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92#矿体与91#矿体重叠区域范围大,在91#矿体回采过程中,重叠区域内产生了较多采空区,并且采空区大多冒落而形成了松散的垮落体环境,导致目前92#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异常复杂,部分采场面临上中段仅单进路,三面为采空区,中部中段为双进路,下中段为完整进路的特殊开采条件,很难实现单一空场法或崩落法进行回采,并且存在回收率低,容易受地压应力、火烧灰等诸多危险危害因素影响。本研究以92#矿体T106单元作为试验采场,根据矿山常用的崩落法与空场法的开采经验,结合各中段现有开拓工程,运用组合式崩落法提前切断顶部地压应力,最终实现了T106单元的安全高效回采,有效避免了底部矿石回采过程中的地压安全问题,为开采铜坑矿92#矿体类似技术条件的采场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某大型岩金矿山缓倾斜厚大矿体拟采用两步骤空场回采嗣后崩落采矿法,针对多中段群空区下一步骤采空区未处理环境下的二步骤采场回采,结合矿区改扩建生产能力需求,创新构建了大盘区采场分区高效回采方案。将二步骤采场划分成两个区域回采,两区域中间由隔离矿柱分开,下盘矿体采用分段空场侧向崩矿嗣后放顶方案,上盘三角矿体采用分段空场正向崩矿法方案。通过开展大盘区采场分区现场工业试验,实现了多中段群空区下缓倾斜厚大矿体的高效经济安全开采,为类似条件矿山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厚矿体卸压开采影响因素及动态约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杰 《金属矿山》2010,39(9):18-21
中厚倾斜矿体在进行崩落法卸压开采时,需要根据卸压效果来布置采场结构及参数。分析了影响中厚矿体崩落法卸压开采的因素,确定了卸压开采与矿体条件、采场结构参数、回采参数以及崩落矿岩性质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建立了卸压开采与影响因素间的动态约束条件。通过上述研究,为中厚矿体崩落法卸压开采的参数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破碎带中"Y"形矿体开采时,常面临采矿方法难选择、围岩稳定性难控制、矿体分支相互制约的难题。为安全高效地开采破碎带中的"Y"形矿体,以某矿破碎带中呈"Y"形的II号矿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山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技术条件,提出采用分层崩落法进行回采。设计每个采场配置人行材料通风井、溜矿井各2个,高度2.5 m的分层交替进行开采;同时先分层交替回采II号矿体中上部的分支,再采上盘分支的中下部分,最后回采下盘分支的中下部分;采用压抽混合式通风方式辅助采场通风,确保通风安全。统计分析试采采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得出所设计的分层崩落采矿法适宜开采破碎带中的"Y"形矿体。  相似文献   

5.
针对杨家湾铁锌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通过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比较得出适合本矿山的最优采矿方法;结合矿山现状,合理划分出崩落法和充填法开采区域;通过模拟计算,确定出崩落法采场与下部充填法采场之间隔离层的厚度;最后根据矿山现状及未采动矿体分布情况,编制出安全、合理的回采顺序。在采取上述保护性开采安全措施后,将可保护矿区地表公路、河流、民房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6.
银硐子银多金属矿生产探矿过程中又遇到大量明清古采区,使得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更为困难。初步查明古采区位于矿体中部,上盘剩余矿体厚4~7m,下盘剩余矿体厚6~8m。为保证矿山经济效益和安全开采,设计采用下盘矿体与上盘矿体分采合出连续采矿法分两步回采古采区剩余矿体,具体方案为:首先,采用抛掷爆破方式将古采区下盘剩余矿体崩入古采区内;之后,崩落上盘剩余矿体和一部分上盘围岩覆盖在下盘崩落矿石上;采用截止品位放矿矿方式,将崩落的上盘围岩废石永久留在采空区内。该方案能充分利用矿山正常开采时的采准切割系统,在减少采切工程量的同时也避免了残矿回收与正常开采之间的互相干扰;人员不进入采空区,安全性好;上、下盘剩余矿体均可沿走向连续回采,生产效率高。试验采场应用期间,上盘矿体与上盘矿体分采合出连续采矿法采出古采区残矿资源量23000t,创造经济价值181万元,应用效果极好。  相似文献   

7.
制定合适的矿石回采方案对于高效低贫损开采地下金属矿床至关重要.以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崩落法采场回采分支矿体为工程背景,针对初步拟定的上盘分支矿体沿走向布置进路+下盘分支矿体垂直走向布置进路和整体垂直走向布置进路的回采方案,在综合考虑采准工程布置、矿石损失贫化控制、生产组织管理、采矿作业安全性及采场通风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得出整体垂直走向布置进路的回采方案更具优势.同时结合分支矿体的赋存条件,针对采场中仅有的3个回采分段分别设定矿石回采方案,最终形成一种3分段组合式回采方案,安全顺利地实现首采分段分支矿体高效、低贫损的回采目标.  相似文献   

8.
周炳任 《采矿技术》2009,9(6):15-16,31
铜坑矿92#矿体约50%矿量是在覆盖岩层下采用崩落法回采的,目前矿山主要采用崩落法和组合式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连续回采,采场回采爆破产生悬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后,可将采场悬顶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相似文献   

9.
根据铜坑矿92#矿体的开采现状,提出了单元矿块堑沟连续推进崩落法,以缩短采准时间,减少万吨采掘比,提高回采安全性,增加矿山效益。  相似文献   

10.
海南铁矿保秀矿区的矿体为矿岩稳定性较差的倾斜中 厚到厚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设计垂直矿体走 向布置回采进路,生产探矿揭露矿体分支复合严重,分支矿 体的厚度及角度变化较大,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回采进路导致 较大的采准工程量和预计较高的矿石损失与贫化。因此,提 出沿脉布置回采进路的采场结构的优化方案。与原设计方 案相比,优化后下盘矿石损失率可降低10.91个百分点,采 准工程量可节省28.4%。在充分利用矿山现有工程的基础 上,以分段双进路采场结构为主合理回采下盘矿量,同时诱 导上盘不稳围岩及时冒落。优化的开采方案可较好地适应 矿体产状与厚度的变化,显著提高矿床开采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安全高效地开采破碎铅锌矿体,在分析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及矿山原有的下向分层崩落法基础上,提出了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及下向分层膏体充填采矿法两种方案,对比了3种采矿方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开采顺序、采矿工艺、支护方法及技术经济指标,推荐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试验采场工业应用表明,该方案成本189.3元/t,矿石损失率3.6%,贫化率6.5%,同时较好地限制了上下盘岩移,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12.
西石门铁矿南Ⅱ区为缓倾斜中厚矿体,进入深部开采后,矿体进一步变缓变薄,而且底板不稳岩层进一步增厚,矿山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生产中出现单分段回采与残矿损失大等突出问题。本研究根据矿岩产状及稳固性特征,提出了堑沟落矿与进路退采出矿相结合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改进方案。研究表明,这一改进方案能较好的适应矿岩条件,可实现矿山安全高效的开采目标。  相似文献   

13.
柏杖子金矿213号厚大矿体采用有底柱崩落法开采,受矿体条件影响,损失和贫化较大。为改善回采指标,将213号矿体0~+60 m水平改用低贫损模式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通过散体流动参数试验与进路布置形式改进优化了采场结构。即针对不同的矿体形态,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结构参数;以菱形布置方式为原则,调整了进路位置;给出了夹石处理方式及适合矿体条件的爆破参数。方案采用斜坡道贯穿各水平,并采用上、下分段同时回采的方式,矿石损失率、贫化率均可控制在12%左右,有效解决了损失贫化大问题,可为类似条件矿山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由崩落法开采向充填法开采转变的矿山,受崩落法开采的采动影响,其工程地质条件会变得相对复杂,围岩完整性及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开采技术条件相对复杂。为确保矿山下步生产作业的安全,必须要在崩落法采场与充填法采场之间留设隔离矿柱。本文结合矿山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创新地采用了以考虑采空区顶板垮塌冲击动载荷的弹性小薄板理论为代表的多种理论分析方法确定了崩落法转充填法采场之间水平隔离矿柱的尺寸,采用结合矿山围岩移动参数和Bieniawski矿柱强度理论的方式计算了崩落法转充填法采场之间隔离间柱的尺寸,与此同时,采用Phase2二维数值模拟的方式对隔离间柱的尺寸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最终实现了矿山崩落法转充填法的顺利转型,在保证矿山下步安全回采的基础上,提高了矿石回收率,为矿山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某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充填法联合开采。研究两种方法同时开采时采场地压的变化及采场稳定性问题,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该矿山采场地压的演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并利用微震监测技术验证模拟结果。研究表明,该矿山上部矿体随着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进行,下部胶结充填体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下部充填采场矿柱受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结束后,下部充填采场矿柱的垂直应力下降了约35%。由此可见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能有效缓解下部充填采场的地压,有利于提高采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大型铁矿高阶段大矿房充填法开采技术条件,基于矿山现有工艺特点及装备配置,按照采场主要回采工艺循环,对采场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核算。根据盘区内采场分布特点,对中段矿块利用系数进行了核算,进而重新核定了矿山合理开采规模。基于年下降速度对矿山生产规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重新核算后的矿山生产能力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矿山经济效益,在详细分析羊耳山铁铜矿矿体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作为其矿体开采的主要方法。详细论述了该采矿方法适用性、回采工艺参数及现场管理相关经验。通过实践证明,在羊耳山铁铜矿矿体开采中,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任卫东  范玉乾 《金属矿山》2020,49(6):167-171
某矿山是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产多年的老矿山,矿山采用空场法开采,多中段同时生产,采场多,生产效率低,时有采场顶板冒落等问题发生,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采用了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虽然大大改善了采场回采的安全,但矿山采用多中段生产,造成中段间相互影响,生产效率低,且存在潜在安全隐患,本研究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前提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依据摩尔-库伦破坏准则,通过对拟定的不同开采顺序采场回采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采顺序采场的应力及位移的变化情况,从而能选择适合矿山的开采顺序,为矿山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开采提供了依据,对矿山的安全、高效、经济的回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为类似矿山的开采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酒钢镜铁山矿桦树沟矿区倾斜矿体赋存条件及开采工艺,就矿体倾角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残留和放矿条件的影响以及矿山开采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采场的退采方向、切割方法以及回采上盘沿脉巷道等矿山现行开采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和矿石的正常回收。通过对采场的退采方向、切割槽位置、分段联络巷道的布置等开采技术优化分析,建议矿山采取分段退采方向改为由上盘向下盘退采,切割立槽布置在上分段下盘矿岩交界处,上盘联络巷道布置距上盘矿岩交界3~5m处等技术措施,有助于充分回收残留矿石,提高矿石回采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大型岩金矿山缓倾斜至倾斜厚矿体空场回采嗣后崩落二步骤采场高应力、高位移、高塑变的"三高"复杂开采技术难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经济学原理定量分析优化确定了隔一采一空场回采嗣后放顶的回采及空区处理方案,生产实践证明,该方案能确保矿山资源得到高效经济安全回采,满足矿山改扩建2500t/d的生产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