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3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招宝 《中国药房》2012,(12):1133-113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全文,对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3篇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合计23例病例。其中,30岁以上的女性多见(15例,占65.22%),均是静脉注射给药,20例发生在首次用药(86.96%),22例(95.65%)发生在静脉滴注开始后的20min以内,临床表现以胸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出汗等为主。经积极的抗过敏性休克抢救,全部病例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用药前未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与药物过敏史,与其他中药注射剂同瓶静脉滴注、医务人员对患者用药初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未予重视是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安全隐患。结论: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并不少见,临床医务工作者应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等数据库,对涉及病例的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17例,其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其中15例(88.2%)发生在首次给药后的20 min内,临床表现及解救方法与其他过敏性休克无明显差异。经积极的抗过敏性休克抢救,全部病例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医务人员对患者用药初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够重视是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安全隐患。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并不罕见,医务人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藻酸双酯钠致过敏性休克3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藻酸双酯钠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0年1月-2008年3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有关藻酸双酯钠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26篇中3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中男性13例(40.62%),女性19例(59.38%);年龄40岁以上占90.62%;全部患者均为静脉滴注方式给药;65.62%的患者在用药中发生过敏性休克,并且在各时间段均有出现,34.38%的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休克,并且主要在用药后30 min内;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与原患疾病和药物剂量无关.结论:掌握藻酸双酯钠所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将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计建军  王长江 《中国药房》2015,(9):1192-1194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对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的17例病例中,红花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在女性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为70.59%;在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为70.59%;用药30 min内发生的比例高达76.47%;58.82%的病例存在超说明书剂量用药;6例有联合用药情况;经抢救治疗后均恢复,无一例死亡。结论: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在用药过程中应缓慢滴注、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积极措施救治。  相似文献   

5.
何秋霞 《海峡药学》2014,26(1):149-150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报道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过敏性休克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18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致过敏性休克案例中,50岁以上者12例,占全部过敏性休克患者的66.7%.发生过敏性反应时间在用药后5min之内10例,占全部患者的55.6%,临床表现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症状较为多见,应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与异丙嗪等药物抢救治疗,其中死亡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大医医学搜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和Pub Med数据库,收集奥沙利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奥沙利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48例,40岁以上患者(44例,91.67%)及第2~12次化疗周期中的患者(40例,83.33%)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均发生在静脉滴注给药后的40 min以内,临床症状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表现为主。结论:医务人员尤其是肿瘤科医生掌握奥沙利铂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对于临床安全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特点和预防措施,为临床监测其不良反应并避免严重不良后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工具,对1999~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静滴阿奇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文献44篇,涉及病例60例。结果:阿奇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男女各30例;休克多发生在用药后20 min内(86.7%);治疗后58例康复(96.7%),2例死亡(3.3%)。结论:临床静滴阿奇霉素,应注意密切监测,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及时抢救,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酚磺乙胺致过敏性休克13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酚磺乙胺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对1994~2007年9月国内医药学期刊发表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检索到酚磺乙胺致过敏性休克病案13例,对病例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与归纳。结果男性8例(61.5%),女性5例(38.5%);均为常规剂量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过敏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5min以内(58.3%);13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后全部恢复。结论通过本文文献分析,为酚磺乙胺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相关因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大医医学搜索"数据库网站,检索以"乙肝疫苗"搭配"休克"、"过敏反应"等关键词,下载病例报告原文,然后统计与分析病例报告中的有关数据,研究乙肝疫苗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检索到与乙肝疫苗致过敏性休克有关的30例病例报告,均为肌肉注射给药;其中男性患者22例占73.33%,多次接种及强化免疫者占比较高;速发型过敏性休克21例占70.00%,迟发型过敏性休克9例占30.00%;经医务人员的积极救治,26例患者恢复正常,而4例救治无效病死占13.33%。结论:乙肝疫苗致过敏性休克,就地、规范地救治是避免乙肝疫苗导致过敏性休克严重后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文献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桔  曹永祥  徐文祥 《海峡药学》2011,23(2):191-193
目的 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发生规律和特点,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近5年国内有关青霉素类抗生素所致过敏性休克个案,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 89例过敏性休克病例中,首次用药50例,占56.18%,再次或连续用药39例,占...  相似文献   

11.
检索2010-2012年〈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内公开发表的与过敏性休克有关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抗微生物药品中药注射剂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居前2位;静脉滴注发生率最高,占67.86%;过敏性休克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5min内,占57.69%。  相似文献   

12.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1994-2009年)等有关数据库,对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进行手工统计分析.结果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35例,40岁以上患者30例(占85.7%).除1例为静脉注射外,34例为静脉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8,(7):987-990
目的:为紫杉醇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6-2016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紫杉醇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报道,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后,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原患疾病、过敏性休克出现时间分布、预防用药情况、给药途径与剂量、联合化疗用药情况、前驱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紫杉醇致过敏性休克病例5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7例,年龄17~72岁,以40岁以上女性患者所占比例(30例,56.60%)最高;原患疾病以肺癌(15例,28.30%)、乳腺癌(12例,22.64%)、卵巢癌(11例,20.75%)居多;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静脉滴注给药后的5 min内(34例,64.15%);45例(84.90%)患者使用紫杉醇前采用了抗过敏的预防用药方案;53例患者均为静脉滴注,单次给药剂量为30~300 mg;53例患者中,单独使用紫杉醇的有25例,其余患者均联用其他化疗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前驱临床症状以心血管系统(123例次,36.07%)、皮肤及黏膜系统(73例次,21.41%)和呼吸系统(67例次,19.64%)表现为主;经抢救治疗后,报道的死亡病例2例(3.77%)。结论:临床用药时应重视预防紫杉醇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骨肽注射剂致过敏反应的25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骨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30篇,涉及患者25例.骨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患者(25例,261例次)的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较为多见.呼吸系统损害最多,占30.3%(79/261).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占19.9% (52/261);中枢神经系统占18.0%(47/261).结论 骨肽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多在用药过程中半小时内发生,病情危重,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见.骨肽注射剂自身因素是导致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肽酶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原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抑肽酶致过敏性休克与患者性别、给药途径与剂量等无关;以速发型(30 min以内发生者占84.3%)为主,缓发型仅占3.9%;皮肤过敏试验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外科手术麻醉期间发生过敏性休克者报告较多(34例);临床表现以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经积极的抗过敏性休克抢救,46例恢复正常,5例死亡。结论:坚持合理用药是预防抑肽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81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对1979年1月至2005年12月发表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检索到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相关文献73篇,患者共81例。对81例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结果:81例患者中男性42例(52.5%),女性38例(47.5%),1例性别不详;静脉滴注62例(76.5%),口服19例(23.5%);治愈78例(96.3%),死亡3例(3.7%)。用药后出现休克症状的时间最短为静脉滴注10s左右,最长为连续用药第5天静脉滴注60min左右。有药物过敏史者24例,其中对青霉素过敏者16例;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者25例;用药前未询问有无过敏史者32例。1995至2005年每年均有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发生地区几乎遍及全国。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环丙沙星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分析复方骨肽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及手工在百度、谷歌等检索相关资料及各论文参考文献目录有关复方骨肽所致ADR的个案报道,按年龄、性别、给药用法用量、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5篇文献,25例病例。ADR发生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69岁发生率为7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复方骨肽致ADR发生率与药物浓度及溶媒种类均无关(P均〉0.05)。ADR多发生在30 min之内,占67%。临床表现均为变态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4例(16%),类过敏休克反应13例(52%),皮肤变态反应8例(32%)。结论复方骨肽所致ADR与性别、用药浓度、溶媒均无显著性差异,多发生在首次用药30 min之内,临床以各种变态反应为主,建议须警惕严重ADR的发生,如过敏性休克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多西他赛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特点与防治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有关多西他赛致过敏性休克的个案病例,时间为1996年1月—2019年1月;对发生人群分布、合并用药情况及患者临床症状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获21篇个案病例,共25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在50~59岁发生过敏性休克占比最高(48.00%),其中男、4例、女、8例,诱导期主要集中于0~5 min内(占56%)。合并用药、多西他赛给药量(溶媒)及滴速与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未见线性关系。药物与不良事件因果关系诺氏(Naranjo’s)评分:肯定有关7例(28.00%),很可能有关16例(64.00%)。结论 多西他赛致过敏性休克宜发于化疗初期,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用药时宜对该类人群重点监护,且辅以长时随访,以免药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文献数据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统计分析患者相关资料.结果: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病例41例,男性和21~60岁的中青年患者多见,过敏性休克均发生在用药后的30 min以内,临床症状以血压剧降、胸闷、大汗淋漓、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循环系统表现为主.经积极的抗休克治疗,39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结论: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用药,选择合适人群,重视过敏史的询问,加强用药监测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头孢西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及开展药学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以"头孢西丁"和"过敏性休克"为标题检索词,对1999年1月-2019年10月关于头孢西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文献,结合本院1例,共计22例病例。包括男性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1岁;预防性用药6例,治疗性用药16例。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分别为45.5%、31.8%。静脉滴注21例,静脉推注1例;在治疗性用药中有6例联合用药,其余均为单独用药。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小于30min的有19例,大于30min有3例。结论医疗机构对头孢西丁所致过敏性休克必须引起重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用药期间积极开展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