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壳素作为骨骼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2-06/12在南方医科大学应用解剖学研究所完成。大鼠成肌细胞株L6与甲壳素医用缝合线体外复合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并分别在体外复合培养的第1,2,3,4,5,6天,取出细胞支架复合体,扫描电镜观察成肌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结果: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甲壳素医用可吸收缝线的表面比较粗糙。②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大鼠L6细胞与甲壳素制备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间黏附良好,细胞沿缝线排列呈现串珠样,并可以见到细胞聚集现象。③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24h后,细胞主要为圆球形,随后细胞迁移、伸展、并见突起;第3天,成肌细胞主要为梭形,并见融合趋势;4d后,细胞沿材料纵轴排列并相互融合,并见肌小管样结构形成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结论:甲壳素具有作为支架以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骼肌的潜能,支架的平行排列有助于工程化骨骼肌纤维良好方向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用骨骼肌脱细胞支架制备工程化心肌补片的方法,并评价其生物功能性.方法 取大鼠腹直肌进行脱细胞后进行EDC和NHS交联得到工程化骨骼肌脱细胞支架;观察脱细胞情况、微观结构和测定力学性能;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qRT?PCR实验等评估骨骼肌脱细胞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心肌细胞功能化及内皮细胞血管化功能.结果 当EDC浓...  相似文献   

3.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作为一项体外高浓度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已在肝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得到应用。目的:对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培养的人肝细胞L-02进行定时的形态学观察。方法: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为支架来培养人肝细胞L-02设为实验组;无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支持下人肝细胞的培养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细胞进行定时的细胞计数,并对实验组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倒置相差生物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两组培养的细胞数量均呈现前3d增长,在第3天细胞数量达到最高值;而且实验组3个样本培养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微载体培养的细胞数量(P〈0.05),实验组各样本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倒置相差生物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可见前3d微载体表面黏附生长的肝细胞则逐渐增多,第3天可见大部分微载体表面有许多肝细胞黏附成团,总的存活率均在90%以上,且肝细胞保持着良好的形态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载体表面、切面和内部均可看到有许多球状肝细胞紧密黏附。提示,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作为一种支架,在体外三维环境下可以进行高浓度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壳聚糖管和生物蛋白胶作为工程化血管支架的可行性。方法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取自大鼠主动脉,体外扩增后,血管内皮细胞被接种在壳聚糖管的内表面;平滑肌细胞与生物蛋白胶混合后接种在壳聚糖管的外表面构建工程化血管。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对工程化血管进行评价。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在壳聚糖管的内壁形成连续的单层细胞层,覆盖在壳聚糖支架管腔内壁。平滑肌细胞在生物蛋白胶中成活生长,并形成三维的立体结构。结论壳聚糖生物蛋白胶可潜在地作为工程化血管支架。  相似文献   

5.
背景:功能矫形使面颌部肌肉发生适应性改建,以纠正错颌畸形。成肌细胞是适应性改建的主要体现者,周期性牵张应力导致成肌细胞凋亡,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是线粒体凋亡通路中的重要因子。 目的:明确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在不同时间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的表达变化。 方法:以大鼠L6成肌细胞为实验对象,在成功构建成肌细胞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分别对待测细胞持续施加1,6,12,24 h的周期性张应力,不加力组为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成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和生长状况;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的mRNA和蛋白含量变化。 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成肌细胞施加周期性张应力后贴壁生长情况良好,细胞无变性并且脱落率极低,说明成功构建了成肌细胞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 mRNA含量和活化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的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前体蛋白含量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均显著降低。可见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参与了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的力学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6.
高学军  蔡霞  赵典朋  张鹏  唐胜建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8):166-167,i0006
背景:成纤维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通过电镜对各代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以期为组织工程皮肤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目的:观察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超微结构的改变,设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材料:实验于2000-09/2002-09在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6-8岁正常男性儿童20例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健康包皮组织,均征得监护人同意自愿提供。方法:将正常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以不同代次的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各代细胞进行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的细胞的形态学改变、②透射电镜观察的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的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可传65~70代,成活280~300d。45代以内的细胞生长较迅速,45代后的细胞生长逐渐缓慢,65代细胞几乎无增殖趋势。②透射电镜观察的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40代以内细胞的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41~65代细胞出现核膜内折,细胞核/浆比例减小,细胞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结论:体外培养的各代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程度不同,41代后变化明显。提示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宜选用40代以内的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背景:壳聚糖与丝素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将两者共混,可取长补短,改善性能.进行壳聚糖-丝素支架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研究,可进一步为工程化组织构建打下基础.目的:将壳聚糖-丝素支架与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探讨壳聚糖-丝素支架对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吸附、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方法:①壳聚糖和丝素以质量比为3:7充分搅拌混匀,冻干制作壳聚糖-丝素海绵状支架,并测其孔径、孔隙率等指标.②将该支架与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基质形成以及细胞与支架结合的情况.分别于培养6,12,24 h消化支架上的细胞,计算细胞吸附率.于培养2,4,6,8,10 d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情况.以无支架的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①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该支架有分布较均匀且细密的小孔,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孔径大小较均匀,孔径在100~150 μm之间,孔隙率为90.3%.②24 h内,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支架的黏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24 h时的黏附率为93%,表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可良好地黏附于壳聚糖-丝素支架上.③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于培养各检测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于培养早期(第2,4天),对照组增殖细胞数略高于实验组;于培养第10天,实验组的增殖细胞数略高于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于支架上的形态和附着良好,并有较旺盛的细胞基质分泌.表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在该支架上能良好地生长、增殖.提示壳聚糖-丝素支架是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对于大鼠、恒河猴等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研究较多,但有关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在成肌过程中的光电镜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特性。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材料:实验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唐军民导师研究室完成。新生5d昆明种小鼠5只,雌雄不限(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干预:分离新生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肌卫星细胞的成肌过程,并应用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小鼠成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结构蛋白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原代培养的形态学观察。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卫星细胞生长、分化良好,最终由单个核圆形细胞逐渐变化为多个核的长圆柱的肌管状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示,细胞呈a一肌动蛋白阳性。结论:采用两步消化法分离,得到的骨骼肌卫星细胞质量较好;且a一肌动蛋白对鉴定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SD大鼠角朊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方法:采用dispase酶消化法从SD大鼠仔鼠皮肤获得角朊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并传代,采用倒置显微镜和MTT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生长曲线。结果:通过酶消化法可以获得较纯的角朊细胞,原代培养10d细胞即可以达到融合,传代后细胞部分发生变性,呈成纤维细胞样,传代次数高,成纤维样细胞比例也相应增高。结论:SD大鼠角朊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分裂增殖,但传代后即发生变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作为一项体外高浓度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已在肝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得到应用。目的:对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培养的人肝细胞L-02进行定时的形态学观察。方法: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为支架来培养人肝细胞L-02设为实验组;无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支持下人肝细胞的培养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细胞进行定时的细胞计数,并对实验组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倒置相差生物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两组培养的细胞数量均呈现前3d增长,在第3天细胞数量达到最高值;而且实验组3个样本培养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微载体培养的细胞数量(P<0.05),实验组各样本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倒置相差生物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可见前3d微载体表面黏附生长的肝细胞则逐渐增多,第3天可见大部分微载体表面有许多肝细胞黏附成团,总的存活率均在90%以上,且肝细胞保持着良好的形态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载体表面、切面和内部均可看到有许多球状肝细胞紧密黏附。提示,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作为一种支架,在体外三维环境下可以进行高浓度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