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泡增强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肝局部微血管的损毁及阻断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血凝酶组、微泡组和微泡联合血凝酶组(联合组)。各组均分别在实验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专用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各组实验前后造影的视觉图像及峰值灰阶值(GSV)的变化,并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结果实验前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超声图像造影视觉改变及定量分析峰值GSV均无明显变化(P>0.05)。微泡组和联合组视觉观察有造影灌注缺损,联合组更为明显;定量分析微泡组峰值GSV从(62.94±6.19)降至(36.36±7.30)(P<0.05),联合组峰值GSV从(63.52±8.53)降至(22.91±5.39)(P<0.05)。实验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病理无明显改变;微泡组偶见局灶性小片状出血;联合组可见明显的细胞变性和坏死,伴有微血栓形成。结论微泡增强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可以造成更明显的兔肝局部微血管的损毁及血流阻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二维灰阶超声、CDFI和CEUS评价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VX2肝癌微波热消融的增强作用。方法 将32只VX2肝癌荷瘤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化假辐照+生理盐水)、血凝酶组(空化假辐照+生理盐水+血凝酶)、空化组(超声空化+微泡)和联合组(超声空化+微泡+血凝酶)4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相应空化治疗后行微波热消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行二维灰阶超声、CDFI和CEUS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超声表现,测量并比较肿瘤和消融区体积。结果 治疗前4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间消融区体积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联合组消融区体积大于其他3组(P均<0.05),空化组消融区体积大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P均<0.05),生理盐水组与血凝酶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消融后联合组肿瘤实质内CEUS均未显示增强,生理盐水组、血凝酶组和空化组部分肿瘤实质消融区边缘可见少量残余活性组织,呈典型"快进快出"表现,与CDFI显示的点状血流信号相对应。结论 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可增强兔VX2肝癌微波热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泡诱导的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正常肝脏微波热消融效率的增强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4组均经相应的空化治疗后行微波热消融治疗,通过大体病理学、HE光镜观察及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比较4组微波热消融的效果。结果大体病理结果显示,微波热消融后D组的肝脏凝固坏死体积大于其他3组(P0.05),C组坏死体积大于A组和B组(P0.05);HE染色显示消融区域与未消融区域分界明显;电镜显示D组内可见更多的细胞核和细胞膜的破坏。结论微泡诱导的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可更显著地增加低能量微波消融体积,增强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视觉评分方法分析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阻断兔正常肝血流灌注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24只,分为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及假照组.超声微泡组经兔耳缘静脉推注脂质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兔肝,单纯超声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微泡,假照组超声假照.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0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和24 h对兔肝进行超声造影,视觉评分分析各时间点造影灌注峰值灰阶变化.结果 各组治疗前肝血流灌注比较,视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微泡组的治疗前造影血流灌注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后0 min、15 min两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后30 min、45 min、60 min、24 h视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超声组、假照组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之间超声造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具有显著的暂时性阻断兔肝实质血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对兔脾脏微循环血流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15只新西兰白兔等分为微泡组(MB)、治疗超声组(TUS)和微泡超声组(MEUS),分别施以治疗超声或联合微泡.视觉评价和声学密度分析脾脏靶区的超声造影效果,最后做病理检查.结果 MEUS组治疗后造影增强程度降低,呈明显的低灌注区和负性显影区,随着时间推移灌注情况逐渐好转;TUS组及MB组治疗前后造影增强无明显变化.光镜下,MEUS组可见血窦扩张,细胞水肿,淤血及小血栓形成.结论 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可阻断脾脏辐照区域的血流灌注,为今后应用于治疗脾肿大和脾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阻断肿瘤微循环的病理机制。方法 建立兔肝VX2转移瘤模型18只,随机分为超声微泡组(n=6)、单纯超声组(n=6)及假照组(n=6)。对超声微泡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微泡,并进行超声辐照;对单纯超声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微泡,并进行超声辐照;对假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并进行超声假照。观察辐照后各组病理变化。结果 大体解剖观察,超声微泡组辐照面可见较多出血点;单纯超声组及假照组辐照后肿瘤组织均未见明显改变。光镜下观察,超声微泡组肿瘤组织可见大片出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连续性中断,红细胞外溢;单纯超声组可见局灶性小片状出血,血管内皮尚完整;假照组肿瘤组织未见明显出血,血管内皮完整。电镜下观察,超声微泡组肿瘤血管内皮破损严重,可见大量红细胞渗出,线粒体肿胀及吞饮小泡;单纯超声组及假照组仅见内质网略水肿。结论 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阻断兔VX2肝脏肿瘤微循环的机制可能为血管机械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诊断超声加微泡造影剂对新生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评价诊断超声加微泡造影剂对兔VX2肝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用二维灰阶超声监测6只大白兔肿瘤生长情况,待肿瘤长至长径约0.6~1.0 cm时进行实验.实验分为两组,处理组注射微泡造影剂(全氟显),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先用二维超声定位肿瘤,然后对处理组大白兔通过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射微泡造影剂,剂量为0.10 ml/kg,注射时间约5 s.注射的同时行持续性二维超声显像(将MI调至1.4).整个显像过程持续6~7 min.然后两组肝肿瘤取材后送做透射电镜及切片HE染色检查.结果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显著增强肿瘤显像,同时也存在对肿瘤血管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在光镜下未见明显的肿瘤血管损坏,未见红细胞渗出等改变,但在电镜下可见肿瘤新生毛细血管明显的超微结构破坏,包括线粒体肿涨、髓样变及胞质空化等改变.结论高机械指数诊断超声加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破坏肿瘤新生血管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8.
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阻断肿瘤微循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阻断肿瘤微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26只皮下VX_2肿瘤荷瘤兔随机分为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及假照组。超声微泡组经耳缘静脉推注微泡联合超声辐照肿瘤,单纯超声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微泡,假照组超声假照。各组治疗前、治疗后0、30和60min时间点对肿瘤进行超声造影,分析各时间点造影灌注峰值灰阶变化。结果超声微泡组肿瘤造影灰阶值(级)从治疗前的(67.8±13.3)级降至(29.7±20.1)级(P0.01),维持超过60min仍无明显再通;而单纯超声组、假照组肿瘤造影灰阶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能够有效阻断兔VX_2皮下肿瘤的微循环,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微泡激励的超声空化阻断正常肝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脉冲式超声激励微泡空化阻断兔正常肝脏血流的可行性及阻断的病理改变。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是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假照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脂质微泡,剂量0.1 ml/kg;同时超声治疗头垂直辐照兔肝脏300 s,超声能量以脉冲式发射,频率1.2 MHz,平均声强0.89 W/cm~2。靶区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定量分析。最后,获取该区域肝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超声微泡组治疗后肝组织血流灌注基本消失,而单纯超声组、假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超声微泡组治疗前后肝实质平均灰阶值(GSV)分别为115.27±3.8和1.16±0.7,治疗后肝实质GSV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单纯超声及假照组治疗前后GSV无显著差别。病理检查,超声微泡治疗组肝组织出现大片充血、出血、血栓形成等。结论微泡增强的脉冲式超声空化可以造成正常肝的血流灌注暂时性阻断或者显著下降,阻断机制可能是肝实质出血、水肿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讨微泡介导超声空化联合凝血酶选择性阻塞肝脏局部微血管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9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微泡介导超声空化组;凝血酶组;无水酒精组;微泡介导超声空化联合凝血酶组。利用超声造影及软件定量评估肝脏局部治疗区术前及术后局部微血管血流灌注变化。光镜及电镜观察肝脏局部治疗区的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微泡介导超声空化联合凝血酶组治疗1 h及7 d后局部区域的峰值强度,局部血流容积,最大信号强度及平均信号强度值较其他各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微泡介导超声空化联合凝血酶可以有效及安全的阻塞正常兔肝局部微血管,减少局部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经静脉移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归巢缺血心肌的靶向能力.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法培养兔BM-MSCs,用DAPI标记细胞.完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分离培养的BM-MSCs经静脉途径移植人心肌梗死兔体内.根据移植时是否介入超声与微泡分成单纯静脉移植MSCs组与超声辐照+微泡+MSCs组,移植后48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缺血梗死区域及其周围的荧光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并对两组进行计数和统计学分析.HE染色观察局部缺血心肌的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血管及内皮细胞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显示超声辐照+微泡+细胞组较单纯静脉细胞移植组阳性细胞分布更为密集.单纯静脉细胞移植组与超声辐照+微泡+细胞组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146.8±18.78)个和(213.2±26.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超声+微泡+细胞组缺血心肌及周围区心肌组织间隙可见红细胞成分漏出,而单纯细胞组无此发现.透射电镜显示在超声联合微泡的介导下,心肌血管内皮细胞间隔增大,血浆成分渗出.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经静脉移植MSCs后能增加MSCs在缺血及周围区心肌的聚集与归巢,增强其靶向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低强度超声诱导微泡空化联合凝血酶降低"热沉降"效应,采用低能量的消融方法,提高风险部位肿瘤热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20只肝脏种植肿瘤(VX2)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肿瘤组)、激光组、凝血酶+激光组、低强度超声诱导微泡空化+激光组、低强度超声诱导微泡空化+凝血酶+激光组。利用软件定量分析术前及术后肿瘤微血管灌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消融区及周边区超微结构。结果低强度超声诱导微泡空化+凝血酶+激光组在术后即刻及14 d消融区坏死体积较激光组明显增大(P0.05)。低强度超声诱导微泡空化+凝血酶+激光组消融区术后即刻及7 d的时间强度曲线峰值、局部血流容积以及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低于激光组(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诱导微泡空化联合凝血酶可降低"热沉降"效应,可提高激光消融对于风险位置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造影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价兔肌肉VX2肿瘤的血流灌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造影多普勒超声显像对兔肌肉 VX2 肿瘤 (兔鳞癌 )血流灌注的作用。方法 :将 8只双侧股外侧肌肉种植 VX2 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氟碳微泡造影剂后 ,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兔肌肉 VX2 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并定量分析。结果 :造影后 ,增强了肌肉 VX2 肿瘤血管显示率及血流信号强度 ,造影前后比较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视频密度增加 69.88,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视频密度增加 94.49,二者比较 P<0 .0 1 ,延长了肿瘤血流显影时间。结论 :造影多普勒超声显像提高了兔肌肉 VX2 肿瘤血流灌注的显示 ,增强其血流信号。造影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泡激励的超声空化效应对正常兔前列腺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雄性兔随机分为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和微泡假照组进行实验.超声微泡组经静脉推注微泡0.1 ml/kg,超声辐照10 min;单纯超声组超声辐照10 min;微泡假照组仅静脉推注微泡0.1 ml/kg.各组循环注射伊文思蓝(EB)溶液示踪.随后视觉观察和定量分析前列腺EB漏出量,并行光镜检查.结果 超声微泡组的前列腺EB漏出量明显大于微泡假照组、单纯超声组(P<0.01);光镜观察超声微泡组前列腺微血管破裂,组织间隙大量出血,血肿形成.结论 微泡激励的超声空化对兔前列腺有明显的机械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能量脉冲式超声联合微泡对兔VX2肿瘤微循环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能量脉冲式超声联合微泡对兔VX2肿瘤微循环的阻断作用及其病理机制。方法将36只皮下VX2荷瘤兔随机平均分成3组:超声微泡组注入0.2ml/kg体质量微泡5ml,并辅以超声辐照10min;单纯超声组注入生理盐水5ml,辐照10min;单纯微泡组仅注入0.2ml/kg体质量微泡5ml,不进行超声辐照。CEUS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0、30min、60min时血流灌注情况,比较各时间点的灌注面积。治疗后即刻随机选取各组6只荷瘤兔处死,完整切取肿瘤,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超声微泡组治疗后即刻肿瘤血流灌注完全消失,灌注面积为0,但30min及60min后灌注有所恢复,各时间点治疗后灌注面积显著大于治疗前(均P<0.05);大体病理检查见肿瘤微血管扩张、管壁结构崩解,弥漫性充血、出血和肿瘤组织水肿,局部血肿,形成血栓等。单纯超声组及单纯微泡组治疗前、后造影剂灌注面积无差异,肿瘤内部未见出血、水肿等。结论低能量超声联合微泡能够阻断肿瘤微循环,可能是由于空化效应导致血管壁损伤,组织水肿对局部肿瘤血液循环产生阻力,从而阻断肿瘤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激励荧光微泡空化对兔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荧光释放作用。 方法 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绿色细胞膜荧光分子探针(DiO),抽取少量溶解液与脂质微泡混和,通过高速机械振荡制成荧光微泡。选取16只荷VX2乳腺癌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荧光微泡联合超声空化组和单纯荧光微泡组。荧光微泡联合超声空化组经瘤周皮下注射1 ml荧光微泡并按摩,待瘤周引流淋巴结超声显影后,采用脉冲式治疗超声间歇辐照淋巴结5次,共30 min;单纯荧光微泡组同样经瘤周皮下注射荧光微泡并按摩,但给予治疗超声假照。剖取淋巴结标本行冰冻组织切片,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结内的荧光分布情况,并定量分析荧光面积、累积光密度(IOD)及平均光密度(AOD)。 结果 荧光微泡联合超声空化组淋巴结的荧光面积、IOD和AOD均高于单纯荧光微泡组(P均<0.05)。 结论 荧光脂质微泡经瘤周注射不仅可进入兔乳腺癌模型的淋巴管使淋巴结显影,且可在治疗超声的激励作用下实现荧光物质在局部淋巴结高浓度释放。  相似文献   

17.
微泡双重击破效应对裸鼠HepG2肿瘤微血管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微泡双重击破效应对裸鼠HepG2移植肿瘤微血管的损伤作用以及对血流灌注的阻断作用.方法 28只皮下荷人类肝癌HepG2肿瘤的裸鼠随机分为3组,超声微泡组经静脉推注脂质微泡0.1 ml并联合空化治疗仪辐照肿瘤3 min,单纯超声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微泡,单纯微泡组推注微泡时进行超声假照.各组肿瘤治疗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肿瘤造影的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最后获取肿瘤标本行光镜观察.结果 超声微泡组肿瘤造影的峰值强度百分比由(26.9±10.9)%下降至(8.2±5.8)%,曲线下面积由1210.4±823.1下降至291.6±2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对照组肿瘤治疗前后造影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病理观察发现超声微泡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断裂,组织间隙内出血、水肿.结论 微泡双重击破效应可造成裸鼠HepG2肿瘤微血管物理损伤和血流灌注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超声空化阻断对兔肝血流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效应在阻断兔肝血流实验中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将21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单纯超声组、一次超声空化组和两次超声空化组。超声空化处理采用经静脉注射脂质微泡(剂量0.1ml/kg体质量)联合峰值负压4.3MPa的脉冲式超声直接照射开腹暴露的肝脏5min。对一次超声空化组仅治疗1次;两次超声空化组治疗1次后间隔1h后重复治疗;单纯超声组用3ml生理盐水替代微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30、60min及48h对各组肝脏实施CEUS,计算各时间点峰值强度(PI)变化。实验结束后每组取一只动物,获取肝脏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一次超声空化治疗后即刻、30 min,靶区肝实质由此前的均匀增强变为无增强,其PI值由(-51.88±4.26)dB降至(-62.53±4.83)dB;48h后血流灌注恢复,PI值升至(-52.02±4.59)dB。两次超声空化治疗后治疗后即刻、30min,非增强缺损面积大于一次超声组,PI值变化与一次治疗组类似。单纯超声组治疗前、后CEUS无明显变化。病理发现一次超声空化组及两次超声空化组肝脏出现散在微小坏死灶。结论微泡超声空化阻断肝血流后,血流灌注可在48h后自行恢复,肝脏坏死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载多西紫杉醇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兔VX2肝癌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VX2肝癌动物模型,将实验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比较各组的肿瘤生长率、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后载药微泡+超声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其肿瘤生长率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载药微泡+超声组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载药微泡+超声组的肿瘤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其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载多西紫杉醇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能延缓兔VX2肝癌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对VX2肝癌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造影在心脏负荷实验中对心肌微血管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在心脏负荷实验中,在超声触发显像方式下超声微泡空化对心肌微血管的损伤效应.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3组:单纯超声触发组、常规超声造影组、负荷超声造影组.负荷组用盐酸多巴酚丁胺和阿托品静滴提升心率.记录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用甲酰胺淬取法定量分析心肌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漏出量,视觉评分分析心肌出血.普通光镜观察心肌内红细胞漏出情况.结果 负荷组的心肌出血视觉评分等级明显高于常规组、单纯组(P<0.01);负荷组、常规组心肌EB漏出量明显高于单纯组(P<0.01);光镜观察负荷组心肌细胞间隙可见大量的红细胞,心肌细胞可见损伤.结论 在心脏负荷实验中,超声造影有更明显的微血管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