾活血中药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符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下腰痛疗效的相关RCT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7月20日。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对纳入研究的测量指标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病例10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服用或者加服补肾活血中药组在总有效率[RR=0.31,95%CI(0.23,0.42)]、疼痛减轻程度[RR=-1.29,95%CI(-1.75,-0.82)]、ODI评分[RR=-8.28,95%CI(-12.94,-3.62)]方面,优于其它疗法组;倒漏斗图显示有发表偏倚。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在改善下腰痛疼痛、腰部功能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及电针治疗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同时对外文文献进行查阅,主要应用的数据库为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对数据库中的针刺治疗、电针治疗中风后的吞咽障碍临床文献进行检索,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利用Cochrane偏倚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其中针刺组27篇,电针组3篇,共涉及病例2446例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针治疗组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总有效率[RR=1.53,95%CI(1.14,2.06),Z=2.81(P=0.005 0.05)]、显效率[RR=2.25,95%CI(1.49,3.40),Z=3.87(P 0.05)]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总有效率[RR=1.21,95%CI(1.16,1.25),Z=9.98(P 0.05)]、显效率[RR=1.45,95%CI(1.34,1.58),Z=8.94(P 0.05)],洼田饮水分级[WMD=-0.69,95%CI(-0.78,-0.60),Z=15.06(P 0.05)],SSA标准吞咽评估[WMD=-3.41,95%CI(-3.98,-2.84),Z=11.66(P 0.0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降低肺部感染率方面,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RR=0.70,95%CI(0.43,1.12),Z=1.48(P=0.139 0.05)],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总有效率的证据评级为极低级,电针组和针刺组显效率,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洼田饮水分级,SSA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肺部感染率的证据级别均为低级。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采用电针和针刺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较好,但因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有限,该研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并筛选出合格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相应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 5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组的临床疗效[RR=1.25,95%CI(1.11,1.42)]和心电图改善情况[RR=1.47,95%CI(1.33,1.63)]。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其他常规西药和中药,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药物安全性不明确,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中药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VIP(1989-2016)、WANFANG(1999-2016)、CNKI(1994-2016)、CAJD数据库中关于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要求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1 932例患者符合该研究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西药组比较单纯西药组的临床疗效[总效应Z=11.01,OR=4.47,95%CI(3.42,5.84),P<0.000 01]更优,不良反应更少[总效应Z=4.00,OR=0.08,95%CI(0.03-0.28),P<0.000 1],复发率[总效应Z=3.86,OR=0.44,95%CI(0.29,0.67),P=0.000 1]更低。结论:中药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较单用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更优,复发率更低,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无盲法和语言限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依据Jadad评分法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4篇文献,有4篇为高质量文献,占所有纳入研究的1.57%。按干预措施和疗效评价分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以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干预药物,与对照药消心痛比较,第1组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96,1.20)],第2组和第3组复方丹参滴丸的疗效均优于消心痛[RR=1.28,95%CI(1.12,1.45);RR=1.48,95%CI(1.22,1.78)];与对照药复方丹参片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RR=1.29,95%CI(1.15,1.46)]。在改善心电图方面,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比较,第1组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2,95%CI(1.00,1.50)],第2组复方丹参滴丸的疗效优于消心痛[RR=1.58,95%CI(1.20,2.06)];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片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RR=1.27,95%CI(1.07,1.50)]。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其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心电图的疗效相对优于消心痛和复方丹参片,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虽然近年来RCTs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仍需从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报告的规范性等诸多环节来提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药物为对照,评价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 disease,CPID)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联合手工检索的方法查找关于针灸治疗CPID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再参照改良版的Jadad评分量表和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中对RCT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其研究结果采用Rev 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30个研究,涉及21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RR=1.18,95%CI(1.13,1.24),P0.00001]、复发率[RR=0.40,95%CI(0.25,0.62),P0.001]及减少盆腔积液有效率[RR=1.39,95%CI(1.14,1.69),P=0.001]、降低疼痛评分(P0.05)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CPID疗效优于药物,但质量普遍不高,存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泻心汤(BXD)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找采用BXD联合中药灌肠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通过RevMan 5.4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提示,较常规西医治疗方法,BXD联合中药灌肠治疗UC可显著降低中医症状评分(SMD=-1.97,95%CI[2.61,-1.33]),提高总有效率(RR=1.38,95%CI[1.30,1.46]),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 =0.25,95%CI[0.14,0.45]).结论:BXD联合中药灌肠治疗UC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便血、腹痛等症状,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匡泓俊  唐健  付珊珊  曹洋  钟峰 《中医学报》2022,37(3):661-672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戒断烟草依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到2021年1月31日针灸戒断烟草依赖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23日,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1 436名患者。Meta分析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能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0,95%CI(1.15,1.25),P<0.000 01],减轻患者腹痛症状[RR=-1.65,95%CI(-2.10,-1.20),P<0.000 01]及压痛症状持续时间[RR=-2.03,95%CI(-2.75,-1.31), P<0.000 01],促使体温尽早恢复正常[RR=-2.14,95%CI(-2.45,-1.83),P<0.000 01],降低患者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数[RR=-1.58,95%CI(-2.43,-0.73),P<0.000 3]、中性粒细胞比值[RR=-4.50,95%CI(-5.95,-3.05),P<0.000 01]及血清CRP[RR=-2.17,95%CI(-2.53,-1.81),P<0.000 01]。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局部(腹痛和压痛症状)及全身(体温)持续时间,降低炎症指标,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参差不齐,上述结论仍需更高质量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艾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循证医学Cochrane系统评价为平台,通过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Disk)、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时间至2014年1月),追查相关的参考文献,必要时联系作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提取数据后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相关标准共筛选出临床试验13项,纳入患者1?3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方面,与西药组比较[RR=1.22,95%CI(1.11,1.33)],与针刺组比较[RR=1.5,95%CI(1.23,1.83)],疗效较好,有显著性差异;在心电图改善方面亦具有较好疗效[RR=1.23,95%CI(1.14,1.33)];在调节血脂方面,甘油三酯[SMD=-0.81,95%CI(-1.57,-0.0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D=-0.55,95%CI(-1.04,-0.0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D=0.43,95%CI(0.2,0.65)],具有较好疗效,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与中药组比较,心绞痛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RR=1.15,95%CI(0.99,1.35)];总胆固醇的改善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MD=-0.74,95%CI(-1.75,0.27)]。结论?艾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的中医特色疗法,临床中可加以推广应用。同时应该审慎看待本系统的评价结论,期待有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对照试验纳入Meta分析以提高证据级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六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六君子汤联合化疗(试验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治疗中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疗效: [RR=1.22, 95%CI(1.08, 1.38),P < 0.05];生存质量: [RR=1.60, 95%CI(1.11, 2.30), P < 0.05];KPS评分: [MD=-1.93,95%CI(-2.93, -0.93),P < 0.01];肿瘤灶疗效: [RR=1.40, 95%CI(1.09, 1.79), P < 0.05];咳嗽: [RR=0.31, 95%CI(0.17, 0.56), P < 0.05];消化道反应: [RR=0.66, 95%CI(0.50, 0.87), P < 0.05];乏力: [RR=0.36, 95%CI(0.19, 0.70), P < 0.05];白细胞减少: [RR=0.69, 95%CI(0.55, 0.88), P < 0.05];癌胚抗原(CEA): [MD=-2.91,95%CI(-4.20, -1.62),P < 0.01];糖类抗原199(CA199): [MD=-13.55, 95%CI(-14.56, -12.54), P < 0.0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 [MD=-1.32,95%CI(-1.67-0.96),P < 0.01];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 [MD=-6.01, 95%CI(-6.75, -5.27), P < 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MD=-6.74, 95%CI(-7.06, -6.42), P < 0.05]。结论  六君子汤联合化疗能减轻中晚期NSCLC患者不良反应, 改善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液学指标, 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等, 此数据仍需后期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当归四逆汤与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年)、中国知网(CNKI,1979~2010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0年)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F1,998~2010年)。辅以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收集当归四逆汤和西药比较治疗DPN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Review Handbook 5.0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1.1软件。[结果]共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有7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当归四逆汤与弥可保比较[WMD=3.759,5%CI(-1.07,8.56)]无差别。2)临床总有效率:当归四逆汤与弥可保比较[RR=1.35,95%CI(1.19,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四逆汤比弥可保在改善DPN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上尚无优势,当归四逆汤单用或与其他西药合用比单用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总有效率上有一定优势,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当归四逆汤治疗DPN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循证角度系统评价中药离子导入合针灸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维普、万方、CNKI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并手工翻检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期刊,搜索有关中药离子导入合针灸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涉及肩手综合征患者504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离子导入配合针灸能够提高22%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2,95%CI(1.11,1.35),Z=3.94,P<0.0001],缓解疼痛[MD=-1.55,95%CI(-2.08,-1.02),Z=5.72,P<0.00001],改善患肢运动功能[MD=6.01,95%CI(5.15,6.87),Z=13.73,P<0.00001],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D=9.07,95%CI(5.95,12.19),Z=5.69,P<0.00001]。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合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中医特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梅花针结合中药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WanFang Data 数据库中梅花针治疗斑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981例斑秃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梅花针结合中药组能提高临床疗效[RR=1.17,95%CI(1.10,1.24),P<0.001],但皮损评分[SMD=-0.25,95%CI(-1.35,0.85),P=0.65]和生活质量评分[SMD=-0.57,95%CI(-1.57,0.43),P=0.26]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针药结合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对照组出现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6,95%CI(0.26,1.71),P=0.39]。结论:梅花针结合中药治疗斑秃优于常规用药组。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数量有限,且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上述结论仍需大型、多中心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1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献,2475个病例,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能改善患者的眼裂[MD=1.29,95%CI(0.95,1.62),Z=7.45,P<0.000 01];瞳孔大小[MD=-0.42,95%CI(-0.57,-0.27),Z=5.42,P<0.000 01];复视评分[MD=-1.10,95%CI(-1.27,-0.93),Z=12.76,P<0.000 01];斜视度[MD=-6.70,95%CI(-8.65,-4.75),Z=6.73,P<0.000 01) ];眼球活动度[MD=0.79,95%CI(0.47,1.10),Z=4.92,P<0.000 01];总有效率[RR=1.32,95%CI(1.26,1.37),Z=13.38,P<0.000 01)];且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现有数据可证明,针刺疗法或针刺联合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中药联合冲击波与单纯中药两种治疗手段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明确此两类方法是否存在疗效差异,进一步为指导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本着查全的原则,在7个电子文献数据库中分别检索符合主题的临床原始研究文献,时间限制为从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4月,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的过程均采用盲法且分别独立完成,数据分析工具为Review Manager 5.4软件。结果 最终获得6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包括334例早期ONFH患者,就临床有效率而言,其RR值为1.11,95%CI为1.01~1.22,P=0.04;Harris评分,SMD值为1.12,95%CI为0.88~1.3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联合冲击波治疗早期ONFH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但文献质量不高,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RCT试验进一步证实该结论,患者群体的异质性也需进一步降低,随访时间也应该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