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适应我国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从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组成特性和应用模式的角度,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对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在中国的适用模式进行探讨,为我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规划对公众参与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能够加深对公众参与机制的了解,更好的指导城市建设规划,本文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机制的起源和内涵,进一步分析了公众参与机制的现实意义,最后针对公众参与机制提出了相关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起到实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缺少公众参与机制,数字城市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未来的一种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城市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数字城市之GIS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个主要技术作为行之有效的工具实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过程,并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数字城市下的公众参与现状的分析,认为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数字城市下的公众参与将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缺少公众参与机制,数字城市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未来的一种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城市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数字城市之GIS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个主要技术作为行之有效的工具实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过程,并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数字城市下的公众参与现状的分析,认为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数字城市下的公众参与将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规划是对公众生活和工作地域未来发展作出的计划.公众可以并有能力主动地参与规划进程是其基本的权利.公众参与的概念和理论约在上世纪九十代传入我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多元化转型和法治环境的逐步完善,我国公众对规划参与的积极性、广泛性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系列不足,需积极改善,以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制定规划和公众参与规划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中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编制层次之一,是对城市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规划调控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对控规公众参与的三个平台(法律平台、技术平台和参与方式的平台)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全面理解和把握控规中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上世纪60年代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规划实践,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西方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不可缺少的规划环节。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公众参与在当地的实施情况,探讨公共参与的可能性,通过各种调研方式,发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实践,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某些城市的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且展望公众参与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是提升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公众参与的广泛性、科学性同城市管理效能密切相关。然而,公众如何参与,人们常常苦于无章可循,停留在表面,参与的程度十分有限,难以取得实际成效。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公众参与在城市管理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求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有效途径,为城市管理中引入公众参与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范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环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与战略环评的结合,论述了开展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环评的目的、重点、原则、程序和推荐分析工具,并阐述了公众参与在环评中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是实现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应选择简单、可操作的工具,重点针对城市性质、发展目标、规模与布局等战略层次关键问题开展环境合理性评价,同时公众参与是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核心内容之一,应充分反映各利益相关方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公交系统利用专用的行驶轨道和现代智能交通运莒管理,以及专用的快速公交车辆,是地铁、轻轨等类似的有轨式交通系统与传统的路面公交系统相结合,扩大了公交系统的服务范围,是城市建设的优化选择。本文首先对快速公交系统的特点及优势做出简单的说明,其次分析快速公交K1、K2线路的特点,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调查,并对结果做出统计和分析,最后根据K1、K2的现状,实现K1、K2线路沿途设站合理性分析与优化,给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国内外城市发展快速公交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快速公交组成特点及城市交通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对快速公交系统功能演化的影响作用,依据天津城市经济、城市空间结构、道路设施与供给、交通结构与需求等分析了快速公交在天津发展的适应性,结合影响快速公交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类道路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各类道路的发展对策,以提升城市有限道路及公共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多层次公交线网规划实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我国大城市居民公交出行需求的多样性,解决公交系统服务水平低下、公交线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分区服务、逐层展开、整体优化"的规划思想,建立多层次公交线网规划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假设轨道线网确定,进行各级公交枢纽布局优化,快线以路线效率最大为目标,普线以直达客流密度最大为目标,支线以线网覆盖率最大为目标,各层次公交线网约束条件取值不同,布局优化方法不同,并列出了详细布设流程.  相似文献   

13.
为设计快速公交线网,结合杭州、常德、常州等市快速公交项目经验,提出快速公交线网规划的选线原则;选取线网便捷性作为最大约束条件,以柳州快速公交一号线线网规划为例进行分析,得出8条快速公交线路可以达到48条常规公交线路的运营效果,并采用时间相对效益值来衡量是否实施快速公交专用通道,目的是使快速公交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慢行交通是城市规划提倡的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可实现居民的短距离出行和接驳公共交通。城市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的关键节点,本文从地面慢行系统一体化、行人过街安全岛规划、公交站台一体化等方面入手,提出城市平面交叉口慢行一体化的规划,以满足交叉口慢行交通的通行需求,实现机非分离,保障慢行者的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途径,合理的公交线网布局对于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率,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重庆市公交路网现状,建立符合城市发展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式,给出相应的程序算法以实现公交线网的布局优化,提高公交线网布局方法的科学程度,有助于得到最优的公交线网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公交调度中发车间隔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制车辆的运行时刻表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发车间隔.通过对公交调度影响因素和公交客流变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发车时间间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乘客的广义出行成本及企业的运营成本,并在天津市5路公交线路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如今,为了倡导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交通拥挤的问题,更需要保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方便的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轨道交通与慢行交通”基础上,提出了公交优先概念。本文通过对成都市目前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构建“公共都市”的策略,它将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及慢行交通有机地连接起来。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例如一些衔接站点的建设等。所有的这些建议,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为探索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意愿调查法对公共交通出行者的出行意向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出行时间比下常规公共交通出行者转向轨道交通的意愿价格阈值影响因素及规律.基于排序选择模型,分别建立了基于排序Probit和排序Logit的公共交通内部方式转移价格阈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局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职业、收入、公交出行时间、公交出行费用及地铁与公交出行时间比对公共交通内部方式转移意愿价格阈值具有显著影响;常规公交费用支出每增加1元,其向轨道交通转移时的票价阈值为3、4、5、6元的概率分别改变-5.03%、1.07%、2.32%、1.00%.  相似文献   

19.
配合大容量快速运输的实用常规公交线网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网络确定的前提下,在"逐条布设、优化成网"的规划方法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线网的规划方法.引入枢纽点吸引系数概念,用于调整与大容量快速运输线路站点及枢纽相邻区域的公交线路运行时间,按最短路算法确定备选公交线路集,以直达客流密度最大为目标确定公交线路走向,使常规公交线路在布设时优先通过或邻近换乘枢纽点,从而达到提高大容量快速运输系统吸引力、有效驳运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客流,同时兼顾公交运营企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巢式Logit模型,分析不同出行距离时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票价变动对整个公共交通分担比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票价优惠策略,即短距离出行时常规公交票价优惠更多、长距离出行时轨道交通票价优惠更多。最后,结合某城市的实际数据对公共交通方式的分担比例和补贴增加额进行数值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对该市公共交通票价优惠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