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伍世辉  刘三林  俞荣 《南方钢铁》2010,(3):37-39,52
韶钢6号高炉(750 m3)经过不断科学探索和生产实践,从优化喷吹煤种、控制混合煤成分、制订原燃料质量标准和调整高炉操作制度等方面着手,高炉喷煤比达到新的水平.2009年4月开炉以来,煤比由原来的140 kg/tFe提高到185 kg/tFe的水平,实现了高煤比、低焦比、低综合燃料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韶钢6号高炉(750 m3)经过不断科学探索和生产实践,从优化喷吹煤种、控制混合煤成分、制订原燃料质量标准和调整高炉操作制度等方面着手,高炉喷煤比达到新的水平.2009年4月开炉以来,煤比由原来的140 kg/tFe提高到185 kg/tFe的水平,实现了高煤比、低焦比、低综合燃料比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天钢2000m3高炉强化冶炼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随着高炉生产强度逐步提高,对高炉采取了重视精料入炉、优化送风制度、合理分布炉内煤气流、富氧喷煤等调剂手段,使焦比达到375kg/tFe、煤比149kg/tFe、高炉利用系数2.51,保证了高炉的稳产、高产及强化冶炼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1前言提高煤比是降低燃料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一直以来,各企业均以追求高煤比来降低燃料成本,高者达到200kg/tFe以上,但近几年生产实践证明,煤比并不是越高越好,当煤比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继续提高煤比,燃料比大幅度升高。高炉煤比受煤粉质量、原燃料质量、高炉操作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高炉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找寻最合理煤比,否则达不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目前各企业都不同程度限制了高炉喷煤量,喷吹煤比一般不超过175kg/tFe,超过180kg/tFe煤比的高炉极少。  相似文献   

5.
邯钢4号高炉近年来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改善原燃料条件、优化高炉操作、提高风温、富氧喷煤等措施,使得煤比大幅度提升至164.7 kg/t Fe、焦比下降到了295.7 kg/tFe,燃料比500 kg/tFe以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林川 《四川冶金》2001,23(4):7-9
较高的冶炼强度是冶炼高钛型磁铁矿高炉稳产高产的必要条件。攀钢4号高炉投产已10年有余,炉龄老化。由于采用提高入炉品位,降低入炉粉末,优化炉料结构,富氧喷煤,炉射喷涂造衬等措施,并根据炉龄末期,采用合适的热制度和上下部调剂的原则,提高了冶炼强度,技术经济指标不断优化。1999年利用系数达到2.041t/m^3d,焦比463.6kg/tFe煤比112.52kg/tFe,风温1176.3℃。  相似文献   

7.
新宝泰公司针对1 080 m~3高炉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停、开炉准备,制订了合理的开炉方案,历时40天实现了安全停、开炉。开炉2天,高炉利用系数突破2.0 t/m~3·d,实现喷煤富氧,煤比达120 kg/tFe;开炉3天,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66 t/m~3·d,煤比133 kg/tFe;开炉7天,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25 t/m~3·d。煤比达到155 kg/tFe;开炉第10天,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72 t/m~3·d。在开炉第11小时出第一炉铁,真正实现了快速开炉和快速达产。对新宝泰1 080 m~3高炉停炉、开炉及快速达产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广大炼铁工作者在操作技术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唐钢4#高炉(有效容积3200m^3)中修前后的原燃料水平、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及操作思路进行了对比,找到了冷却壁体温度波动、炉温离散度及全炉温差标准偏差与燃料比变化的关系。通过优化装料制度、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在保证冷却壁体温度波动合理的同时,燃料比由530kg/tFe降至516kg/tFe。  相似文献   

9.
高炉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一煤比,历年来梅山高炉都在100kg/tFe左右徘徊,2004年在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利用2号高炉大修设备改进的机会,改造和扩建了喷煤系统,又开发了烟煤混喷的新技术,投用两个月,高炉新系统的煤比月指标达到129.55kg/tFe。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冶金》2005,(6):67-67
公司2000m^3高炉喷煤系统于2005年7月27日开始试喷以来,节能降耗效果显著,综合焦比由原来的580kg/tFe降低到520kg/tFe,降低60kg/tFe;入炉焦比由570kg/tFe降低到470kz/tFe,降低100kg/tFe,煤气利用率也增加了3%。  相似文献   

11.
周建刚 《炼铁》2002,21(1):10-13
邯钢2000m^3高炉叶煤系统设计采用布袋收粉器、浓相输送、炉前分配器等先进技术,设计喷吹能力为200kg/t,目前煤比已到150kg/t。该系统具有固气比高、耗气量少、速度低、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混喷技术在天铁高炉上的应用过程。通过优化高炉混喷工艺,强化混喷后的冶炼操作等措施,使天铁高炉在入炉品位降低等不利情况下,实现了平均煤比164.6 kg/t,焦比362.9 kg/t,综合焦比493.6 kg/t,提高了煤比,降低了焦比,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天铁高炉喷煤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莱钢1^#高炉通过提高风温、富氧大喷吹相结合,改进操作方式,加强设备管理,采用先进设备等措施,使入炉焦比从1998年的518kg/t降低到目前的360kg/t。  相似文献   

14.
制约高炉提高煤比的主要因素是:高煤比后煤气分布变化,引起中心煤气流不足,边缘发展;高煤比容易造成温度不足,恶化炉缸工作状态;高炉操作变化大。青钢6#高炉采取改善并稳定原燃料条件,加强操作与管理,提高理论燃烧温度,合理改善煤气分布等措施,煤比逐渐由140kg/t提高到175kg/t,且煤比仍有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曹锋 《中国冶金》2006,16(7):6-9
首钢1号高炉由于采取了改善原燃料条件、优化高炉操作、提高风温、富氧喷煤等措施,使得煤比大幅度提升、焦比显著下降。2005年11月,1号高炉煤比提高到136kg/t、平均焦比降低到322kg/t。  相似文献   

16.
莱钢3200m3高炉通过抓原燃料质量、优化炉料结构、实施烟煤与无烟煤混合喷吹,改进高炉操作制度、稳定炉温、改进煤枪、加强炉前出铁等措施,使喷煤比达到170kg/t,大焦比降至300kg/t,平均燃料比515kg/t,实现了低耗经济冶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湍流两相流理论建立了高炉喷煤两相流动及传质三维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指导高炉生产 ,高炉利用系数由2 .7t/(m3.d)提高到 3 .0 t/(m3.d)以上 ,焦比由 460 kg/t降到 40 0 kg/t,煤比达到 10 0 kg/t,提高了高炉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 1 #高炉喷煤比受风温水平及富氧率制约的问题 ,济钢第一炼铁厂进行了大喷煤试验 ,采取大喷煤比 1 40kg/t ,通过加强原燃料的筛分、增大鼓风动能、提高富氧率、提高炉缸热容等 ,使入炉焦比降低 2 5kg/t ,保证了炉况稳定 ,实现了高炉高产、低耗。  相似文献   

19.
莱钢1880m^3高炉在国内最先采用了粒煤喷吹技术。前期试喷吹未达到预期目标。通过采取改进高炉操作、加湿富氧、维持合适的理论燃烧温度、加强原燃料管理以及改进设备等措施,且经工业试验,使其粒煤吨铁喷吹比达90kg、焦比达440kg。为进一步提高粒煤喷吹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安钢炼钢厂高炉喷煤的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分析了高炉喷煤后取喷煤土76.84kg/t,焦比降低66kg/t的冶炼效果及原因,指出了目前喷烩煤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及今后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