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背景:前期实验成功制备了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并已通过实验证实其具有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必需的理化性能。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致敏性。方法:将32只白化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实验组分别采用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浸提液,阳性对照组采用体积分数为5%甲醛溶液,阴性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根据《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最大剂量致敏试验步骤进行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 h豚鼠皮肤反应按Magnusson和Kligman等级进行分级。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48 h后对皮肤进行活检,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光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阴性对照组和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浸提液组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 h皮肤无致敏反应,而阳性对照组在这任一时间点均有中度以上红斑。活检皮肤光镜下实验组未见皮肤水肿,皮肤棘细胞层水肿,血管周围、弥漫的真皮和表皮单核细胞浸润,见散在少量的嗜碱性细胞。说明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在致敏方面具有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聚(丙交酯-乙交酯)犤天冬氨酸-聚乙二醇犦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探讨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3-08/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过敏试验:20只豚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只豚鼠脊柱两侧皮内注射等体积聚(丙交酯-乙交酯)犤天冬氨酸-聚乙二醇犦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记录激发部位红斑水肿。②急性全身毒性试验: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该两组腹腔分别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4,24,48及72h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③植入试验:聚(丙交酯-乙交酯)犤天冬氨酸-聚乙二醇犦植入6只新西兰大白兔肌肉内,1,4及8周切取材料周围0.5cm处肌肉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①过敏试验结果:皮内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动物皮肤无红斑水肿,注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出现中度以上红斑水肿。②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阴性对照组未见毒性症状,试验组4h后仅1只有轻微的运动减少,24h后恢复正常。③植入试验结果:所有试验动物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聚(丙交酯-乙交酯)犤天冬氨酸-聚乙二醇犦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新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背景: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原位生长明显提高了磷酸钙支架的强度与韧性。目的:体外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晶须/β-磷酸三钙(nHAW/β-TCP)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急性全身毒性试验:3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静脉实验组,腹腔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24,472h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溶血试验:材料浸提液与稀释人鲜血混合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545nm下检测A值计算溶率;致敏试验:16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只豚鼠脊柱两侧皮内注射等体积nHAW/β-TCP架材料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二硝基氟苯。于注射后即刻和24,48,72h观察局部皮肤反应。细胞毒性试验:材料浸提液养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大体观察,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急性全身毒性试验:人工骨浸提液静脉及腹腔注射后不引起小鼠呼吸、进食改变或死亡,体质量稳定。溶试验:nHAW/β-TCP的溶血率小于ISO规定的5%,可认为这种材料无溶血作用。致敏试验:豚鼠皮内注射后未出现过反应。细胞毒性试验:CCK-8细胞毒性试验显示不同浓度人工骨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0级。提示nHAW/β-TCP复合支架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溶血反应和过敏反应,且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符合组织工程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二水硫酸钙为原料,制备出高纯度柠檬酸化半水硫酸钙,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柠檬酸化半水硫酸钙粉沫是粉状的二水硫酸钙经特殊处理制得。根据文献对实验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评价实验。①红细胞溶解性:材料粉末制备的浸提液加入抗凝兔血内恒温水浴60min、离心取上清液,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吸光度。计算红细胞溶血率(%)=(实验组吸光度-阴性对照组吸光度)/(阳性对照组吸光度-阴性对照组吸光度)×100%、标准:≤5%为正常。②细胞毒性试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复苏、传代、培养24h后进行更换含材料浸提液的培养基继续培养、酶标仪测定1,3,5,7d吸光度。计算细胞相对增值率=实验组吸光度/对照组吸光度。③细胞材料表面贴附: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悬液滴在材料表面,培养3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材料边缘细胞生长情况。乙醇固定后用环境扫描电镜镜下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贴附情况。④热源性:自体温试验筛选合格新西兰家兔的耳缘静脉注入材料浸提液后,定时测兔体温。标准:每只体温升高在0.6℃以下,3只体温升高总度数小于1.4℃。⑤皮肤刺激性:健康新西兰家兔脊柱两侧选点注射材料花生油及DMEM浸提液,每个点注射0.2mL。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反应。⑥致敏性:将浸提液与完全氟氏佐剂完全乳化制成相应剂型试剂,以豚鼠为观察对象,观察腹部激发部位皮肤反应。结果:①材料特性:制备材料2h固化抗压缩强度达到26MPa,初凝时间5min,终凝时间20min。扫描电镜观察为晶体形态均一、为规则的六面体结构。②细胞粘附与生长形态: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材料周围生长,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材料表面生长,呈不规则的梭形、多角形,胞体伸出伪足长短不等。③红细胞溶解实验:红细胞溶血率为0.34%,远小于阳性标准,说明材料植入体内后不会引起机体本身的溶血反应。④热源反应: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1℃,符合医用材料的热源反应要求,说明本材料本身不具有致热源作用。⑤皮内注射:两组浸提液皮内注射后均未引起家兔实验区的红斑及水肿反应,提示材料对动物机体没有刺激性。⑥致敏实验:致敏率为0,与阴性对照没有差别,说明材料没有致敏性。⑦细胞毒性实验的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细胞相对增值率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评分为0~1级,说明材料本身不具有细胞毒性。结论: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初步显示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体内生物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杰  郑启新  郭晓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49-51,i0003
目的:对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1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探讨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3-08/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过敏试验:20只豚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只豚鼠脊柱两侧皮内注射等体积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记录激发部位红斑水肿。②急性全身毒性试验: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该两组腹腔分别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4,24,48及72h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③植入试验: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植入6只新西兰大白兔肌肉内,1,4及8周切取材料周围0.5cm处肌肉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 结果:①过敏试验结果:皮内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动物皮肤无红斑水肿,注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出现中度以上红斑水肿。②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阴性对照组未见毒性症状,试验组4h后仅1只有轻微的运动减少,24h后恢复正常。③植入试验结果:所有试验动物伤口均一期愈合。 结论: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新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二水硫酸钙为原料,制备出高纯度柠檬酸化半水硫酸钙,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柠檬酸化半水硫酸钙粉沫是粉状的二水硫酸钙经特殊处理制得。根据文献对实验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评价实验。①红细胞溶解性:材料粉末制备的浸提液加入抗凝兔血内恒温水浴60min、离心取上清液,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吸光度。计算红细胞溶血率(%)=(实验组吸光度-阴性对照组吸光度)/(阳性对照组吸光度-阴性对照组吸光度)&;#215;100%、标准:≤5%为正常。②细胞毒性试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复苏、传代、培养24h后进行更换含材料浸提液的培养基继续培养、酶标仪测定1,3,5,7d吸光度。计算细胞相对增值率=实验组吸光度/对照组吸光度。③细胞材料表面贴附: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悬液滴在材料表面,培养3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材料边缘细胞生长情况。乙醇固定后用环境扫描电镜镜下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贴附情况。④热源性:自体温试验筛选合格新西兰家兔的耳缘静脉注入材料浸提液后,定时测兔体温。标准:每只体温升高在0.6℃以下,3只体温升高总度数小于1.4℃。⑤皮肤刺激性:健康新西兰家兔脊柱两侧选点注射材料花生油及DMEM浸提液,每个点注射0.2mL。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反应。⑥致敏性:将浸提液与完全氟氏佐剂完全乳化制成相应剂型试剂,以豚鼠为观察对象,观察腹部激发部位皮肤反应。结果:①材料特性:制备材料2h固化抗压缩强度达到26MPa,初凝时间5rain,终凝时间20min。扫描电镜观察为晶体形态均一、为规则的六面体结构。②细胞粘附与生长形态: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材料周围生长.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材料表面生长,呈不规则的梭形、多角形,胞体伸出伪足长短不等。③红细胞溶解实验:红细胞溶血率为0.34%,远小于阳性标准,说明材料植入体内后不会引起机体本身的溶血反应。④热源反应: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1℃,符合医用材料的热源反应要求,说明本材料本身不具有致热源作用。⑤皮内注射:两组浸提液皮内注射后均未引起家兔实验区的红斑及水肿反应,提示材料对动物机体没有刺激性。⑥致敏实验:致敏率为0,与阴性对照没有差别,说明材料没有致敏性。⑦细胞毒性实验的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细胞相对增值率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评分为0~1级,说明材料本身不具有细胞毒性。结论: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初步显示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表明RT-Q医用生物膜局部止血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组织可相容性。目的:考查RT-Q医用生物膜的主要生物相容性指标。方法:①MTT法考查0(阴性对照),12.5%,25%,50%,100%RT-Q医用生物膜浸取液对L2929细胞的毒性。②将16只兔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完整皮肤组、破损皮肤组。前3组分别于脊柱右侧皮肤喷涂生理盐水、甲醛及RT-Q医用生物膜,破损皮肤组在脊柱两侧划破表皮后于右侧喷涂RT-Q医用生物膜;各组左侧均喷涂生理盐水。③划破12只兔耳缘静脉后,分别于伤口处涂喷RT-Q医用生物膜(实验组)及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④在30只豚鼠左侧背部皮肤分别喷涂RT-Q医用生物膜(实验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及2,4-二硝基氯苯(阳性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各浓度RT-Q医用生物膜对L2929细胞无毒性。RT-Q医用生物膜对动物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及破损血管无刺激性,未见过敏反应,具有止血效果。表明RT-Q医用生物膜主要生物相容性评价指标合格,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制备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最近应用于临床的纳米创伤敷料中复合了纳米银等抗菌材料,虽抗菌性能较强,但生物相容性差,无法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拟通过观察γ-多聚谷氨酸酯化改性反应的动力学条件以及酯化后γ-多聚谷氨酸制备新型水凝胶的最佳方法,并对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创伤敷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水凝胶材料.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1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①以γ-多聚谷氨酸为原料,烯丙基溴及溴代正丁烷作酯化剂,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油浴60 ℃条件下制备酯化γ-多聚谷氨酸.②以酯化γ-多聚谷氨酸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作交联剂,充N2保护,80 ℃油浴,制备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③采用细胞毒性实验、生物降解实验、皮肤刺激与致敏实验、全身急性毒性实验对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①酯化γ-多聚谷氨酸:酯化度为40%和50%的γ-多聚谷氨酸具有一定疏水性又能保持适当亲水性.②吸水性分析:酯化度为40%的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吸水率能够达到自身重量的44倍.③细胞毒性实验结果:L929细胞在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浸提液中形态正常;MTT检测表明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浸提液组毒性为0级或1级.④生物降解实验结果: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在5 d后即能降解60%,在15 d时仅残余少量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⑤局部斑贴实验结果: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各时段各部位无红斑和水肿反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皮肤刺激反应为0级.⑥皮肤致敏实验结果:移去斑贴物1,24,48 h后,试验动物贴敷部位均无红斑和水肿出现,反应积分小于1.根据皮肤致敏实验分级标准,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对豚鼠无明显的潜在致敏性.⑦全身急性毒性实验结果: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浸提液注射后24,48,72 h,小鼠体质量均无明显的变化,与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别,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为阴性反应.结论:以酯化后γ-多聚谷氨酸制备的水凝胶不仅具有高吸水性,同时还具有优良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研制了输卵管避孕器材料D, 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依据国内《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生物学评价技术要求》规定,植入体内的组织工程材料必须进行生物安全评价和细胞相容性实验。 目的:观察D, 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生物安全性。 方法:①内毒素实验:在鲎试剂中分别加入聚合物浸提液、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溶液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②致敏实验:在昆明小鼠肩胛骨内侧分别注射聚合物浸提液+弗氏完全佐剂+生理盐水、弗氏完全佐剂+生理盐水,通过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阶段,观察动物激发部位皮肤红斑和水肿反应程度。③急性毒性实验:分别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100%,50%,25%聚合物浸提液及生理盐水。④细胞增殖MTT实验:直接法为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接种于聚合物膜、聚乳酸与玻璃片上;间接法为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接种于聚合物浸提液、丙烯酰胺溶液及1640培养液。 结果与结论:D, 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无细菌污染状况,符合生物安全标准,无致敏性及毒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体外实验已证实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力学性能、抗溃散性及体外降解性能.目的:验证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急性毒性实验:分别向昆明小鼠尾静脉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与生理盐水.②热源实验:在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③溶血实验:在兔抗凝血分别加入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生理盐水及双蒸水.④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在豚鼠肩胛骨内侧部位分别注射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与生理盐水,并进行敷贴激发实验.⑤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在L929系小鼠成纤维细胞株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聚乙烯浸提液及苯酚溶液.⑥微核实验:分别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生理盐水与环磷酰胺.⑦肌肉植入实验:将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植入新西兰兔脊柱两侧肌肉内.结果与结论: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无毒,无刺激性及致敏性,无热源反应,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植入动物肌肉后为非组织刺激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而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血浆及脑匀浆神经肽Y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及脑匀浆中神经肽 Y (NPY)活性的动态变化 ,探讨 NPY在脑出血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抽签法分为脑出血组及假手术对照组 ,每组各 35只 ;每组再按出血前及出血后 0 .5、6、12、2 4、4 8和 72 h分为 7个亚组 ,每亚组 5只。分别于各时间点测定血浆和血肿周边脑组织 NPY含量 ,并观察血肿病灶区的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结果 脑出血后 6 h血浆和血肿周边脑组织 NPY的含量开始同步升高 ,并于 2 4 h达峰值 ,4 8h开始回落 ,但至 72 h时 NPY的含量仍显著高于出血前 (P<0 .0 5或 P<0 .0 1)。光镜和电镜下脑组织也发生相应的病理损害。结论  NPY可能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resurgical local infiltration of bupivacaine in the surgical field on postsurgical wound pain relief and analgesic requirements in 28 healthy patients scheduled for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 examinations. INTERVENTIONS: After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by routine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he bupivacaine (B) group (n = 15), patients were injected with 5 ml of 0.25% bupivacaine at each incisional area (four sites, total of 20 ml) approximately 15 minutes before skin incision. In the control (C) group (n = 13), the surgical field was injected with an equal volume of physiologic saline solution (four sites, total of 20 ml). OUTCOME MEASURES: Postsurgical wound pain at rest was evaluated by a 10-cm visual analog pain scale at 1, 10, 24, and 72 hours and 1 month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s were interviewed via telephone 1 month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for re-evaluation of resting pain. 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postsurgical wound pain for up to 10 hours after surgery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than in group C. Pain intensity ranged from mild to moderate (2-5 cm). In addition, the mean visual analog pain scale pain int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less for group B (0.31 +/- 0.85 cm) than for group C (2.62 +/- 2.06 cm) for up to 10 hours after surgery (p < 0.05).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 requested analgesics and complained of sleep disturbanc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C (p < 0.05). The mean cumulative dose of diclofenac sodium at 24 hours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lower in group B (6.67 +/- 17.6 mg) than in group C (30.8 +/- 25.3 mg). Prolonged postsurgical wound pain persisting 1 month after surgery was observed in one patient in group C. CONCLUS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presurgical infiltration of 0.25% bupivacaine in the surgical field is a useful method for decreasing postsurgical wound pain for up to 10 hours and analgesic consumption for up to 24 hours after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13.
背景:镁合金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早期黏附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镁合金 AZ31B 的表性,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明确镁合金 AZ31B 的表面形态及元素组成.以蛋白吸附实验检测镁合金 AZ31B 与钛合金对蛋白的吸附能力.将镁合金 AZ31B 与钛合金分别与小鼠前成骨细胞 MC3T3-El共培养于24孔板内,观察培养2,6,24 h 的细胞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可见镁合金 AZ31B 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 AZ31B 的主要元素有镁、铝、锌,其中镁约占96%,铝约占3%,锌约占1%,另有一些其他元素,含量较少.镁合金 AZ31B 与钛合金的蛋白吸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培养2 h 时,镁合金 AZ31B 与钛合金上的细胞黏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培养6,24 h,镁合金 AZ31B 上的细胞黏附率显著低于钛合金上的细胞黏附率(P 〈0.01).培养于镁合金表面的成骨细胞贴壁展开,形态不规则,大多呈梭形,有较多突起,部分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表明镁合金 AZ31B 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性,适合于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度低温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胰腺损伤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11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AHNP常温组(n=44)和AHNP低温组(n=44)。以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制备大鼠AHNP模型,低温组诱导AHNP后通过体表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2.0-33.0℃。各组中24只大鼠分别在AHNP诱导后第2和5 h取标本,观察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胰腺血管通透性变化、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胰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AHNP常温组和低温组中余20只大鼠将体温控制在预定范围12 h,观察大鼠72 h的生存率。结果 与AHNP常温组比较,低温组AHNP后2、5 h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血管渗透指数及AHNP后5 h胰腺组织水肿程度均明显降低(P均<0.05)。AHNP常温组平均生存时间是7.5 h(3.0-18.0 h),而低温组则延长至25.5 h(13.0-72.0 h)。低温组大鼠生存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00 1)。结论 急性胰腺炎应用中度低温可减轻胰腺损伤,延长大鼠生存时间,提示低温有可能作为一项有益的辅助措施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后更舒适、安全的弹力绷带包扎方法,以减少包扎致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方法将88例心脏介入检查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24 h后拆除弹力绷带,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术后8 h更换弹力绷带1次,24 h后拆除绷带。结果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破损、睡眠时间、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延长,皮肤破损、出血发生率较少。结论心脏介入术后弹力绷带术后8 h更换1次的方法安全可行,减少了患者皮肤破损、出血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睡眠,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凝胶冷敷贴辅助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急性期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骨二科治疗的224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床号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n=114)和观察组(n=110)。对照组患者采取抬高患肢置于功能位,并进行消肿、抗渗出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助采用水凝胶冷敷贴于患处,连续治疗5d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采用水凝胶冷敷贴治疗后,肢体消肿时间明显缩短,总体疗效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水凝胶冷敷贴能促进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消退,缩短了消肿时间,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延迟复苏动物多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①死亡率观察:1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伤组(n=10)、烫伤组(n=60。伤后6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ml/kg进行复苏,然后按照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EP组(n=60。伤后6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ml/kg进行复苏,按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EP液40mg/kg。每日2次.间隔12h。给药3d)。除假烫伤组外,各组又分为伤前2h(n=20)、伤后2h(n=20)和伤后12h(n=20)给药3个亚组。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7d死亡率。②器官功能观察:7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10)、烫伤组(n=30)和EP组(n=30,伤后2h给药),并分别于伤后12、24和72h活杀,检测器官功能指标改变。结果与烫伤组相比,伤后12hEP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35.0%比75.0%,P〈0.05)。伤后2hEP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氯、肌酐、肌酸激酶水平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EP能明显改善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的预后,并对重要器官功能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各组n=10),即对照组和远程预处理(RPC)组。所有动物脊髓缺血前1h戊巴比妥钠麻醉动物(30mg/kg,iv)。RPC组动物麻醉后进行双后肢短暂缺血2次(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环扎双后肢,压力26.6kPa,阻断10min,松开10min,再阻断10min),最后一次缺血后再灌注30min,阻闭肾下腹主动脉20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对照组动物不进行双后肢短暂缺血,其余同RPC组。再灌注后4,8,12,24和48h分别对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48h后,处死动物取脊髓(L5~7),石蜡包埋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PC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与对照组相比,RPC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0),且神经功能评分与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计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68,P<0.01)。结论: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术后持续镇痛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术后拔除尿管的适宜时间。方法9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48)。实验组于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5h拔除尿管,对照组于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1h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1例发生尿潴留,对照组则有10例发生尿潴留。两组患者排尿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5h拔除尿管,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