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绝经后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随着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妇女的平均寿命在延长,一生中1/3时间要在绝经后度过,因而带来一系列老年妇女疾病,绝经后出血是其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bleeding,PMB)是指更年期妇女月经完...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绝经后妇女进行连续激素替代疗法(HRT),在治疗不同阶段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和子宫内膜厚度并与治疗前对照。对40例健康绝经后妇女(年龄541±37岁),绝经时间≥1年,血浆FSH,LH增加而E2水平>4pmol/L者,使用以下连续周期HRT,治疗3个月以上(149±91月),皮帖剂雌二醇50μg/L,用于第1~21天,脱氢孕酮(P)10mg/d用第12~24天,每个周期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周期治疗,第8~11天为雌激素阶段(E);第18~21天为雌激素/孕激素阶段(E/P);停用激素后子…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不同时期骨丢失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Xu H  Wu Y  Yan Y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9):542-545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早期与晚期的骨丢失特点及骨转换规律,评价生化指标对预测骨丢失的意义。方法对32例绝经1~3年(绝经早期组)妇女及33例绝经15~30年(绝经晚期组)妇女,在试验初始(0个月)、6、12个月分别测定骨密度、血总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尿钙/尿肌酐、尿吡啶啉。结果绝经早期组妇女6、12个月脊柱平均骨丢失率为1.3%、2.6%;股骨部位骨丢失不明显;腰椎骨丢失率>3%(快速丢失)的15例,<3%(慢速丢失)的17例。绝经晚期组6、12个月股骨颈,Ward's三角骨丢失率分别为1.3%、1.9%,5.3%、4.6%,腰椎骨丢失不明显。两组尿吡啶啉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血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随时间变化趋势相似。生化指标与腰椎骨丢失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绝经早期妇女骨丢失以腰椎部位敏感,快速与慢速骨丢失者约各占一半。绝经晚期妇女骨丢失以股骨颈、Ward's三角区显著,以慢速骨丢失者为主。两组妇女骨转换均增强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   总被引:85,自引:1,他引:85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程国钧,刘建立妇女生命的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绝经后渡过的。绝经后雌激素(E)缺乏可以引起一系列疾病,影响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自50年代以来,国外对激素替代治疗(HRT)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HRT在许多国家已十分流行,不仅用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雌激素下后血浆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服用结合雌激素加安宫黄体酮对NO、E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绝经妇女作为绝经组,28例有围绝经期症状的妇女作为围绝经组,26例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作为正常月经组。绝经组中30例服用结合雌激素加安宫黄体酮者为绝经1组,另外20例服用碳酸钙治疗者为绝经2组,绝经1期及绝经2组用药时间均为6个月。以上各组均取静脉血测定NO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87例妊娠晚期及29例正常非孕妇女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同时对其中36例孕妇及109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对照)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妊娠晚期妇女sIL-2R水平及Ts细胞(CD_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214600±70400U/L比162100±841D0U/L, P<0.01及37.6%±5.3%比31.3%±7.0%,P<0.01。妊娠妇女Th细胞/Ts细胞(CD_4/CD_8)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1.2±0.2比1.5±0.5,P<0.01)。但总T淋巴细胞(CD_3),CD_4,细胞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64.1%±7.3%比66.0%±9.9%,P>0.05及44.1%±5.8%比43.8%±9.O%,P>0.05。相关分析表明孕妇sIL-2R水平与CD_3、CD_4、CD_8细胞及CD_4/CD_8均无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2032,0.2077,0.1037及0.1214,P均>0.05)。提示: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的变化对维持正常妊娠有重要作用,sIL-2R可能是促进胎儿正常生长的重要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韩字研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 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的防治研究很多,有许多研究者从实验到临床作了细致、深入的工作.绝经后妇女是否有骨质疏松,取决于多种原因,对其预防及治疗尚无法有明确而...  相似文献   

8.
绝经妇女的病理生理变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动物界中,绝大多数属于生殖能力终止后生命也随之结束的种属。人则不同于其它动物种属,就妇女而言,她们在生殖功能消失后(即绝经后)仍能生存20~30年或更长,故妇女生命的1/3时间是在绝经期度过的。目前我国妇女已有1/5步入绝经期年龄段,社会的老龄化不仅...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疾病。绝经后10~15年,骨密度约是年青人的1/3~1/2。骨质疏松妇女极易骨折,绝经是雌、孕激素缺乏状态。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已肯定,但可以增加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危险性。近年来的研究说明孕激素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孕激素可促进骨形成,而且可以阻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防止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绝经前后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绝经前、后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对比观察绝经后无骨折妇女78例,绝经后骨折妇女34例,围绝经期妇女20例和生育期妇女52例的骨密度和血、尿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绝经后无骨折组、骨折组和围绝经期组的尿钙/肌酐、羟脯氨酸/肌酐、吡啶酚/肌酐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均高于年轻健康组妇女(P<0.05);绝经后骨折组的尿钙/肌酐、吡啶酚/肌酐和脱氧吡啶酚/肌酐显著高于绝经后无骨折组(P<0.05),羟脯氨酸/肌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成骨活性和破骨活性均明显升高,绝经后骨折妇女这二者则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1.
Tong Y  Pan L  Zhou S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77-679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反义寡脱氧苷酸(ASON)对卵巢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以人mdr1基因转导产生的耐药卵巢癌SKOV3/mdr1细胞为模型,采用250μg/ml mdr1-ASON,作用于SKOV3/mdr1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及罗丹明123排出试验,检测SKOV3/mdr1细胞mdr1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的阳性率及其功能。并进行SKOV3/mdr1细胞集落培养,观察耐药性。结果 mdr1-ASON作用后,SKOV3/mdr1细胞的P-gp阳性率由38.9%减少至21.3%(P〈0.01),SKOV3/mdr1细胞内罗丹明的潴留率,由32.1%增加至50.7%(P〈0.01)。SKOV3/mdr1细胞加mdr1-ASON和空白对照细胞形成抗性细胞集落的相对百分数,在泰素浓度  相似文献   

12.
激素补充疗法影响绝经后妇女外周97029血流速度的初步研究LauTK,ChungTKH,HainesCJMATURITAS1997;VOL26(1):53~56绝经可致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增加,绝经后采用激素补充疗法(HormoneReplaceme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继发性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妇女的骨代谢状况。方法:对12例继发性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妇女,12例同龄正常妇女及8例自然绝经妇女的空腹2小时尿钙与肌酐比值(Ca/Cr)、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OHPr/Cr)、血碱性磷酸酶(AKP)、血骨钙素(BGP)、血降钙素(CT)、血白细胞介素Ⅵ(IL-6)及血雌二醇(E2)水平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继发性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2血CT水平显著降低(P<001),尿Ca/Cr、尿OHPr/Cr比值及血AKP、血BGP、血IL-6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继发性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组与自然绝经组相比,尿Ca/Cr比值及血BGP水平明显低于自然绝经组(P<005),血E2水平,尿OHPr/Cr比值、血AKP、血CT及血IL-6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继发性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妇女与同龄正常妇女相比,骨代谢呈高转换负钙平衡状态,此状态的出现与其CT分泌减少、IL-6产生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A对顺铂抗癌作用的增强效应。方法:采用人卵巢腺癌COC1细胞及其耐药亚株COC1/顺铂(DDP)细胞,在裸鼠体内外观察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对DDP抗癌作用的增效作用。结果:1~5μg/ml的CsA与DDP联合应用,可增强对COC1细胞的杀伤作用,表明有协同效应,2mg/L的CsA可基本克服COC1/DDP中等水平的耐药性,其增效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实验表明,DDP佐以CsA可增强对卵巢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降低瘤细胞增殖速度。裸鼠体内抑癌实验也证实了体外实验的结果。结论:CsA有可能作为DDP的增效剂,用于卵巢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卵巢功能早衰患者抗卵巢抗体及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卵巢功能早衰(POF)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抗卵巢抗体(AOAb)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和30例POF患者(POF组)的血清AOAb、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对卵巢抗原的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结果:对照组血清AOAb水平为1.39±0.72kU/L,POF组血清AOAb水平为6.80±1.91kU/L,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POF组CD+3、CD+4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5.42±5.31%和44.79±5.90%)明显升高,CD+8细胞百分率(25.63±4.26%)明显降低,CD4+/CD+8比值(1.66±0.27)增加(P<0.01)。CD+4/CD+8比值升高者的AOAb阳性率(85.7%,18/21),明显高于CD+4/CD+8比值正常者(3/9,P<0.01)。AOBb阳性的POF患者LPCA水平上升,且与AOAb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χ2=8.378,P<0.01)。结论:POF患者对卵巢抗原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POF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城区1400例妇女腰椎骨量与年龄和绝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妇女的腰椎骨量变化规律,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对1400例20~85岁居住在北京市城区的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测量第1~4腰椎的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结果:(1)BMC和BMD在3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0岁达高峰,50岁以后显著下降。(2)绝经前妇女,BMC和BMD达峰值后不随年龄增长有显著下降,绝经后10年内出现快速骨丢失,早绝经妇女的骨量较低(P<0.05)。(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17.40%。结论:绝经后10年内出现快速骨丢失,此期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过氧化脂质(LPO)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硫代巴比妥酸荧光微量法和邻苯二酚自氧化法,测定95例妇女血浆ET-1、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的活性。其中正常非妊娠妇女15例(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患者60例(妊高征组)。结果:(1)正常妊娠组血浆ET-1、LPO和RBC-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LPO/RBC-SOD比值差异无显著性;(2)妊高征组的ET-1和LPO/RBC-SOD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且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产后3~7天迅速下降;(3)妊高征组的ET-1和LPO/RBC-SOD比值呈正相关(r=0.846,P<0.001)。结论:提示机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与内皮细胞损伤,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妇女可扪及与生育年龄妇女相同的正常大小卵巢时 ,称为绝经后卵巢可扪及综合征 (postmenopausalpalpa bleovarysyndrome ,PMPOS)。该综合征系 1971年Barber首先提出并命名 ,又名更年期可触及卵巢综合征。绝经后卵巢可扪及综合征与卵巢癌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主要基于以下事实[1] :PMPOS中卵巢癌的发生率为15 % ,且与年龄呈正相关 ;卵巢癌是妇科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卵巢癌导致死亡超过了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的总和 ;80 %卵巢癌患者年龄大于 5 0岁 ;在女性一生中发生卵巢癌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腺癌(uterinepapilarysecrouscarcinoma,UPSC)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患者绝大多数为绝经后老年妇女,极少数也见于年轻妇女〔1〕。发病与高雌激素状态无关,确诊时常已届晚期,早期常发生子宫深...  相似文献   

20.
女性尿失禁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病,其发生率据文献报道为5%~43%不等,这可能是由于研究人群及定义不同所致,一些研究表明相当部分的尿失禁在绝经期发生或恶化。随着妇女平均寿命延长,妇女可望活到80~90岁,大多数妇女一生中超过1/3时间在绝经后期,绝经后妇女尿失禁问题引起妇产科学者关注。1 绝经后妇女常见尿失禁类型根据国际控制学会(ICS)定义,尿失禁(urinaryincontinence,UI)为不自觉的尿液漏出,它是一个社会、卫生问题,并且可以客观地检测出来。主要分类:①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