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孕酮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损伤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东莨菪碱(1mg·kg-1,ip)造成小鼠记忆损伤模型,利用被动逃避实验评价小鼠记忆成绩,并测定给药后24h小鼠皮质和海马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结果在被动逃避实验中,东莨菪碱造成小鼠记忆损伤,孕酮(1、10mg·kg-1,sc)预处理能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延长跳台潜伏期(P<0.01)和避暗潜伏期(P<0.01)。东莨菪碱增加皮质和海马AChE活性,降低ChAT活性,孕酮(1mg·kg-1,sc)预处理抑制皮质和海马AChE活性的增加(P<0.01),升高皮质(P<0.05)和海马(P<0.01)ChAT活性。结论孕酮可以改善东莨菪碱所致记忆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皮质和海马AChE活性、升高Ch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神经节苷脂1(GM1)是否有益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小鼠右脑室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蛋白(β-AP)4nmol制作痴呆模型,d4起GM150mg·kg-1·d-1ip连续10d。水迷宫和暗箱实验测定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测定小鼠大脑皮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乙酰胆碱(ACh)、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等生化指标。大脑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GM1治疗组与痴呆模型组比较,被动回避实验中进入暗室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减少;水迷宫游泳时间缩短;大脑ChAT和AChE活性,以及ACh含量恢复正常;大脑皮质组织学病变改善;细胞凋亡减少。但对β-AP引起的大脑MDA的增多及GSH的减少无影响。结论GM1可明显改善β-AP所致痴呆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和辨别能力。但其作用并非通过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梓醇对鱼藤酮致小鼠脑组织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分别ip给予梓醇10 mg.kg-1,连续7 d后,改ip给予鱼藤酮1.5 mg.kg-1,连续28 d;或ip给予鱼藤酮1.5 mg.kg-1,连续28 d后,改ip给予梓醇10 mg.kg-1,连续7 d。取小鼠中脑和纹状体提取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复合物酶Ⅰ、Ⅱ、Ⅱ+Ⅲ、Ⅳ、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mtNOS)活性、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内活性氧(RO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鱼藤酮组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复合物Ⅰ和Ⅳ活性明显下降(P<0.01),预防或治疗性地给予梓醇后活性明显上升(P<0.05);线粒体复合物Ⅱ和Ⅱ+Ⅲ活性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鱼藤酮组小鼠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mtNOS活性升高(P<0.05),ROS的生成增多(P<0.05),预防或治疗性地给予梓醇后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mtNOS活性降低(P<0.05),ROS的生成减少(P<0.05)。结论梓醇可能通过恢复脑内线粒体复合物酶活性和膜电位水平、减少线粒体内ROS生成的作用而抑制鱼藤酮诱导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4-二甲基反式芪(S3)对侧脑室注射Aβ25-35引起的高脂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7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脂组;高脂+脑室注射组;阳性药E2组(1 mg·kg-1.d-1);S3高、中及S3低剂量组(50,25及12.5 mg·kg-1.d-1)。除对照组10只大鼠外,其他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6周,测定血脂,然后给予侧脑室注射Aβ25-35,同时连续给药7 d,从第三天起行Morris水迷宫及跳台实验,每天一次,连续4次,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以分光光度法测定ChAT和AChE,ELISA法测定ACh浓度。结果 S3能够剂量依赖的降低侧脑室注射高脂大鼠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P<0.01)。高剂量组S3能够明显缩短找到平台时间、延长潜伏期并减少错误次数。同时,S3能增加海马组织ChAT活性和ACh浓度,降低AChE活性。结论 S3可能通过降低血脂浓度、增加ChAT活性、降低AChE活性而增加海马ACh浓度,从而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1,1’-(联苯基-4,4’)-二[3-(二甲氨基)-1-丙酮](BDBDP)对东莨菪碱致小鼠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BDBDP低、中、高剂量组.连续ip给药18d,第13天ip东莨菪碱造模,并采用Morris水迷宫及Y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BDBDP能缩短水迷宫实验中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并提高目标象的限滞留时间;可提高Y迷宫试验中小鼠的自发交替率,且不影响小鼠的活动能力;还能降低小鼠脑组织中AChE的活性,提高ChAT和SOD的活性.结论 BDBDP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AD模型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作用于胆碱能系统及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源性H2S对缺氧性脑损伤小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连续4 d sc给予NaNO2 120 mg.kg-1.d-1制备缺氧模型;氢硫化钠(NaHS)治疗组在制备模型的同时ip给予NaHS 1 mg.kg-1.d-1。每天给药前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逃避潜伏期、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比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切片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水迷宫实验第3天和第4天,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6.0±7.3)s和(23.3±8.7)s,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的(16.1±9.6)s(P<0.05)和(11.1±6.2)s(P<0.01)。第5天,模型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为4.1±1.9,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为(20±8)s,与正常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7.2±1.6)次和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28±8)s比较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12.6%(P<0.01),MDA含量升高43.9%(P<0.01)。在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出现明显的核固缩、胞浆深染和排列紊乱等变性改变。与模型组比较,NaHS组小鼠在水迷宫实验的第3天和第4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分别为(17.9±7.0)s和(15.8±8.5)s;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分别为(30±9)s和(6.7±2.5)次;SOD活性升高了8.9%(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了29.6%(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改变较模型组得到显著缓解。结论 NaHS减轻了脑缺氧损伤诱发的小鼠学习记忆的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2S衰减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复智散对阿尔采末病模型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智散(FZS)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采末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Aβ25-35侧脑室注射制作AD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FZS灌胃治疗,通过Morris水迷宫和小鼠穿梭程序自动控制仪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脑内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乙酰胆碱(ACh)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FZS不仅对AD小鼠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能增加AD小鼠脑内的ChAT活性及ACh含量,并降低AChE活性。结论FZS在1.25~10g·kg-1剂量范围内均有治疗小鼠AD的作用,但用1.25g·kg-1剂量时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抗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新药AD-08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以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Aβ1-42蛋白的引起的痴呆大鼠模型和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模型.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AD-08低、中、高剂量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AD-08低、中、高剂量组,以及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动物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溶剂(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和AD-08各剂量组动物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SD大鼠给药8 d,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给药1个月,之后用Morris水迷宫方法对动物进行空间记忆能力测试.并用AChE活性试剂盒测定受试动物大脑海马组织的AChE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痴呆模型组大鼠和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的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的AD-08均能够明显改善痴呆模型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其海马组织AChE的活性(P<0.05).所试剂量(0.7 mg·kg-1~10 mg·kg-1)的AD-08改善痴呆模型动物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与多奈哌齐(1 mg·kg-1~3 mg·kg-1)相似(P>0.05).结论 AD-08可以明显改善Aβ1-42所致的痴呆模型大鼠和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AChE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黄酚对铅中毒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酚对铅中毒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续8 d腹腔注射7 mg.kg-1醋酸铅造成铅中毒小鼠模型,应用避暗实验、水迷宫实验,观察腹腔注射大黄酚(10.0、1.0、0.1 mg.kg-1)14 d对铅中毒模型小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大黄酚治疗14 d后测定小鼠血铅、脑铅及脑组织中MDA含量SOD,GSH-Px活力,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结果连续8 d腹腔注射7 mg.kg-1醋酸铅造成铅中毒小鼠学习记忆障碍,使小鼠脑铅、血铅升高,导致小鼠脑组织内SOD和GSH-Px活性降低,使小鼠脑组织内MDA含量增加,小鼠脑组织内NO含量增加,NOS和iNOS活性升高;连续ip大黄酚14d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改善小鼠铅中毒造成的学习记忆障碍,降低血铅及脑铅水平,大黄酚(0.1 mg.kg-1)可升高铅中毒小鼠脑内SOD和GSH-Px的活性(P<0.01),对MDA含量无影响;大黄酚(10.0、1.0 mg.kg-1)可升高铅中毒小鼠脑内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小鼠脑内MDA含量(P<0.01);大黄酚(0.1 mg.kg-1)可降低小鼠脑内NOS、iNOS的活性(P<0.05),对NO含量无影响;大黄酚10.0,1.0 mg.kg-1治疗组可降低小鼠脑内NO含量和NOS、iNOS的活性(P<0.01)。结论大黄酚通过提高铅中毒小鼠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同时降低NOS、iNOS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明显拮抗铅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染锰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牛磺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1)牛磺酸预防实验:染锰组大鼠每日ip给予MnCl2.4H2O15 mg·kg-1,连续4周。染锰+牛磺酸预防组大鼠染锰的同时ip牛磺酸200 mg·kg-1,持续4周。(2)牛磺酸治疗实验:每日ip给予MnCl2.4H2O15 mg·kg-1染锰,4周后再ip牛磺酸200 mg·kg-1,持续4周。水迷宫实验检测逃避潜伏时间及平台搜索次数。分离大鼠海马组织并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及胆碱O-乙酰转移酶(ChAT)活力。结果 (1)牛磺酸预防实验:与正常对照组逃避潜伏时间(29.5±2.5)s相比,染锰对照组明显延长为(39.8±2.3)s,与染锰对照组相比,牛磺酸预防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缩短为(29.4±2.3)s(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染锰对照组海马组织AChE活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牛磺酸预防组酶活力则显著下降(P<0.05)。三组间ChAT活力无明显差异。(2)牛磺酸治疗实验:与染锰对照组逃避潜伏时间(56.6±3.0)s相比,牛磺酸治疗组显著缩短为(27.8±2.3)s(P<0.05),平台搜索次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染锰对照组AChE和ChAT活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牛磺酸预防或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染锰诱导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乙酰胆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ABP)对链佐星诱导性糖尿病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ABP50和100mg.kg-1(ip,每天1次,共15d)治疗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8和15d时用血糖测量仪检测血糖水平,并进行血糖耐受试验。末次给药第2天测量小鼠体重,处死,测量心、肝、脾和肾脏器官重量,同时制备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钙(Ca)和磷(P)含量及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ELISA检测血清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升高(P<0.05,P<0.01)。ABP50和100mg.kg-1在血糖耐受试验中能较好地调节血糖水平,其血糖在15d时分别比模型组下降了27.4%和16.3%(P<0.05,P<0.01)。ABP50mg.kg-1治疗组小鼠脾和肾脏指数,血糖、血清TG和TC浓度,GOT,GPT和ALP活性均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血清瘦素水平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血清脂联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ABP100mg.kg-1对血清TC和TG水平及ALP和GPT活性无明显作用,对上述其他指标的作用与ABP50mg.kg-1相似。各组血清胰岛素浓度及Ca和P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BP对链佐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抗胆碱药左旋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R-DM8021)的帕金森病(PD)治疗作用。方法 ①使用脑单侧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方法建立PD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单次ig给予R-DM80210.2,0.5,1.0和2.0mg.kg-1旋转行为;观察大鼠连续ig给予R-DM80210.2,0.5和2.0mg.kg-121d对大鼠旋转行为;观察大鼠连续ig给予R-DM80210.2,0.5和2.0mg.kg-17d后自发活动情况。②昆明小鼠ig给予R-DM80210.25~40mg.kg-1,30min后ip给予氢溴酸槟榔碱35mg.kg-1,观察肌肉震颤持续时间。③C57BL/6小鼠ip给予MPTP30mg.kg-17d建立MPTP帕金森病模型,ig给予R-DM80215,10和20mg.kg-1后观察小鼠自发活动情况。结果①与6-OHDA损毁模型对照组相比,单次ig给予R-DM80210.2,0.5,1.0和2.0mg.kg-1分别使APO诱导的旋转次数增加(17.3±4.5)%、(29.8±9.3)%、(30.2±13.9)%和(31.7±5.5)%;苯海索3.0,5.0和10.0mg.kg-1组分别增加(18.8±4.8)%、(22.2±17.3)%和(36.9±10.0)%。连续给药21d,大鼠APO诱导的旋转次数显著增加(P<0.01),并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与等剂量的苯海索相比,R-DM8021对APO诱导旋转的作用更强。建模成功后,大鼠10min内自发活动路程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连续给予R-DM8021和苯海索7d可明显提高大鼠自发活动路程,R-DM8021对大鼠自发活动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等剂量的苯海索(P<0.01)。②ip给予槟榔碱35mg.kg-1,小鼠出现明显肌肉震颤,持续时间为(8.9±1.0)min,R-DM8021和苯海索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两药对槟榔碱致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抑制作用的ED50分别为(6.87±1.33)mg.kg-1和(41.14±9.31)mg.kg-1,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ip连续给予MPTP7d,小鼠3min内自发活动路程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连续ig给予R-DM8021和苯海索3d可明显提高小鼠自发活动路程,R-DM8021对小鼠自发活动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等剂量的苯海索(P<0.01)。结论 R-DM8021对3种模型PD均有治疗作用且效果均优于苯海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咖啡酸对慢性应激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各种慢性不可预见轻微刺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21 d后,ig给予大鼠咖啡酸10,30和50 mg.kg-1,连续21 d。通过旷场实验检测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情况,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静止不动行为百分比(PI);检测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央格停留时间增长,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减少,强迫游泳静止不动状态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咖啡酸10~50 mg.kg-1组能够显著缩短停留时间(P<0.05)、增加垂直活动(P<0.01),但对水平活动无明显影响。模型组PI为(79.69±15.84)%,咖啡酸10~50 mg.kg-1组PI显著降低,分别为(16.00±2.11)%,(10.33±2.92)%和(7.33±2.6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OD酶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咖啡酸10~50 mg.kg-1能够显著增加SOD酶活性,分别为模型组的1.50,2.46和2.59倍(r=0.915,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模型组的18.64%,11.37%和6.35%(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r=0.982,P<0.01)。咖啡酸与舍曲林5 mg.kg-1的作用相似。结论咖啡酸对慢性应激大鼠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给小鼠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1)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挑选空腹血糖>11.1 mmol.L-1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缬沙坦高剂量组(40 mg.kg-1.d-1)及低剂量组(10 mg.kg-1.d-1),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动物10~14只,灌胃给药,4周后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认知功能,用ELISA分析血清胰岛素水平、海马和皮层区Aβ40、Aβ42及BACE1含量,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缬沙坦(40 mg.kg-1.d-1,10 mg.kg-1.d-1)可以缩短糖尿病小鼠定位导航试验的潜伏期(P<0.05),增加空间探索试验中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率(P<0.05);降低糖尿病小鼠海马区Aβ40、Aβ42以及BACE1水平(P<0.05或P<0.01),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皮层Aβ40(P<0.05),而对皮层Aβ42以及BACE1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无影响(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通过抑制糖尿病小鼠脑海马区BACE1而减少Aβ生成,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棉籽总黄酮抗抑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棉籽总黄酮(代号:CTN-T)抗抑郁活性。方法采用小鼠悬尾模型、大小鼠强迫游泳模型、5-羟色氨酸(5-hydroxy-L-tryptophan,5-HTP)诱导小鼠甩头模型、小鼠育亨宾毒性增强模型探讨CTN-T的抗抑郁活性及其可能作用环节。结果小鼠悬尾实验中,CTN-T单次灌胃160~320mg.kg-1或连续4 d(每天2次)灌胃60 mg.kg-1缩短悬尾不动时间;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CTN-T连续7 d灌胃给药(每天2次)在40~60 mg.kg-1缩短游泳不动时间;在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CTN-T连续4 d灌胃(每天2次)20~60mg.kg-1缩短游泳不动时间;此外,小鼠单次灌胃CTN-T160 mg.kg-1或连续4 d(每天2次)灌胃80 mg.kg-1增强5-HTP诱导的甩头行为。而小鼠连续4 d灌胃CTN-T 60~180 mg.kg-1对育亨宾毒性均无影响。结论CTN-T有抗抑郁活性,可能与其增强脑内5-HT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土党参多糖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土党参多糖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血宁组(100 mg.kg-1)、尼莫地平组(100 mg.kg-1)及土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300、150、75 mg.kg-1)。采用反复缺血/再灌注法造模,观察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测定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乙酰胆碱(ACh)、葡萄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ATP酶活性。结果土党参多糖各剂量组可明显减轻小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降低脑组织中MDA和NO含量(P<0.05或P<0.01),而对SOD、GSH无明显影响;多糖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ACh含量(P<0.01),而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AChE活性,提高ATP酶、糖代谢活性(P<0.05或P<0.01)。结论土党参多糖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神经营养、抗氧化、代谢调控、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右侧海马内注射Aβ25-3510μg制备AD模型,次日起淫羊藿苷30,60和120mg.kg-1灌胃给药,连续14d,d15~19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辨别学习记忆能力;d20检测海马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淫羊藿苷给药14d明显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升高,NOS活性降低;海马内AChE及ChAT的表达增加。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改善Aβ25-35海马内注射所致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其增加AChE和ChAT表达,增强SOD和GSH-PX等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NOS活性,减少NO释放等多种机制,促进胆碱能递质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寻找治疗甲基汞急性中毒作用药物新靶点,探讨钙蛋白酶抑制剂ⅢMDL28170对甲基汞急性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DL28170(50mg.kg-1,ip)对照组、甲基汞(10mg.kg-1,ig)中毒模型组与MDL28170干预组(同时ig甲基汞和ip MDL28170)。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μ-钙蛋白酶免疫阳性神经元,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脑μ-钙蛋白酶表达,TUNEL法观察脑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脑皮质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2(MAP2)含量。结果大鼠ig给予甲基汞3或7d,中毒模型组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行为学表现,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脑皮质神经元内μ-钙蛋白酶的表达和活性明显升高(P<0.01);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P<0.01);神经元MAP2含量明显降低。同时给予MDL28170可明显减轻上述改变。结论μ-钙蛋白酶可能参与甲基汞中毒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MDL28170可明显抑制甲基汞的神经毒性损害,可能对甲基汞中毒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芩茎叶黄酮对大鼠缺血性记忆障碍和神经炎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黄酮(SSF)对大鼠缺血性记忆障碍和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2个月制备慢性脑缺血记忆障碍模型,脑缺血大鼠造模后于手术第35天ig给予SSF 17.5,35和70 mg.kg-1,连续38 d。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皮质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模型组大鼠的再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显著降低,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路程显著缩短(P<0.01);皮质和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皮质中IL-1β,TNF-α和IL-8水平明显增加(P<0.01)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SSF 17.5,35和70 mg.kg-1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脑缺血引起大鼠再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障碍,明显缩短到达平台的潜伏期(P<0.05),延长大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路程(P<0.05);抑制皮质和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P<0.05);明显降低皮质中IL-1β,TNF-α和IL-8含量,提高IL-10的水平。结论 SSF对大鼠脑缺血性记忆障碍和神经炎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脑内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黄酚对铅中毒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连续8 d腹腔注射7 mg·kg-1醋酸铅造成铅中毒小鼠模型,大黄酚治疗14 d后检测脾脏和胸腺指数、白细胞计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铅中毒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连续8 d腹腔注射7 mg·kg-1醋酸铅造成铅中毒小鼠免疫能力下降,大黄酚可明显提高铅中毒小鼠的免疫能力,主要表现为连续腹腔注射大黄酚14 d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改善铅中毒小鼠生长速度,明显提高铅中毒小鼠脏器指数和白细胞计数(P<0.05或P<0.01);大黄酚治疗组(1.0、10.0 mg·kg-1)可明显提高铅中毒小鼠B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T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大黄酚治疗组(1.0、10.0 mg·kg-1)可明显提高铅中毒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NK细胞杀伤力(P<0.01),与溶媒组相比铅中毒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10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酚治疗组(1.0,10.0 mg·kg-1)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10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酚治疗组(0.1 mg·kg-1)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4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仅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酚可提高铅中毒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