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高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热失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及氧指数测试,作为筛选阻燃剂的依据。将传统的卤素类阻燃剂和筛选出的P-Si-N系复合无卤阻燃剂分别等量地添加到涂料中,进行氧指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两者的阻燃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PA6、 PA66)/红磷母粒/玻纤/偏硼酸钡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 UL94垂直燃烧法、灼热丝试验、氧指数(LOI)等研究了偏硼酸钡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入偏硼酸钡不影响复合材料的强度,但会降低缺口冲击强度;阻燃测试结果表明,偏硼酸钡在红磷阻燃尼龙中有良好的协效作用,可使复合材料阻燃性能达到UL94 V-0 (1.6 mm)等级,且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可达750℃;氧指数测试结果表明,加入偏硼酸钡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氧指数。  相似文献   

3.
《塑料》2015,(1)
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P)作为基材,添加新型阻燃剂双酚A-双(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酸酯)(以下简称FR),制备不同组分的样品(FR/EP体系)。采用氧指数分析,垂直燃烧试验测试以及锥形量热仪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R25%/EP体系氧指数达30.6%,接近难燃级别,FR20%/EP体系垂直燃烧试验测试达到V-0级别,经锥形量热仪测试FR20%/EP体系阻燃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难燃性CR的自燃时间与氧指数间的相互关系,本试验采用ASTM D2863标准方法,其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常用的有机保温材料火灾事故频发现状,本文概述了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和硬质聚氨酯三种常用有机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对其单体燃烧试验、可燃性试验和氧指数等燃烧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期望能够为建筑外墙有机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粒径氢氧化镁(MH)为阻燃剂,制备了无卤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阻燃材料,利用氧指数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氢氧化镁粒径对该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量小于50%,氢氧化镁粒径对复合体系的熔融指数和力学性能影响不大;高添加量条件下氢氧化镁粒径较大有利于极限氧指数的提高,粒径4000目添加为70%其氧指数达到43,垂直燃烧试验的级别可以达到FV-0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氧指数测试研究了聚磷酸铵(APP)对聚丙烯(PP)/聚乙烯(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的加入,PP/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开始增加,当添加量超过25%后,其拉伸强度开始降低;冲击强度是先增大后减小,但包覆APP变化的趋势比较大;氧指数逐渐增大.包覆APP的氧指数均好于硅烷处理APP的氧指数。  相似文献   

8.
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可用作阻燃剂的化合物[4,4',6,6'-四叔丁基-2,2'-二苯基]酸式磷酸酯二乙胺(DTBBP),用元素含量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方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进行了其热性能测试。用极限氧指数的测试、水平燃烧试验及垂直燃烧试验等方法测试了其阻燃性,并用DSC-TG谱图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DTBBP有一定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的乙二胺双环四甲叉膦酸三聚氰胺盐(EAPM)为阻燃剂,采用氧指数法,垂直燃烧实验、热失重法、拉伸和冲击试验,研究了EAPM及复配阻燃体系对聚丙烯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APM的加入有效地促进材料成炭,质量分数为25%时,氧指数达到25.1%,UL 94测试达到V-2级,600℃下质量保持率为11.94%,但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大幅下降.EAPM复配体系在25%的添加量下,材料氧指数分别达到28.3%和33.3%,UL 94测试达到V-0级,600℃下质量保持率分别为13.86%、13.56%,并较好地保持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指数和烟密度分析方法,对无卤阻燃聚乙烯试样燃烧性能测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经过制备不同厚度和不同型制的试样,采用不同处理条件和点燃方式,分别探讨了在测试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氧指数和烟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氧指数和烟密度分析方法,对无卤阻燃聚乙烯试样燃烧性能测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经过制备不同厚度和不同型制的试样,采用不同处理条件和点燃方式,分别探讨了在测试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氧指数和烟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磷系包覆次磷酸铝和氮系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剂进行复配,通过极限氧指数测试、UL-94垂直燃烧测试及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复合阻燃剂粒径分布、配比及添加量对聚氨酯(PU)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24质量份平均粒径3~5μm的复合阻燃剂,PU的UL-94垂直燃烧测试达到了V-0级,极限氧指数达到了29.0%。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不同材料的氧指数测定方法,从测定原理、测定装置和试验过程等方面阐述了不同材料氧指数测定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了不同材料的氧指数测定可以使用一台试验装置,但需要针对材料的差异性配备相应的配件,如试样夹、燃烧筒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试验。而共用一台氧指数测定仪,既经济实惠,节约成本,又便于实验室对仪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罗兴  何敏 《塑料》2020,49(2):7-9,13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膨胀阻燃剂/有机蒙脱土(LGFPP/IFR/OMMT)复合材料。利用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仪(CONE)以及万能力学试验机,表征了LGFPP/IFR/OMM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燃烧性能以及力学性能。氧指数测试结果表明,OMMT使LGFPP/IFR体系的氧指数提高。当添加2%OMMT时,LGFPP/IFR/OMMT复合材料的氧指数提高至24.2%。锥形量热仪测试结果表明,LGFPP/IFR体系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烟雾生产率(THR)及引燃时间(TTI)均由于添加OMMT而大幅度降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GFPP/IFR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因OMMT的添加,分别提高了8.15%、9.04%和24%,使LGFPP/IFR体系中由于IFR引起LGFPP力学性能降低的弊端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氧指数法是近年来为人们所重视的一种测定聚氨酯塑料材料燃烧性试验方法。过去由于没有商品氧指数测定仪,因此研制的难燃性硬质泡沫塑料就无法评定它的耐燃效果。我们本着自力更生和节约的精神,参考了 ASTM D 2863塑料燃烧试验标准方法,自行安装了一台测定氧指数的仪器,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伍玉娇  龙绍檑  吴珊 《塑料》2012,41(5):6-9,20
在氧指数(LOI)、UL-94测试及热失重分析(TGA)测试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进一步证明OMMT与APP对PP/PA6协同阻燃效应。通过模拟分析,温度场的模拟结果与氧指数(LOI)、UL-94等测试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各行业对塑料材料阻燃性的测试要求,我国于1980年10月正式通过了塑料燃烧性能的测试方法——水平燃烧法、炽热棒法和氧指数法等三个国家标准。天津市合成材料研究所继研制成功氧指数测定仪并投  相似文献   

18.
李春燕 《广东化工》2016,(22):41-43
以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材料,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微胶囊化聚磷酸铵;通过红外光谱、SEM图像研究包覆效果,并分别将两种微胶囊化APP添加到聚氨酯泡沫中,通过氧指数、垂直燃烧等研究泡沫的阻燃性能,通过万能试验机测试压缩强度来研究力学性能。研究得出微胶囊APP可以提高阻燃性能。MAPP的添加量为30%时,MAPP/PU氧指数达到30,并能通过V-0等级测试,此后增加缓慢,压缩性能达到50.5 Kpa。MCAPP的添加量为25%时,MCAPP/PU氧指数达到28,通过V-0等级测试,压缩性能达到57.7 Kpa。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三聚氰胺-双氰胺甲醛共聚树脂磷酸盐(PMDF),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将其应用于阻燃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采用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对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添加30%的PMDF后,EVA的氧指数为29.8%,达到UL94V—0级;燃烧过程中热量释放和烟释放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EG协同三嗪系大分子膨胀型阻燃剂阻燃HDPE,通过极限氧指数(LOI)、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EG与APP/CFA/SiO2共同使用阻燃HDPE的氧指数比单独加入两种阻燃剂的氧指数都有所提高,SEM测试表明EG与APP/CFA/SiO2共同使用燃烧后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阻止了聚合物的进一步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