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它的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时期。这部医学文献汇集了我国古代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以及古代一些知名和不知名  相似文献   

2.
谈及我国最早的科学共同体,就是建立于1568年的民间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据资料记载,它是由徐春甫等发起和创办的,医会的成员多为聚集在京都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医,先后入会者达46人。医会的宗旨在于探讨医药学术,要求会员深入研究《内经》、《伤寒论》及四家学术之奥秘,相互切磋提高医疗技术;讲求医德修养,戒循私谋利,会员间真诚相待,团结互助,患难相济。医会提出22项会款作为对会员  相似文献   

3.
文树德(Paul Ulrich Unschuld)教授,1943年生,德国人,医史学家.专攻中、欧医学及生命科学比较史,尤擅长医学思想史、伦理史研究.1969年开始研习中医药学.1984年任教授,1986年任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医学:药学史》、《中华帝国的医学伦理》、《中国医学思想史》、《什么是医学:东西方的治疗之道》.主要译著有《难经》、《黄帝内经素问译注》、《被忘却的中国古代医学传统》(即徐大椿《医学源流论》,1754年).近20年来他的医史研究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将近500年间的文物与手抄本作为重要中医史料来源,显示其非常开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时期阳皋在《物理学》“论医”中载“失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以后各医家对这一观点均作了论述。近年《医学与哲学》对我国古代医学思想及实践都有比较详尽的论述,探讨的主要要点有以下几个。 一、不贪钱财,作风正派。 孙思邈说,凡品德和医术都很高明的医生,治病时必须拿出全副精神,而不能有丝毫贪  相似文献   

5.
<正>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基于《内经》《难经》两千余年来通过医林的不断临床实践,并运用朴素辨证法不断总结,才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系统理论并能正确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说。  相似文献   

6.
“胃阴”理论是祖国医学脾胃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慢性胃炎、胃癌、食道癌以及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的升高,“胃阴”理论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笔者今不揣浅陋,拟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就“胃阴”概念和应用进行探讨。1 “胃阴”理论的源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医家就把脾胃归属于五行之中的土,认为土为万物之母,是生发、长养万物的根本。如《内经》言:“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素问·五脏别论篇》);“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藏营”(《灵枢·本神篇》);“营出于中焦”(《灵枢·营卫生会篇》…  相似文献   

7.
徐仪明 《开封大学学报》1997,11(1):100-104,123
古代称医学为"仁术"的年代已不可确考,从现有材料来看,当在宋明时期。明显是理学向医学进一步渗透下的产物。然而,理学的"仁"范畴的形成,亦吸取了医学的有关论述,使之从先在儒学单纯的伦理范时而变为形而上的本体范畴。"仁"作为宋明时期医懦关系的重要内容,值得去做一番较为详细的探讨。如果从医学方面考竟源流,(内经)中已经有"仁"的概念和儒家人贵的思想。(灵枢·通天新云:"太阳之个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认为"太阴之人"属于贪婪淫荡的性恶者,这里的"仁"巳具有伦理道槽概念上的涵意。汉懦董仲舒亦有类似观点,如说…  相似文献   

8.
<正> 《伤寒论》是东汉(公元200~210年)张仲景的著作。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伤寒论》原序),在《内经》《难经》等古籍的基础上,有效地运用了汉代以前的医学资料;如实地总结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具体地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它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少中医工作者,在历代医家为《伤寒论》所进行过的大量编次、诠释、注解、校正和补缀等整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研讨了古典的  相似文献   

9.
正医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进入21世纪,医学以一种近乎魔法的力量呈现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新奇迹人类医学经过百千年的锤炼,形成了如今门类众多,分科细致的现代医学体系。在大多数文化中,最早的医学使用一些植物(草药)、动物药及矿物药,并夹杂着宗教、仪式及巫术。近代医学从"医中之王"阿维森纳的《医典》到达·芬奇革新人体解剖学,使16世纪的医学摆脱了古代权威的束缚,开拓了医学的新征途。而自威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之谜则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开端;20世纪医学最  相似文献   

10.
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任务中,我一直期望做两件事,一是开展对中国民族医药的系统研究,二是开展对世界传统医学的系统研究。要研究首先得积累资料,一切学问部从积累开始。有积累而后有识见,有识见而后有比较,有比较而后有创新。关于世界传统医学的介绍,见于东汉以后。唐《开元释教录》载:“东汉之末,安世高医术有名,译经传人印度之医药。”陈邦贤先生撰的《中国医学史》,就记述了印度、波斯、亚拉比亚(阿拉伯)、大秦(罗马)等古代医学,输人中国的历史。以后的医史著作,对中外医学的交流,均有所记述,但  相似文献   

11.
王清任是我国著名医学家,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他在医学科学上极富革新精神,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坚持对尸体进行脏器结构的检视和研究。历经40余年不懈努力,写成《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古代医书记载脏器结构及功能上的某些错误。并且绘制人体脏腑图25幅,对我国古代医学和解剖学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是一部医学类书籍,其所录古代医者有巫医、儒医、世医、良医、名医、大医、时医、巧医、孝医、隐医、庸医、女医。择其巫医、儒医、世医、女医、良医、名医、大医、时医、庸医等而论。  相似文献   

13.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是由Medical Science International(国际医学)创办的医药学、生物学国际检索系统,是一个新的通向科学信息的世界性门户;它有益地补充了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内容。近年来,IC数据库已经对其他科学领域的期刊也开放了,如数学、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形态——农业文明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科学技术并促进了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科技的发展.从先秦诸予《论语》《中庸》的学、问、思、辨、行,《大学》的格物致知,《孟子》的民本和求故,《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明清的实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农、医、天、算四大传统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成就的产生,使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居于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几百年以来,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生了工业经济的文明形态,才把在封建老路上蹒跚爬行的中国抛在了后面.然而,中国古代科技的西传对欧洲近代科学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将科学类诺贝尔奖收入囊中,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20世纪60-70年代,在非常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合作开展研究,开创了疟疾治疗新途径。屠呦呦从系统整理中国古代医籍入手,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出《抗疟单验方集》。其中,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最终,屠呦呦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获得抗疟效果明显的青蒿提取物。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形态——农业文明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科学技术并促进了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科技的发展.从先秦诸予《论语》《中庸》的学、问、思、辨、行,《大学》的格物致知,《孟子》的民本和求故,《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明清的实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农、医、天、算四大传统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成就的产生,使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居于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几百年以来,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生了工业经济的文明形态,才把在封建老路上蹒跚爬行的中国抛在了后面.然而,中国古代科技的西传对欧洲近代科学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古代航海天文的渊源与发展、牵星术、民间傅统的航海天文三个方面作了论述.对我国古代航海天文的渊源与发展,着重从我国古代航海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出发,提出古代航海天文几个时期的初步意见.对牵星术,主要根据《郑和航海图》、《顺风相送》、《指南正法》等古籍,结合民间航海天文经验,研究了古代肮海中观测天体高度的单位——“指”的度数,认为这一牵星量度超源于战国时期;在此基础上结合《过洋牵星图》和民间星名对古星名作了考证.对民间傅统航海天文,则根据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博统的航海天文方法,并证认了民间星名和考释了民间牵星术.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医学(下称"维医")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与中医、藏医和蒙医并称我国四大传统民族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和维吾尔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医继承了维吾尔族及其他古代西域民族的医学知识,同时吸取并融合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成果,尤其是中医药学对其形成及发展有很大影响,使其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医学。  相似文献   

19.
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提出了阴阳之说。在性别上,男为阳,女为阴,阴阳之合,生子繁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专门从事两性阴阳炼气术的房术家。古代医学家们在研究性问题时.得出了许多正确的结论。比如古代性学家们力主性活动必当以“节欲养生”为主,正如古代医籍《灵枢》中说:“房劳过度则伤肾。”《玉房指要》中说:“交接之道无复他奇,但当从容安徐,以和为贵。”如此等等。然而,由于古代科学知识的贫乏以及人类认识能力较差,古人们在性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偏见,以至使人们头脑中形成了许多错误的观点,笔者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20.
1906—1907年出版的《理学杂志》刊发了《二百六十年前理学大家方以智传》和《中国物理学家墨子传》,这2篇文章以近代西方科学视角审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将方以智和墨子视为理学大家和物理学家,明确提出要建立理学之历史,是日俄战争之后部分中国传统文人反思"中体西用"框架,尝试融合西方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例证,也集中体现了《理学杂志》的办刊宗旨在学术之普及,期望在我国之富强。以往关于方以智与墨子的研究并未提及这两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