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自备电厂发电权交易模式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新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电网消纳与外送能力不足、调峰能力缺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弃风弃光现象严重。针对当前甘肃相当规模的自备电厂未充分参与电网调峰的问题,提出在现有电力市场交易政策框架内实际可行的自备电厂与新能源企业间的发电权转让交易模式,以此促进自备电厂承担公用调峰职责,提升电网调峰消纳能力。通过现状论述、政策调研分析交易模式的可行性,建立自备电厂与新能源的发电权交易模型,双方在市场机制下可达到利益平衡,实现共赢。所列举的成功试点验证了该交易模式可有效推动新能源电量消纳与平衡,减少弃风弃光,为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中的新能源消纳和发电权交易提供了实践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新疆近年来新能源装机与可调节电源的比例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新能源消纳、调峰形式进一步严峻,2016年全疆电网调峰最大缺口192万k W,全年累计弃风电量38.4%,弃光电量31.8%,其中因调峰原因受限新能源电量接近80%。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弃电比和调峰缺口均将继续增加,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将进一步增大新疆电网的承载压力和运行控制难度。为满足新疆电网的调峰需要,计划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日益增加,客观评价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是提高新能源渗透率又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本文基于新能源联合出力多状态概率模型,考虑系统调峰容量约束,利用新能源装机规模、损失电量及消纳电量在无约束情况下新能源理论可发电量中的占比等指标来综合评估电网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多状态概率模型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方法。对某省2020水平年规划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进行了实例分析,统计历史年新能源出力概率分布,并依据该统计结果求取了风电、光伏联合出力概率分布,利用该省电源、负荷等规划数据测算了系统剩余调峰容量,进而评估了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了状态数选择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风电跨省消纳的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角度,分别分析了东北电网系统风电接纳能力和风电跨省消纳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对东北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的测算表明,系统有能力保证风电跨省消纳,但火电机组会因为调峰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运行的经济性.提出基于市场的风电跨省消纳与交易机制,风电跨省消纳交易的中长期电量可以通过开展负荷低谷时期的发电权交易实现,而风电预测误差以及风电的间歇性所产生的发电计划偏差则可以通过建立调节市场来实现电力电量平衡,并提出了调节市场的交易形式、组织流程、结算机制及其调度模式和模型等.通过调峰平衡分析与实时平衡调度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清洁低碳能源战略持续推进,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新能源发电在系统中的比例不断提升。新能源高渗透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系统调节能力和承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深入分析新能源发电特性的基础上,挖掘电网互补潜力,提出新能源电量库交易机制。首先,建立新能源电量库交易模型,设置约束条件,给出交易申报和出清方式。然后,探索综合考虑灵活价格机制和电量库价值体系的价格机制,给出电量库结算方式。最后,基于中国西北电网新能源消纳实际,创新开展主控区置换电量库、援疆电量库、陕青省间调峰置换电量库等多品种交易实践。实际数据表明,电量库机制充分展现了系统调节价值,能够调动平抑新能源波动的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电网为例,在分析北京电网新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北京新能源规划发展情况,从电力电量平衡、电网输送能力及系统调峰能力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北京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所提出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定量分析其他电网系统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含大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中,为消纳占比极小的新能源尖峰电量,需要占用系统大量的调峰资源,降低系统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若允许放弃一定的新能源电量,可以降低系统总体调峰需求,减少调峰电源建设,避免昂贵的边际消纳成本。首次在中长期扩展规划中探索新能源"合理弃能"问题,在新能源消纳成本和消纳效益中寻找平衡点,并采用GESP电源规划软件,计算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发展下的新能源规划合理弃能率及该弃能率下的系统规划成本,并以中国各大区域电网为例,得到2020年的规划合理弃能率为3%~10%。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新疆电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装机容量倍增,在系统调峰、调频计划、备用安排以及风电、光伏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安全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风电、光伏出力具有较强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难以像火电等常规能源发电机组一样灵活调度。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最大限度消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积极实施了含大规模风电、光伏接入的调度日内滚动计划系统,考虑风电、光伏出力波动的日前发电计划、常规机组日计划电量完成偏差自校正以及风电、光伏含超短期预测的日内滚动计划。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新能源优先消纳对电网调峰难度的影响规律,并为调度机构合理采取措施提高电网调峰能力提供数据支持,提出了一种新能源优先消纳的电网调峰难度分析方法。通过结合电网原始负荷需求和新能源接入后的等效负荷需求曲线,计算出负荷需求峰谷差以及均值、极值、标准差、概率分布等衍生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种新能源优先消纳的电网调峰难度分析指标体系,用于整体评价电网调峰难度变化。通过分析某省级电网某年度原始负荷需求与等效负荷需求曲线,量化新能源接入对全省电网调峰带来的困难,证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在含大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中,为消纳占比极小的新能源尖峰电量,需要占用系统大量的调峰资源,降低系统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若允许放弃一定的新能源电量,可以降低系统总体调峰需求,减少调峰电源建设,避免昂贵的边际消纳成本。首次在中长期扩展规划中探索新能源"合理弃能"问题,在新能源消纳成本和消纳效益中寻找平衡点,并采用GESP电源规划软件,计算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发展下的新能源规划合理弃能率及该弃能率下的系统规划成本,并以中国各大区域电网为例,得到2020年的规划合理弃能率为3%~10%。  相似文献   

11.
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华北电力调峰市场规则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区火电机组因供热调峰能力受限,且利于调峰的水电机组占比小,随着新能源装机不断增长,电网调峰问题日益突出。负荷侧资源中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电采暖等设备具有充用电功率和时间可调节的特性,参与电网优化控制的空间大。结合华北电网结构特点和负荷特性,设计了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华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规则,提出了负荷侧资源参与省网调峰市场申报、出清、结算和分摊的原则与方法,对负荷侧资源参与省间调峰市场进行了有益思考。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京津唐电网调峰市场试点运行表明,负荷侧资源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初步改变了"反调峰"特性,有效提高了电网调峰能力,促进了新能源消纳。  相似文献   

12.
偏差电量考核机制下售电公司的最优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力市场的偏差电量考核机制是现货市场建立前的过渡性方案,有利于市场主体参与到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中。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电力市场偏差电量考核对售电公司经营策略的影响,基于参与广东月度竞价交易的电力用户的实际电量偏差率数据对2017年2月、3月偏差电量考核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偏差考核机制下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型,并以售电公司考核和补偿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免考核电量的可中断负荷最优购买模型。文中设计如下3种模拟场景:(1)不捆绑负荷分别参与市场竞价;(2)捆绑得到总负荷参与市场竞价;(3)捆绑负荷参与市场竞价,并采用可中断负荷合同减少正偏差电量考核。3种模拟场景对售电公司运营策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第3种模拟场景下售电公司的盈利最大,为所推荐的最优经营策略。同时提出了用户侧月度偏差电量交易模式,以维持系统月度电量平衡。  相似文献   

13.
电力市场中的定价机制主要包括电力交易所一部制电价和电力库两部制电价2种。定价机制不仅对总装机容量产生影响,也会使机组的类型配置偏离社会最佳组合,最终导致总发电成本的上升。在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研究了2种定价机制对不同类型发电机组配置结构的影响,发现电力库模式中的容量费用会导致峰荷机组的过度投资,而附加费用和高峰需求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基荷机组的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电力市场化快速推进,不同用电需求的电力用户入市交易,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数量剧增。根据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文件要求,各类市场主体应承担可再生能源消纳任务。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研究如何让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中发挥对价格波动的平抑作用,在零售市场中发挥电价调节供需关系的作用,用以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是建设多元性、开放性、竞争性的零售市场的关键要素。在了解国内外零售市场建设情况下,针对零售市场中出现的现货与中长期衔接时偏差电量承担问题,以及固定零售套餐、固定加权直接交易价格限制售电公司与零售用户自主选择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新型零售市场的设计方案。为电力零售市场中市场主体设计或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电力零售套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带来的系统调峰和消纳难题,以及已有优化调度策略对储能寿命成本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需求响应与储能寿命模型的火储协调优化运行策略。上层通过分时电价引导用电,以净负荷波动性最小为目标得到优化后的负荷曲线,旨在减轻火储的调峰压力、提高新能源消纳量;下层以系统总调度成本最低为目标协调优化风光火储运行,考虑火电深度调峰并在优化调度中嵌入储能寿命模型,求解得到各电源以及储能的最优运行方式。以某区域实际系统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有效改善系统的调峰压力,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同时合理反映了储能的寿命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关立  周蕾  刘航航  周新生  陶玮  赵梓州 《中国电力》2022,55(10):185-190
随着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迅速增长,加快健全储能设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机制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消纳。为提高系统调节能力,以山东省独立电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机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独立储能以自调度模式参与现货市场的运行机制。仿真运行数据表明,储能装置参与现货市场对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迅速增长,加快健全储能设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机制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消纳。为提高系统调节能力,以山东省独立电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机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独立储能以自调度模式参与现货市场的运行机制。仿真运行数据表明,储能装置参与现货市场对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力现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电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和电力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反映供需双方真实价格信号。然而,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给现货市场带来挑战,如何设计合理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消纳是新一轮电改提出的重要要求。该文梳理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外成熟电力系统现货市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并介绍了我国8个试点省份现货市场建设特点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相关机制。通过对比国内外现货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我国现货市场建设的几个难点和挑战。在借鉴国外现货市场建设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实际情况,统筹有序推进我国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希望该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未来我国现货市场落地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特别是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现货市场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跨省区中长期电力市场主要采用固定电价的结算机制,但是无法发挥电力市场的调节作用。为解决固定电价机制的弊端,根据合约电量曲线的实际执行情况,提出了以交易曲线为依据的电量分割方法。按照曲线外电量的发生时段和电量规模,提出了高峰及低谷曲线外电量的3种不同定价机制。通过算例按照该机制进行曲线外价格及交易费用的测算,定量说明了不同定价模式下偏差电量规模对结算价格的影响,从而达到了引导市场主体自觉按照交易约定曲线履行合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电力市场建设已取得诸多成果,市场交易量及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均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建设,明确未来中国电力市场研究及发展方向,首先,分析了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现状并研究了中国电力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聚焦对电力市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方向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包括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市场理论和机制创新,以及适应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的电力市场商业模式。最后,结合中国电力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电力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