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线充电技术早期起源于电磁感应原理,由供电线圈将电能通过电磁感应传输给接收线圈,接收线圈利用接收到的能量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两者之间以磁场进行能量的传输,因此充电器和用电设备之间可以做到无导线外露。介绍了一种采用XKT-801高频无线充电智能芯片作为发射充电器,通过电磁感应在接收端一定距离内接收稳定直流电压的系统,可实现对2 500m Ah锂电池的充电,体积小,效率高,可以设计用于便携移动用电设备的无线充电。  相似文献   

2.
行情导购     
《网络与信息》2010,(12):14-14
英国公司推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北京时间11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HaloIPT公司近日在伦敦利用其最新研发的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成功实现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在展示过程中,该公司将电能接收垫安装于雪铁龙电动汽车车身下侧,这样电池就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系统进行无线充电。  相似文献   

3.
《工矿自动化》2017,(12):76-81
为了解决矿灯因锂电池容量有限而无法长时间工作及在井下充电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无线充电的新型锂电池矿灯。该矿灯既可在煤矿井上采用矿灯充电架充电,又可在井下采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充电。在井下,矿灯无线充电器底座内的无线电能发射电路将电能转换为电磁波发射到周围空间中,矿灯内部的无线电能接收电路通过线圈耦合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5V直流信号,再通过专门的高精度充电电路为矿灯锂电池充电。测试结果表明,该矿灯无线传输电能转换效率高,充电过程符合锂电池的充电特性,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无线发射、接收的学习是千千万万电子爱好者探索电子世界的必经之路。从五六十年代的矿石收音机电路到今天的集成锁相环收音、发射电路,每个年代的电子爱好者都会深深爱上这些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各大电子报刊杂志同时提供大量的制作与学习文章,为爱好者们提供知识的甘露。这条路,造就出千千万万大师级的人才。2007年,进入了数字广播的时代,无线数字音频收发器的制作成为了爱好者渴求的对象。但因技术普及和设备成本问题,无线数字音频收发器的制作只能成为爱好者的“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5.
《工矿自动化》2016,(5):56-63
为了将电磁能量收集技术应用到煤矿井下,采用实验测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电磁能量收集的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波在巷道中路径损耗的一般表达式;提出了一种用于井下巷道的功率传输模型,有效解决矩形、拱形巷道内近距离电磁能量传输效率的计算问题。仿真和实验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表明,功率衰减受路径衰减指数的影响较大,提升发射功率不是提升充电效果的最佳选择,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最佳接收功率,应根据接收机所处位置合理选取天线极化方式。  相似文献   

6.
《微型机与应用》2015,(20):87-89
设计并研制了一款用于高档住宅的无线掌纹门锁控制器,采用无线编解码技术实现无线发射和无线接收,由Microchip公司的纳瓦级别微处理器PIC16F684作为系统控制器;4节干电池作为无线接收模块的电源,可保证5 000次以上锁的正常开启。该门锁控制器实现了低功耗的设计,满足了市场对门锁安全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短延时等优势,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市场前景最广阔的新技术之一。本文针对ZigBee技术特点,在ZigBee协议基础之上,采用TI公司ZigBee解决方案的高集成度、高性能SOC片上系统芯片CC2430作为控制器和无线收发器,电能表的设计采用电能计量芯片ATT7022B,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电能抄表网络节点的硬件系统方案,并对网络节点与协调器之间的无线收发进行了实际验证,协调器可以对节点进行无线抄表。结果表明:电能计量和ZigBee的点对点无线传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随着手机的普及、电动汽车和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对各种电池的充电速度和工作时间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目前电池的电量工作时间较短、快速充电、远距离充电等问题不能解决,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限制了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所以针对电池的充电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电磁谐振式无线充电器。该充电器采用STM32超低功耗单片机作为无线充电电路的主控制器,通过对发射信号频率的控制,使处于异地的输出电路工作在谐振状态,实现最大功率无线传送,接收端线圈输出再经过整流、稳压、滤波后输出+5V电压,最终经过智能控制电路给便携式设备中的锂电池充电。并通过指示灯显示电池是否正在充电、充满、电池反接和电源欠压等状态。该设计的充电设备具有使用灵活、方便、工作可靠,电能利用率高,无线充电距离远等特点,同时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无线充电电动小车控制电路部分主要由无线发射单元、能量接收单元、DC-DC变换电路组成。能量发送端由5V、1A直流电源供电,经过逆变电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由谐振电路将电能发射;接收端由整流电路将交流变为直流电,给超级电容组充电,再通过TPS63020变换电路使电动车工作。该无线充电电动车无线传输效率可达到53%。经过一分钟无线充电后,可以直线行驶30M或者平稳爬升51°的斜坡长度1m,此次设计在物流分拣和无线充电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依靠空间磁场耦合将供电端的电能传输给电子设备电池从而对其进行充电的技术,这一充电技术能够不通过实物连接便能实现两者之间电能的传输,打破空间与距离的隔阂,使充电更加灵活、方便、安全。本文通过对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电路、通信及耦合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集无线充电与智能加热为一体的无线充电恒温桌垫。通过这一研究,以期对无线充电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LPC1766与Si4432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微功率无线收发芯片Si4432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ARM Cortex-M3核芯片LPC1766,通过SSP控制器操作射频收发芯片,详细论述了芯片基于时序的编程方法。该方案的运用可以实现无线数据的可靠收发,具有良好通信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高压电气设备温度实时监测系统中温度监测节点的软、硬件设计。该节点由微处理器MSP430F2012、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无线收发控制器nRF24L01构成。在温度监测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定时采集温度,温度信号经微处理器处理后,节点通过无线收发控制器将得到的实际温度值发送给基站。该节点实现了对高压电气设备温度的实时监测功能,满足了测温节点低功耗的设计要求,提高了高压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了广东省花都市自来水公司使用的无线电监控系统,系统以,PLC、无线数传输电台组成无线电通讯网络的控制系统,实现自来水公司下的各水厂的管理、监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是目前最为安全的识别系统。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C2500无线收发器的门禁控制系统,在人脸识别门禁控制系统中加入了无线传输模块,提高了门禁控制器的安全性,节省了传统的布线成本。实现了人脸识别系统和门禁控制之间的双向通讯。  相似文献   

16.
粮食温度无线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粮库房式仓粮食温度检测系统和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单片机与无线收发模块nRF401的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设计,点对多点无线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磁耦合的水下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水下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桥整流电路实现高频逆变,优化驱动电路,采用STM32F103VBT6处理器实现全桥PWM控制与电流监测,结合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取最优参数耦合器,进而实现电能的无线耦合传输。水下试验证明,该系统可实现有效的水下无线能量传输。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无线数传的粮库害虫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监测粮库中害虫产生及其分布情况,介绍了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器进行害虫检测、以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无线数传模块构成的粮库害虫无线网络监测系统。对现场传感器设计、无线数传监测网络的通信模式、从站“即插即用”管理模式、现场节点的节能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实际运行表明本系统方案合理,监测数据准确、快速,数据传输可靠,搭建系统网络快捷、灵活。  相似文献   

19.
根据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建立两线圈的磁耦合谐振式电路模型,通过金属材料相对磁导率的引入,分析了不同金属环境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自感、互感、传输效率的影响.采用Maxwell磁场计算软件计算无金属环境及不同金属环境下收发线圈参数,再利用Maxwell和Simplorer联合仿真分析电磁屏蔽效果;利用联合仿真探究了金属环境对系统传输特性的扰动并实验验证.铁磁性屏蔽板铁、镍的存在有效约束了空间磁场分布,具有很好的电磁屏蔽作用,减少电磁干扰;同时使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收发线圈电感增大,而金属铜、铝环境中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几乎无影响,与无金属环境结果相同.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