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相关数据,就江西省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RD投入并不引起总产值的增加,但是,它对新产品产值份额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优于非高技术产业;相对于物质资源的投入,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出的作用更为明显;江西省高技术产业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非高技术产业则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政府应重视高技术产业的产出质量,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典型相关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呈相关性,且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2)RD项目数和RD全时人员当量对于提高产品产值的正向作用显著,但是对于新产品销售收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RD项目经费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正向作用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2009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构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创新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有负效应,现阶段资源优化配置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关联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指标建立起灰色系统,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相关指标的数据,从创新的投入与产出角度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内部5个子产业的创新产出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并基于实证结果定性分析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有关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典型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两种方法,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例研究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关系,采用1995年至2013年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虽然具有高度相关性,但并不存在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创新诱导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利用1995-2006年间9个主导性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创新诱导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并不能直接促进产业的成长,但可以通过产业素质这个中介变量的传导作用来放大其对产业成长的影响,从而证明,创新是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诱导因素,创新对产业成长的诱导作用从两条路径通过提升产业素质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区域创新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区域熵方法分别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值,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倒U形关系。从区域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转化和创新产出4个维度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进一步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这4个维度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是影响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加大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投入力度是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产业集聚在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对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关系研究方面大多忽视空间、时间因素。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际空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误差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明显,地区间差异较大,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间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有效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人力资本、对外开放能有效提高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0.
张玉明  聂艳华  李凯 《软科学》2009,23(7):99-102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三种类型的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空间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际区域的创新活动存在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多样化,省际区域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依赖性要求各省际区域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知识溢出的地理特性,加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社会网络理论中的濡染模型,将技术购买及网络嵌入变量引入区域知识生产函数,基于我国2006-2010年省际技术市场交易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省际技术购买、网络嵌入与区域专利产出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研发投入、知识存量等要素相比,省际技术购买对区域创新产出未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2)技术交易网络嵌入的凝聚力机制对区域专利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而网络嵌入的结构对等机制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各区域主要通过模仿网络结构相似区域的创新行为获取知识溢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及区域创新政策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01-2008年我国省市区面板数据,对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自主研发和国内技术引进对专利产出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外技术引进对专利产出没有显著影响或者影响作用较弱;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自主研发对专利产出都有显著正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只对东部地区专利产出有显著正效应,国内技术引进只对中西部地区专利产出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且主导产业各异,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依然面临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技术转化投资市场不活跃等问题,亟需开展创新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研究首先构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然后基于创新价值链对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过程按科技产出、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三阶段开展创新效率评价,运用DEA分别考察各阶段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但并非各环节均DEA有效,在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环节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投入冗余现象严重。研究提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专利和论文是研究机构的重要科研产出。基于1995-2012年中国研究机构的非均衡面板数据,采用NB和ZINB计数模型以控制专利和论文存在“过度散布”和“过量零值”可能产生偏误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深入分析了中国研究机构的科技投入结构、改制对专利和论文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生学历科技人员对我国研究所的专利和论文产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非研究生科技人员,科研业务费和科研设备费对科技产出的影响非常有限;(2)改制对研究所的科技产出有重要影响。与未改制的研究所相比,科技型企业申请更多的专利,论文产出相应减少,而NPR专注于基础研究,论文产出显著增加。本文结合研究结论对研究所的科技资源优化及分类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深入探讨专利合作网络的三种网络结构特征与地理接近性对企业专利合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占据网络中心和结构洞位置都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专利合作产出;企业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地理接近性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专利合作产出;地理接近性负向调节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对企业专利合作产出的影响,与合作伙伴地理距离遥远的企业比地理邻近的企业从网络中心位置和结构洞位置中能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2003—2013年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以动态性和内生性结合改进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并考虑地区异质性,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驱动机理框架,从方法和内容上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模式驱动专利产出的非线性动态门槛特征。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驱动专利产出的作用机理存在着显著的知识产权保护动态门槛效应;总体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小时,自主创新模式显著正向驱动专利产出,反之,自主创新模式则一定程度负向影响专利产出的提升;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3种自主创新模式驱动机制亦存在差异,高技术产业实施原始创新模式可以将其不利影响减至最低;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异质性特征显著,少数经济发达东部地区应倾向集成创新模式,或平衡知识产权力度,以促进本地区高技术产业专利创新。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的关键部分是指标体系,专利指标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各种绩效评估过于注重大量使用专利数量指标,已经产生了不良导向作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必须充分重视专利质量指标.构建了一些专利质量指标,并利用W市专利产出数据,运用"纵向"拉开档次评价法,验证了专利质量指标对绩效评估结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BCC模型对2005-2016年间北京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并构建出同时包含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内的虚拟变量模型对三者的专利产出效率差异性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然后通过DEA-malquist指数方法将三者的效率分别进行分解,探究其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原因,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这三大创新主体各自的内部投入结构对专利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专利产出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效率总体上均在逐年提高,但企业R&D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效率提高是技术进步效应和规模效率降低的复合作用效果。三者各自的内部投入结构的专利产出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对三大主体创新效率的提高,从动态优化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京津冀区域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专利合作网络,该网络结构及其对医药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2011至2015年间的专利数据,以京津冀区域医药上市企业为搜索起点,依据组织间共同申请专利行为获取区域专利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以及渗流理论分析方法解析该网络结构;最后结合上市企业年报数据实证该网络结构对上市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医药产业专利合作网络整体以及北京地区子网和天津地区子网都是连通的,并且该网络整体的连通性主要由北京和天津地区所属结点来维持;该区域上市医药企业专利产出受到企业自身拥有的子网内以及子网间连接数量的正向影响,受其所属子网内部连通程度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互补性专利形成的专利联盟能够克服“专利丛林”问题,提高纵向产业链的经济效率是对专利联盟的一般共识。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古诺标价模型基础之上的。本文建立了更加符合现实的关于专利许可的两阶段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下游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还是寡头垄断市场,都存在一个弱占优战略均衡。均衡时,产业链联合利润达到最大,且产出等于专利联盟进行联合许可的产出,而总许可价格比专利联盟时的许可价格更低。 这意味着由传统的古诺互补品问题而引发的“古诺效应”并不成立,互补性专利的交易并不需要通过专利联盟许可来克服专利许可交易中出现的所谓诸如“专利丛林”、“费用叠加”、“专利挟持”、“反公地悲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