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病(LN)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8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86例SLE患者(其中141例合并LN)的血清,检测ANuA、抗ANA、ds-DNA和ENA(Sm、RNP)抗体.结果 115 例SLE活动期患者,99例ANuA阳性,其中93例为LN,ANuA阳性率86.1%;71例SLE缓解期患者,39例ANuA阳性,其中23例为LN,ANuA阳性率54.9%.ANuA检测对SLE的灵敏度为74.2%,对LN的灵敏度为82.3%.结论 ANuA可作为除抗ds-DNA和Sm抗体外诊断和判断SLE活动性,尤其是诊断LN的一种新的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中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蛋白(LN)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2例SLE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Ⅳ.C及LN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与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的SLEDA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Ⅳ.C、L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Ⅳ.C、LN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Ⅳ.C、LN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并可作为SLE疾病活动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龚颖  钟清  谯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1):1359-136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OPN表达的变化在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Sandwich eng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68例SLE患者(其中合并LN47例、无肾炎表现的SLE患者21例)及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OPN的水平.结果:68例SLE患者中血清OPN阳性率79.41%.20名正常对照组OPN均阴性,SLE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55.8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LN患者组与无肾炎表现的SLE患者组比较,血清OPN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N组患者血清OPN水平高于无肾炎表现的SLE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N组患者的血清OPN阳性率高于抗dsDNA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N患者血清OPN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r=313;P<0.05).结论:OPN可能与LN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诊断LN的一种疾病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检测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6例LN和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无肾炎患者血清AnuA.并跟踪分析了11例LN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AnuA与尿蛋白、尿红细胞、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LN组与SLE无肾炎组患者AnuA阳性率差异极显著性(P<0.001),LN组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SLE无肾炎组(P<0.01);AnuA与LN患者的尿蛋白、尿红细胞呈正相关(P<0.01);血清AnuA与LN患者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1).LN患者血清ANuA随着病情的好转,由强变弱直至转阴.结论 血清AnuA的检测对于LN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nodera's PNI)诊断狼疮肾炎(L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风湿科就诊的92例成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作为SLE组同期选择56名接受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e)、C3、C4、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血红蛋白(Hb)进行检测,并计算Onodera's PNI;对SLE组患者的SLE疾病活动度指数2000(SLEDAI-2000)评分、SLE病程进行评价;对SLE组患者的LN患病率进行调查,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液指标及Onodera's PNI预测SLE合并LN的临床价值。结果 SLE组的BUN、Cre水平高于对照组,C3、C4、ALB、LYM、Hb和Onodera's PNI均低于对照组(P<0.05)。SLE组中有35例合并LN患病率为38.04%,合并LN的SLE患者C3、C4、TP、ALB、LYM、Hb和Onodera's PNI均低于未合并LN患者[(70.69+33.31) g/L比(92.98+30.94) g/L,13.79(5.81,18.93) g/L比17.05(10.61,26.24) g/L,(60.10±10.19) g/L比(67.98±7.38) g/L,(31.01±5.77) g/L比[(38.36±4.25) g/L,0.97(0.66,1.57)×10~9/L比1.65(1.25,2.02)×10~9/L,(106.51±18.64) g/L比(123.16±13.99) g/L,36.56±5.93比46.99±5.35],病程长于未合并LN患者[(16.74±5.33)个月比(12.42±5.57)个月](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LB、Onodera's PNI预测SLE合并LN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909和0.863。结论与未合并LN的SLE患者相比合并LN的SLE患者表现为Onodera's PNI、免疫指标、营养指标下降这些指标可用于LN的辅助诊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一种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侵犯多个脏器,而SLE患者肾脏受累是相当常见的。本院4年来SLE中有25例(70.6%)临床上有诊断狼疮性肾炎(LN)的依据,现将我院25例LN报告如下: 诊断条件:按美国风湿病协会所提出的关于SLE的诊断标准,同时参照北京医学院1980年所规定的关于LN的诊断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dsDNA抗体在狼疮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8例LN患者(LN组)和79例非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非L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nuA和ds-DNA抗体,并进行比较.两组标本行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组患者血清中AnuA和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3.69%和67.86%,非LN组阳性率分别为44.21%和51.39%,LN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LN组(P<0.05).LN组与非LN组和AN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uA和抗dsDNA抗体可作为诊断SLE的指标,其与SLE患者发生LN密切相关.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有助于诊断SLE和LN.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一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有发热、乏力、皮疹、贫血、紫外线过敏、关节炎、脱发、浆膜炎、肾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如以肾损害为主要表现者称为狼疮性肾炎(LN)。LN 常提示 SLE 为活动性。国内外文献报道,SLE 病人主要死于继发感染和肾功能衰竭,表明在SLE 整个过程中肾损害居重要地位。现就 LN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述于下。一、LN 的诊断1.临床诊断:LN 是 SLE 的主要组成部分,即在 SLE 病程中迟早会出现 LN。按临床初诊统计,诊断为 LN 者约占 SLE 病人的50~70%,按肾活检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LN)以及疾病活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SLE患者以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C4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肾脏损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肌酐(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以及通过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判断其在SLE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总体SLE患者抗C1q抗体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94.3%,在SLE中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疾病活动LN组、疾病稳定LN组和疾病活动非LN组抗 C1q 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稳定非LN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疾病稳定LN组、疾病活动LN组与疾病活动非L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活动期中,抗C1q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ds-DNA、hs-CRP呈正相关性(P<0.05),与C4呈负相关性(P<0.05),C3和24 h UPQ仅在疾病活动LN组中呈相关性;在疾病稳定期中,抗C1q抗体水平只有在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LN组中与24 h UPQ呈正相关性,与C3、C4呈负相关性.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显著提高稳定期LN的诊断价值.结论 抗C1q 抗体对SLE的诊断和LN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抗C1q 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有助于SLE稳定期肾脏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广西籍汉族SLE患者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铖  林武  陈战瑞  米存东  唐美香 《广西医学》2007,29(5):644-646,F0003
目的 探讨广西籍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64例广西籍汉族SLE患者及60例汉族健康人群的HLA-DQA1频率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 在广西籍汉族人群中检出 HLA-DQA1*0101、0102、0103、0104、0201、0301、0302、0401、0501、0601共10个亚型;SLE 组 HLA-DQA1*0101、0102 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χ2 =8.627,P=0.003,RR=3.421及χ2=8.965,P=0.003,RR=3.314);LN组HLA-DQA1*0102等位基因频率较无LN表现的SLE组显著升高(χ2 =6.418, P=0.011,RR=4.688);LN组HLA-DQA1*0501 等位基因频率较无LN表现的SLE组显著降低(χ2 =6.130,P=0.013,RR=0.172);未发现与LN病理类型显著相关的HLA-DQA1等位基因.结论 DQA1*0101、0102可能是广西汉族 SLE 的易感基因;DQA1*0102可能是广西汉族LN的易感基因,HLA-DQA1*0501可能是广西汉族LN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较常见的累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SLE常见的受累器官,90%以上的SLE患者均有肾脏损害,通常称之为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重症LN是SLE死亡的常见原因.我院采用DNA免疫吸附技术治疗常规药物无效的重症LN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几乎均有肾脏累及 ,狼疮性肾炎 ( LN)是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1] 。为此 ,SLE、LN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现将我院 1 994~2 0 0 0年住院的 SLE患者 44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4例中女 42例 ,男 2例 ,年龄 1 4~ 5 0岁 ,平均 2 8岁。诊断均按美国风湿病学会1 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LN临床类型 :隐匿型 1 5例 ( 34.1 % ) ,肾炎型 1 8例 ( 4 0 .9% ) ,肾病型 1 1例( 2 5 % )。肾活检病理检查 1 4例 ( 31 .8% ) ,其中 型2例 , 型 3例…  相似文献   

13.
以肾脏受累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很常见,以肾脏受累为第一个表现难以诊断。本文分析111例SLE中以肾脏病为首发表现者22例(占20%)。狼疮性肾炎(LN)为SLE的首发表现常以肾病综合征(NS)为主,其病理主要是膜性和弥漫增殖性。血C_3下降、γ球蛋白与ANA升高和贫血有助于鉴别。LN急性发作、肾功能恶化、活动病变用MP冲击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与亚临床狼疮性肾炎病理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有临床表现的狼疮性肾炎 (LN)患者与临床、实验室无肾损害证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肾脏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分别将有临床表现的LN 34例 ,确诊SLE而血、尿检查无肾脏损害的亚临床LN 2 2例进行肾活检 ,观察两组肾脏病理改变。结果示两组肾小球病损率均为 10 0 % ,且WHO分型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 ,肾小管及间质损害两组发生率接近。提示SLE患者早期肾活检确定病理类型 ,及早诊断治疗亚临床LN对肾功能保护的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诊断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2例SLE患者(SLE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NA、抗dsDNA、抗ENA抗体。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dsDNA采用胶体金斑点渗滤法测定,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结果①SLE组患者的ANA、抗dsDNA、抗E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9.1%、47.8%、50.0%,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SLE组患者抗ENA各项抗体阳性率为:抗Sm抗体22.8%、抗SSA26.1%、抗SSB10.9%、抗U1RNP15.2%、抗rRNP9.7%、抗scl-701.1%、抗Jo-1。③SLE组患者中的40例伴发狼疮性肾炎(LN组),52例为非狼疮性肾炎(非LN组),其中LN组抗dsDNA有30例阳性,阳性率为75.0%,非LN组抗dsDNA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26.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NA、抗dsDNA、抗ENA抗体的检测对SLE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的发展、疗效的观察均...  相似文献   

16.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死因,因此治疗LN是改善SLE预后的重要措施.随着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已经使LN的疗效大为改观,但仍有不少患者对此无效.我们从2006~2008年采用CTX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后用强的松维持,配合抗凝﹑透析,并配合中医中药联合治疗LN 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侵犯的器官之一,活检或尸解发现几乎100%(?)及肾脏,而临床有狼疮性肾炎(LN)表现者约50%~80%。现就我院1982年1月~1991年1月收治的99例 SLE 病人中的80例 LN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32b(FcγRⅡ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及狼疮肾炎 (LN)中的作用以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 5 8例LN患者及 19例非狼疮患者的肾活检冰冻切片组织进行了CD32b检测。结合LN的病理分型 ,对CD32b在各型表达的程度及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采用流式细胞仪对 32例SLE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 肾组织CD32b主要表达于肾小球的内皮细胞、肾小管的上皮缘、胞浆、以及系膜细胞。Ⅳ型LN的肾小球及Ⅳ、Ⅴ型肾小管CD32b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5 )。SLE患者 3种外周血细胞的CD32b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人。结论 推测CD32b在SLE的发生及LN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累及的病变,SLE的预后与肾脏受累的程度和并发感染的程度密切相关.LN免疫功能紊乱,大量丢失蛋白及肾功能恶化,加之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感染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了SLE的预后.为此,笔者选取近年来我科收治的55例LN患者,就其临床特点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管炎的诊断及与SLE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SLE患者血清ANCA阳性率及荧光免疫模型,ANCA与SLE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的关系,统计SLE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结果①SLE组ANCA阳性率52.83%;②SLE血管炎皮损和反映SLE病情活动性、严重性、预后及复发的有关指标,在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狼疮肾炎(LN)组较无LN的SLE组ANC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SLE患者ANCA阳性,有助于SLE血管炎的诊断,并可作为临床上判断SLE活动性、严重性及预测复发的一个有用指标;ANCA对判断SLE合并肾脏损害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