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恶性淋巴瘤整体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2]。常用的预处理方案包括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BEAC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CBV方案(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卡莫司汀)[3,4]。由于卡莫司汀供应短缺, 寻找其他替代药物势在必行。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 Ben)是一种兼具烷化剂和抗代谢作用的双功能氮芥衍生物, 在其他烷化剂耐药的情况下, 仍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5,6]。本研究对符合ASCT适应证的恶性淋巴瘤患者, 给予含Ben方案预处理ASCT, 对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预处理方案的选择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败的重要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干细胞移植的重要研究方向.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毒性大,预处理相关死亡率高,从而探索理想的坝处理方案,期望在降低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复发.目的:观察用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11/2008-03存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8例,均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阿糖胞苷2.0~3.0 g/(m2·d)×2 d,持续24 h静滴;马利兰4 mg/(kg·d)×3 d;环磷酰胺50 mg/(kg·d)×2 d;甲基环已亚硝脲25 mg/(m2·d)×1 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d)×4 d.在改良方案的基础上加大阿糖胞苷剂量1倍,且改为持续24 h静滴,使预处理强度增加,促进造血干细胞持久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在经典的甲氨蝶呤方案基础上将环孢素A及霉酚酸酯提前至-7 d((回)输干细胞前为-)使用.患者移植前后进行ABO血型及DNA检测.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造血重建检测:8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未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造血于细胞移植后-3~+7 d白细胞降为0,并持续3~22 d,+10~+21 d白细胞>1.0×109L-1,+11~+51 d血小板>20×109L-1.②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情况:8例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Ⅳ级(肠道)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Ⅰ~Ⅱ级3例.提示进一步改良BU/CTX方案其不良反应小,优于经典的全身照射/CY方案,且简便易行,抗白血病作用确实可靠,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关健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预处理;白血病;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3.
背景:建立及维持非血缘供者库需要大量投资,而亲属部分相合的供者则不需要特殊费用,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目的:评估亲缘间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11/2008-0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4例,均进行HLA单倍体相合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阿糖胞苷2.0~3.0g/(m2·d)×2 d,持续24 h静滴:马利兰4 mg/(kg·d)×3 d:环磷酰胺50 mg/(kg·d)×2 d:甲基环已亚硝脲25 mg/(m2.d)×1 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d)×4 d.在改良方案的基础上加大阿糖胞苷剂量1倍,且改为持续24 h静滴,使预处理强度增加,促进造血干细胞持久植入.移植物抗宿丰病预防:存经典的甲氨蝶呤方案基础上将环孢素A及霉酚酸酯提前至-7 d(同输干细胞前为-)使用.患者移植前后进行ABO血型发DNA检测.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造血重建检测: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未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造血于细胞移植后-3~+7 d白细胞降为0,片持续2-14 d,+12-+20 d白细胞>1.0×109L-1,+20~+51 d血小板>20×109L-1.②移植物抗宿土病的发病情况:4例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Ⅳ级(肠道)1例,出现急件移植物抗宿主病Ⅱ级(肠道)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丰病Ⅱ级(皮肤)1例.提示随着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的优化,亲缘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地观察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DC-CIK细胞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淋巴瘤35例,采用MAC预处理方案,用自体淋巴瘤抗原致敏DC-CIK细胞,于移植预处理后5—10d,将DC-CIK细胞回输给患者。结果35例难治性淋巴瘤中,29例完全缓解(82.86%),4例部分缓解(14.43%),移植过程中死亡2例(5.71%)(均死于严重混合性感染)。所有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病例均随访3—49个月:4名部分缓解患者分别于移植后3、6、10、13个月后病情进展死亡;完全缓解患者中有3人于移植后11、17、20个月再次复发死亡;现存活26例。结论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DC-CIK细胞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高于单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低强度Bu/Cy ATG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减低剂量的Bu/Cy ATG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恶性血液病,预处理方案是:马利兰(BU)4 ms/(ks·d)×3,环磷酰胺(CY)60 ms/(kg·d)×2,司莫司汀(Me-CCNU)450 Ing/(m2·d)×1,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3 ms/(kg·d)×2.采用环孢素A 霉酚酸酯(MMF) 短程MTX预防GVHD.结果 18例患者重建造血,中位随访时间22(3~40)个月,18例中无病存活10例,死亡8例,缓解期移植患者的存活率达66.7%.结论 低强度的Bu/Cy预处理方案,移植相关毒性减小,该方法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葛永芹  朱霞明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59-1861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方法.方法 我科对22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此,我们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干细胞移植护理.结果 22例患者全部移植成功,均未发生严重感染.结论 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层流病房全环境保护是移植成功的关键.通过针对移植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疾病的疗效。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自199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运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56例,霍奇金淋巴瘤16例。预处理方案为:55例患者采用以全身放疗(TBI)联合环磷酰胺为基础,部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再联合应用足叶乙甙和/或表阿霉素;另外22例患者采用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马法兰(BEAM)联合化疗方案。回输CD34+细胞均值为(6.6±4.9)×10^6/kg。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ANCI〉0.5×10^9/L)平均时间为12±4.4d,血小板恢复(Plt≥20×10^9/L)平均时间为14±4.9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4.2%。移植后随访6—2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3.5个月。1年、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3±3.2)%;(81.4±4.9)%;(77.6±5.3)%;(68.9±6.8)%。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长期随访患者生存率较高,且安全性良好。移植前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未达CR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典预处理方案与改良预处理方案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6例,根据其预处理方案不同,分为加伊达比星组和无伊达比星组,对2组患者的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相关不良反应和造血重建时间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结果:截止2019年6月,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36例患者移植前疗效为:达到CR 21例,PR 15例。对2组患者造血重建时间进行分析,中性粒细胞(P=0.795)及血小板重建时间(P=0.551)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无差异,加入伊达比星并未使患者的不良反应加重,伊达比星组患者的OS及PFS较未使用伊达比星组的患者更长,疗效较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改良预处理方案及移植前疗效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预处理方案加入伊达比星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OS及PFS,并未加重患者的骨髓抑制,其造血重建时间没有明显延长,也并未加重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这说明,加入伊达比星的改良预处理方案可作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淋巴瘤的积极有效方案。目的:综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08PudMed、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华医学会数字期刊数据库及Google网络数据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lymphoma,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共检索到文献371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1篇。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成千上万的淋巴瘤患者获益。其移植前的治疗从最初以单纯大剂量放化疗作为预处理方案发展到联合利妥昔单抗甚至联合同位素标记的单抗作为预处理方案;利妥昔单抗也从仅作为预处理前的净化用药发展到利妥昔单抗在移植前后长期序贯用药。但是无论移植前后的治疗如何进展改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患者备份造血系统,促进患者在接受大剂量的预处理后造血系统功能快速恢复的本质作用始终没有发生改变。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将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方案。  相似文献   

10.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在淋巴瘤诱导缓解的化疗方案中,蒽环或蒽醌类药物最重要,但由于其对心脏和肝脏的不良反应,不能提高剂量引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方案,在缓解期、非冷冻自体干细胞支持下单次大剂量应用米托蒽醌还未见报道。我们把对心脏、肝脏不良反应小的米托蒽醌引入预处理方案,并大剂量1次应用,取得显著疗效,7年无病生存率明显提高,并预计可治愈部分淋巴瘤患者,未见明显心、肝、肾不良反应和造血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