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DS-SRMP)在家兔体内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研究DS-SRMP的吸收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结果:DS-SRMP在体内0~8 h的吸收速度符合表观零级动力学过程,其Ka0=12.14%/h。结论: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DS-SRMP缓释效果明显,给药后血药浓度较为平缓,持续作用时间长,可减少给药次数。该缓释制剂相对于其普通片剂具有释药稳定,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有效等制剂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黏附脉冲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复方丹参黏附脉冲微丸。方法 使用不同的包衣材料,于载药微丸由内至外依次包溶胀层、控释层和黏附层,考察包衣后对溶出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包衣处方,评价脉冲微丸的黏附性。结果 溶胀层、控释层和黏附层材料类型、包衣增重、增塑剂种类及用量等对黏附脉冲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优选的最佳包衣处方,在模拟人体内胃肠道pH值变化条件下时滞达到4.5 h ,时滞后1.5 h累积释药 80 %以上的脉冲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HPLC法研究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主要药动学参数:大黄素溶液组:T1/2(0.85±0.32)h、Tmax(1.00±0.01)h、MRT0→∞(2.71±0.20)h、CL(4.84±0.41)L/(h·kg...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将其与大黄酸海藻酸钠溶液在兔体内大黄酸的药动学行为作比较,以明确该缓释制剂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对其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设计,按大黄酸量10只家兔单剂量口服35 mg·kg-1.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和大黄酸的海藻酸钠溶液,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0.5,1,2,3,4,6,8,9,10,12,14,24,28,32,36 h采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制剂在家兔体内的药-时曲线中自制的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tmax(9.73 ±0.68)h,Cmax (3.00±0.81)g·L-1,AUC0~∞(59.21±4.35) mg·L·h-1,MRT(21.12±1.12)h;参比制剂:tmax(4.17 ±0.12)h,C max(2.71 ±0.74)g·L-1,AUC0~∞(39.72-±3.11) mg·L·h-1,MRT(9.33 ±2.08)与参比制剂相比,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的达峰时间更晚,峰浓度更大,两制剂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生物利用度优于参比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基于对苯二甲酸聚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EGT/PBT)的干扰素缓释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大鼠皮下注射IFNα-2b注射液及缓释微球后,采集不同时间的血清样品,采用药典三部规定的干扰素活性检测方法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血清中的药物活性。结果大鼠分别皮下注射干扰素注射液及微球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后,均符合二室模型,呈一级动力学消除。IFNMs-600和IFNMs-2000微球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分别是93.76和117.79h,分别是注射液消除半衰期(t1/2β=4.13h)的23.67和28.52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是注射液制剂的3.39和4.49倍。与注射液制剂相比,2组微球制剂的平均滞留时间(MRT)均显著延长(P均小于0.001)。结论基于PEGT/PBT新型材料的干扰素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可以在大鼠体内持续释放半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20(S)-原人参二醇(PPD)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放特征,初步评价微球中药物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考察微球在体外长期和加速条件下的释药特性、释放相关性,进行方程拟合以阐述释药机制;初步评价单次注射给予普通药物溶液及微球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微球体外长期释放体现良好缓释效果,在0.5 h内无明显突释,当释放达到38 d时,微球的累积释放率达到83.6%;体外长期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药物释放以扩散机制为主;长期与加速释放的累积释放率经拟合相关性好;微球在大鼠体内给药后,能够缓慢释放药物长达11 d,与普通药物溶液静脉组相比,t1/2延长17.5倍,MRT延长22.8倍,体现了明显的体内缓释特性。结论:体内外释放实验数据均表明该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葛根黄酮微丸的药动学。方法:采用抗氧化效应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所含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能力,计算出血浆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得到大鼠给药葛根黄酮后血浆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的变化曲线,得出微丸制剂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结果:葛根黄酮微丸给药后的AUC为愈风宁心片的4.40倍。结论:将葛根黄酮制成微丸能够有效提高葛根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长春胺缓释微丸并考察其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非p H依赖性释放的长春胺缓释制剂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制备酒石酸丸芯,采用流化床混悬液上药法制备长春胺缓释微丸。Beagle犬随机分成2组,单剂量双周期交叉口服长春胺缓释微丸与普通片,采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流动相0.02 mol·L-1磷酸二氢钾-乙腈(70∶30,用磷酸调节p H2.3),检测波长268 nm,比较各制剂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长春胺缓释微丸与普通片在Beagle犬血浆中Cmax分别为(1 147.40±554.50),(1 506.10±327.44)μg·L-1;Tmax分别为(2.38±0.25),(1.63±0.25)h;MRT分别为(6.75±2.44),(3.19±0.73)h;AUC0-t分别为(4 766.76±1 740.26),(3 906.81±686.53)μg·h·L-1。长春胺缓释微丸较普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122%,体内外相关性良好。结论:与普通片相比,长春胺缓释微丸在Beagle犬体内吸收较慢,平均滞留时间为普通片的2倍以上,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说明该处方可实现药物在胃肠道中非p H依赖性释放。  相似文献   

9.
于叶玲  郑昕  唐星 《中草药》2007,38(5):695-699
目的制备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并进行犬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方法以牡丹皮、川芎、香附的超临界CO2萃取物及冰片为原料,经β—CD包合固化后用粉末层积法制备含药微丸,分别用HPMC、Eudragit L-30D-55、Eudragit L100-S100(1:5)包衣制备pH依赖型延迟释药微丸,将延迟类型不同的包衣微丸按预设剂量分别混合填充胶囊,制得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采用血药浓度法测定方剂中指标性成分丹皮酚的血药浓度,研究其药动学;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其药效学。结果血药浓度测定法表明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和通栓救心片的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8.04、2.89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6.3%。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平均效应维持时间分别为11.27、5.94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9.1%。结论通栓救心片在体内具有吸收快、消除快和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的特点,而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在体内有起效迅速、药效持久、缓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头孢克洛缓释微丸,并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及人体药动学。方法 采用包衣锅滚丸法制备头孢克洛载药微丸, 以不同类型和比例的丙烯酸树脂及Surelease作为缓释包衣材料并以流化床对载药微丸进行包衣,对最终确定处方的成品进行体外释放和20例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求算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 以Surelease包衣增重15%,其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释放方程,制备的头孢克洛缓释微丸和上市对照相比生物等效。结论方法适于制备较大剂量的缓释微丸,工艺可行,头孢克洛缓释微丸和市售对比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方法:以崩解时间、加水后片剂体积膨胀率为指标,筛选片芯处方。采用压制包衣技术,选用聚乙二醇6000、氢化蓖麻油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为包衣材料制备定时控释片并考察处方、工艺、体外溶出条件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确定片芯处方为原药30%、微晶纤维素50%、羧甲基淀粉钠20%。外包衣层中聚乙二醇6000含量、包衣层用量、片剂硬度对定时控释片的释药时滞具有显著影响,溶出介质黏度和转蓝转速对时滞影响不大,但对时滞期后的释药速率有较大影响。结论:以优化处方压制的片芯,具有较好的膨胀性和崩解能力。通过调整外包衣层处方可获得不同时滞的定时控释片。由片芯、时滞为3 h和6 h的定时控释片组合而成的舒胸缓释制剂在体外可于0,3,6 h依次释药,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不同时间达到了同步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的比较。方法以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转速 100 r·min-1,在预定时间取样,HPLC测定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给Beagle犬交叉服用单剂量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CDSR)和普通缓释片(CSR),定时抽取血样,采用柱前衍生-固相萃取-HPLC测定血浆样品中卡托普利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药物的体内吸收百分数。结果迟释型缓释片在体外释放3 h开始起释,5 h时累积释放率仅10%,而普通缓释片1 h即释放20%。Beagle犬服用迟释型缓释片后2 h内血浆中未检测到药物,3~5 h时血药浓度达最大;而普通缓释片服用 0.5 h后血浆中即可检测到药物,1~3 h时血药浓度达最大。结论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盐酸青藤碱延迟起释型缓释片。方法:采用干法压制包衣法制得盐酸青藤碱延迟起释型缓释片,以片芯和衣膜中HPMC用量比例为影响因素,以释药时滞和释药速度常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试验,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方程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其处方,并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对延迟缓释片时滞后6~15 h的释药数据进行零级、Higuchi和Peppas方程拟合,解析其释药机制。结果:释药时滞和释药速度常数与两因素之间均可用二项式方程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 1和0.987 6,优化处方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度常数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分别为-3.15%和-0.34%,优化处方制得盐酸青藤碱延迟起释型缓释片释药时滞约6 h,药物在6~15 h内近似于零级释放,释药机制为骨架溶蚀释药。结论:盐酸青藤碱延迟片具有时滞后药物缓慢释放的释药特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凝胶骨架缓释片。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进一步制成冻干粉,再以HPMC 15KM为缓释材料制备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HPMC 15KM用量、PEG400与PEG4000比例、PEG用量、硬脂酸镁用量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再进行释药模型拟合。结果最优处方为HPMC K15 M用量50 mg,PEG 400与PEG 4000比例2∶1,PEG用量30 mg,硬脂酸镁用量0.5%,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93.19%。水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一级方程(r=0.994 1),释药机制为骨架溶蚀与扩散并存。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制备具有明显体外缓释特征的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凝胶骨架缓释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轻度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非劣性实验,将92例轻度的癌痛患者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组和吲哚美辛缓释片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药物的起效时间、最佳缓解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于轻度癌性疼痛的疼痛缓解率为88.6%,与哚美辛缓释片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方苦参注射液的最佳缓解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分别优于哚美辛缓释片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于轻度癌性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效能不劣于对应的西药,复方苦参注射液的止痛起效时间缓慢,但是止痛的缓解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苦参碱时控型结肠定位给药微丸。 方法 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首先在空白丸芯上采用溶液上药法制备苦参碱载药微丸,然后以羟丙甲纤维素( HPMC )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 Surelease )的混合物包衣作为溶胀控释层,以 Surelease 包衣作为时控包衣层,制备时控型结肠定位给药微丸。分别用扫描电镜、溶出度测定和光学显微镜考察微丸的包衣质量、体外释药率和释放过程中微丸的变化。 结果 药物通过时控层破裂开始大量释放 , 调节该层增重和溶胀控释层的增重及此层中 HPMC 与 Surelease 比例,均可以调节释药时滞 ,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优化后的包衣微丸在模拟胃肠道 pH 情况下延迟 5 h 释药,之后药物近恒速释放, 16 h 内药物释放完全。 结论 可通过调节时控层的增重 , 溶胀控释层的增重及此层中 HPMC 与 Surelease 比例来制备不同时滞的苦参碱时控型结肠定位给药微丸,为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制成时控型延迟释药微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宋洪涛  林方清 《中草药》2009,40(2):210-214
目的 研制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以漂浮性能、雷公藤总二萜内酯的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_(K4M))为骨架材料,十六醇为助漂剂,碳酸氢钠为产气剂,聚维酮为致孔剂,制备了一天给药两次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该制剂在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2h释放约30%,6 h释放约60%,12 h释放90%以上,满足12 h释放要求,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说明本缓释片属于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混合控释机制.结论 研制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8.
贯叶连翘提取物缓释片的处方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贯叶连翘提取物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以贯叶连翘提取物中金丝桃素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药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乳糖和MCC质量比、骨架材料及HPMC用量对处方工艺的影响。利用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缓释片的释药机制。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HPMC K15M用量30%,MCC用量6.4%,乳糖用量12.6%,硬脂酸镁用量1%。贯叶连翘提取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在2 h释药率15%~30%,6 h释药率40%~75%,12 h释药率>85%,释药行为符合Ritger-Peppas方程,释药过程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协同作用。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合理、简单。制备的缓释片体外释药缓慢、平稳,药物释放机制符合释放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天麻钩藤饮口服缓释片中天麻素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同步缓释性,为天麻钩藤饮的剂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转篮法进行体外溶出度的考察,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素及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并计算药效成分累积溶出百分率,最后采用相似因子(f2)进行释放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 天麻钩藤饮口服缓释片中天麻素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在体外可持续释放12h,且溶出具有同步性。结论 天麻钩藤饮缓释片具有既同步又缓释的溶出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甲硝唑结肠缓释片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备  柏俊  吕凌  陆忠祥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2):1729-1732
 目的研究甲硝唑结肠缓释片的缓释特征和结肠靶向特征。方法采用家犬考察甲硝唑结肠缓释片口服后的血药浓度变化,并与甲硝唑普通片进行比较。采用大鼠口服受试药物,考察药物在大鼠消化道各段的释放情况。结果结肠缓释片的ρmax为(4.94±2.79)mg·L-1,tmax为(12.7±0.5)h,t1/2β为(5.65±4.5)h,MRT为(16.65±5.1)h,AUC0-τ为(36.09±12.81)mg·h·L-1,AUC0-∞为(37.63±11.92)mg·h·L-1。与普通片比较,ρmax显著降低,tmax显著延长,显示出缓释效果。大鼠口服甲硝唑结肠缓释片后主要在结肠段释放药物,在胃和其他肠段基本无药物释放。结论甲硝唑结肠缓释片具有结肠靶向和缓释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