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兰州交通大学生活污水进行实验,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不同填料对生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对比装填了PUF-Ⅰ复合填料的SBR反应器、装只填聚氨酯泡沫填料的SBR反应器和普通活性污泥SBR反应器在处理生活污水时去除COD、NH4+-N、TN、TP的性能差别,进而了解PUF-I复合填料在强化SBR性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辽宁化工》2021,50(4)
为了研究复合填料对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影响机理,通过改变复合填料、腐殖土、复合填料释放出阳离子的投加量,考察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变化。以期从阳离子的角度明确复合填料对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复合填料投加量的增加,SVI和CST值降低,在投加量为5 g·L~(-1)时,SVI和CST分别为32.81 mL·g~(-1)、8.3 s,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分别提高32.2%和42%。复合填料有利于提高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且对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改善效果优于腐殖土;复合填料中释放出的二价阳离子对于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起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级生物强化的好氧工艺处理高盐难降解三元前驱体生产废水,考察了白腐菌和嗜盐单胞菌在高盐环境下处理低浓度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一级好氧阶段投加嗜盐单胞菌能够将生化系统COD去除率由20%~26%提高到40%~60%。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氨氮的去除能力与投加的嗜盐单胞菌及白腐菌无关。二级好氧阶段投加白腐菌能够继续提升COD去除率10%~40%,而投加白腐菌和嗜盐单胞菌可使出水COD去除率继续提升40%~60%,两菌可相互协同强化生化处理效果,并使其出水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采用投加白腐菌和嗜盐单胞菌的生物强化技术可有效提升三元前驱体生产废水中难降解COD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海绵铁生物填料对生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加入不同量海绵铁载体填料的SBR反应器与普通活性污泥S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的比较,考察了海绵铁用作生物处理载体填料的可行性。试验表明,海绵铁生物载体填料可以大大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果,特别是脱氮除磷的效果,且处理效果与海绵铁载体的投加量密切相关。当海绵铁加量为67g/L时COD的去除率最高,为100g/L时TN的去除率最高,海绵铁加量越大,除磷的效果越好。海绵铁生物载体填料具有广阔的开发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SBR工艺,通过添加处理废水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与普通活性污泥对废水处理效果的比较,得出:当曝气时间为4h时,加菌的SBR反应器出水COD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NH4-N的去除率平均值达到了97.52%,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未加菌的SBR反应器。  相似文献   

6.
化学/生物联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聚合硅酸铁混凝剂,直接投加到反应器中(即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考察其对COD、氮、磷的去除效果,并与对生物反应器出水再进行混凝沉淀(即后混凝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COD和TN的去除率略有提高,但两种工艺没有明显的区别;后混凝法对TP的去除率略高于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但其出水中铁离子的含量远高于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且需要增加一套混凝、沉淀设备,因此直接将混凝剂投加到生物反应器中比较适合于辅助除磷。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盐度对悬浮填料式SBR工艺处理性能以及悬浮填料上附着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进水盐度为0、5、10、15 g/L的4个梯度下,对SBR1(对照组,不添加填料)和SBR2(添加30%有效容积的悬浮填料式SBR工艺)2组工艺的COD和NH4+-N去除性能进行研究,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悬浮填料中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盐度从0增加至15 g/L时,SBR1系统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从92.6%、92.5%降至64.7%、68.2%,SBR2则是从96.0%、94.2%降至67.8%、73.8%,2个系统COD、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受到盐度影响而下降,且相比于COD,系统对NH4+-N的降解效果更好,此外,SBR2系统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始终强于SBR1系统;悬浮填料上附着微生物中主要优势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  相似文献   

8.
基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将镁盐改性活性炭(MgO-PAC)与传统活性炭(PAC)混合而成MPAC材料,用于处理生活与工业混合污水。通过连续30 d的运行实验,探讨了MPAC材料对生活与工业混合污水中COD、NH4^+-N和TP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污泥的比耗氧速率、沉降性能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MPAC材料对污水中COD的去除率提升了12.7百分点,对TP的去除率提升了17.5百分点,对NH4^+-N的去除率超过86.4%。投加MPAC后处理效果更好的重要原因,在于MPAC使得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比耗氧速率得到明显改善,也提升了污泥的微生物丰度。MPAC对活性污泥处理生活与工业混合污水具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润  赵可 《辽宁化工》2020,49(1):33-35
为考察腐殖生态基填料对活性污泥中β-葡萄糖苷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在常温下将内置和外置腐殖生态基填料的SBR工艺(HS-SBR)与传统SBR工艺(cSBR)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反应器中β-葡萄糖苷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规律,以期从酶学角度为腐殖生态基的推广和使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内置、外置HS-SBR反应器内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均高于c SBR反应器,其中内置、外置HS-SBR反应器中β-葡萄糖苷酶在运行过程中的平均活性分别比c SBR反应器高出2.58%和7.08%;内置、外置HS-SBR反应器内脂肪酶的活性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均高于c SBR反应器,其中内置、外置HS-SBR反应器中脂肪酶在运行过程中的平均活性分别比c SBR反应器高出23.22%和32.79%。总体来看,添加腐殖生态基可以提高活性污泥中β-葡萄糖苷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且外置腐殖生态基填料的方式对β-葡萄糖苷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强化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比了SBR与SBR-HASP系统对含苯酚废水的去除效果。由于腐殖活性污泥的作用,SBR-HASP系统对苯酚的去除效能要高于传统的SBR系统。对高浓度含苯酚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与蛋白胨、苯酚作碳源相比,蛋白胨、甲醇和苯酚为碳源时对污泥有良好的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A novel system coupling an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an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was introduced to achieve advanced removal of organic and nitrogen from ammonium-rich landfill leachate. UASB could remove 88.1%of the influent COD at a volumetric loading rate of 6.8 kg COD·m?3·d?1. Nitritation–denitrita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removing 99.8%of NH4+-N and 25%of total nitrogen in the SBR under alternating aerobic/anoxic modes. Simultaneous denitritation and methanogenesis in the UASB enhanced COD and TN removal, and replenished alkalinity consumed in nitritation. For the activated sludge of SBR,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were preponderant in nitrifying population, indicat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al-ysis. The Monod equation is appropriate to describe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heterotroph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with its kinetic parameters determined from batch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径比为3.67的SBR反应柱R1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经90 d培养即可获得粒径主要分布在0.5~1.0 mm、形状规则、结构密实的好氧颗粒污泥。R1中颗粒污泥MLSS为5 500 mg/L,SVI_(30)为36 m L/g,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活性污泥。应用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实际集成电路工业综合废水,废水COD、氨氮、TP和TN去除率分别在85%、80%、60%和47%以上。通过污泥产率分析得出,好氧颗粒污泥比活性污泥污泥原位减量41.5%。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通活性污泥为对象,按照浓度梯度法向其中通入皂素废水进行驯化实验。通过3个周期的运行,当皂素废水投加量从0.5%增加到5%时,COD去除率均保持在68.93%以上。结果表明,污泥已基本适应皂素废水特性,活性污泥驯化完成。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吗啉废水的SBR生化处理工艺。通过调整进水COD、TN浓度及运行周期长度、好氧段、缺氧段时间等因素,研究上述因素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吗啉废水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水COD为2 466 mg/L、TN=435 mg/L,运行周期为84 h,其中缺氧段为48 h,好氧段34 h,静置2 h时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0%和75%,系统运行稳定,SBR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5.
生物预酸化处理明胶废水对活性污泥减量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胶废水具有高钙、高COD等特点而难于处理。通过对明胶废水进行生物预酸化处理,研究了活性污泥法处理明胶废水过程中COD去除率、MLSS、MLVSS以及无机灰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生物预酸化处理后,明胶废水的p H由11.8降至7.4左右,COD由1 058 mg/L降至671 mg/L。后续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与未进行生物预酸化处理相比,MLSS、MLVSS呈明显下降趋势,最终COD去除率达到90%;同时由于反应器维持在较低的p H下运行,避免了曝气生成CaCO_3沉淀,污泥无机灰分减少。生物预酸化处理对污泥减量化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6.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其厌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糖为底物,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30目以上4 0目以下木炭颗粒为载体,在类似SBR反应器中提高反应器COD负荷、减少沉淀时间,不断洗出细小分散污泥和絮状污泥,使微生物在木炭颗粒表面附着生长,当COD负荷为3 2kg/ (m3 ·d) ,沉降时间为2 0min时,反应器污泥床中活性污泥实现颗粒化。此阶段下,污泥体积指数SVI为1 8mL/g ,MLSS 90 0 0mg/L。好氧颗粒污泥直径大多2 . 0~2 . 5mm。在好氧颗粒污泥厌氧化研究中,控制温度在30℃,pH值在7 . 5~8. 0之间,停留时间为2 4h ,COD负荷从2kg/ (m3 ·d)增加至4kg/ (m3 ·d) ,COD去除率从4 5 %增加到6 6% ,好氧颗粒污泥在厌氧条件下具有了有机物分解和去除的效果,可以认为转变成了厌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7.
EM菌活性污泥系统对皂素废水的深度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利用EM菌液通过SBR反应器对经过一次生化处理的皂素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3 000~3 250 mg/L,EM复壮液用量为进水量的0.7%,活性污泥液用量为EM复壮液的2倍,投加周期为9 d,系统一次曝气时间为16 h时,COD的去除率可达74.4%,最终出水COD的质量浓度基本稳定在800 mg/L左右,可达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SBR法处理高浓度NH3-N废水的调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陈荔  张志东 《化肥工业》2008,35(1):35-38
介绍了SBR法处理高浓度NH3-N废水技术中生物活化污泥的驯化、培养过程。通过装置的试运行,COD和NH3-N的总体去除率均达94%以上,出水COD和NH3-N浓度均能达标排放,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PHB及糖原在废水生物处理好氧条件下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红武  马鲁铭  董美玉  岳春  刘燕  赵庆祥 《精细化工》2000,17(9):519-521,525
在室温、pH值 6 .7~ 7.2及充分曝气的条件下 ,于SBR反应器中 ,采用活性污泥处理分别以溶解性有机物苯甲酸钠和葡萄糖为底物的废水 ,发现曝气初期 30min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0 %以上 ,同时污泥细胞内的聚合物聚 β 羟基丁酸酯 (poly β hydroxybutyrate ,简称PHB)和糖原含量快速增加。苯甲酸钠废水培养 5 2d的污泥 ,在曝气 30min内吸收的COD约有 5 9%被转化为PHB ,葡萄糖废水培养 5 1d的污泥 ,在曝气 10min内吸收的COD约有 2 4 5 %被转化为糖原而贮存在细胞内 ,这些胞内聚合物含量经 2 40min曝气后基本回复至起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