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松辽盆地白垩纪发育六大物源及11条主要水系,但对是否存在东部物源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对分析化验、钻井及露头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在东南隆起带发现一支来自榆树方向的水系并命名为榆树水系。研究表明,榆树水系母岩来源于张广才岭印支期及加里东期花岗岩,该水系从泉头组到嫩江组一致继承性发育,主要以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为主。榆树水系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前人关于松辽盆地东部无物源及无水系的认识。因此,这一发现为在松辽盆地东部寻找石油天然气储层开辟了新的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山西组新的含气富集区的发现,其物源也引起了关注与重视.应用砂岩类型、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的分布特征、阴极发光及稀土元素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神木地区山西组的物源问题.结果表明神木地区山西组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前寒武系变质岩,重矿物组合反映了山西组物源由2条水系控制,研究区内中西部水系来自于同一源区,而东部水系来自不同的源区,但是东西源区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性.山西组物源方向的确定对研究区内山西组沉积相研究以及指导该地区天然气勘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Burgos盆地Perdido构造带Wilcox组源-汇体系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梁建设  黄兴文  蔡文杰  王颖  陈亮  张义娜 《石油学报》1980,40(12):1439-1450
为了进一步研究源-汇系统模式及相关因素,在双层盐岩结构广泛发育的墨西哥Burgos盆地Perdido构造带,以Wilcox组为研究对象,在有限井控条件下,基于测井、岩心、岩石薄片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板块活动历史与主要水系分布。通过地震沉积充填结构、岩屑组成明确物源方向,依据单井相、地震反射与属性特征分析刻画了深水沉积体系特征,综合分析了Wilcox组物源及其控制下的深水扇沉积体系,探讨了源-汇各要素间相关性并建立了耦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Wilcox组物源主要来自于西侧落基山脉,经Rio Grand、Colorado两大水系搬运至研究区,具有双向物源的特征;主要发育水道化朵叶、近端朵叶和远端朵叶,其中水道化朵叶粒度更粗,储集物性更好,是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Wilcox组上覆巨厚的盐岩沉积密度较低,其导热率较高可降低地层温度,减缓压实和胶结作用,更有利于盐下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充足的沉积物供给量和高效的陆架搬运体系为Perdido构造带深水扇沉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源-汇模式表现为落基山脉—Rio Grand、Colorado水系—陆架边缘三角洲—大型峡谷—深水扇模式;由于Perdido构造带勘探程度较低,烃源条件优越,砂体分布广泛,双层盐岩构造为油气成藏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因此具备广阔的勘探空间与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的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展现了该地区中浅层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查明玛湖地区克拉玛依组沉积体系特征,明确主要砂体的成因和分布,开展了岩心观察、物源分析、沉积相研究、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克拉玛依组沉积时期,准噶尔盆地处于坳陷湖盆演化阶段,玛湖地区由"多隆多凹"逐渐转化为"大型缓坡"背景,在此基础上发育四大物源体系,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储集体类型;②克拉玛依组下段的砂体主要集中于底部,与泥岩呈互层状,在夏子街、黄羊泉等主物源区较为发育;③克拉玛依组上段的砂体主要发育于顶部,三角洲砂体呈叠瓦状向湖盆中心进积,延伸较远。克拉玛依组下段砂体与上段厚层暗色泥岩形成的储盖组合和克拉玛依组顶部砂岩与白碱滩组巨厚泥岩形成的储盖组合均为有利勘探领域。该研究成果对玛湖地区克拉玛依组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建设  黄兴文  蔡文杰  王颖  陈亮  张义娜 《石油学报》2019,40(12):1439-1450
为了进一步研究源-汇系统模式及相关因素,在双层盐岩结构广泛发育的墨西哥Burgos盆地Perdido构造带,以Wilcox组为研究对象,在有限井控条件下,基于测井、岩心、岩石薄片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板块活动历史与主要水系分布。通过地震沉积充填结构、岩屑组成明确物源方向,依据单井相、地震反射与属性特征分析刻画了深水沉积体系特征,综合分析了Wilcox组物源及其控制下的深水扇沉积体系,探讨了源-汇各要素间相关性并建立了耦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Wilcox组物源主要来自于西侧落基山脉,经Rio Grand、Colorado两大水系搬运至研究区,具有双向物源的特征;主要发育水道化朵叶、近端朵叶和远端朵叶,其中水道化朵叶粒度更粗,储集物性更好,是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Wilcox组上覆巨厚的盐岩沉积密度较低,其导热率较高可降低地层温度,减缓压实和胶结作用,更有利于盐下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充足的沉积物供给量和高效的陆架搬运体系为Perdido构造带深水扇沉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源-汇模式表现为落基山脉—Rio Grand、Colorado水系—陆架边缘三角洲—大型峡谷—深水扇模式;由于Perdido构造带勘探程度较低,烃源条件优越,砂体分布广泛,双层盐岩构造为油气成藏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因此具备广阔的勘探空间与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在物源分析的基础上将原有砂组细分为小层,精细表征了成都凹陷沙溪庙组下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认为:受不同物源供给影响,研究区西部近物源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东北部远离物源方向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其主要沉积单元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类型。区内平面相展布具有较好的继承性,西部以近连片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发育为主,东北部以条带状曲流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鸟足状河口坝发育为主;垂向上,自下而上经历了水进-水退-水进的沉积演化过程。建立了研究区多物源控制下的不同类型三角洲沉积模式,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震、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新疆哈密地区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条湖组二段发育高孔低渗型致密沉凝灰岩储集层,储集层粒度细,纳米级孔喉占88.3%,空气渗透率小于0.5×10-3μm2;储集层脆性大、易于压裂,含油饱和度高,原油密度较高。条二段致密沉凝灰岩储集层中原油主要来自下伏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源储纵向相距100~500 m,烃源岩生成的中质原油经油源断裂向上运移至条二段储集层中聚集,具有他源充注、源储分离的聚集特征。致密油分布主要受芦草沟组烃源岩和条二段沉凝灰岩储集层控制。马朗—条湖凹陷条二段致密油甜点区勘探面积约203 km2,预测甜点区资源量2.4×108 t。图14表5参21  相似文献   

8.
西湖凹陷是我国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已有很多研究认为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是潮坪沉积为主的海—陆过渡体系,其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和北部凸起区。然而关于砂体从物源区到汇聚区的“源—渠—汇”过程目前研究较为缺乏,并且对“源—渠—汇”体系发育的制约因素探讨不够深入。该文以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湖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开展高精度古地貌恢复,并在古地貌基础上对古水系、古坡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沉积汇聚区的位置,古水系约束了输砂通道的分布,古坡折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空间配置;“古地貌—古水系—古坡折”3个因素联合约束了砂体从物源区通过河流输运在汇聚区沉积的全过程,进而控制着整个保俶斜坡带沉积体系的展布。   相似文献   

9.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泉头组储层特征、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东南隆起区泉头组岩性以氧化较强的紫红色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储层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及微量造岩矿物组成,属低孔、低渗型致密储层。结合重矿物组合和砂岩百分含量分析法确定了盆地主要受梨树-桑树台、长春-农安和榆树-扶余三大水系控制,自东向西,沿着沉积盆地边缘至凹陷区方向,砂岩百分含量逐渐变小。泉头组沉积整体上表现为沉降速率快、粗粒沉积物快速充填的特点,具有陡坡成扇、缓坡成河的沉积特征。层序V-q1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和冲积扇沉积,层序V-q2和层序V-q3为从辫状河沉积过渡为曲流河沉积的过程,主要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体系,层序V-q4辫状河到曲流河的过渡结束,完全表现出曲流河沉积特征,长春-农安与榆树-扶余两个水系在此时期于长春岭背斜带汇聚,形成了泉头组末期的河流沉积。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黄河口凹陷物源体系发育特征不明确的问题,研究着重从构造背景分析与古水系特征、重矿物组合与ZTR参数变化规律、砂岩分异特征及泥岩颜色等4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地层沉积期物源供给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沉积期受4个方向物源影响,分别来自于西北部的沙垒田凸起,东北部的渤南凸起,东南部的鲁西隆起,南部的垦东-莱北低凸起。深化物源供给体系认识对明确黄河口凹陷新近系主力层段明化镇组下段后期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露头与钻、测井资料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划分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4 种沉积相类型,并详细探讨了各亚相、微相的沉积特征。依据紫泥泉子组存在两个区域稳定发育的大套泥岩,以及区域不整合、河道下切面或沉积体系转换面等,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断褶带紫泥泉子组划分为上、下两段。探讨了紫泥泉子组沉积体系展布及沉积演化。紫泥泉子组沉积早期沉积格局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共存;晚期为以湖泊沉积为主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12.
黄河口凹陷馆陶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泥岩盖层缺乏,勘探未予重视。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黄河口凹陷南部斜坡带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沉积体系。利用河流相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馆陶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了2个三级层序(SQG2和SQG1),每个三级层序都包含一个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和一个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区馆陶组沉积层序演化特征,在SQG2层序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发育期,研究区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多期复合的辫状河道砂体,在SQG2层序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发育期,研究区为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孤立的点砂坝砂体和高比例的泛滥平原泥。SQG1层序演化特征与馆陶组下段类似,由于SQG1层序发育时期,可容纳空间处于较高水平,因此SQG1段砂体的粒度和砂岩百分含量比馆陶组下段整体偏小。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的两套曲流河沉积可以作为良好的盖层,为油气聚集创造条件。在本次研究的指导下,研究区相继获得了一定的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区块沙湾组沉积相及含油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光区块沙湾组普遍认为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地质综合分析与研究,指出了该区块三角洲沉积相模式所存在的矛盾,并通过对各种沉积特征和相标志的分析,提出了滩坝沉积体系模式,阐述了划相依据,指出了沉积微相带和砂体的分布规律。利用滩坝沉积模式解释了三角洲沉积模式无法解释的种种矛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型滩坝沉积体系和"板砂"的成因,提出了孤立坝体成藏和条带状分布的含油规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有过海侵作用的新观点。海源生物、钙质超微化石、海绿石等指相化石及矿物的发现被认为是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的主要证据。结合松辽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松辽盆地海侵事件提出了质疑。全球海平面变化与湖侵高水位的不一致,盆地东部榆树水系的发现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表明白垩纪时松辽古湖盆是封闭湖盆。海源生物、海绿石等的发现只能说明古湖盆水体的咸化作用,海侵论依然缺乏海侵的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2、3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岩心观察,认为工区盒2、3段,不仅仅发育单一河流相沉积体系,而是发育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识别并划分了工区内沉积相、沉积亚相、沉积微相.另外,对工区特有沉积特点的研究,结合沉积过程和岩性特征,对重点沉积微相进一步划分为超微相.早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克拉通沉积阶段,盆地内部坡度非常平缓的地形和北部蚀源区的抬升是形成大牛地气田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的主要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6.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相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以岩心观察为基础,通过区域地质、古生物、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对西湖凹陷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认为,花港组下段发育曲流河扇、辫状河扇、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4种相类型,凹陷西北部发育曲流河扇沉积,凹陷东北部发育辫状河扇沉积,中南部广泛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建立了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露头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五个砂层组的精细描述,认为大面积出器的S_4-S_1;砂层组属于上克拉玛依组,分布较为局限的S_5砂层组属于下克拉玛依组,其沉积早期受发育于盆地基底和逆冲推覆体之上的、垂直于加依尔山的深切谷控制,而沉积晚期深切谷逐渐被填平补齐之后形成超覆。从下到上可划分为五种沉积体系:即冲积扇沉积体系、扇前湿地与低弯度河沉积体系、冲积-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湖泊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8.
辫曲过渡型河流是发育于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河流类型.综合现代沉积类比、构造演化分析、岩心分析与地震正演,对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东北部新近系馆陶组沉积体系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对馆陶组辫状河、曲流河与辫曲过渡型河流等3种沉积类型的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