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宏  胡兵  何维祥  程小利  马立华 《炼钢》2012,28(2):29-31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新区炼钢厂结合低碳低硅钢的生产实践,为改善钢水可浇性、避免因中间包水口堵塞而停浇的事故发生,对转炉后搅、顶渣脱氧和RH碳脱氧工艺进行了优化。工艺改进后,转炉终点钢水w(O)降低了127×10-6,渣中w(FeO+MnO)<5%,钢水中铝的加入量减少了0.38~0.43 kg/t,有效降低了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钢中w(T.O)控制在(14~25)×10-6内。生产实践表明:采用"BOF→RH→CC"工艺路线生产低碳低硅钢,提高了钢水洁净度、单中包连浇炉数达18炉。  相似文献   

2.
《炼钢》2015,(3)
采用KR→BOF→CAS→RH→CCM工艺路线生产低碳低硅铝镇静钢,通过控制入炉铁水硫含量、转炉出钢挡渣及脱氧合金化、CAS精炼造渣、RH真空、钙处理、连铸过热度控制及稳定结晶器液面等,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JNX06钢,其w(Si)控制在0.030%以下,低倍结果显示铸坯质量良好,C类中心偏析为1.0级,中心疏松0.5级。  相似文献   

3.
针对涟钢的SPHD采用转炉→RH精炼→连铸的工艺流程的特点,尝试采用硅-铝分步脱氧,即先加硅铁初脱氧,再加铝终脱氧,以减少Al_2O_3夹杂的生成量。试验结果表明,硅预脱氧工艺下的钢水洁净度更好;硅预脱氧减少了铝的消耗,合金成本更低;产品夹杂降等率明显降低;涟钢的SPHC-B经过RH精炼,可以使用硅预脱氧的工艺以改善钢水洁净度,最终提高产品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4.
杨建  黄治成 《特殊钢》2022,43(2):59-63
对 120t BOF-LF-RH-CC 流程生产的低碳低硅-铝镇静钢 C4C-Q(/%:0.02~0.06C,≤0.06Si,0.02~0.05Al)冶炼硅含量高,可浇性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工艺优化,转炉采用出钢两次挡渣模式和出钢后脱碳工艺,降低出钢氧含量,减少后期脱氧过程中生成Al2O3夹杂;通过优化LF脱氧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优化转炉出钢、CAS精炼、RH处理等过程的脱氧工艺和造渣制度,形成合理的钢包精炼渣系,为充分吸附钢水中的夹杂物创造良好条件;利用钙处理工艺,将钢水中的Al2O3夹杂球化,使钢中大部分Al2O3转变为液态Ca O-Al2O3,为连铸机顺利浇铸创造条件;按照KR→BOF→CAS→RH→CCM工艺路线生产低碳低硅铝镇静钢,将钢水中的Si含量控制在了钢种成分设计要求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针对日照钢铁生产低碳低硅铝镇静钢要求终点碳低,LF精炼过程变渣速度慢,脱氧剂、精炼电耗高等问题,通过在转炉工序实现出钢碳粉、电石预脱氧工艺,氩站喂铝线,出钢热态精炼渣渣洗工艺、出钢硅脱氧工艺等,铝制品消耗降低约0.43 kg/t,精炼电耗降低约3.6(kW·h)/t,实现了炼钢综合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成本,对低碳低硅含铝钢采用CAS处理直接连铸的工艺进行生产,针对钢水成分及钢水流动性难以控制等问题,分析认为,CAS渣碱度和氧化性以及CAS处理的吹氩搅拌是影响脱氧及钢水流动性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控制转炉终点、出钢过程以及CAS处理的吹氩和[S]、[Als]、[Mn]成分优化控制,确保了钢水的流动性。低碳低硅含铝钢CAS直接连铸率80%,吨钢降低精炼电耗30 k W·h。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攀成钢采用铁水→80 t转炉→LF钢包精炼炉→五机五流方坯连铸工艺生产低碳低硅BL2钢的工艺试验.通过控制转炉终点碳、出钢下渣,制定合理脱氧工艺、LF妒Ca处理工艺,强化连铸保护浇铸等技术措施,解决了生产低碳低硅钢存在的脱氧、浇铸、成份控制等技术难题,为公司大量开发此钢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LD转炉-LF精炼炉-CC连铸-半连轧轧制流程工艺开发生产SAE1008低碳低硅自行车飞轮用钢的关键技术,通过转炉智能吹氩、LF精炼炉快速造白渣以及塞棒控制全保护浇铸等措施,成功解决了SAE1008钢低碳、低硅难以控制及脱氧任务重、钢水纯净度要求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脱氧工艺对低碳铝镇静钢洁净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R→BOF→RH→CC流程生产的低碳铝镇静钢,在转炉流程后采用2种不同脱氧工艺:出钢添加部分铝预脱氧,RH真空循环利用钢中碳脱氧,后加铝强脱氧(工艺Ⅰ);出钢加铝强脱氧,RH真空循环处理(工艺Ⅱ)。对两种脱氧工艺出钢后的顶渣改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全氧分析,利用ASPEX扫描电镜对两种工艺下RH真空处理过程的夹杂物和铸坯内外弧表层夹杂物的形貌、成分、数量和尺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工艺Ⅱ的顶渣改质效果优于工艺Ⅰ;经过RH真空处理,两种工艺均可以明显地去除20 μm以上的夹杂物;在RH精炼阶段、铸坯及热轧板表层的夹杂物尺寸、数量密度以及总氧控制方面,工艺Ⅱ优于工艺Ⅰ。  相似文献   

11.
朱坤学 《山东冶金》2010,32(2):28-29
介绍了某炼钢厂低碳低硅自行车飞轮用1008钢的生产工艺,即采用LD-LF-CC工艺路线,通过转炉智能吹氩、LF精炼炉快速造白渣以及塞棒控制全保护浇铸等措施,成功解决了1008钢低碳、低硅难以控制及脱氧任务重、钢水纯净度要求高的问题,提高了钢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典型冷轧基板钢种SPHC钢属低碳、低硅、低硫铝镇静钢,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及冷加工性能,用途广需求量大。钢种特性要求决定了其基本的冶炼任务为深脱氧、深脱硫、控铝、控硅、夹杂物控制。生产实践表明,该类钢种冶炼工艺的复杂性和难点还比较突出,传统工艺为了实现低硫目标往往采用铁水预处理工艺;为实现精确控铝、深脱氧、深脱硫、夹杂物及流动性控制往往必须采用精炼处理工艺,从而形成了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 (RH)精炼→连铸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传统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低氮焊丝钢成分控制的难点在于满足此类钢中低氧、低铝、低硅、低铬以及高锰成分的同时,还要满足低氮的成分要求。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采取了转炉弱脱氧减少出钢过程吸氮、LF升温不调成分减少增氮、RH真空状态下脱氧调成分及提高铸机可浇性等措施,结果表明,低氮焊丝钢在满足其它成分的同时,氮含量可以稳定控制在0.003 5%以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邯钢三炼钢厂冶炼CSP低碳铝镇静钢时终点氧质量分数较高,原铝锭脱氧工艺铝吸收率低、进站Als不稳定、综合成本较高等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及试验,在转炉工序采用钢砂铝脱氧剂代替铝锭优化出钢脱氧 工艺。经过9号、4号转炉1个月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转炉出钢脱氧铝吸收率及稳定性明显提高, 精炼工序负担减轻,成品Als控制水平明显提高,综合铝制品成本降低了1.13元/t。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2个转炉区域LF炉精炼SPHC钢出站渣样的化学成分,可知在生产SPHC钢时,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的80 t转炉区域LF炉精炼出站渣中Si O2含量比120 t炉转炉区域高2%左右,且钢水硅含量未超标。在120 t转炉区域LF精炼炉进行硅铁粉代替部分铝粉造渣脱氧试验,显著减少了铝粉消耗量,有效地降低了LF炉精炼低碳、低硅铝镇静钢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通过优化H08A钢冶炼工艺路线,转炉采用双渣法操作,放钢过程不加合金,吹氩、RH炉脱氧、脱气、升温等处理,节约了脱氧剂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钢水流动性好,铸坯没有皮下气泡缺陷。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通过转炉→小方坯连铸工艺生产低碳、低硅焊条钢的工艺理论基础,总结了工艺上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分析了酒钢生产低碳、低硅焊条钢的实践结果,提出了今后生产的工艺方向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低碳低硅钢SAE1008B表面结疤的类型,分析了结疤产生的原因,认为铸坯表面质量缺陷是造成钢材表面结疤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钢中含氧量,降低钢水氧化性,控制脱氧产物优化炼钢工序控制;改进连铸机保护浇铸,同时调整转炉、连铸工艺,确保中包恒拉速生产模式,以及调整结晶器水流量等措施,减少了低碳低硅钢铸坯结疤、夹杂、皮下气泡、缩孔等表面质量问题,大幅度减少了低碳低硅钢材表面结疤现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唐钢热轧部RH直接使用FTSC(薄板坯连铸机)生产SPHD(冲压用热轧钢板及钢带)钢时钢水可浇性差的问题,开发出铁水预处理深脱硫→150 t顶底复吹转炉冶炼→RH脱碳精炼→LF白渣精炼→FTSC薄板坯连铸机生产SPHD钢的双联工艺。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有效地解决了脱氧、脱硫与回硅的矛盾,生产出的SPHD钢钢水成分及可浇性均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四工区采用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冶炼—RH精炼生产低碳低硅铝镇静钢的工艺实践。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后,缩短了精炼处理周期,提高了钢水的洁净度,有效缓解了RH-LF双联工艺对吊车和LF精炼的压力,保证了生产组织的平稳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