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文对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引起人们对中医护理的重视;为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对权威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护理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将文献中提出的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思想和方法,根据临床所见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症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结论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可推动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讨论中医护理的特点以及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了解中医护理的现状,人们应该不断地探寻中医护理存在的价值,更好地让中医护理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方法:通过查阅权威的资料、文献等,对其中有关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对比和评价。结果:中医护理特点主要强调整体的观念,根据临床实际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及存在的问题,利用辨证护理的方法及思想,归纳总结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结论:为了使中医护理和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地融合,要不断地加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及整体观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其不断适应现代的护理需求,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是世界传统医学起源之一。中医辨证施护是临床的一门独立学科。要搞好中医护理,首先要掌握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理论、特点及方法。“辨证”就是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对病人进行调查研究,采集病史。运用“八纲”、“脏腑”、“营卫气血”等辨证方法,分析、归纳、综合判断病属何“证”。“施护”就是依据判断之症制定相应之则。它包括方药应用、生活起居、饮食调理、休息保养。我从事中医临床护理二十余年,总结了“辨证施护”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4.
马竹蕊  胡永祥 《吉林医学》2011,(5):1014-101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三因护宜的中医护理原则对眩晕的护理效果。方法:将40例眩晕症患者通过辨证分型进行治疗与护理。结果:辨证施护,通过临床护理,明显提高了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辨证施护与三因护宜是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也是中医护理理论的精华。通过对眩晕证患者进行辨证施护,获得临床护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采用等同中医治疗的情况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颈椎病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同时给予特定的中医护理,最后从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两个方面对护理效果给予评价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中医辨证护理之后,其疼痛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提升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程序中的核心,掌握正确的判断思维方法将有助于护理人员作出准确的中医护理诊断,本文主要从辨证施护中的辨证环节入手,对其判断思维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这一过程既有认识论的特点,又有方法学的特点,在具体应用时应遵循整体观的原则,将局部病变同机体整体机能活动以及周围环境相联系,同时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临床资料,并做到中西互参,方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住院治疗且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的患者共60例,分析中医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护士对方案的评价等。结果方案中辨证施护措施、中医技能操作技术应用广泛,患者对中医技能依从性及满意度均高于87%,并且85%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结直肠癌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效果。责任护士对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为23%,实用性较强为40%,实用性一般为26%。结论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提高了患者常见症状的施护效果,促进辩证施护及中医技能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护理的特点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中医护理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结果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讲求辨证施护,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治疗辅助效果。结论随着对中医学研究的深入,中医护理也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其效果得到了广大医生以及患者的普遍认可,其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弥补常规护理中的不足之处,是现代护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小儿厌食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厌食症患儿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胃阴不足三种证型,实施辨证施护.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施护更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王芳会 《吉林医学》2010,31(21):3582-358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积极做用,寻找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9例,接受常规普通护理;辨证施护组21例,根据疾病的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辨证施护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护理中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辨证施护模式在重症肝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肝功能、凝血功能的作用评价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从2017年1月开始,到2018年12月结束,将在此期间医院收治的140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先后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n=70例)和研究组(n=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给予研究组患者辨证施护模式。将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于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中,给予患者有效的辨证施护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3月30日在我院应用"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72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共60例。按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要求,针对患者的主要症状采取辨证施护及中医护理技术。结果方案中辨证施护措施和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应用,72例患者行辨证施护效果中患者对中医技术(除耳穴贴压外)应从性、满意度均高于92%。症状效果护理好和较好占94%以上。结论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中医辨证施护效果,还可以提高护士的中医护理临床应用能力,有效发展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专科护理和中医特色及辨证施护对重症肌无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护理组)4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0例。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护特色护理。采用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近期(1月)疗效及远期(1年)预后。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观察组患者1月后、1年后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均有明显差异(均为P0.05),且远期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及特色护理方法能够提高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肺炎患者中的方法及效果,以提高肺炎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愈率。方法在我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名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对其开展中医辨证施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归纳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有效的提高肺炎患者的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林玉 《海南医学》2011,22(16):155-156
目的探讨糖尿病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其各有各的临床特点,应对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患者身体康复快,病情得到控制,住院平均时间、医疗经费及周转率较前下降16%。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有很大的优势,因人施护,将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相互贯通,对患者的病情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临床护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方法回顾80例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及情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法对外寒内饮证、风热犯肺证、痰浊雍肺证、肺气郁闭证患者施以护理。结果通过积极药物治疗和中医辨证施护的配合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结论针对变异性哮喘患者采取针对性的辨证施护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施护用于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效果情况。方法:从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且实施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中选出83例,以数字盲选法将所有病人分成对比护理组41例、辨证护理组42例,对比护理组向病人开展常规化的相应护理;辩证护理组实施中医辨证施护的相应措施;对照评估两组病人护理后的中医症状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辩证护理组经护理后病人的运动功能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比护理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中践行中医辨证施护的相应措施,有利于改善病人运动功能与各项中医症状,预后成效较佳。  相似文献   

18.
周海英 《吉林医学》2013,34(12):2365
目的:探讨与分析针对急性肠痈患者采用辨证方法施护的临床疗效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肠痈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将其进行辨证分型,采用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并记录其治疗效果。结果:全部80例急性肠痈患者,其中淤滞型(单纯性阑尾炎)32例,湿热型(化脓性阑尾炎)24例,毒热型(烂尾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24例。经过针对性的辨证施护,全部80例急性肠痈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手术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情况。结论:对急性肠痈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有利于急性肠痈的治疗,发挥了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曼  李军 《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0):62-63,66
目的:通过在胸痹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疗法,揭示其在胸痹护理中的显著疗效.方法:在胸痹临床护理中应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及五行学说等中医特色护理.结果:各项护理工作到位,能提高胸痹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中医特色护理疗法对于胸痹有着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中医护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精髓,现代中医护理采取"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等步骤对患者进行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及科学的评价方法。目前尽管中医医院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但大多数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内容定位不清,内容模糊,临床操作中使得中医护理特色不显著。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传承中医特色护理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