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F级和H级绝缘电机在国民经济中,特别是在一些运行条件严酷的部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新研制的聚合物(聚酰亚胺和芳香族聚酰胺)为基的耐热绝缘材料的出现,对于发展具有较高可靠性和改善技术经济特性的耐热绝缘系统,是一个新的推动因素。这些绝缘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聚酰亚胺薄膜及以其为基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蓄电池》2017,(1)
本文中,采用操作性测试、基本物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应用性测试四大类测试方法对PA-777B、PA-777D两种牌号耐热级ABS材料与一种PA-717C牌号普通ABS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测试验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耐热级材料是否适合铅酸蓄电池的耐热性能要求及生产用料要求。实验数据表明,PA-777D牌号耐热材料最适合于铅酸蓄电池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3.
一、绪言随着电机小型化和大容量化,迫切要求开发耐热性和绝缘特性优异的绝缘材料。绝缘漆有聚酰亚胺、硅有机、环氧和耐热聚酯漆等,电磁线也有聚酰亚胺、聚酯亚胺等相继出现。至于绝缘用薄膜材料,广泛应用的聚酯薄膜虽具有优秀的机械、电气性能,而且由于大量生产价格较为便宜,但耐热等级低于B级,以往作为F—H级用的是玻璃漆布和玻璃补强云母(板、带)等,但这类材料单位厚度的击穿电压比较低,应用时耐折性有问题,成为电机小  相似文献   

4.
提高电机绝缘的耐热等级是实现缩小体积,减轻重量和提高使用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提高我国援外出口电机水平和热带、户外、化工等特殊环境电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实现国内中小型电机基本系列的改型设计,迫切需提高耐热等级。目前解决B级槽绝缘,实现B级完善配套无论对特殊环境电机和基本系列产品的改革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用聚酯纤维无纺布—聚酯薄膜复合绝缘(以下简称DMD)作B级槽绝缘使用是很有希望的一种材料。美国、西欧等国也把它作为主要的发展对象。上海市电器科学研究所、常州绝缘材料厂等单位曾开展过这方面工作,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由于材料表面严重起毛,挺度不够等缺点以及耐热等级未确定,影响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芳纶薄膜作为电工绝缘材料的热老化性能,采用间位芳纶树脂制得芳纶树脂薄膜,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热老化试验,并基于抗张强度变化,建立了芳纶树脂薄膜的Arrhenius热老化方程。结果表明:间位芳纶树脂薄膜的使用上限温度为145℃,达到B级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该Arrehenius热老化方程可作为评估聚合物薄膜热老化性能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当初作为宇航和军工用的耐热材料研制的聚酰亚胺薄膜,虽然价格很贵,但由于它的耐热性能极优异,是其他有机聚合物不能相比的,所以在民用中也逐渐使用开来。现在,它在电子电机工业中作为耐热绝缘薄  相似文献   

7.
随着先进电子及高频通信技术的发展,聚酰亚胺薄膜作为重要的聚合物绝缘材料面临越来越高的导热性能要求.传统聚酰亚胺薄膜的本征导热系数较低,无法满足电子元器件的快速散热需求.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导热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加入无机导热填料获得了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聚酰亚胺基复合薄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导热聚酰亚胺绝缘薄膜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聚酰亚胺/导热填料复合薄膜的导热行为,系统阐述了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填料类型、尺寸、加入量、填料与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等,并对高性能聚酰亚胺基导热绝缘薄膜材料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除聚亚胺类及其改性材料(如酰胺—亚胺、酯—酰胺—亚胺等)之外,作为新型的一类耐热绝缘材料,又增加了聚海因(聚乙内酰脲)。这类材料的某些特殊混合结构,适于制造高耐温的绝缘薄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新型F级聚苯硫醚(PPS)薄膜的发展,性能,制造和用途。PPS薄膜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相比,具有耐热,难燃,耐潮和耐水解的优点,同聚酰亚胺薄膜相比,具有成本低,原料丰富易得的优点,并且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加工薄膜。  相似文献   

10.
选用石墨微片为填充材料,以PVDF为基体,采用流延法制备PVDF基介电复合薄膜。将热膨胀后的石墨微片进行表面化学改性得到改性石墨微片。将改性石墨微片添加到PVDF基体中,制备了石墨微片/PVDF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结晶性能、热力学稳定性以及介电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石墨微片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微片直径为微米级且能较好的分散在PVDF基体中,石墨微片的引入对PVDF薄膜的相变影响不大。热分析显示,石墨微片的加入提高了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宽频介电谱测试表明,在100 Hz测试频率下,当石墨微片含量≤3%时,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最高为36。当石墨微片含量提高至5%时,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突增至6.5×105。  相似文献   

11.
继“聚苯硫醚薄膜”之后,本文是F-H级电工绝缘耐热薄膜系列综述中的第二篇,介绍聚酰亚胺改性薄膜的发展、性能、制造和用途。聚酰亚胺改性薄膜发展艰难,加工性改善不大,综合性能不如聚酰亚胺薄膜而成本降低不大是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电枢绕组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卷包的绝缘结构,经热老化评定试验,耐热等级达到了F级。介绍了试验方法,分析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最近多种市售的耐热薄膜应进行标准化,通过统一的方法扩大应用范围并作为今后研制的指南,标准方案已经日本电机工业会绝缘材料委员会审议,目前标准草案已由该委员会正式确定。本文对耐热薄膜的新JEM标准加以论述。本刊已发表有关耐热薄膜的应用方面的许多文章,目前对电绝缘用耐热薄膜的喜嗜心情正在迅速高涨。当此时期,日本电机工业会绝缘材料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审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随着新型耐热绝缘材料不断涌现,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F级电机获得较大的发展。在我国经过近10年的努力,新的F、H级浸渍电磁线漆,云母制品、槽楔等品种已基本齐全,唯缺少较为理想的F级薄膜。国产聚酰亚胺薄膜价格贵,产量少,用作F级绝缘显然不经济,但由于缺少F级薄膜,有时不得不用其作F级甚至B级绝缘。由于国产聚酰  相似文献   

15.
荣Jing 《电机技术》1991,(4):28-31
本文介绍电枢绕组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卷包的绝缘结构,经热老化评定试验,耐热等级达到了F级。并介绍了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及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耐热导线材料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特种材料,项目扩容改造时,在基本不改变原有配置的基础上,采用耐热导线材料可以提高载流量50%。结合耐热导线材料的耐热机理和在东莞工程实际应用进行阐述,对今后电网工程扩容改造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种偶联剂对六方氮化硼(h-BN)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酰亚胺/六方氮化硼(PI/h-BN)复合薄膜。利用红外光谱仪和激光粒度仪对改性氮化硼(f-BN)的结构和粒度进行测定,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耐压测试仪及宽频介电谱测试仪等对复合薄膜的结构、热性能及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偶联剂后可改善h-BN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h-BN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薄膜的耐热性能和介电常数,但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复合薄膜的电气强度,从总体改性效果看,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效果优于钛酸酯偶联剂。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但高温与含碳环境对耐热材料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温度过高时,结构材料在抗氧化性和结构完整性等方面性能要更优异,超临界CO_(2)环境下腐蚀与渗碳综合作用会使耐热钢形成碳化物,造成其抗氧化性和力学性能降低。因此,建立安全稳定超临界CO_(2)循环发电系统的前提是明确在超临界CO_(2)环境中候选材料的最高长时使用温度,以及确定腐蚀与渗碳的综合作用对候选材料的蠕变性能与抗渗碳能力的影响。该文总结国内外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腐蚀对耐热钢、镍基合金等耐热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合金成分、温度、压力、杂质等因素对耐热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渗碳对于裂纹生长以及裂纹扩展等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目前实验以及分析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触头材料的成分,以抗熔焊为目的而添加的Nb,Si等耐热金属,由于溶渗时的高温加热、使构成触头座和导电棒的高导电金属材料熔化,会与触头中的Cr起反应而改变了溶渗后触头材料的成分。这正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是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归纳了作为BOPP薄膜的聚丙烯树脂原料关键参数(灰分含量、等规度、相对分子质量、熔体流动速率、等规序列长度)及其影响规律,同时总结了BOPP电容器薄膜的现有生产工艺,并进一步对BOPP薄膜性能的提升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未来电容器用BOPP薄膜的发展重点将是超低灰分树脂原料与耐热薄膜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