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文强 《新中医》2020,52(4):59-6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Hp阳性CAG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PGⅠ/PGⅡ值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67%(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5.67%,显著高于对照组61.33%(P0.05)。治疗前,2组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NF-α、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CAG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G水平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竹欣胃汤辅助治疗5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AS)与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08例BR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黄竹欣胃汤辅助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GAS)、胃饥饿素(Ghrelin)、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与血浆胃动素(MTL)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9%(P0.05);同时,观察组胃脘灼痛、嘈杂反酸、腹胀和口苦纳差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AS、IL-6、IL-8、TNF-α、VIP、PG I和PG I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hrelin和血浆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黄竹欣胃汤辅助治疗BRG,可明显减轻患者中医证候和机体炎症反应,降低GAS并提升MTL水平,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清中汤加味配合Hp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行Hp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行清中汤加味配合Hp四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Hp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31%,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15/24)(P<0.05),Hp转阴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2/26)明显低于对照组(45.83%,11/24)(P<0.05)。结论:清中汤加味配合Hp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可有效降低体内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虚寒胃痛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Hp) 阳性胃溃疡(GU) 的临床疗效及 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 例老年Hp 阳性GU 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虚寒胃痛颗粒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胃肠激素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2 组临床疗效、Hp 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 有效率、Hp 清除率分别为92.06%、90.48%,高于对照组79.37%、76.19%(P<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 分及血清胃泌素(GAS)、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均 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胃动素(MTL) 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 GAS、IL-6、IL-8、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TL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15.87%(P<0.05)。结论:虚寒胃痛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老年Hp 阳性GU 疗效确 切,能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减少炎症因子分泌与Hp 感染,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李华丽 《新中医》2024,56(3):33-38
目的:观察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络瘀阻型幽门螺杆菌(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 例胃络瘀阻型Hp 阳性CAG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 照组各80 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摩罗丹口服治疗。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后Hp 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 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 素(MTL)、生长抑素(SS)]、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含量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为78.7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Hp 转阴率为93.75%,对照组Hp 转阴率为81.2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上述 4 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6)。治疗后,2 组血清GAS、SS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MTL 水平均 较治疗前上升(P<0.05);研究组血清GAS、SS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L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 组血清PGⅠ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G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研究组血清PGⅠ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PG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2 组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可有效提高胃络瘀阻型Hp 阳性 CAG 临床疗效水平,增强Hp 清除效果,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胃肠激素和胃蛋白酶原分泌水平,且不增加药物 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健脾方治疗老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1年1月老年胃溃疡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益生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清热利湿健脾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溃疡面积、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胃动力学[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治疗后溃疡面积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GA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AS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TL水平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张成  李虹桥 《四川中医》2020,38(7):121-124
目的:研究九味消疡汤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转阴率、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九味消溃汤,治疗4周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Hp转阴率及溃疡直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期间复发率,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NF-κ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p转阴率(86.79%)高于对照组(69.81%),溃疡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7.55%)低于对照组(22.64%)(P0.05)。结论:九味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提高Hp转阴率并降低血清IL-6及PG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甲强龙+爱全乐+万托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IL-6、TNF-α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药联合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疗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肝利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112例急性胰腺炎并且辨证为肝胆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给予口服西咪替丁,静脉滴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肝利胰汤治疗,10天为1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胃肠激素指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胆囊收缩素(CCK)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肠鸣音、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同时监测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5天、10天及15天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炎性因子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MT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GAS、CCK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1β及IL-6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胃肠激素指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部压痛、发热、腹痛腹胀、肠鸣音的消失时间,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较观察组患者短(P0.05),而恶心呕吐的消失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5天、10天及15天后,2组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每个时间段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利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机体炎性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痰消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胆汁反流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炎症、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CAG伴胆汁反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消瘀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以及24 h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胃脘灼痛、口苦烧心、胃窦糜烂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TL水平均升高(P0.05),GAS、PGⅠ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GAS、PG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GF、SOD水平均升高(P0.05),TNF-α、MDA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EGF、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NF-α、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24 h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24 h反流次数及最长反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消瘀方治疗CAG伴胆汁反流可改善胃肠激素水平,降低机体炎症、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逆萎益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8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逆萎益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PGⅠ、PGⅡ、G-17水平、炎性因子IL-6、TNF-a以及CRP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IL-6、TNF-a以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反酸烧心、便溏腹泻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萎益胃方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升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PGⅠ、PGⅡ、胃泌素-17水平,能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IL-6、TNF-a以及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方法:81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分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Hp清除率、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GAS水平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Hp清除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TNF-α、IL-6、GAS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血清TNF-α、IL-6、GAS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给予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复发3例,对照组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复发13例。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润  杨静波  张娟 《新中医》2018,50(10):66-69
目的:观察加味生胃方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6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加味生胃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值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的73.53%(P 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2项指标水平下降更明显(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2组治疗后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2项指标均升高更明显(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PGⅡ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2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结论:加味生胃方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CAG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其作用机制与调节促炎、抗炎因子平衡及PG亚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和胃方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TNF-α(肿瘤坏死因子)、GAS(胃泌素)的调节作用。方法:98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48例)和加用和胃方的观察组(50例),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计算两组Hp清除率及随访12个月复发率。治疗前后记录主要症状(胃脘胀痛、胁肋胀满、嗳气反酸、烦躁易怒)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GAS含量。结果:治疗4周,和胃方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45.0%,Hp清除率为94.0%,12个月Hp复发率为8.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2.9%,Hp清除率为79.2%,12个月Hp复发率为23.7%;观察组临床治愈率、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GAS含量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和血清NF-α、GAS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方可提高西药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提高Hp的清除率,减少复发,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减少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血瘀型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体为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第0天)及治疗后(第40天)进行PG检测。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PG和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治疗后2组PGⅠ含量和PGⅠ/PGⅡ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PGⅡ含量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TNF-α、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四联疗法能改善Hp阳性CAG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增强胃黏膜的分泌功能,提高血清中PG的含量,降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胰汤配合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对部分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方案,主要包含禁食、胃肠减压,基础支持,抑酸、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清胰汤及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淀粉酶、肝肾功能以及血清炎性反应指标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淀粉酶和肝肾功能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汤配合针灸能有效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6、IL-8等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Hp阳性CAG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Hp阳性CAG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PG(PGⅠ、PGⅡ、PGⅠ/PGⅡ)、炎性反应递质水平、胃液p H值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数变化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97%(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 H值、炎性反应递质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PG(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升高(P 0. 05),观察组患者的p H值、炎性反应递质水平(IL-6、TNF-、hs-CRP)、血液流变学指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G(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四联疗法可以对Hp产生抑菌作用,有效控制Hp阳性CAG患者的PG、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胃黏膜,发挥良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JS)的疗效。方法将48例SJ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清热解毒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皮损消失时间、发热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观察组皮损消失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6、IL-10、TNF-α、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TNF-α、CRP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IL-6、IL-10、TNF-α、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SJS疗效较好,能明显缩短皮损愈合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胃黏膜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病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GAS)、白细胞介素-32(IL-32)、降钙素原(PCT)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慢性胃炎可增强患者胃黏膜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加快病菌清除,且安全可靠,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庞石凯 《新中医》2021,53(14):22-25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胀满、纳差、恶心呕吐、嗳气泛酸评分及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病,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