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三角韧带损伤时修补三角韧带的必要性.方法 对10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三角韧带损伤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角韧带手术修补组56例(治疗组)和三角韧带保守治疗组48例(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石膏外固定,治疗组同时行三角韧带修补术,对照组则对损伤的三角韧带不做修补.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角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但不进行三角韧带修复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三角韧带修复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AOFAS评分为(93.1±2.5)分,高于对照组的(82.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则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进行手术治疗和三角韧带修复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筋活血复元汤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强筋活血复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踝-后足评分(AOFAS)、视觉模拟评分(VAS)]、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及FIB、PLT、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采用强筋活血复元汤治疗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反应,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佘刚  邹拥军  黄靖 《安徽医学》2017,38(10):1262-1265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经踝关节X线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评价手术疗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92.8%,对照组为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在术后1个月为(77.26±8.03)分,术后6个月为(94.12 ±8.63)分,较同期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为(4.61±1.42)°,距骨前移距离为(3.09±1.21)cm,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当天为(4.93±1.03)分,治疗后1个月为(2.14 ±0.92)分,对照组治疗当天为(5.12±1.06)分,治疗后1个月为(3.21 ±0.95)分,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结论 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2周,所有患者的切口均愈合,且无不并发症及感染情况.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良好62例患者中,优48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3.5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办三角韧带损伤使患者的韧带组织无论在抗张力强度还是生物学结构方面都得到了最大的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回归,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实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对Danis-Weber B型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5例Danis-Weber B型骨折脱位患者先予切开复位和钛板内固定外踝骨折,然后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稳定性.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8个月,平均15.6个月.均无感染、皮瓣坏死、螺钉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为79~97分,平均87.6分.15例疗效评定为优12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对于伴三角韧带损伤的Danis-Weber B型骨折,治疗上除使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外,还需对断裂的三角韧带进行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2016年4月—2019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77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进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运用Baird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77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全部复位成功,术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交通事故伤、运动伤、坠落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00.00%、100.00%、90.48%,3种不同损伤因素的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76,P=0.144);术后1.5年随访中均未出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提升踝关节灵活性、稳定性,且踝关节恢复情况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2月~2009年2月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32例,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下胫腓联合分离仍不稳定者,给予皮质骨螺钉横向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得到12~~24个月随访。按齐氏疗效评定标准:优良27例,可4例,差1例。结论:强调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踝关节骨折并三角韧带断裂病人72例资料,均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36例术中采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观察组);另36例术中未修复三角韧带(对照组)。2组病人术后均获随访6~16个月,对其进行相关指标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均手术顺利,骨折复位良好。2组踝穴内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术后6例发生踝关节内侧不稳,3例踝关节跖屈活动明显受限,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踝关节内侧不稳和螺钉脱出等并发症。观察组的踝关节跖屈和背伸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6.1%,对照组为7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能够提高踝关节稳定性,有助于恢复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项辉  郑曙翘  贾其余  俞宇  曹溢 《安徽医学》2013,34(7):967-968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16例伴三角韧带损伤的外踝骨折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年,按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1例,良5例。其中有2例外踝伤口有轻度感染,经换药等对症治疗后愈合良好。结论治疗伴三角韧带损伤的外踝骨折时,除使骨折解剖复位外,对损伤的三角韧带进行重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马腾  徐国浩  朱亮亮  王桂华 《吉林医学》2013,(31):6536-6537
目的:分析踝关节不同部位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形成创伤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行腓骨及内踝内固定、三角韧带探查修复。术后随访740个月。结果: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优98例、良14例,未见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除内固定外,必须修复下胫腓联合和三角韧带,才能恢复踝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如不修复下胫腓联合和三角韧带,大面积的疤痕愈合后,会导致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形成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同期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溧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患者共183例临床资料,其中未行同期韧带修复者共48例设为A组,术中行同期韧带修复者135例设为B组,而B组根据修复方式分为浅层修复(54例),深层修复(48例)及完全修复(33例);比较不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矢状面足跟着地角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B组住院时间、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矢状面足跟着地角度均少于A组(P<0.05);B组AOFAS评分高于A组(P<0.05);B组冠状面和水平面足跟着地角度则高于A组(P<0.05);深层组和完全组AOFAS评分少于浅层组(P<0.05);深层组和完全组VAS评分显著高于浅层组(P<0.05);完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浅层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其他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深层及浅层修复均是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P<0.05);而多因素分析结果则显示,浅层修复是患者临床预后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患者术中同期行韧带修复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关节生物力学指标;其中行浅层修复三角韧带更有助于增加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是最常见骨折之一。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复合伤,常常伴有三角韧带受损。踝部的三角韧带又称内侧副韧带,是维持内踝力学稳定的重要组织。其结构相对复杂,损伤后容易漏诊。三角韧带的作用可以防止距骨外移、外翻、外旋,一旦其损伤,内踝的稳定性会变差。对于是否修复三角韧带,医学上并未达成共识。近年来三角韧带损伤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关注,目前尚无金标准关于确诊三角韧带损伤,主要综合临床表现及踝关节X线片、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手术,国内倾向于三角韧带修复,国外倾向于三角韧带重建。本文旨在综述“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诊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舒筋活血汤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恢复及炎性因子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筋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中医症候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变. 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等中医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背伸与跖屈角度、Baird-Jackson及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应用舒筋活血汤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减轻炎症反应,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谢斌  贺永祥 《吉林医学》2014,(2):320-321
目的:对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非固定组患者20例,在术中没有进行内固定治疗;固定组患者20例,在手术中进行固定内外踝、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骨不连发生率、二次手术发生率、术后疗效评分显著优越于非固定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在术中进行内外踝、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治疗,可显著提高骨折预后优良率、降低骨不连发生比例、减少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提高术后疗效,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反应,促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愈合,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有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2例行外踝内固定,后踝固定或未固定,三角韧带修复术,下胫腓联合固定或未固定.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8个月.结果 用改良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未见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时,往往同时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外踝,修复三角韧带,就能够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这时即使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也可以获得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外踝和下胫腓联合,而不修复三角韧带,虽然仍能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但三角韧带会愈合不佳、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最终仍会导致创伤性踝关节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共20例,术中探查深层在距骨附着点撕脱15例,内踝附着点撕脱3例,体部断裂2例;浅层均在体部断裂,术中均采用将缝合锚钉在三角韧带距骨止点处拧入,同时修复和重建三角韧带深层,浅层直接缝合.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采用齐氏疗效评定标准,优良1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结论踝关节损伤中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缝合锚钉修补三角韧带,既修复了韧带的连续性,又重建了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讨论三角韧带修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合并内侧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25例,采用带线锚钉联合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恢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骨折愈合良好。随访24~52个月,平均随访37.5个月,无关节不稳定,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8%。结论:采用带线锚钉修复断裂的三角韧带联合钢板螺钉固定踝关节骨折能有效维持踝关节稳定性,促进三角韧带愈合,踝关节远期功能更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均对骨折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损伤三角韧带行切开探查修复以恢复踝关节内侧结构的稳定。术后通过X线进行检查,并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手术前后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疼痛评分,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在30例患者中,优26例,良3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为96.67%;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为10周,最长为14周,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4±1.7)周。术后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损伤伴三角韧带断裂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四青  陈秀庭 《浙江医学》1998,20(6):342-34
踝关节损伤时常合并踝部韧带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在诊断治疗时三角韧带断裂却常被遗漏,造成伤愈后踝关节疼痛、不稳等情况。本院近5年来收治踝关节损伤45例,其中8例伴有三角韧带断裂,发生率为17.7%,经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