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对泌尿系疾患应用肠管进行手术治疗,共436例,手术指征包括肿瘤、结核、尿瘘、损伤和先天性畸形。肠道手术方法有回肠膀胱术199例,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瘘术131例,回肠扩大膀胱术20例,结肠扩大膀胱术9例,回肠代输尿管术17例,游离结肠代膀胱术1例,直肠膀胱术(Lowsley-Johnson 手术)5例,输尿管—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1例及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53例。结合临床资料对治疗中一些体会作了讨论,包括应用肠道施行尿流改道各种手术的评价,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措施,输尿管与肠道吻合方法的选择,游离回肠代替全输尿管治疗重度肾积水的手术指征和回肠扩大膀胱术与结肠扩大膀胱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后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很多[1] ,主要可分为 3类 :①正位排尿的新膀胱术 (代膀胱术 ) ,如正位回肠新膀胱术 ;②不可控性尿流改道 ,如输尿管腹壁造口、Bricker膀胱术 ;③可控性尿流改道 ,如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1991-2 0 0 2年我们对本院 43例患者分别施行了输尿管腹壁造口、Bricker膀胱术、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正位回肠新膀胱术。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43例 ,男性 3 8例 ,女性 5例 ,年龄 62~ 78岁 ,平均61 1岁。 43例均为膀胱癌患者 ,参照手术学均有全膀胱切除手术适应证。其中移行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进行改良,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改良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研究组)及Bricker术(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研究组35例,对照组48例,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6.3±5.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1.0±5.4) min(P<0.05),但2组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时间、术后TNM分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疤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漏尿、代膀胱结石、回肠造瘘口坏死或狭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和肾积水的发生率均为0,明显低于传统回肠膀胱腹壁造瘘组的12.7%和15.9%(P<0.05).结论:改良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临床疗效可靠,手术时间更短,可避免Bricker术及传统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的并发症,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进行改良,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改良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研究组)及Bricker术(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研究组35例,对照组48例,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6.3±5.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1.0±5.4) min(P<0.05),但2组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时间、术后TNM分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疤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漏尿、代膀胱结石、回肠造瘘口坏死或狭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和肾积水的发生率均为0,明显低于传统回肠膀胱腹壁造瘘组的12.7%和15.9%(P<0.05).结论:改良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临床疗效可靠,手术时间更短,可避免Bricker术及传统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的并发症,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5.
在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因尿路疾病患者需要行尿流改道腹壁造瘘术。由于手术使排尿方式改变,尿液需自腹壁造瘘口引出体外,术后需佩带集尿器,如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代膀胱术等。目前,临床使用的集尿器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与皮肤长时间接触,容易损伤皮肤,增加了病人自我护理的难度。近年来笔者对原有集尿器进行了改进,自制表式集尿器应用于10例回肠代膀胱术病人,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膀胱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角度,评估采取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原何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输尿管皮肤造瘘、可控腹壁尿流改道术的疗效,为膀胱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埭状况洲查问卷(MOS36一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8--201041-实施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81例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术后6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原位尿流改道术组在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评分上明显高于非原位尿流改道术组(P〈0.05)。原位㈨肠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组间,输尿管皮肤造瘘组和可控腹壁尿流改道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能够获得比非原位尿流改道术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贞 《微创医学》2004,23(3):350-351
近年来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有很大的进步.但回肠膀胱术是全膀胱切除后作尿流改道较安全,应用较广的术式.该手术具有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显示并发症少[1].但由于该术式为永久性尿流改道,腹部有一回肠腹壁造口需终生佩戴腹壁集尿袋,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很多影响.因此,术后出院前给予自我护理指导,病人出院后提高了自理能力,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贞 《医学文选》2004,23(3):350-351
近年来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有很大的进步.但回肠膀胱术是全膀胱切除后作尿流改道较安全,应用较广的术式.该手术具有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显示并发症少.但由于该术式为永久性尿流改道,腹部有一回肠腹壁造口需终生佩戴腹壁集尿袋,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很多影响.因此,术后出院前给予自我护理指导,病人出院后提高了自理能力,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治性膀胱切除及输尿管回肠吻合的方法相同。研究组术后尿流改道采用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尿流改道术。观察两组患者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盆腔引流液量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回肠段坏死、肾积水及造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84±3.1)min(、2.89±1.3)d,均少于对照组(t=20.56,2.04;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53%,亦低于对照组的46.51%(χ2=5.49,P<0.05)。结论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较传统回肠膀胱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0.
肠管重建尿路手术可分为:肠管重建尿流改道术和肠管尿路成形术两种。我们曾采用过的肠管重建尿流改道术有以下五种方法:1.两侧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6例;2.直肠人工膀胱及结肠腹壁造瘘术——7例;3.两侧输尿管口肠造瘘术——5例;4.两侧输尿管回盲部造瘘术——2例;5.两侧输尿管回盲乙状结肠吻合术——1例。根据我们初步的点滴经验,结合参考一些文献,我们的体会是;两侧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有严重的晚期合併症,已公认摈弃,两侧输尿管回盲部造瘘术的优点是利用回盲瓣作为括约肌之用,但我组两例均未能达到此目的,这手术的推行值得三思。我组施行两例输尿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行回肠膀胱术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分析75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采用回肠膀胱术36例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39例的临床资料,就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肠膀胱术组手术操作时间大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3年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回肠膀胱术在远期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前者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胃代膀胱成形术的配合崔东辰,李桂菊,耿淑琴附属四院手术室(050011)关键词膀胱成形术,胃,重建,配合胃代膀胱成形术是膀胱全切除后重建膀胱的一种尿流不改道手术,保留经尿道排尿功能,无腹壁造瘘或肛门排尿之不便,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1年5...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观察了 84例膀胱癌 ,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皮肤造瘘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两件式尿造瘘袋的效果 ,其造瘘口中周围溢尿渗漏、皮肤过敏 ,伤口感染率为0 ,除臭率为 1 0 0 % ,结果表明一次性两件式尿造瘘袋在全膀胱切除术后使用方便 ,便于护理 ,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治性膀胱切除及输尿管回肠吻合的方法相同。研究组术后尿流改道采用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尿流改道术。观察两组患者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盆腔引流液量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回肠段坏死、肾积水及造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84±3.1)min、(2.89±1.3)d,均少于对照组(t=20.56,2.04;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53%,亦低于对照组的46.51%(X^2=5.49,P〈0.05)。结论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较传统回肠膀胱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全膀胱切除术后,回肠膀胱术是最常用的尿路改道手术。但作为永久性尿液转流的方法仍不够理想,所存在的缺点是易发生输尿管返流,造成逆行尿路感染以及代膀胱的容量低,不能自控,长期佩带集尿袋引起造瘘口皮肤的合并症,因此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生活要求。多年来,许多泌尿外科医生在废弃尿  相似文献   

16.
Bricker术尿流改道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Bricker术尿流改道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我院 48例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术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尿流改道满意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使用集尿器方便可靠。结论 :建立一个满意的回肠膀胱尿流改道必须有一个理想的造口部位、乳头状外翻的造口和可靠的输尿管回肠吻合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膀胱肿瘤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泌尿外科复杂且历时较长的手术。为提高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各医院多采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即用回、盲肠做成贮尿囊 ,另用一段肠管做成具有活瓣功能的输出段并行腹壁造口[1] 。但是由于活瓣的取材长短、部位等诸多原因 ,仍存在排尿控制不良 ,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近几年 ,我院采取膀胱全切、阑尾腹壁造瘘回结肠可控膀胱术 ,有效地解决了膀胱全切尿流改道后尿液控制不良的缺点。术后患者即不需要集尿袋 ,更不需持续留置尿管 ,膀胱容量可达 40 0~ 80 0ml,仅需从阑尾腹壁造口定时插管排…  相似文献   

18.
因肿瘤或其他原因行膀胱全切除之后必须解决尿流改道问题。自从 1 85 2年Simon报道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以来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尿流改道及膀胱重建技术已经有了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Bricker手术、Kock膀胱、回肠代膀胱及其衍生手术是热点术式不断完善、演变、进化的缩影 ,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但从薛兆英等提出的四项条件衡量[1] :①治疗原发病变 ;②肾功能长期不受损害 ;③尿粪分流且皆能控制 ;④手术比较简单 ,并发症少 ,迄今尚无理想的标准术式。现就几类有代表意义的术式作一简述。1 非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根治陛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标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2年11月在该院进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患者70例,行回肠膀胱术39例,行回肠新膀胱术31例,分析两种尿流改道术适应症及并发症。结果70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回肠膀胱术后见并发症7例,回肠新膀胱术后见并发症6例。术后复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生活质量高于非可控性尿流改道术患者,但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尿流改道术,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根治性膀胱切除是基层浸润性膀胱恶性肿瘤标准手术治疗方案,膀胱切除后涉及尿流改道术,输尿管皮肤造瘘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改道术,长期以来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但该术式施行后存在诸多临床并发症,不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可降低膀胱恶性肿瘤患者存活率。近年来一些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运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就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