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男,46岁。在外院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为求明确诊治遂入我院。体格检查:无腰腹部疼痛,无血尿,双肾区无隆起,无叩击痛。后于2012年5月25日在我院行超声检查(仪器为GE vivid E9):右侧肾脏中部见一圆形中等实液混合性回声肿块,大小约为35 mm ×30 mm ×30 mm,边缘清晰、规整,肿块内见一形态不规则、大小约15 mm ×10 mm的无回声区(图1)。 CDFI:肿块周边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呈环形包绕,肿块内部也可见点状、短棒状血流分布,但其间无回声区未见血流信号进入(图2)。超声造影(仪器为百胜 Mylab90):于左上肢静脉行造影剂注入,8 s后肾正常实质组织及肿块同时增强,但其增强形式以肿块周边环状增强为明显,强度稍高于肾正常实质组织回声;约15 s后肾正常实质组织及肿块回声强度相等;约30 s后肾正常实质组织及肿块实性部分的造影剂开始缓慢消退。原肿块内其余的无回声区始终未见造影剂进入(图3)。超声提示:右侧肾脏恶性肿瘤并内部囊性变可能性大。于2012年6月6日在我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肾中极透明细胞癌,Ⅰ级(图4)。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5岁,在外院超声检查时发现右上腹部肝肾下方探及大小150 mm ×98 mm混合回声团,边界清晰,内未见血流信号,于2013年3月9日入院。无发热,腰痛,无血尿等不适。入院后复查超声提示:右肾形态失常,下极区见134 mm ×113 mm ×100 mm囊性包块,壁较厚,厚约3 mm,内壁尚光滑,内透声差,液性暗区内见大小不一中高回声团块漂浮,与囊壁不相连。 CT平扫+增强提示:右肾实质下极见大小约8 cm ×14 cm ×12 cm类椭圆形囊性低密度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见斑点状高密度影(图1-A),增强扫描肿块内未见明显强化(图1-B)。肾功能:肌酐137μmol/L,尿素氮6.94 mmol/L。血常规、肝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尿常规:隐血及蛋白均阴性。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探查,术中见:右肾囊性肿块,囊壁厚1~4 mm,切开少许囊壁,抽出浑浊囊液,内可见毛发、皮脂,考虑皮样囊肿。囊肿较大,无法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最终行右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囊性占位,囊液为豆渣样,内见毛发。显微镜下见:囊壁内层附着复层鳞状上皮,并见有皮脂腺,囊腔内见角化物(图2)。诊断:肾脏皮样囊肿。术后复查肾功能肌酐179μmol/L,尿素氮4.72 mmol/L,随访2年,CT、彩超、胸片等检查未见局部复发,其他部位未见皮样囊肿,肾功能未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岁,发现胸前区杂音1d来诊。听诊可闻及胸前区Ⅳ级以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各房室大小正常,室壁不厚,右室流出道可见一异常肌束(见图1),大小约27mm×6mm,CDFI(彩色多普勒)可见五彩血流束穿过(见图2).  相似文献   

4.
朱祥胜  朱宜春 《安徽医学》2011,(10):1799-1799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以右下腹痛1周,加重1 d就诊。查体:右下腹平脐周处触及一包块,大小约5 cm×5 cm,触痛,表面尚光滑,边界清,能移动。彩超检查:脐周偏右侧可见一大小约55mm×46 mm×41 mm的囊性包块,呈椭圆形,内部呈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CDFI:其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下腹囊性占位,考虑阑尾囊肿可能。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岁,于2008年9月25日因喝“三鹿”奶粉在外院做肾脏彩超检查,无意间发现肝区囊肿,遂后以“肝囊肿”要求到我院确诊。该患儿检查前无腹痛、无黄疸症状,本人及家长均未发现右上腹有包块。彩超示:肝门区见一巨大囊性暗区,大小约79mm×76mm,仔细扫查见左右肝内胆管均轻度扩张,并与该囊性暗区相通,该暗区远端出口探查不清。CDFI于暗区内未探及血流信号,暗区后方可见被压扁的门静脉血流信号(见图1,2)。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26岁,孕23周时进行胎儿大畸形筛查,超声发现:胎儿下颌部见无回声区,范围约14 mm×11 mm×12 mm(图1),外形欠规则,囊壁尚光滑,彩色多普勒其内未测及血流信号。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胎儿下颌部囊性占位(甲状舌骨囊肿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三级医院会诊中心核磁共振诊断:甲状舌骨囊肿可能性大。孕38周时超声检查囊肿大小为16 mm×14 mm×15 mm(图2),产后新生儿诊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4岁,因发现右侧腋下肿块伴隐胀不适1周来我院就诊。外科体检:右腋下触及肿块,质中有弹性,较固定,边界不清,深压痛,范围为38 mm×10 mm。以右侧腋下肿块待查,申请超声检查。使用GE公司E8线阵探头,探头频率5~9 MHz,患者右侧上肢上举位,常规扫查右侧腋下,超声检查示:右侧腋下触及包块处皮下软组织层可见一杂乱回声区,低回声内可见强回声相间,边界欠清,范围32 mm×5 mm。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CDFI):上述异常回声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超声提示(见图1):右侧腋下异常回声,不排除副乳可能。于外科门诊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示:光镜下观察切除物图片显示3 cm×2 cm×2cm,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切面灰白实性,病理诊断(见图2):右侧腋窝副乳腺。  相似文献   

8.
1临床病例 孕妇,28岁,孕3月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子宫大小约87 mm×68 mm×85 mm,宫内孕囊74 mm×20 mm×57 mm,内见两个胎儿,中间有羊膜隔开。左侧胎儿形态正常,顶臀径约33 mm,有胎动及胎心搏动。右侧胎儿大小约20 mm×11 mm,短胖,皮下水肿,头部欠清,有胎动,无胎心搏动(图1)。胎盘前壁,单一,两胎儿脐血管连接胎盘处接近。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63岁,2020年11月无意发现左耳下肿物,大小约20 mm×20 mm,质地中等,界清,可活动,无压痛。渐增大就诊我院完善相关检查,2021年1月18日腮腺CT平扫+增强示:左侧腮腺内占位。2021年1月22日行“左腮腺全切+左颈部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皮瓣修复”手术,术中冰冻切片会诊单报告:(左腮腺肿物)淋巴结7枚,4枚见癌转移(4+/7)。2021年1月28日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报告:(左腮腺肿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侵袭性);癌肿总大小约30 mm×23 mm×10mm;癌组织为涎腺导管癌,癌组织侵及瘤体外约10 mm;神经见癌侵犯,脉管内未见癌栓;标本边缘电灼处见癌累及;找见淋巴结(1+/3);(左颈大块)涎腺组织,找见淋巴结(9+/22),见图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细胞CAM5.2 (+),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26岁,于2010年体检时发现盆腔包块,盆腔B超示:畸胎瘤(大小为30 mm×31 mm×28mm),后定期随访复查。2013年2月15日复查盆腔B超示:盆腔囊性肿块(大小为93 mm×67 mm×94mm),肿瘤标志物检查示:CA125 126.30 U/m L,余正常。2013年4月18日行盆腔CT扫描示:两侧附件区多发囊状包块,囊肿?2013年5月16日盆腔增强CT扫描(见图1)示:骶前间隙囊形占位,囊性畸胎瘤或囊肿可能,其他待排,尾骨旁囊形占位,右侧附件区囊状包块,囊肿或卵泡发育,建议超声检查及随访。随后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因停经45d来我院就诊。妇检:子宫大小正常,质中,宫颈膨大,质软,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尿HCG+,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450ng/ml。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内膜厚约1.1cm,宫颈内可见约1.5cm×0.5cm环状无回声,内可见卵黄囊、少许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胚芽内有彩色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宫颈妊娠(见图1)。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因发现右腰部肿物来院检查,查体于右腰部可见大小约4.0cm×3.5cm的质硬包块,活动度欠佳,压痛不明显。患者2,男,37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七腹壁肿物来院检查,查体于左上腹壁可见大小约3.0mm×1.5cm的质硬包块,活动可,轻微压痛。超声显示:患者相应部位皮下分别见大小约37mm×20mm类圆形、34mm×12mm椭圆形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整,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大量细密强光点反射,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13.
李盈  陈智毅 《广东医学》2016,(Z1):291-291
患者,女,81岁,因左乳无痛肿物1月余,明显增大伴皮肤发红1周于2015年6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双乳腺外观不对称,左乳2~3点乳晕旁皮肤发红,范围约5 cm ×4 cm,未见橘皮征、酒窝征,双乳皮肤无溃疡、结节,左2~3点乳晕旁触及约4 cm ×3 cm肿物,无痛、质硬、边缘欠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双乳头无内陷、偏斜、糜烂,挤压乳头无溢液,右侧乳房未及明显肿物,双侧腋窝及锁骨上区淋巴结未及肿大。彩超检查: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见一梭形高回声团,范围40 mm ×10 m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尚均匀,周边及内部未见彩色血流信号。双侧腋窝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彩超提示:左侧乳腺高回声团:脂肪瘤?三维乳腺超声检查:双侧乳腺导管稍增粗,左侧内径2.6 mm,右侧内径2.7 mm。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见一片状高回声团,范围46 mm ×16 mm ×30 mm,3D自动容积扫查示:该高回声团中心位于1点处,距离乳头约34 mm,距离体表约6 mm,边缘回声欠完整,界限欠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无改变,长轴方向与皮肤平行,周围组织回声稍增强,CDFI及3 DCDE显示:该高回声团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彩色血流Adler 分级Ⅲ级(图2)。三维乳腺超声提示:双侧乳腺导管稍增粗。左侧乳房外上象限高回声团,拟BI -RADS 3级,请结合临床,脂肪瘤待排。双侧腋窝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图3),确诊为左乳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 细胞型),生发中心型。  相似文献   

14.
朱琦  王增应  李笑语  陈尧  黄旭  夏百荣 《安徽医学》2023,44(11):1295-1296
<正>1病例资料患者,57岁,自然绝经3年。因“异常阴道流血1月,B超发现宫腔占位1周”入院。现病史:2016年盆腔B超提示子宫肌瘤,约30 mm×37 mm×39 mm。2018年盆腔B超提示子宫肌瘤未见明显增大,后续未复查。2022年经阴道超声(见图1A)示宫体部一大小约59 mm×57 mm×59 mm低回声,点条状血流信号。门诊拟“子宫占位性质待查:子宫肌瘤恶变?”收住。既往史:2010年因左侧腮腺瘤行手术。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妇科查体:子宫平位,增大如妊娠2月大小,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1.4 U/mL;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5岁,患者自2008年12月起月经周期延长,最长3个月,每次肌注黄体酮使月经来潮,经期及经量无明显改变,后于2009年4月B超检查示:左侧附件囊性包块,大小为63.3mm×56.4mm×46.2mm,后服桂枝茯苓胶囊2疗程,定期复查B超,无明显变化。于2009年7月16日复查B超提示:左附件67mm×63mm×44mm液性暗区,壁薄光滑,呈多房性,内见多条分隔光带,透声好,境界清晰。其病程中无腹痛腹胀,无阴道流血流水,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等现象,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并均在正常范围内后,于2009年7月29日行左侧卵巢囊肿剥离术治疗,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右侧输卵管正常、右侧卵巢正常,左侧输卵管正常,左侧卵巢见囊肿约50mm×60mm×60mm大小,囊肿为多房性,表面光滑,与周围无黏连,术中剥离后,送病检,病理提示:(左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大小为:40mm×30mm×30mm。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外院常规体检时,超声发现“盆腔占位”,遂于2013年11月11日入河北省民政总医院进一步检查。行超声检查示:盆腔内膀胱后方可见一低回声结节,类圆形,大小约5.8 cm ×5.4 cm ×4.3 cm,边界清楚,包膜呈高回声,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可见回声增强,结节中心可见斑块样高回声伴后方声影,斑块范围约1.3 cm ×1.1 cm (见图1A),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图1B),探头按压可见其活动,其周围可见部分肠管回声,蠕动良好,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盆腔实性结节,畸胎瘤可能。后行盆腔CT及MRI检查,提示“膀胱直肠陷凹可见一直径约5.0 cm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中心可见脂肪密度影,与周围膀胱、直肠界限清楚,无明显淋巴结增大,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考虑“盆腔肿物”。患者无周身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根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为:盆腔肿物(畸胎瘤可能性大)。于2013年12月7日行腹腔镜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呈淡白色,椭圆形,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孤立无血运。术后病理回报:乳白色球形软组织(图2),大小约6 cm ×5 cm ×4 cm,表面光滑,质硬韧,切面观呈实性,灰白(图3),镜下为均匀红染,无组织结构,中心黄色部分为脂肪坏死组织伴钙化(图4)。术后患者身体恢复良好,10天后出院,无并发症出现,出院6个月后随诊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杜增云  刘媛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7):148-148,150
1一般资料 患者男,75岁,腹部剧烈疼痛1h来院就诊,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出汗,查体:血压70/50mmHg,腹部触痛,肌紧张,脐周可触及博动性包块.超声表现:腹主动脉中段局限性扩张,内径62mm,呈梭状,管壁增厚,毛糙,其旁可见一囊实包块,大小约108mm×95mm,包块内为无回声区,与腹主动脉相通,并有血流进出,(见图1、2),无回声区外为不规则实性低回声,腹腔内肝肾间隙、脾肾间隙、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因右手掌肿物5年,伴疼痛2周于2014年4月2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掌大鱼际区一肿物,约黄豆大小,质硬无疼痛,2周前肿物突然明显增大,约桂圆大小,伴疼痛感,无发热、畏冷。查体:右手拇指根部稍肿胀,右手掌大鱼际处隆起明显,触及一约4×3cm大小肿物(图1),无破溃,肤色红,肤温稍高,质硬,边界尚清楚,压痛明显,疼痛未放射他处,活动度稍差。右手拇指屈伸活动稍受限,余手指活动灵活。血细胞分析(2014-04-03)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6.6×109/L↑,淋巴细胞:3.8×109/L↑,余正常。×线示(图2):右手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软组织肿胀,其内见斑片状钙化影,余右手诸骨未见明显骨质病变。磁共振(图3):右侧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软组织内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fs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T1 WI呈等低混杂信号影,境界尚清,范围约1.9cm ×1.6cm,周围见不规则片状T2 WI高信号影;右手诸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未见明显骨折征。拟诊为:右手掌肿物(考虑化脓性炎性肿物可能性大)。于2014-04-在臂丛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一淡黄色实质性肿物(图4),大小约2.5×2×1.5cm,有包膜,质韧偏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沿肿物边缘逐渐分离,见肿物起源于拇短屈肌腱腱鞘,与肌腱无粘连,予尖刀完整剔除肿物。术中考虑该肿瘤为“腱鞘巨细胞瘤”。探查见正中神经返支完整,走循于术区切口桡侧缘皮下。病理检查(图5):肿物为骨外软骨瘤。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9岁,因“发现右颈前肿块20天余”入院。肿物约乒乓球大小,患者无疼痛不适,无呼吸困难,无性格改变等。查体:T 37.2℃,颈部外观无畸形,无颈静脉怒张,颈软,气管居中。右甲状腺Ⅱ度肿大,右颈甲状腺下极可扪及一大小约4cm ×4cm ×3cm肿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界尚清,甲状腺左叶未扪及明显异常。检查血甲状腺功能三项、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示甲状腺右叶见一囊性肿块,大小约3.5cm×3.5cm×2.8cm,境界尚清;甲状腺左叶及峡部见数个结节,最大者约4.5cm ×4.5cm ×4cm ,呈低回声,境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周围无暗环,彩色多普勒示其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右叶肿块切除+甲状腺左叶小结节切除术。术中所见:甲状腺右叶肿块大小4cm ×4cm ×3cm ,包膜光滑。甲状腺左叶见2个米粒大小结节,深部未见明显肿块。术后病理诊断:滤泡型腺瘤(甲状腺右叶);淋巴结内见个别腺体(甲状腺左叶),见图1,转移性甲状腺癌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腹部不适月余。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合作,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不肿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囊虫间接血凝集试验阳性。腹部CT检查:平扫:肝脏内见多个小圆形低密度影,病灶约12 mm×11 mm(见图1、图2),CT值10~20 Hu,中心见点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肝脏内多发圆形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