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孕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病因以及治疗措施,为孕妇的分娩是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2013年间的产科出血性休克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在5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中,有40例患者属于保留子宫,有6例属于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有4例属于行经腹子宫全切除术。结论:在孕妇产科出血休克发生后,能够及时快速的对孕妇的产科出血的病因诊断,进而进行抢救是降低孕妇产科血性休克孕死亡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除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血过多而危及生命必须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外,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孕妇的子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6月-2012年4月间93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全身因素、子宫局部因素、生殖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临床经过监测抢救休克症状得以纠正,成功实施抢救,2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3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临床实施控制体位、实施止血、开通路、补充血容量、给氧、保温、纠正酸中毒、应用心血管药物、利尿药、预防感染等治疗及预防出血性休克效果显著,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提出相应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8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经腹子宫全切术治愈,4例经腹子宫次全切术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切除子宫。结论止血、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吸氧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以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00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产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发生出血性休克,对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对症治疗措施。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结论多种临床原因均可引起产科出血休克,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因素,故临床应该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在对出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好止血措施,补充血容量、氧气支持、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感染预防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60例出血性休克产妇的治疗、分析其急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在本科室治疗的6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急救及分析.结果 通过统计,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43 %,在分析的60例患者中,有37例产后出血患者,18例产前出血患者,3例流产患者,2例死亡患者.其中初产者有17例,经产者有43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急救的结局有保留子宫者53例,行经腹子宫切除者5例,因产后出血、DIC及其继发的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者2例.结论 为了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医生应密切观察产妇状况,提高自己的手术水平,努力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而及时的诊断和抢救是降低出血性休克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28例出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和治疗对策、疗效等。结果 (1)原因分析:28例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中宫缩乏力10例、产道破裂6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胎盘因素4例、其他因素4例;(2)治疗效果:28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后27例休克得到纠正,其中1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结论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临床原因是宫缩乏力及产道破裂、胎盘因素等,经积极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探讨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106例,探讨其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导致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包括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等,经抢救有3例患者子宫次切除,1例患者子宫全切除,3例患者抢救无效,其余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结论 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再次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产科出现出血性休克7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提出治疗措施.结果: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主要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妇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对出血性休克患者给予抢救,休克症状得以纠正,76例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临床针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给予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子宫切除术等方法,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救治。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72例产科出血性休 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抢救,68例患者休克症状明显改善,抢救成功率为94.4%;2例给予经腹子宫全切术,2例给予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死亡。结论给予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体位控制、有效止血、建立通路、纠正酸中毒、预防感染及补充血容量等抢救措施,能够改善休克症状,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冯德珍 《大家健康》2013,(4):102-103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并给出有效的防治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2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给出其有效的预防和治治疗措施。结果:妊娠期的流产、破裂、过期流产、胎盘早剥、血凝机制障碍,分娩期的外阴、阴道静脉曲张破裂、子宫损伤、阔韧带血肿,分娩后的子宫收缩不良、胎盘滞留等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因素;加强对孕产妇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早诊治早治疗是其主要的防治措施。结论:导致产科患者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很多,针对患者的发病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之分必要,加强对孕产妇的宣教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产科出血性休克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产科出血性休克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79例保留子宫,4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6例行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其中2例因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及时诊断和抢救是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孕产妇死亡的关键。除出血过多危及生命而必须行子宫切除外,原则上尽可能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产科出血患者6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出血因素及出血量进行对比,对出血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产科出血性休克主要是由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生殖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或是子宫局部因素所导致,当出血量增加,失血性休克所发生的概率越大,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疾病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针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的出血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降低产妇休克所发生的概率,减少出血量,切实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淮滨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出血性休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96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占57.29%,其他原因还有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及其他因素等。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行子宫切除术者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者4例。结论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较多,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用相应的正确有效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并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就诊,且接受治疗的24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主诉,既往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分析诱发患者出现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对24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其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9(37.50%)例,生殖道裂伤6(25.00%)例,胎盘因素6(25.00%)例,凝血功能障碍3(12.50%)例。经治疗后,23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5.83%,其中1例患者,应家属要求,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结论:临床医生应详尽掌握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做好防治工作。针对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在有效把握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全面治疗措施,可取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尤其针对缺少输血条件的乡镇医院妇产科医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产科出血性休克1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对20年产科出血性休克1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47%,宫缩乏力仍是出血性休克的首要原因:主要危险因素是妊高征,剖宫产;结论:加强产程观察,严格掌握吕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各种手术质量,要有效地预防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不表明,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术不是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但肌瘤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而导致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0年产科出血性休克1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47%,宫缩乏力仍是出血性休克的首要原因;主要危险因素是好高征、剖宫产。结论:加强产程观察,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各种手术质量,可有效地预防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还表明,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术不是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但肌瘤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而导致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发生原因,并找出针对性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2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原因以及治疗对策。结果导致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为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阴道裂伤、产后宫缩乏力。结论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阴道裂伤、产后宫缩乏力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针对这些因素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以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本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4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发生率为0.4%,在本次调查分析的40例患者中,有29例为产后出血患者,8例产前出血,2例因流产出血以及1例死亡。40例患者中初产者9例,经产者31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结局有33例保留子宫,5例行子宫切除手术,2例因产后的大出血以及脏器衰竭而死。结论:为了防止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保证产妇以及胎儿的人身安全,医生必须密切注意产妇的各种临床表现,提升自身的手术水平,尽可能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而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找出产科出血性休克出现的主要诱因,并根据主要诱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抢救措施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毛丽华 《大家健康》2016,(7):100-100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就诊,且接受治疗的24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主诉,既往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分析诱发患者出现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对24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其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9(37.50%)例,生殖道裂伤6(25.00%)例,胎盘因素6(25.00%)例,凝血功能障碍3(12.50%)例。经治疗后,23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5.83%,其中1例患者,应家属要求,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结论:临床医生应详尽掌握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做好防治工作。针对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在有效把握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全面治疗措施,可取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尤其针对缺少输血条件的乡镇医院妇产科医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临床原因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产科10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原因及相关治疗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上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68.0%)、产道损伤(13.0%)、胎盘因素(9.0%)、凝血障碍(7.0%)等;出血量与休克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出血量为750~1 150 ml的患者30例中休克11例,休克发生率为36.67%;出血量达1 150~1800 ml的患者36例中休克21例,休克发生率为58.33%,出血量达1 800~3 500ml的患者34例中休克23例,休克发生率为67.65%。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均成功止血。结论:出血性休克原因复杂,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在围产期应密切关注产妇状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