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湖地区天然气地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天然气气藏发育,气藏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频、低速和强振幅特征,反射同相轴出现下拉现象。针对反射同相轴出现下拉现象,采用正确的静校正方法,消除浅层低速异常体影响,使含气目地层造成地震反射同相轴“下拉“现象解释唯一性。在对三湖生物天然气的预测中,采用了共偏移距扫描、频率扫描、常速扫描、速度谱剖面分析、烃类检测技术和叠前地震反演的配套技术,在相对保真地震处理处理和正确的静校正二维地震资料基础上,预测出台东2井含气区,成功地获得了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2.
叠前地震反演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天然气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套叠前地震反演的配套技术对三湖生物天然气进行预测。首先在三湖地区已知气田建立气藏AVO反演模式,然后类比处理和解释Td2井区的地震数据,预测该区的含气区,并为钻探证实。这套技术包括4项内容:不同炮检距叠加剖面定性AVO分析;建立层速度—深度模型,利用此层速度—深度模型预测与气藏分布有关的低速异常区;判定CDP与CRP道集是否具有AVO特征;通过AVO反演分析预测三湖地区生物天然气。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第四系生物气勘探是世界天然气勘探领域的难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地层弱成岩、砂泥岩薄互层及地层普遍含生物气的特殊地质特征,加上地震资料受多种异常的影响,如何开展三湖地区生物气藏的地震含气检测,一直是该地区天然气勘探的一个难点。在分析三湖地区特殊地质及地震异常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利用能量加权瞬时频率属性可以预测三湖地区的生物气藏,并经过钻探得到了证实,为该地区生物气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具有疏松及砂泥岩薄互层等特点,如何利用地震信息开展生物气含气检测一直是该地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梳理研究区含气检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生物气含气检测的两大主要因素,即地层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指出疏松砂岩地层含气之后,地震频率变化最明显,利用频率信息可更好地预测生物气藏,地震资料需要做好保护低频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瞬时频率包络加权法预测生物气藏的新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地震剖面上的“低频、同相轴下拉”现象是寻找气藏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勘探的深入,发现地震反射异常现象并不都是由于地层含气引起的,一些特殊的地表条件(表层结构异常)也会造成类似的异常现象,致使一些探井钻探失利。在近两年的该区高精度二维地震勘探中,通过针对性的表层调查方法和对近地表结构的精细解剖,弄清楚了地震反射异常与表层结构的对应关系,对表层结构引起的地震异常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用反射时间法来甄别表层异常与地下含气异常;在此基础上,通过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处理技术消除了这些由于表层结构异常变化带来的地震资料异常。这些技术措施的实施,为三湖地区地震资料真假异常的识别提供了比较实用的方法,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丰度含气所造成的气烟囱现象的存在,导致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纵波地震剖面上出现同相轴下拉、频率降低、成像模糊等现象,而在转换波剖面上,成像质量虽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同相轴下拉的现象。为进一步提高含气区的成像效果,尝试将时间域转换波地震剖面转换到深度域中,验证深度域转换波地震剖面对同相轴下拉假象的消除能力。以高精度速度建模为基础,对高丰度含气区转换波地震剖面时深转换方法及流程进行了探索,并用实例说明利用声波测井速度建立的速度场可以对转换波地震资料进行时深转换,转换后的深度域剖面上的同相轴下拉现象得到了校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种时间域里的构造塌陷假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含气区同相轴下拉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柴东地区多波地震勘探资料品质及应用效果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单婷婷  张敏  马立协 《特种油气藏》2011,18(2):48-51,137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由于沉积时间短、成岩作用弱,形成了特有的"低频、低速、同相轴下拉"的地震异常反射特征。通过"时间域"和"深度域"两方面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的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得出其第四系的地层分布和构造形态,并发现解释成果与钻探效果高度吻合,据此推测三湖坳陷北斜坡仍然是今后生物气勘探的重要前景区。  相似文献   

8.
三湖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湖地区浅层低速异常体可造成地震反射同相轴从浅到深“下拉”现象,这种“下拉”异常给气藏识别带来了陷阱。只有采用正确的静校正方法,消除浅层低速异常体影响,才能正确识别由含气目的层引起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下拉”现象。本文提出的静校正方法是利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确定〖WTBX〗V1〖WTBZ〗速度和参考模型,采用折射静校正计算出静校正量,然后进行高低频分离,先应用高频分量,叠后应用低频分量来确定构造形态和交点闭合。剩余的静校正量用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解决。台东2号含气异常钻探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静校正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三湖地区天然气藏的地震信息特征与地质条件的研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系地层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藏 ,在地震剖面上出现了“负背斜”、暗点和低频等显著反射特征 ,并构成地震剖面上壮观的天然气藏地震信息群。盆地发育时间短 (主要集中在第四纪 )、成岩时间短、成岩程度低的三角洲沉积形成了这里优越的聚集条件。高丰度聚集的天然气和松散的各类岩层均是三湖地区地震剖面上特殊地震信息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分布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藏构造平缓、地层压实作用小、孔隙度大、埋藏浅、累计厚度大,具有独特的地球物理异常:局部重力低、航磁高频微磁异常、地震同相轴下拉以及地震属性异常等,据此提出了针对该地区浅层生物气预测的综合地球物理处理解释方案。对1︰100 000重力资料进行了保幅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与已知气田及航磁、遥感、地震烃类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局部重力低与生物气藏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指出局部剩余重力低是浅层生物气藏的重要地球物理特征,且剩余重力异常的幅值与浅层气藏的规模成正比。根据剩余重力异常及其他资料,提出三湖地区气藏具有纵向叠合、横向成带、局部富集的分布特征;以区域面积性的剩余重力异常为主,综合各种资料预测了3个有利区带、1个较有利区带(低产气区带)、5个可能的有利区及4个有利目标区。图13参27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是青海油田天然气主产区,但由于该区第四系生物气气藏具有地层沉积时代新,成岩作用差,岩石结构疏松等地质特征,导致气云区地震构造成像差、低丰度气藏预测精度低等诸多难题。基于"低频+横波"多波二维联合激发的油气勘探攻关试验获得的高品质纵波及纯横波资料,采取了纵横波联合标定、联合解释、联合属性分析等技术攻关,结果表明:三湖地区浅层存在微小断裂,发现了多个低幅度构造圈闭及地震异常圈闭,初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三湖地区浅层生物气的纵横波联合解释配套技术,该技术充分展现了纵横波联合地震勘探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资源分布类型和控制因素分析,指出生物气具有3种赋存方式:一是聚集在低幅度构造圈闭;二是聚集在岩性圈闭中;三是以水溶性天然气形式广泛分布。北斜坡、盐湖-哑巴尔、西部及凹陷的低幅度构造圈闭是近期的勘探重点,南北斜坡带的岩性尖灭带圈闭、盆地内沉积低隆起带及斜坡带与湖盆内透镜体等岩性圈闭类型是今后的勘探方向,水溶性天然气是第四系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三湖坳陷第四系地层水在生物气运移、聚集中的作用,分析了地层水动力学、水化学特征,并通过生物气运移方式及聚集特征分析,明确了地层水对生物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三湖坳陷地层水水势南高北低,使溶解态运移的生物气从南向北运移,并在北部斜坡带富集。横向上,地层水矿化度总体边缘低、中部高,在此背景下发育3个高值区,这些矿化度高值区是生物气析出成藏的有利位置,如台南和涩北气田的形成;纵向上,地层水矿化度总体向下升高并存在多个"增高-降低"旋回,从而使生物气在高矿化度段析出、低矿化度段溶解,形成多组合叠置的气藏,且矿化度旋回变化幅度与生物气富集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成藏基本要素及其配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面平均海拔2 800 m,是该盆地第四纪沉积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生物气田区。该区第四系厚达3 400 m,以固结较差的砂、泥岩为组成特征,长期低温和沉积水体的高盐度等条件为生物气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砂泥岩互层的高度发育为生物气的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和封盖条件,更新世以来一直存在的同沉积背斜为生物气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充足的地下水和地下水的定向流动将生物气的生、储和封存体系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并构成了生物气聚—散的动态平衡。充足的气源供给、长期存在的圈闭、良好的封堵条件及其配置良好的区带是第四系生物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有利区带,例如该区北斜坡的涩北和台南地区为第四系生物气运移和聚集的最有利区带,易形成大气田,应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含气区地震反射资料的描述,阐述了该区第四系含气地层的“地震异常反射特征:,并通过异常反射与探明气藏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和异常幅度与含气丰度一致性的对比分析,对地震剖面上各种不同级别的异常反射赋予了明确的地质意义,同时,根据波动反射理论,结合该区第四系沉积疏松,埋藏浅的特殊地质条件,对该区第四系含气地震异常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明确指出;沉积疏松,整体低速的地质背景,正是形成该区第四系特殊”含气地震异常“的特殊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ز�ˮ���ζȶ��������˾۳ɲ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地层水从南向北运移;由于剧烈的蒸发作用。地层水含盐度北斜坡最高。北斜坡泻水--汇水区高盐度条件下生物菌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影响游离气垂向运聚成藏的资源量供给,中央凹陷及其南部低盐度条件下更适宜生物气的生成。生物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盐度的增高而降低。南缘低盐度水中饱含的生物气经地层水从南向北携带。在北斛坡高盐度条件下大量游离出来。三湖地区早成岩阶段的泥岩盖层虽然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盖层,但是实验测试证明该泥岩饱和高盐度地层水时。其突破压力增加约100倍,封盖性能大大提高,有效地保存了北斜坡游离相生物气。研究显示生物气总体上具有向北斜坡以水溶气横向运聚的特征,也暗示了北斜坡气源补给充足,具有满坡含气的巨大勘探潜力。章结合生物气藏本身的发育特征和三湖地区的水地质条件,认为生物气首先以水溶气发生远距离的横向运移以后再以游离相进行垂向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   

17.
多子波分解技术检测含煤砂岩储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震勘探中,煤层低频强反射降低了地震反射波纵、横向分辨率,屏蔽了揭示储层地质特征的反射异常,严重干扰储层的有效预测。由于勘探目的层砂岩单层的厚度仅十多米,受煤层强低频反射影响,许多常规识别薄互层的手段失效,加之煤层与油气层在地震反射波中有许多相同响应,这使常规的含油气预测存在多解性。为此,首次利用多子波地震道分解技术,对该地区三维地震道数据进行含煤目的层段多子波分解转换处理,并以此数据体为基础开展多子波地震道重构与波行分解,在结合地震属性异常平面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层段储层预测;同时利用该重构数据体开展以频谱、频谱衰减及地震道子波频率随深度变化分析为主的含油气性检测。研究表明,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在保其信噪比的同时,也排除了煤层的干扰,纵横向分辨率得到大大提高,实现了准确识别薄互层砂体和有效预测其含油气性的目的,并与实际钻井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