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乙酰唑胺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军 《淮海医药》2006,24(6):457-458
目的 观察乙酰唑胺对脑血管病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43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3例(男10例,女13例)采取乙酰唑胺治疗,0.25~0.5 g,口服3次/d,疗程3~5 d.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采用氯丙嗪25 mg,口服3次/d,辅以针灸治疗,疗程3~7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0%(P<0.01),治疗组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结论 乙酰唑胺是治疗顽固性呃逆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邓放 《中国药业》2012,(22):108-108
目的探讨丁香柿蒂汤加针刺治疗胃寒型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用丁香柿蒂汤加针刺治疗,对照组24例用针刺治疗,均治疗5 d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3.08%,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79.17%。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香柿蒂汤加针刺是治疗胃寒型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103,每支1ml:10mg)10mg,肌肉注射,1次/d。治疗组予黄连温胆汤加减组方,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1剂/d;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可以终止呃逆发作,缩短呃逆缓解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127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注组)与对照组(肌注组)。治疗组采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入内关、膈俞、公孙等穴位,每天1次;对照组采取肌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每天1次。治疗7 d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优于肌注组。  相似文献   

5.
徐翔 《福建医药杂志》2011,33(1):112-113
目的 观察巴氯芬对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43例病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巴氯芬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氯丙嗪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巴氯芬是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胃复安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实验组呃逆发生的频率以及呃逆持续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好,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呃逆在西医中称为膈肌痉挛,西医认为膈肌不自主的收缩是呃逆产生的主要原因~([1])。中医在《内经》里称之为"哕",本病表现为气逆上冲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具有声音响亮,时间间隔短的特点~([2]),患者难以自制。若是呃逆发作48 h后仍然没有缓解的称之为顽固性呃逆,对患者的情绪、进食、睡眠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患者出现心理焦虑。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呃逆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笔者对入住本院的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应用针灸配合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具体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膈神经因各种原因受到激惹而发出异常冲动,导致膈肌痉挛,临床表现为呃逆,部分顽固性呃逆药物治疗常难制止。笔者在近一年内即遇30例呃逆患者,采用超短波、针刺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年龄25~70岁,病程1周~2年余,未用药8例,已用药无效或呃逆反复发作者22例。对照组2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后持续性呃逆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持续性呃逆提供参考。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持续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仅予丙戊酸钠口服或鼻饲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丙戊酸钠口服或鼻饲治疗的同时应用免煎中药敷贴(降逆止呃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7d。对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丙戊酸钠口服或鼻饲治疗的同时应用免煎中药降逆止呃膏敷贴治疗脑卒中后性持续性呃逆疗效显著,其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丙戊酸钠治疗,且免煎中药敷贴治疗毒副作用少,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68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4)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n=34)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67.6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胃火上逆型总有效率78.57%,观察组寒邪动膈型总有效率90.00%,观察组寒邪动膈型患者临床疗效优于胃火上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较常规疗法效果更佳,并且比较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胃复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瓜蒂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瓜蒂汤加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严重时妨碍患者谈话、呼吸、饮食和睡眠。笔者自1996年至今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呃逆5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56例有门诊及住院病人,男30例,女26例,年龄34-70岁,其中住院病人有原发病为脑血管病10例,肝硬化5例,肝癌2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胸腹部术后15例,病程最短1d,最长月余。 2 治疗方法 针灸取穴:① 鱼腰、内关、中脘、足三里;② 颈4、5夹脊穴、膈俞、胃俞 。操作方法: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第一组穴位应用时,患者取仰卧位…  相似文献   

13.
治疗呃逆的方法颇多,但对顽固性呃逆的处理则较为棘手,我院应用体外膈肌起搏(External Diaphragm Pacemaker,EDP)治疗顽固性呃逆1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顽固性呃逆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7~75岁。15例中脑血管病5例,肝硬化2例,胃肠炎1例,胆囊炎胆结石4例,肩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为探寻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理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确诊为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90例患者按就医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加中医穴位针灸加顽固性呃逆药物治疗,试验组在采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配合超声波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简单易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西结合治疗脑血管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治疗组36l例与对照组42例患者并保证两组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冬眠合剂(氯丙嗪、利他林各50mg)或使用利他林等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或静点。治疗组在进行肌肉注射的基础上加用止呃汤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经应用中西结合治疗后,其中治愈30例,有效34例,无效2例,总有效达94.4%。结论应用中西结合治疗脑血管顽固性呃逆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莹 《中国实用医药》2014,(17):121-122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治疗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前期就诊的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脱水利尿剂、电解质、维生素等,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d,疗程为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按照制定的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卢意 《家庭医药》2016,(2):84-85
目的:对顽固性呃逆治疗中应用针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应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顽固性呃逆的治疗中,实施针灸治疗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呃逆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人2007年以来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甲氰咪胍胶囊治疗局部顽固性皮肤瘙痒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局部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1月~5年,平均病程10个月。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1月~5年,平均病程8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微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联合中药排石治疗肾结石(结石<2 cm)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行超微经皮肾镜碎石术的肾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编号方法分为两组, 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 平均年龄37.43岁, 在微创手术基础上结合中药排石治疗;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 平均年龄46.20岁, 临床未给予中药排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治愈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组结石治愈率为96.7%(29/30), 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排石治疗肾结石微创、高效, 且并发症较少, 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多塞平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814-815
目的观察盐酸多塞平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患者口服多塞平片25—50mg,每日3次,口服2—8d;对照组30例患者口服阿普唑仑0.4mg,每日3次,121服2~8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多塞平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疗效确切,方法简单,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