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对成年期异常行为、情绪问题及体内催产素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新生期母婴分离组(NMS组),NMS组新生鼠生后第1~14天每天与母鼠分离2 h,6周龄进行行为学测试,包括旷场测试、三厢社交测试、高架十字迷宫和强迫游泳测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CD38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大鼠血清OX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MS大鼠成年后自身梳理时间[(29.19±3.55)s,(55.90±4.03)s,P<0.001]和次数(6.67±0.74,9.53±0.73,P<0.05)均显著增加,提示刻板行为增加;与同伴互动时间减少[(350.40±41.25)s,(260.30±33.43)s,P<0.05],提示社交功能受损;对新环境的探索时长[高架开放臂:(78.15±20.95)s vs.(36.45±5.35)s,P<0.05;旷场中央区:(153.70±34.41)s vs.(13.84±4.80)s,P<0.01]减短、排便次数增多(1.72±0.24,3.25±0.26,P<0.001),提示焦虑样行为增加;强迫游泳试验中首次不动潜伏期缩短[(59.02±8.64)s,(33.97±5.87)s,P<0.05],提示抑郁样行为加重。此外,NMS大鼠下丘脑CD38蛋白表达水平(P<0.01)、血清OXT含量(P<0.05)明显降低。结论 1)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可能导致大鼠成年后出现孤独症样行为,焦虑、抑郁样行为。2)母婴分离可能通过降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D38蛋白表达,进一步引起OXT释放减少,导致相关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发育期气导听觉剥夺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及细胞凋亡变化.方法 6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听觉剥夺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听觉剥夺组于出生后早期行外耳道隔离,饲养于密闭隔音室,对照组正常食水、声音环境饲养;42 d后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耳蜗切片进行螺旋神经节NSE染色神经元计数及细胞染色观察.结果 听觉剥夺组大鼠ABR反应阈值[(38.18 ±5.54)dB SPL]较对照组[(26.67±3.89) dB SPL]增高(P<0.01);NSE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着色浅淡,神经纤维着色基本正常;听觉剥夺组大鼠神经元计数[(7.883 ±0.987)个/视野]较对照组[(10.643±1.104)个/视野]减少(P<0.05);听觉剥夺组大鼠螺旋神经节可见散在凋亡细胞.结论 发育期气导听觉剥夺可造成大鼠螺旋神经节Ⅰ型NSE表达下降,神经元数量减少,出现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孕哺期铅暴露对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中精氨酸加压素(AVP)表达的影响.方法 母鼠从孕期第1天至仔鼠出生第30天分别饮用去离子水(对照组)、0.05%醋酸铅水(染铅1组)、0.10%醋酸铅水(染铅2组).Y-迷宫试验用于检测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仔鼠海马中AVP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 染铅组与对照组比较,Y-迷宫试验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铅2组与对照组比较,CA1区及CA3区AVP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减少,染色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染铅1组与对照组比较,CA1区AVP阳性神经元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3区则无此变化.结论 孕哺期母体铅暴露会损害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海马组织中AVP表达的下降有关,而且海马CA1区对铅损害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高原急性低氧对大鼠食欲及下丘脑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秀灵  糜漫天 《营养学报》2006,28(2):113-115,119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急性低氧对大鼠食欲及其下丘脑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3000、4000、5000和6000m低氧组,各低氧组缺氧时间分别为1、2、3d。观察低氧环境下大鼠食欲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大鼠下丘脑NPY的分布和表达。结果:(1)高原急性低氧后,大鼠食欲减退。(2)对照组和低氧组下丘脑NPY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弓状核(ARC)、室旁核(PVN)和背中核(DMN)均有分布。低氧组NPY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和缺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结论:高原急性低氧对大鼠食欲有抑制作用;急性低氧后下丘脑NPY表达降低,可能是大鼠食欲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64-1466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实验性痴呆大鼠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 GSK3β)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应用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向海马区微量注射β淀粉样蛋白,建立实验性痴呆动物模型,应用虾青素制剂灌胃干预治疗。通过Y型迷宫测试大鼠的记忆再现能力,利用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p GSK3β表达水平。结果经过虾青素治疗4周后,实验性痴呆大鼠模型对于电刺激的正确反应次数(记忆再现能力)显著多于模型组;海马区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善,变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模型组;海马区神经元内p GSK3β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虾青素可能通过上调神经元内p GSK3β的表达水平来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以及提高实验性痴呆大鼠的记忆再现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诱导细胞死亡DNA片段因子-45样因子-B(CIDE-B)表达在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脑缺血30min(n=6)、90min(n=6)和120min(n=6)再灌注组。参照Pu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IDE-B表达。结果大鼠脑缺血30min、90min和120min,海马区凋亡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加(t=3.12,P〈0.05;t=3.94,P〈0.01;t=2.47,P〈0.05);同时,CIDE-B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增加(t=2.46,P〈0.05;t=3.93,P〈0.01;t=2.28,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IDE-B表达与神经元凋亡呈时相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胆碱对酒精中毒孕鼠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胆碱对孕期酒精中毒大鼠生仔后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孕鼠分为酒精组、大剂量胆碱组、小剂量胆碱组及对照组。用灌胃法建立酒精中毒动物模型。在分娩当天进行行为测试,分别观察母鼠的舔仔行为和哺乳行为,计算各行为时间,比较各组母鼠的行为的差异。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酒精组母鼠的行为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胆碱组的行为持续时间与酒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和小剂量胆碱保护组PVN区催产素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5)。结论:怀孕期大量饮酒能够明显损伤相关的催产素神经元,而胆碱对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从性,其机制可能是足量的胆碱为脑细胞提供了一定的营养,有效的保持了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牛磺酸锌(TZC)对汞染毒大鼠海马胆囊收缩素(CCK)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2只,分为对照组、汞染毒组(每日饮用4.3 mg/kg氯化汞水溶液)、汞 低TZC组(汞染毒的同时饮0.23 g/L TZC水)和汞 高TZC组(汞染毒的同时饮0.46 g/L TZC水)。利用反映学习记忆功能的Y迷宫法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采用ABC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不同亚区CCK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汞染毒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高TZ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TZC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汞染毒组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CCK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少于高TZC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汞可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影响海马各区CCK阳性神经元的数目。TZC对汞引起大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和海马CCK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染汞大鼠皮层内CCK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刚断乳健康Wistar大鼠16只,雄性,由天津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饮用单蒸水,普通饲料)、染汞组(饮用4.3 mg/(kg.d)氯化汞水,普通饲料),1月后进行实验。采用Y迷宫方法观察染汞大鼠在学习记忆方面与对照组大鼠的差别。采用CCK抗体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饮用含4.3 mg/(kg.d)氯化汞(HgCl2)饮水的大鼠皮层CCK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染汞大鼠较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染汞组大鼠皮层CCK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染汞后大鼠皮层CCK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减少,可能是汞影响学习记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妊娠期甲基叔丁基醚(MTBE)暴露对胎鼠脑组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神经递质谷氨酸(G1u)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于妊娠第0 d开始至妊娠结束期间,用食用油稀释的不同浓度MTBE 0,25,100,400,800 mg/(kg·bw)进行灌胃染毒,每天1次,直到胎鼠出生.用免疫组化的方法(SABC)观察胎鼠脑组织中nNOS和神经递质Glu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当MTBE的剂量为400 mg/(kg·bw)时,胎鼠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nNOS和Glu阳性神经元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染色强度变浅,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妊娠期母鼠接触MTBE可致胎鼠脑组织nNOS及神经递质Glu的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6 4 92例新生儿病例 ,探讨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的产科因素。结果 :脐带因素、羊水过多、早产等产科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结论 :定期产检 ,筛查与新生儿窒息有关的产科因素 ,并予以防治 ,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分级管理法在新生儿黄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组新生儿共计8 648例按经皮胆红素值超过220.6μmol/L进行光疗,对黄疸出现早、上升快的则提前光疗,血胆红素水平超过342.0μmol/L,光疗失败或有严重溶血病的进行换血治疗。2011组新生儿共计9 706例,分为高危儿、中危儿、低危儿3个不同的危险级别,根据新生儿黄疸分级管理法进行相应处理。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人两组均除外。结果:2011组光疗比例明显低于2010组(P<0.01),2011组换血比例明显低于2010组(P<0.05),两组新生儿没有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分级管理,能显著提高黄疸患儿的管理效率,减少过度光疗,减轻病人负担,同时又提高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识别率,降低换血比例。  相似文献   

13.
张倩 《现代保健》2010,(14):22-23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5.43±30.28) 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0.34±28.32) mol/L(P〈0.01).平均治疗天数,治疗组为(4.55±2.51) d,明显比对照组(6.76±2.86) d短(P〈0.01).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死亡死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加强防治对策。方法对1986~1995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死因分前五年和后五年两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间新生儿死亡率为5.6‰,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别占总死亡数的55.1%及56.3%。前期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呼吸道疾患、先天畸形和败血症。后期则为呼吸道疾患、先天畸形、早产和新生儿窒息。1周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85.6%。结论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必须继续建立健全围产保健制度,减少畸形儿出生,防止早产,预防新生儿窒息,普及新法复苏,并要加强呼吸管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218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友萍  周琦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54-195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进行临床防治,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7月在本院出生218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结果:脐带因素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主要原因。早产、胎位异常、娩肩及娩头困难、妊娠高血压病、胎盘早剥、横位、二程延长等均为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窒息往往是由多种产科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做好产前检查,预防并及时处理有关并发症;加强产程中监护,对于胎心监护异常、有难产倾向病例,尽早处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灿宇  白桦  王叨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42-2144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及妊娠34周前羊水过少的病因及其对新生儿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羊水过少患者,按初诊孕周分为3组:<28周组,28~32周组,32~34周组,分析不同组间羊水过少的病因、终止妊娠的孕周、终止妊娠的指征、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其新生儿生存率及出院时的患病率。结果:羊水过少最常见的原因为胎膜早破(49.6%),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9%)、胎儿畸形(15.6%,其中泌尿系畸形5.0%)、胎盘因素(5.0%)、脐带因素(3.5%)、胎儿宫内生长受限(0.7%)、原因不明(5.7%)。随妊娠周数的增加,新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重度窒息率逐渐下降,且在不同孕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是羊水过少最常见原因,对不同孕周的羊水过少患者应个体化选择处理方式,以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而临床又缺乏特异性,导致治疗延迟,死亡率增加。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由于缺乏理想的诊断标志物,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志物仍在不断探索。本文将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志物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沈可卫  张建南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96-2298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功能障碍与黄疸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索听力功能筛查在辅助诊断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慈溪市2 900例黄疸新生儿,回顾性分析其听力功能筛查结果,比较听力功能障碍儿童和听力功能正常儿童TSB检测值及B/A值。结果:共筛查2 900例黄疸新生儿,TSB检测值156.2~672.4μmol/L,B/A值在(3.2~10.5)×10-3,10例新生儿被确定为听力功能障碍,其中男6例,女4例;黄疸新生儿中的听力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3%。听力功能障碍儿童TSB检测值为(482.5±112.5)μmol/L,B/A值为(6.3±2.8)×10-3;听力功能正常儿童TSB检测值为(185.4±28.9)μmol/L,B/A值为(4.2±1.7)×10-3,听力功能障碍儿童TSB值及B/A值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听力功能筛查有助于诊断新生儿黄疸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低)是导致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严重损害的一种常见致残性内分泌疾病。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该省新生儿甲低筛奁、发病及群体分布情况如何,为此进行了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20.
刘静 《现代保健》2011,(4):18-19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例新生儿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观察组)100例和部分母乳喂养组(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每日排便次数、胎便转黄、黄疽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黄疸出现时间延迟,时间短、程度轻,黄疸发生率低。结论母乳有轻微的通便作用,有利于胎粪的排出和胆红素的清除,从而减轻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