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金光杏梅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金光杏梅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V c含量呈“三峰”型曲线,幼果时、硬核后和成熟时较高,其他时期较低;有机酸含量以幼果期最高,以后迅速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果实成熟时含量最低;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果实发育状况基本相吻合,果实发育速度快时含量较高,慢时较低;在谢花后59 d以前,可溶性糖以还原糖为主,之后以非还原糖为主;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在谢花后45 d以前两者呈高度相关,且与果实生长速度相吻合,谢花后45~59 d是胚和胚乳的主要形成期,此期游离氨基酸含量迅速增加,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2.
张传来  扈中林  刘遵春  周增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30-2731,2755
以金光杏梅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Vc含量呈“3峰”型曲线,幼果时、硬核后和成熟时较高,其他时期较低;有机酸含量以幼果期最高,以后迅速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果实成熟时含量最低;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果实发育状况基本相吻合,果实发育速度快时含量较高,慢时较低;在谢花后59d以前,可溶性糖以还原糖为主,之后以非还原糖为主;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在谢花后45d以前两者呈高度相关,且与果实生长速度相吻合,谢花后45~59d是胚和胚乳的主要形成期,此期游离氨基酸含量迅速增加,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油菜茎叶可溶性糖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别用蒽酮比色法和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油菜茎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其生育期变化和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单株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茎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即从苗期到抽薹期逐渐升高,抽薹期以后明显下降,呈单峰曲线。所有生育期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株可溶性糖总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单株游离氨基酸总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均有正相关趋势,但只有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株可溶性糖总量与籽粒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对油菜来说可溶性糖比游离氨基酸能更好地反映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4.
皱皮木瓜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皱皮木瓜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对3个皱皮木瓜品种果实发育期间部分成分含量的变化做了分析,并对各种成分含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皱皮木瓜品种果实纵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横径变化趋势相似;鲜重的变化趋势呈现"S"型;含水量的变化都表现为在盛花后60d左右下降为最低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则在盛花后60d左右出现最高值;皱皮木瓜可滴定酸含量较高,但不同品种在发育期间的变化趋势不同;皱皮木瓜固酸比较低,并且在发育期间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呈"M"型;总酚和花青素含量变化都为先增后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罗扶果实品质高于长俊和一品香,3个品种品质都在发育中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认识早酥梨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为生产中调控和改善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早酥梨发育期果实为材料,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品质指标动态变化及呼吸乙烯释放规律.【结果】早酥梨果实从发育到采收,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质量生长动态曲线为"S"型,呈"快-慢-快"的趋势,果实硬度则随着果实发育成熟而逐渐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性糖的含量不断增加;可滴定酸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动态,至采收期达到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VC含量随着果实成熟呈现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呈现出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结论】呼吸强度在幼果期较高,随着果实生长逐渐降低.乙烯释放速率在果实发育前期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发育后期释放量微弱.  相似文献   

6.
冬枣结果枝叶与营养叶化学计量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沾冬1号"冬枣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果实发育期内(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结果枝叶(简称果叶)与营养叶中C、N、P、K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发育期内,果叶N、P、K元素含量多小于营养叶,但这种差异多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仅幼果期叶P含量在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C含量在3个发育期内则表现为果叶大于营养叶,并且在幼果期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叶片N含量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比较相近,在果实成熟期下降明显;叶片P和K含量在果实发育期内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叶片C含量在发育期内则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C/N在幼果期与果实膨大期比较相近,果实成熟期则显著增高;叶片N/P比值在发育期内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叶N/P比值在发育期内均大于营养叶。相关分析表明,各元素含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与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P呈显著负相关,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N与C、K、N/P呈显著正相关,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C与N/P呈极显著正相关;K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金梨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曲线相似,均呈“双S”型。果实细胞分裂进行到花后30d左右,细胞停止分裂后,果实增大主要依靠细胞体积的增加。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糖、酸、维生素C、淀粉等)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为“降-升-降”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明确玉露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检测了玉露香梨果实发育进程中呼吸强度、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细胞膜透性和细胞膜保护酶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玉露香梨果实发育期呼吸强度呈现下降趋势,无呼吸跃变现象;硬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细胞膜透性整体上呈增大的趋势; SOD、POD及CAT等保护酶活性在果实发育期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对抵御膜伤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机栽培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大棚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的巨峰葡萄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时期葡萄果实的平均果粒质量、果粒横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成熟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成熟期果实质地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探究有机栽培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栽培巨峰葡萄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栽培,平均果粒质量、果粒横径在整个果实发育期相差不大,但成熟期略低于常规栽培。总体而言,有机栽培改善了巨峰葡萄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3种垂直绿化植物对SO2的净化能力及其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熏气方法对2a生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云南黄馨(Jasminum mesnyi)和野蔷薇(Posa multiflora)进行8 h不同浓度(3 mg·m-3、12 mg·m-3、50 mg·m-3)的SO2熏气处理,探讨了3种植物对SO2的净化能力,及SO2对3种植物叶片叶绿素、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2熏气增加了3种植物叶片中的硫含量,并且野蔷薇的硫含量与SO2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42**),3种植物平均净化SO2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野蔷薇、云南黄馨和爬山虎.随着SO2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抗坏血酸和游离氨基酸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脯氨酸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3 mg·m-3SO2处理导致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抗坏血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50mg·m-3SO2处理下,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爬山虎的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降低,抗坏血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云南黄馨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野蔷薇的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可见,3种垂直绿化植物对SO2均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并具有相应的生理生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夏橙生长期果实套袋对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研究了生长期套袋和未套袋果实在采后贮藏期间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袁明:套袋果和未套袋果的失重率均呈上升趋势,未套袋果的上升幅度比套袋果大;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具有相同的下降趋势,但未套袋果的下降幅度比套袋果大;未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趋于下降,但变化幅度较平缓,而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的变化幅度较大,在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下降,可溶性总糖上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温室条件下桃(早红珠、早红霞)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还原糖、非还原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桃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但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变化趋势相反;桃有机酸含量幼果期较高,硬核期、成熟期较低;桃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趋势呈“V”形变化曲线,幼果期、成熟期较高,硬核期较低。桃果实中糖、酸和维生素C的变化与果实的生长期有一定的关系,非还原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在果实硬核期含量都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柿果软化过程中单宁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我国主栽涩柿品种“磨盘柿”为试验材料,研究磨盘柿采后贮藏过程中单宁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肉硬度变化间的关系。[结果]随着柿果硬度的降低,可溶性单宁含量呈上升趋势,不溶性单宁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下降趋势。当试验结束时(硬度小于2.00 kg/cm^2),可溶性单宁含量最低,为9.5 mg/L;不溶性单宁含量最大,为41.6 m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14.8%。[结论]随着柿果的软化,果实涩味变淡,甜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柿果软化过程中单宁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柿果软化过程中单宁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我国主栽涩柿品种"磨盘柿"为试验材料,研究磨盘柿采后贮藏过程中单宁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肉硬度变化间的关系。[结果]随着柿果硬度的降低,可溶性单宁含量呈上升趋势,不溶性单宁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下降趋势。当试验结束时(硬度小于2.00 kg/cm2),可溶性单宁含量最低,为9.5 mg/L;不溶性单宁含量最大,为41.6 m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14.8%。[结论]随着柿果的软化,果实涩味变淡,甜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鲜食枣品种的营养品质形成规律,以碘量滴定法,酸碱中和滴定法以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了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以及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迅速积累至最高;可溶性糖组分在果实发育前期为果糖>葡萄糖>蔗糖,成熟时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可滴定酸含量前期较高,随果实生长呈下降的趋势,果实成熟时略有升高。维生素C含量变化总体上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梨果实生长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梨果实细胞壁各组分在果实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为梨果实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提取“二十世纪”、“幸水”、“长十郎”3个品种梨果实的细胞壁成分,测定其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含量.[结果]木质素含量在3个品种梨果实生长过程中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在整个生长周期中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水溶性果胶含量递增,EDTA可溶性果胶含量从生长发育初期开始逐渐升高,其中“二十世纪”增加幅度高于其他两个品种,Na2CO3可溶性果胶含量在3个品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明显升高.[结论]木质素与梨果实成熟软化密切相关,而水溶性果胶和Na2CO3可溶性果胶含量与梨果实成熟过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早、中、晚熟6个新疆杏品种为材料,测定果实坐果至成熟过程中细胞壁含量、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口一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深入探究杏果实发育成熟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壁含量下降;水溶性和离子型果胶含量上升,早熟品种巴都玉吕克水溶性果胶含量最高,成熟时为13.26mg/g,中熟品种轮台小白杏最低,为10.60mg/g,离子型果胶含量与其相似,两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共价结合果胶含量呈先上升,至成熟期下降的趋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期,纤维素下降至原含量的1/3左右;不同品种杏果胶酶活性大小依次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中晚熟品种,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纤维素酶活性整体由0.47U/g左右上升至1.42U/g左右,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规律性不强,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早、中及中晚熟果实果胶酶活性依次递减,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以红肉猕猴桃‘红阳’和绿肉猕猴桃‘金魁’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和Vc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红阳’和‘金魁’猕猴桃可溶性总糖含量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红阳’猕猴桃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只是前期(盛花后95天之前)上升比较平缓,后期较迅速,至果实成熟期达最大含量(6.87%)。而‘金魁’猕猴桃糖含量呈现上下波动趋势:前期上升,至盛花后50天下降,之后又上升,临近果实成熟时略有下降。果实发育过程中,两种类型猕猴桃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一致,即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唯一不同的是,‘金魁’猕猴桃酸含量下降趋势比较缓慢,而‘红阳’猕猴桃则比较迅速。成熟果实中‘金魁’猕猴桃酸含量为1.08%,‘红阳’猕猴桃为1.20%。两者果实中糖酸比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在‘红阳’猕猴桃中前期上升缓慢后期较快;‘金魁’猕猴桃中先下降后上升,临近成熟时又略有下降。此外,两种类型猕猴桃的Vc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即果实发育前期快速上升后期下降,在果实成熟期又稍有回升。但‘金魁’猕猴桃的Vc含量变化节点稍晚于‘红阳’猕猴桃。  相似文献   

19.
刘淑慧  侯智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81-8984
[目的]研究喷施蔗糖对蓝莓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类型的2个蓝莓品种为试材,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0.1%、0.5%和1.0%)的蔗糖溶液对蓝莓果实发育期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组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蓝丰:5月初~7月中旬;粉蓝:5月底~8月中旬),2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总含量逐渐增加,但各个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有所不同;2个品种果实成熟时期主要是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蔗糖含量很少,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当,并且随着果实的发育,各处理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蓝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喷施0.5%的蔗糖溶液增加最多;通过对各个处理叶片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相关。[结论]叶片喷施0.5%浓度的蔗糖对增加蓝莓果实中的糖度提高最多。  相似文献   

20.
新疆早露蟠桃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蟠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品种早露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单果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还原糖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疆早露蟠桃果实发育期为盛花后60~70 d;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的变化与单果鲜重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即前期逐渐升高,至60 d后下降;此外,还原糖及抗坏血酸含量也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则在整个发育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认为,早露蟠桃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能较好地保持品种特性,果实适宜的采收时期为盛花后60 d左右,口感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