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稳定沉默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突变型p53基因,观察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p53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SGC7901细胞,另设未转染组和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其对奥沙利铂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平板克隆形成试验、裸鼠移植瘤成瘤实验分析细胞成瘤性变化。结果:p53 siRNA可显著下调SGC7901细胞中突变型p5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实验组较未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生长曲线左移。实验组的G0/G1期细胞数较对照组和未转染组分别减少7.4%和6.7%,进入S期的细胞数增加17.2%,奥沙利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未转染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IC50分别为15.88μmol/L、14.32μmol/L和20.34μmol/L。与未转染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平板克隆形成数量显著增多,裸鼠体内细胞成瘤性增加。结论:p53 siRNA可有效抑制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但利用RNA干扰技术靶向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的治疗上尚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Ning XX  Sun SR  Li Y  Gong WQ  Liu LL  Sun L  Liang J  Pan YL  Cheng Y  Wu KC  Fan D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6):3264-3268
目的探讨钙周期素结合蛋白(CacyBP)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CacyBP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至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生长,平板克隆实验及裸鼠成瘤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体外和体内的成瘤性,通过Western印迹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一些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CacyBP的siRNA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后显著抑制了内源性CacyBP的表达。CacyBP表达下调的胃癌转染细胞生长加快;SGC/CacyBP-siRNA1细胞(0·35±0·03)和SGC/CacyBP-siRNA2细胞(0·43±0·05)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细胞(0·18±0·03)(P<0·01),体外成瘤能力增强;SGC/CacyBP-siRNA荷瘤裸鼠形成的瘤体明显大于对照组小鼠(P<0·001),并使荷瘤裸鼠的生存期显著缩短(P<0·01)。转染细胞中COX-2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mRNA和蛋白均显著增加,β-连环蛋白、rac1和热休克蛋白70的蛋白水平升高,而mRNA无明显变化。结论CacyBP表达下调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移植瘤模型,并检测其多药耐药性,为进行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筛选和体内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皮下接种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裸鼠生长状况;移植瘤生长情况;进行瘤重及瘤体积比较;移植瘤P-gp耐药蛋白表达;原代培养细胞,检测移植瘤模型多药耐药性。结果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移植瘤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低分化腺癌,移植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后,P-gp表达强阳性+++,具有多药耐药性,模型建立成功。结论成功建立了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多药耐药移植瘤模型,为胃癌耐药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iR-145对胃癌耐顺铂细胞株SGC7901/DDP顺铂耐药的影响?方法:应用QRT-PCR检测miR-145在胃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水平;MTT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性与增殖能力;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45的靶基因;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细胞对顺铂诱导凋亡的影响?结果:miR-145在胃癌组织?各种胃癌细胞株中呈低表达;在胃癌耐顺铂细胞株SGC7901/DDP中,miR-145呈低表达,IGF1R 与 IRS1呈高表达;上调miR-145增强SGC7901/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IGF1R 与 IRS1为miR-145的靶基因;上调miR-145显著降低靶蛋白表达,抑制SGC7901/DDP细胞增殖,促进顺铂诱导的凋亡?结论:上调miR-145通过靶向IGF1R 与 IRS1逆转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转录调节因子NF-κB活性及凋亡抑制蛋白livin, survivin的表达与胃癌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化疗药物长春新碱(VCR)对胃癌细胞SGC7901及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CR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NF-κB核转录活性;Western blot检测livin, 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化疗药VCR对SGC7901/VC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SGC7901细胞显著降低,VCR作用SGC7901/VCR细胞的凋亡率减少;SGC7901/VCR细胞中NF-KB核转录活性增强(P<0.01);livin, survivin在SGC7901/VCR细胞中表达上调(P<0.05).结论:胃癌细胞SGC7901在化疗药VCR长期诱导后产生的继发耐药可能与NF-κB活化及livin, survivin表达上调有关;NF-κB活化是livin, survivin表达上调可能的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流式
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影响,同时评价β-榄香烯对正常胃黏
膜上皮细胞GES-1的毒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s检测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蛋白表达影响。结果β-榄香烯显著抑
制SGC7901胃癌细胞的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两种作用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明显减弱。β-榄香烯降低SGC7901胃
癌细胞克隆形成率,诱导SGC7901 细胞发生G2/M期阻滞。β-榄香烯降低了SGC7901 胃癌细胞Bcl-2 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了
Bax和活化的Caspase-3(17Kd)表达水平。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Pak1(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的总蛋白表达无
明显影响,但降低了Pak1(Thr423)和ERK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β-榄香烯抑制胃
癌细胞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抑制Pak1/ERK信号通路的活化、调控Bcl-2和Bax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titic cells,DCs)融合疫苗激活杀伤性T淋巴细胞体内外肿瘤细胞杀伤活性进行研究,为胃癌DC疫苗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定向诱导获取DC.DC与SGC7901胃癌细胞经PEG诱导融合、HAT/HT筛选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融合疫苗体外杀伤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观察融合疫苗对胃癌裸鼠种植瘤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标法检测瘤细胞凋亡,观察融合疫苗对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①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可获得具备典型形态特征及表型的DC.②DC与SGC7901细胞经PEG诱导融合,HAT/HT筛选培养,可获得纯净融合细胞.③体外MTT比色检测,融合疫苗胃癌细胞杀伤率为(81.47±5.25)%,与混合培养DC组(70.53±2.46)%差异显著(P<0.05),与单纯T细胞组(21.67±2.55)%差异非常显著(P<0.01).④融合疫苗组荷瘤裸鼠终末肿瘤体积平均(1.298±0.021)cm3,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抑瘤率为57.8%.⑤融合疫苗组肿瘤细胞凋亡率(54.9±1.38)%,坏死率为(21.04±1.47)%;与对照组瘤细胞凋亡百分率(20.02±0.39)%,坏死百分率(1.23±0.03)%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⑥融合疫苗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出血、坏死,瘤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融合细胞疫苗激活T淋巴细胞体内外均可诱导显著胃癌细胞杀伤细胞毒活性;其应用于荷瘤动物体内,可以明显减慢肿瘤生长速度,诱导更多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抑制PI3K/PKB信号通路对胃癌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通过体内外实验方法检测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及联合LY294002(PI3K/PKB通路抑制剂)埘SGC7901/VC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分别检测细胞中PKB、磷酸化PKB的蛋白表达水平及MDR1、Bax、Bcl-2基因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LY294002能明显增加SGC7901/VCR细胞对VCR的敏感性,促进VCR诱导细胞凋亡,使其耐药指数从40.45降至8.50;LY294002可明显降低耐药细胞中磷酸化PKB的蛋白表达和MDR1、Bcl-2的基因表达水平(P<0.01),促进Bax的基因表达(P<0.01);体内实验显示联合用药组的裸鼠移植瘤大小明显小于VCR组(P<0.01). 结论 抑制PI3K/PKB通路可逆转胃癌耐药,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以及调控相关凋亡基因Bax和Be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胃癌干细胞有无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RMPI-1640培养液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抽提富集微球体。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微球体生长的抑制情况。平板克隆实验观察阿司匹林对SGC7901微球体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阿司匹林对SGC7901微球体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经过阿司匹林孵育后胃癌干细胞E2F1和S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阿司匹林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微球体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可剂量依赖性下调胃癌干细胞中E2F1和Sox2蛋白的表达。结论 阿司匹林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微球体细胞的恶性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E2F1和Sox2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YY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YY1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标本中YY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上调YY1,运用CCK-8?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实验检测YY1对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YY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与空载对照组(SGC-7901-Empty Vector,SGC-7901-EV)和与正常对照组(SGC-7901)相比,过表达YY1组细胞(SGC-7901-YY1)的增殖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结论:YY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可能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YY1基因可能成为胃癌靶向治疗的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多西紫杉醇对在体和离体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胃癌细胞种植于培养皿贴壁,用集落形成实验法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学改变,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多西紫杉醇可以抑制SGC7901细胞于S期,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能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金向东  何旭华  叶盛威  刘洋  刘山 《西部医学》2018,(11):1573-1578
目的 探讨miR-16调节Bcl-2的表达活性影响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 方法 qPCR检测miR-16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转染效率,CCK-8检测miR-16对SGC7901细胞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miR-16对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miR-16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6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通过miR-16 mimic使miR-16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过表达后,其细胞活性、迁移能力明显下降,而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同时相关凋亡蛋白表达也增高;Bcl-2 siRNA与miR-16 inhibitor共转染后,能改变miR-16对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结论 miR-16通过调节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活性和迁移能力,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贝母素乙对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逆转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唑蓝法(MTT)检测贝母素乙的细胞毒性及耐药逆转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R)蓄积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贝母素乙可剂量依赖性的的抑制亲本细胞系SGC7901和耐药细胞系SGC7901/VCR的细胞增殖,20μg/mL贝母素乙能够显著提高SGC7901/VCR细胞对化疗药(长春新碱、阿霉素、顺铂和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及细胞内ADR的浓度,贝母素乙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用药后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处理48h后的凋亡率最高达44.5%。结论贝母素乙能够作为胃癌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MDR,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药物外排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吴茱萸碱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作用于SGC7901细胞24h。MTT比色法观察吴茱萸碱对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及荧光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情况;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干预24h后SGC7901细胞Survivin和Caspase-3m RNA表达。结果吴茱萸碱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倒置相差显微镜及荧光电镜下均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状态;吴茱萸碱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且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随吴茱萸碱浓度的增加,细胞内Survivin基因表达强度逐渐降低,Caspase-3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结论吴茱萸碱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SGC7901细胞中Survivin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可能下调其对Caspase-3的抑制作用,使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SKI-Ⅱ对胃癌SGC7901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常规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给予不同浓度SKI-Ⅱ干预及DDP干预,MTT法测定各组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药物作用对Sphk1、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SGC7901细胞与不同浓度的SKI-Ⅱ共同培养,细胞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SKI-II作用后可显著下调肿瘤细胞SphK1和VEGF蛋白的表达,单用DDP对SphK1、VEGF无作用。结论 SKI-Ⅱ可以通过下调VEGF和Sphk1蛋白表达而有效抑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大蒜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蒜素(diallyl trisulfide,allicin)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大蒜素处理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SGC7901的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大蒜素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对其增殖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大蒜素作用于SGC7901细胞12、24和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1%、7.30%和15.4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蒜素作用48h后,Ki67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结论大蒜素可以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钒化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MTY法测定钒化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Western-blot法检测钒化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一定浓度的钒化钠使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周期密切相关的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一定浓度的钒化钠能明显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钒化钠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 - 2 ( COX- 2 )抑制剂 (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 )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 1生长的影响以及罗非昔布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 采用 3H-胸腺嘧啶核苷 ( 3H- Td R)掺入法了解细胞的增殖 ;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 PCNA)及细胞 COX- 2的表达 ;用 TUNEL 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 ,给予罗非昔布 8周 ,观察肿瘤大小、COX- 2及 PCNA表达情况。结果三种选择性 COX- 2抑制剂均较阿司匹林更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 3H- Td R掺入 ,3H-胸腺嘧啶掺入值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对胃癌细胞 3H-胸腺嘧啶掺入的 IC50 分别为 1.18× 10 - 7mol/ L、1.68× 10 - 8mol/ L、4.3 9× 10 - 9mol/ L。经 1× 10 - 5m ol/ L 的上述三种药物作用 2 4h,SGC790 1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19.8%± 1.8%、2 4.6%± 1.2 % 3 1.2 %± 2 .2 %。 COX- 2抑制剂的选择性越高 ,凋亡指数也显著升高 ( P<0 .0 1)。罗非昔布对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的抑瘤率为 93 .9% ;肿瘤组织的 COX- 2、PC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COX- 2抑制剂的选择性越高 ,对胃癌生长抑制作用越强。罗非昔布可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治疗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四唑盐比色试验、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TUNEL染色研究榄香烯乳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细胞生长、端粒酶活性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 榄香烯乳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榄香烯乳抗癌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榄香烯乳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效果与浓度及时间相关。结论 榄香烯乳对胃癌细胞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