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联合胺碘酮对乌头碱中毒所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8例乌头碱中毒所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0例患者给予双黄连粉针剂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给予催吐、洗胃、导泻及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低血压恢复时间、心律失常好转时间、心律失常消失时间,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低血压恢复时间、心律失常好转时间、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双黄连粉针剂联合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严重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乌头碱中毒致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6例乌头碱中毒致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唇舌及四肢麻木缓解时间、心悸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不具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7%,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头碱中毒致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机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利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胺碘酮来治疗,对照组用利多卡因来治疗,记录并比较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2.3%),观察组的死亡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11.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9%),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利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利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胺碘酮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的疗效,并记录相应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室颤发生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室颤发生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比使用利多卡因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在近年来收治的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共计39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在6-72小时之内心律失常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心衰与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宏颖  何慧芳 《中外医疗》2012,31(21):115-115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室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用药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率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率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肌梗死合并有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可以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因其有致恶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并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7.
裘健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768-76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将64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治疗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与采用单独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具有良好疗效,且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利多卡因,而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98例患者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2组,49例/组。红球-对照组(利多卡因),蓝球-观察组(胺碘酮)。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87%)、不良反应发生率(8.16%)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利多卡因,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并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月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转复心律失常时间明显低于胺碘酮治疗组.结论: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患者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李杰 《中外医疗》2013,32(9):7+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86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诊治效果,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1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者均予洗胃处理及对症应用阿托品、硫酸镁及胺碘酮等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24 h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24 h抗心率失常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0例。41例患者经救治均脱离生命危险,全部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正确掌握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采用合理的方法等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胺碘酮与利多卡因药物的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来说,主要进行利多卡因药物临床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主要接受胺碘酮药物临床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经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40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组)治疗(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对30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胺碘酮组)治疗(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回顾比较两种药物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结果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乌头碱类中毒患者心律失常转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 年11 月-2017 年6 月就诊于浙江衢化医院急诊科的72 例急性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转复、中毒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24 h 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2.22%(P <0.05);观察组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和心律不齐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观察组患者肢体麻木、呕吐、心悸缓解时间及低血压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 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更快速地缓解患者症状,同时不良反应更少,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  乔平  王圣  廖旺  林劲  郝一彬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133-1133,1161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58人,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在常规治疗AMI的基础上应用可达龙治疗)和利多卡因组28例(在常规治疗AMI的基础上应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胺碘酮组25例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83.3%(25/30例),总有效率为93.3%(28/30例),病死率6.7%(2/30例)。利多卡因组15例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53.6%(15/28例),总有效率为85.7%(24/28),病死率14.3%(4/28例)。两组相比,胺碘酮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两种药物治疗的病死率比较,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利多卡因组较胺碘酮组为高(P〈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相对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时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党松  王晞  胡娟  王鑫 《疑难病杂志》2012,11(5):323-326
目的运用Meta分析比较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自建库以来至2011年12月公开发表的比较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1381例患者。(1)胺碘酮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RR=1.27,95%CI 1.12~1.44,P=0.0002);(2)胺碘酮组与利多卡因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9,95%CI 0.42~1.48,P:0.46);(3)胺碘酮组患者病死率高于利多卡因组(RR=0.48,95%CI 0.27~0.85,P=0.01)。结论与利多卡因相比,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更有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胸片检查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不仅具有协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且可减少胺碘酮的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胺碘酮组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得到控制,对照组有8例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得到控制,胺碘酮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来我科行急诊抢救的69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9%、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AMI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