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体软组织非金属异物的定位、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就诊的269例非金属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提供非金属异物软组织内残留病史及症状,同时行x线摄片和彩色多普勒B超定位,如异物在x线射线和B超下均无法定位,则采用64排螺旋CT定位,根据定位结果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时机、不同定位方法的诊治结果。【结果]269例患者中有230例通过各种影像学手段定位(如CT,X线摄片,B超)后,手术成功取出异物,39例定位后未能取出异物。【结论】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和各种影像学手段,而B超定位具有较大优势;非金属异物进入软组织后手术最佳时机为异物存留软组织内8~30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脐尿管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先天性脐尿管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为脐尿管瘘并感染,患者术后排尿正常,7~10 d出院.无切口感染,随访至截稿时未见复发或癌变病例.结论 B超、CT、经脐孔或膀胱美蓝灌注试验及瘘管造影等检查是脐尿管瘘的有效诊断手段;手术完整切除脐尿管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下宫内异物取出术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内异物取出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利用官腔检查镜B超引导下以取物钳直接钳夹或在麻醉下官腔电切镜环行电极电切及针状电极切开分离取出。结果:宫内节育器、残留胚物、胎骨、未吸收缝合线及纱布遗留62例,61例均在B超监护下行宫腔镜宫内异物一次取出,其中1例因残留断环仅长0.6cm并嵌入子宫肌层近浆膜层无法行官腔镜取出。结论:B超监护引导下宫腔镜宫内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可作为宫内异物取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非金属性异物取出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陈旧性木质异物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右肘窝软组织异物术后伤口流脓3月余入院。因木质异物在X线、CT及MRI检查中不显影,无法准确定位,遂在外院先后两次行清创及异物取出术,术后伤口持续渗液,迁延不愈,考虑仍有异物残留。入院后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异物顺利完整取出,术后伤口愈合,痊愈出院。结论 3D打印技术可对非金属性异物进行快速、准确定位,有利于术前规划,避免异物残留。  相似文献   

5.
四肢及躯干软组织异物,为临床常见创伤。较表浅的可在直视下取出,部分病人可由体征定位。对于金属异物则往往通过X线定位。但对非金属异物的定位X线亦无能为力。我院B超室自1993年—1999年对48例外伤可疑异物残留的病人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正确率94%。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匡玉婷  赵斯君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46-1947
[目的]探讨小儿食管特殊类型异物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诊治的26例特殊类型食管异物的病例资料.[结果]26例中,20例经食道镜取出,5例因异物体积大,被推入胃内经肠道排出,1例用内径3.5mm的支气管镜进入食道入口处,用鳄鱼嘴钳取出.4例发生食管周围炎,2例并发食管穿孔.[结论]小儿食管特殊类型的异物,如尖锐不规则形异物,取出过程中要防止刺破食管壁而出现食管穿孔,气管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纽扣电池易化学性烧灼食管壁,取出异物后要注意创面的处理,延长术后禁食时间,促进黏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5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2/2006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56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起始部位.来源,易联合感染的间隙,细菌培养结果,治疗结果。结果:本组48例痊愈,8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均痊愈。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早期针对病因积极治疗.一时发生多间隙感染,首选广谱抗生素,药敏实验后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主张联合,足量,加强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62岁 ,因进食仓促 ,将混在米饭中的小块鸡骨咽下 ,异物梗塞感、咽下困难及疼痛 1d多 ,在当地卫生院未能取出异物而转诊我院五官科。B超检查 :应用麦迪逊SA -60 0 0型超声诊断仪 ,频率 7.5MHz ,患者仰卧位 ,头稍后仰偏右侧 ,探头置于颈上前左侧 ,于食管入口处见一 4.5mm× 2 .0mm大小强光斑 ,边界清 ,后伴浅声影 (图 1)。B超诊断 :食管入口处异物。经消炎治疗后 ,取出与B超所见大小相符的鸡骨异物。讨论 :以前多采用X线检查食管有无异物。随着超声仪器性能的提高和检查方法的改进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食管及部分咽喉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开放性创伤患者创口内异物滞留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2例颌面部外伤后因漏诊漏治致异物滞留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均有颌面部外伤史,1例因左颏下外伤后肿物15年伴表面皮肤溢脓2个月入院,1例因左耳前外伤3 d入院。创伤后均在外院进行了清创处理,入院后经CT等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异物滞留并明确了异物性质及所在部位,后行手术治疗成功取出。结论临床接诊开放性创伤患者应仔细进行清创处理,对于疑诊异物嵌入者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外伤后异物滞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B超检查在眼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2例眼外伤B超检查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2眼中,有的2种或2种以上损伤同时并存,其中玻璃体病变114眼,视网膜出血20眼,眼内异物18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12眼等。结论 B超检查不胺屈光间质混浊影响,优于光学检查。疑有眼内异物,B超检查不受异物性质影响,对球内、球壁、球外异物的鉴别,优于X线检查。是临床诊断、治疗眼外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2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注射,并对病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86.4%,好转率9%,有效率为95.5%。结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B超监视下宫腔镜治疗复杂性宫内异物 (附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B超监视下宫腔镜治疗复杂性宫内异物的价值。方法 宫内节育器、残留胚物、胎骨残留和取环钧断头嵌顿32例,曾经行常规取环或刮宫未能取出,全部患者在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宫内异物取出术。结果 32例患者在B超监视下宫腔镜成功取出宫内异物,无术中、术后并发症。一次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B超监视宫腔镜下治疗复杂性宫内异物是一项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流产后宫内残留物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流产后阴道流血、超声检查提示有宫腔异常回声行宫腔镜检查术的患者28例。结果:手术均一次完全去除残留物,无手术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血β-hCG均正常,B超宫腔内无占位性病变;与病理结果比较,宫腔镜诊断蜕膜及绒毛残留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宫腔镜可诊断宫内是否有妊娠残留物及残留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并在直视下对宫内妊娠物残留的患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病例】 女 ,47岁。主因置宫内节育环近 10年 ,月经不规则半年 ,于 2 0 0 2年 12月在某基层医院行取环术 ,术后 1年经常腹痛、有下坠感 ,曾按盆腔炎治疗未见好转。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宫腔内异物 ,节育环残留。遂于 2 0 0 3年 1月入我院。复查B超结果同上。临床诊断 :节育环残留。在B超定位下取环 ,术中用取环器取环困难 ,改用止血弯钳探入宫腔取出一段V型硅胶管 ,臂长约 0 3cm ,据此推断宫腔内节育器可能为V型环 ,术后腹痛减轻 ,1周后复查B超示宫内异物 ,强回声 ,考虑V型环铜芯套圈脱落 ,行宫腔镜下取环。V型宫内节育器脱落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陈迅  唐才喜  赵志坚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66-1967
[目的]总结胆内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1例胆内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均行B超检查,其中30例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5例提示胆管扩张、胆管结石;6例提示胆囊积气; 2例显示胆道积气.术前2例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提示小肠梗阻,1例见结石影;8例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其中2例显示胆囊、胆管气体;2例黄疸病人分别提示肝尾叶或胰头占位,术中探查未见占位,仅发现肝门胆管或胆总管内有结石.术前仅5例考虑到胆内瘘的诊断,其余均在术中发现.30例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1例胆总管胃瘘行瘘管切除,瘘口修补, 3例胆囊胆总管、肝总管瘘在取尽结石后,经瘘口置T管引流.术后随访1~5年,无死亡病例,5例术后出现胆漏,经引流治愈,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X线、钡餐、B超、CT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等检查对诊断胆内瘘有帮助.治疗时应修补瘘口,瘘口过大可利用部分胆囊壁来修补.  相似文献   

16.
胆内瘘3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胆内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例自发性胆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经B超、CT、消化道造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nancect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等检查确诊胆内瘘8例,术前疑诊胆内瘘7例。术中证实胆囊十二指肠瘘23例,胆囊结肠瘘4例,胆囊胆总管瘘4例。除2例胆囊癌晚期外均切除胆囊后,行十二指肠瘘修补术18例,胆总管切开T管外引流+胃空肠吻合术2例,结肠瘘修补术3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4例,另有3例行回肠切开取石。结论:胆内瘘患者常无特殊临床症状,结合B超、CT、消化道造影、MRCP等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胆内瘘,治疗原则仍是切除病变胆囊和瘘管、修补瘘口、解除消化道梗阻。  相似文献   

17.
赵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4):518-519
【目的】探讨脓肾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方法】总结分析46例脓肾的临床资料:23例合并上尿路结石,B超和CT示肾积水或积脓,最后经肾穿刺或手术确诊。早期肾切除10例,肾或输尿管切开取石23例.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13例。【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保留肾之功能改善。【结论】B超和CT对脓肾诊断有一定价值,经皮肾穿刺是确诊行之有效方法。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对肾功能损害而又不能耐受手术者,应先造瘘.病情稳定后再行Ⅱ期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CT诊断。方法对6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CT表现和定位进行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CT表现:(1)间隙增大,密度不均匀增高,可伴脓肿形成,周围软组织及骨质改变;(2)唾液腺肿胀增大,淋巴结增大。CT并可准确定位感染间隙。结论CT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球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我院及外院误诊的儿童球内异物35例,对其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过及误诊原因进行初步总结。结果:11例误诊为结膜炎,8例误诊为弱视,10例误诊为先天性白内障,3例误诊为葡萄膜炎,3例误诊为视网膜脱离。结论:儿童患者球内异物极易漏诊、误诊,应仔细进行眼部检查,结合部B超、CT、U BM等影像学手段,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定位软组织竹木刺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例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软组织竹木刺异物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共14枚软组织竹木刺异物超声均诊断正确,超声定位后均经手术顺利取出。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准确显示软组织竹木刺异物的回声、位置、数目、形态、大小,异物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对异物进行定位,协助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取出异物,可作为软组织竹木刺异物诊断及定位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