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机械通气患者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妃 《护理与康复》2008,7(6):436-438
总结32例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认为操作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准备、操作中密切配合,是保证置管成功的重要因素;操作后加强鼻饲管护理、管饲护理及重视观察,可防止鼻饲管脱出、阻塞,减少并发症。30例置管成功;2例置管首次失败,再次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2.
张燕  黄丽君  蒋国琴  胡英  邵如峰  夏丹 《全科护理》2014,(31):2935-2937
[目的]总结头颈部肿瘤放疗后严重吞咽困难病人经鼻饲管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对46例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病人留置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做好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的护理工作,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重视病人心理护理。[结果]45例病人留置成功,1例病人放疗后出现严重黏膜反应,咽喉部疼痛难忍,最终拔管。[结论]加强头颈部肿瘤放疗后严重吞咽困难病人经鼻饲管营养支持的护理是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改良置管方式对头颈肿瘤患者鼻饲管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置管方式对头颈肿瘤患者鼻饲管并发症的影响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24例头颈肿瘤手术需要放置鼻饲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实验组病人采用改良置管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操作前进行鼻腔评估,做好心理护理;插管前鼻腔及咽喉部喷入2%麻黄素和1%地卡因数次;由传统的盲插改为前鼻镜下的直视操作,下鼻道置管;对垂直部分喉切除的患者,尝试从患侧鼻腔咽侧置管;鼻饲管的插入深度只要跨过创缘下10cm左右即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置胃管。对两组病人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病人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带管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改良置管方式减少了头颈肿瘤患者鼻饲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带管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服务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蒋林珍  姚红英  邱梅 《护理与康复》2013,(12):1150-1151
目的 探讨改进护理干预对减少老年鼻饲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77例老年鼻饲患者按入住科室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改进护理干预,如置管前健康教育、增加胃管置管的长度、增加口腔护理次数、改变及延长鼻饲体位、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等.结果 老年鼻饲患者并发胃管脱出、堵塞、腹泻、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进护理干预能减少老年鼻饲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儿留置鼻饲管是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比如鼻饲牛奶、胃肠减压、洗胃等。鼻饲管置入后固定方法一直是护理界在不断探讨的问题。本科室在工作中发现以往应用的传统的鼻翼、面颊胶布固定鼻饲管的方法不牢固,极易导致鼻饲管脱出而重新置管现象,又因新生儿皮肤细嫩,易损伤皮肤。为了妥善固定鼻饲管,防止滑脱,减少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BD敷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鼻饲置管失败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使用一次性硅橡胃管对昏迷患者进行鼻饲置管,如在置管过程中胃管经鼻腔卷曲入口腔或置管到咽喉部以后拔出为置管失败。结果10例置管失败患者中,3例出现打喷嚏、剧烈咳嗽,3例胃管反折在食管内,2例误入气管而拔出,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无法置入。8例经更换导丝胃管、改变体位、调整置入角度等方法后均再次置管成功,其余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经多次尝试均置管失败。结论患者病情、操作者经验不足、患者家属的反应以及胃管的选择都会对置管结果产生影响,加强护士培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利于置管操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聚氨酯鼻饲管与硅胶鼻饲管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鼻饲中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情况。方法将8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聚氨酯鼻饲管插管鼻饲,对照组患者给予硅胶鼻饲管插管鼻饲。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5%,对照组为60.5%,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置管所需时间为(12.2±2.3)min,对照组为(15.6±2.5)min,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插管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氨酯鼻饲管较硅胶鼻饲管更适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其置管一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8例脑血管意外并鼻饲管置入困难病人的置管困难原因及护理对策。认为采取血管钳引导及戴维氏开口器安置配合可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高龄患者鼻饲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鼻饲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2例留置胃管的高龄患者,做好置管前的心理护理,增加置管深度,置管后加强管道护理,进行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等。结果:42例高龄鼻饲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鼻饲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老年长期鼻饲营养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长期鼻饲营养常见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例老年患者鼻饲营养时出现的并发症:腹泻,胃潴留,误吸进行原因分析,主要是置管长度,鼻饲时患者的体位,注入速度、量、温度等因素。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应对措施:使用恒速泵或输液管装置,保证定量点滴,少量开始,逐渐增加,温度适宜,置管长度为55~70cm,取半卧位,持续观察管饲情况及患者胃肠道反应等。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并发症减少,使鼻饲营养供给顺利进行。结论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鼻饲营养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鼻饲患插管非常痛苦,有的患发生呛咳,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近两年来,我们对长期鼻饲置管患采用硅胶管置管,免去了用橡胶管鼻饲患1~2周必须更换一次的麻烦,大大减轻了患痛苦及经济负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昏迷患者鼻饲法改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在鼻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9例昏迷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鼻饲法,改进组31例采用改进鼻饲法.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吞咽功能恢复、自行排便情况、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鼻饲法对昏迷患者从置管到鼻饲护理注重以人为本和生理功能的调动,促进了家庭护理,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期常因昏迷、球麻痹不能自行进食,为保证营养素及药物定时供给,通常在发病后24~72 h内插入鼻饲管进行鼻饲,鼻饲已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的必要手段.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病人鼻饲时置管的时机、种类、方法、鼻饲液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吞咽康复护理等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昏迷病人意识障碍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病员不能配合,给置鼻饲管带来一定困难,而反复置管导致声带损伤及声门水肿[1]。作者回顾对176例昏迷病人及气管切开的病人置鼻饲管的护理体会,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对象与方法1997年1月~2000年5月共计置鼻饲管176例,本组男132例,女44例;年龄6~72岁。GCS计分≤7分,104例行开颅术,52例保守治疗,其中死亡20例,伤后或术后3~4d置鼻饲管66例,5~6 d 98例,7~8 d 12例。方法:(1)置管前选择适当粗细的胃管,一般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型号7-18F质软、硬适当。过粗可损伤食管下端括约肌,…  相似文献   

15.
并发穿孔的食管癌过去列为放射治疗的禁忌症,作者用置鼻饲管后再行放疗的方法治疗21例,总有效率达71.9%,作者对置管方法、护理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雪清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191-1192
为提高胃管置管成功率和解决留置胃管的异常现象,对胃管的选择、胃管的置入时机和方法、留置胃管异常现象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文献研究,在留置胃管时应加强心理护理,选择正确的留置方法,食道癌术中留置胃管时应置一条鼻饲营养管,避免发生胃管阻塞。  相似文献   

17.
梁淑仪 《全科护理》2012,(4):318-319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鼻饲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47例急性脑卒中鼻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方法置鼻饲管,观察组24例给予护理干预,进行插管前、插管时及插管后护理。鼻饲治疗后,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代谢性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病人鼻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急性脑卒中鼻饲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对于病情危重存在消化道功能、吞咽功能障碍而影响进食的病人常采用鼻饲法提供病人必需的食物、药物、水分及营养液,以保证其营养素的摄取.常规的鼻饲方法是操作者位于病人近侧鼻腔实施置管.经笔者观察发现,在置管过程中常发生因插管时阻力过大而导致鼻饲管扭曲折叠,增加病人痛苦.鉴此,我科采用改进后的鼻饲管置管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克荣  ) 《全科护理》2014,(11):1024-1024
鼻饲管置管是一项临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也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胃管可以给予病人肠内营养,注入药物和水分,又可行胃肠减压。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大多采用硅胶胃管,其前端及侧面均开孔,柔韧有余而硬度不足,置管时至会厌处易打折,尤其是吞咽障碍或不配合的病人极易导致置管不顺利甚至置管困难,从而反复插管引起病人鼻咽部黏膜损伤出血,增加病人痛苦。我科自2010年3月以来采用内置导丝协助鼻饲管置管,成功率为98%,明显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减轻了病人痛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病人鼻饲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徐永能 《现代护理》2006,12(9):811-812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期常因昏迷、球麻痹不能自行进食,为保证营养素及药物定时供给,通常在发病后24~72h内插入鼻饲管进行鼻饲,鼻饲已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的必要手段。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病人鼻饲时置管的时机、种类、方法、鼻饲液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吞咽康复护理等方法进行综述。1置管时机、胃管种类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如果昏迷、球麻痹不能自行进食,容易导致营养缺乏、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甚至死亡,为保证病人身体所需营养,维持机体内、外环境正常,为神经康复,病人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