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掌握龙岩市流脑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6-2009年龙岩市流脑疫情资料、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统计处理。结果1986年来,龙岩市共报告流脑病例785例,死亡56例,病死率为7.13%;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2~4月为流行高峰期;病例以学生为主,10岁以下流脑病例占56.08%。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及有效保护率低。结论1986-2009年,龙岩市流脑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加强疫情监测,推广A+C群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是今后龙岩市控制流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泉州市1979-200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泉州市流脑流行情况、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泉州市1979-2008年的流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泉州市1979-2008年报告流脑8 3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1/10万,死亡245人,年平均死亡率0.14/10万,病死率为2.95%.有明显的冬春季发病高峰,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4.44%.农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农村、城市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01/10万、3.33/10万.年龄组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0~岁、5~岁、15~岁.分别占发病数的28.24%、18.56%、13.40%.学生发病最多占36.21%,其次为散居儿童占33.06%,第三为农民占16.94%.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B、C群病例呈散在发生.结论 1982年起实施流脑疫苗接种后,流脑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提示加强疫情监测,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流脑疫苗的接种率,推广接种A+C流脑疫苗,对预防和控制流脑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小娟  谭学筠 《海南医学》2014,(12):1856-1858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1957-2012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流脑疫情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7-2012年累计报告流脑发病4720例,死亡27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03/10万,死亡率为0.92/10万,病死率为5.74%,于1959年和1967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为529.44/10万、262.68/10万。56年来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至2001-2012年全区流脑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到0.16/10万和0.01/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1~4月占发病总数的86.48%;农村发病数多于城市;年龄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占93.84%;职业以儿童(56.21%)和学生(39.62%)为主。结论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预防控制效果显著,这与流脑疫苗的应用有关,应继续加强流脑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等综合措施,达到基本消除流脑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蓬莱市1956-199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蓬莱市1956-199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情动态分布,为有效控制流脑流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蓬莱市1956-1995年流脑发病报告资料和流脑防治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6年以来,蓬莱市流脑共报告6705例,死亡3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8.39/10万,死亡率为1.95/10万,病死率为5.09%。第一个阶段从1956-1977年,为自然感染的计划免疫前期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期间共出现4次大的流行高峰,年平均发病率为65.54/10万,死亡率为3.47/10万,病死率为5.29%。第二个阶段为1978-1995年计划免疫时期,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态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0.71/10万,死亡率为0.4/10万,分别比计划免疫前期下降了83.66%、88.47%。全市12个乡镇均有发病,局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爆发或散发。1982年开始大规模流脑菌苗预防接种,使流脑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至1995年的0.41/10万。但是流脑的发病季节没有明显改变,2-4月份占全年发病的84.15%。结论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蓬莱市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提示加强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流脑疫苗的接种率和覆盖率,推广接种A+c群流脑疫苗,提高人群C群流脑的抗体,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广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2012年共报告15 6895例手足口病病例,重症11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34/10万。其中2008年报告6 230例,发病率为57.02/10万;2009年报告14 149例,发病率为128.53/10万;2010年报告35 373例,发病率为319.14/10万;2011年报告46 141例,发病率为363.29/10万;2012年报告55 002例,发病率为431.34/10万。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4~6月,另一个在9~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07%(149 160/156 895),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74%(128 247/156 895)。死亡病例均为9~32月龄儿童。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11 826例,其中普通病例11 729例、重症病例97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重症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构成比为74.23%(72/9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构成比为11.34%(11/97);普通病例中EV 71构成比为26.29%(3 084/11 729),Cox A16构成比为34.74%(4 074/11 729)。2008-2012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起,托幼机构45起,占95.74%;聚集性病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0起,占63.83%(30/47)。结论 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 71和Cox A16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主要由EV 71引起。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控制麻疹进展及麻疹流行特点,对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04-2009年6年间三门峡市麻疹疫情的特点。结果:2004-2009年三门峡市共报告麻疹1613例,平均年发病率14.35/10万,<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逐年增加,从2004年0%,上升到2009年42.60%。≥15岁人群麻疹发病构成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分别为28.57%、15.55%、16.17%、14.81%、13.45%、15.20%。结论:三门峡市麻疹疫情在时间分布上与全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抚宁县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 2003对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抚宁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126例,其中重症病例12例,1例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84.05/10万,重症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7/10万。发病地区覆盖所有乡镇(管区),杜庄镇发病率最高;人群主要为1—5岁散居儿童,男性多于女性;6—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原以Ev71和CoxA16为主。结论抚宁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全国其它地区基本一致。为有效遏制疫情,要以杜庄镇、大新寨镇为重点地区,以学校/托幼机构为重点单位,以5岁以下儿童家长为重点人群,以6~8月为重点时期,开展各项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达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等方法,对全市流脑的流行强度、流行因素、三间分布、病原变化及其耐药情况、应急接种、流行前期流行期流行后期的带菌情况、人群免疫水平水平、临床表现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全市62年间发生流脑49 148例,死亡3 091例。年均发病率8.68/10万,死亡率0.05/10万。病死率6.29%。其中男30 219例,女18 929例。男女之比1.59∶1。平均潜伏期2~3 d。最短12小时,最长7 d。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指示病例出现后进行应急接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带菌率:流行前期22.73%。流行期为17.61%,流行后期为28.98%。结论流脑是威胁我市<5岁儿童的主要传染病。预防接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湖北省郧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郧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及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郧县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300例,年均发病率51.44/10万,年均发病率城区(85.02/10万)高于乡镇(43.02/10万)(χ2=138.71,P=0.000);2008-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21.61/10万、51.18/10万、61.21/10万、71.63/10万。流行季节集中在3~7月(79.23%),年龄集中在<5岁(91.15%),以散居儿童(81.22%)和托幼儿童(13.86%)为主。重症1例,为乡镇散居儿童。聚集性病例90例,均发生在托幼机构。结论郧县手足口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季节分布明显,乡镇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中原油田某社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8年中原油田某社区麻疹疫情资料和人口学资料,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社区2004-2008年麻疹发病63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7.30/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麻疹病例男女比例为1.00∶0.58;发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发病年龄呈双峰性,<2岁和2~6岁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5.57%和33.61%。结论为有效控制麻疹疫情,应加强麻疹监测及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了解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规律及地域分布特征,为开展疫苗针对性疾病防控措施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4年宜昌市疫情资料汇编和2005—2015年中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流脑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对1951—2015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趋势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1—2015年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年发病率、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疫苗运用前(1951—1981年)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自然流行阶段,共发生3次流行,且有明显规律性,流行间隔周期8~13年。疫苗运用后(1982—201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得到较好控制,未发生流行。疫苗运用前后年均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5年间共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25 413例,年均发病率为12.75/10万,死亡2 249人,年均死亡率 1.14/10万,病死率为8.85%。流脑疫苗运用(1994—2015年)时期 ,流脑发病周期性不明显,季节性高峰突现;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流行菌群有变迁,维持流脑疫苗高接种率情况下,发病率呈现极低水平。结论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降到极低水平,低年龄组人群仍是发病重点人群。在提高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应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持续性、系统性监测,掌握菌群变化趋势与人群免疫水平,以防控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河池市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更好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市下辖11个市县区2004年-2012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市在过去的9年中疫情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15816例,人群发病率为20.17-81.89/10万,年均发病率为46.85/10万;每年存在2个流行高峰,分别为6月和11月;在校学生病例占总病例的66.57%,0岁~7岁幼儿随着年龄的增加病例数不断增多,占总病例数的44.30%,到7岁儿童病例数达到一个高峰,占总病例数的10.31%;全市各市县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但以金城江区病例数最多,年均人群发病率为131.96/10万。结论河池市属于广西腮腺炎流行较严重的市,加强儿童及学生腮腺炎疫苗接种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四种呼吸道传染病单中心10年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0年来我院收治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为疾病控制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以上4种疾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总计入选病例1480例,其中麻疹808例、风疹159例、流行性腮腺炎38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25例.麻疹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和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发病年龄较集中于18~35岁;风疹于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病例数较多,以18~25岁的集体生活人群多发;流行性腮腺炎各年病例数及全年病例分布较均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散发为主,患者主要是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除流行性腮腺炎无明显季节性外,其他3种疾病均多发于3~5月份.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种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均良好.结论 目前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呈现新的特点,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降低发病率、控制暴发性流行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夏1958~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的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8-2005年宁夏累计报告流脑发病19711例,死亡1663例,发病率在0.23/10万-120.82/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0.57/10万,病死率为8.44%。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呈冬春季高发的特点,3月份达到发病高峰,2-4月份的病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8.23%,病例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随着年龄组的增大发病数逐渐减少,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48.44%。结论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实施预防接种,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病人中以郊区为多,普通型12例,爆发型8例。4例治疗无效死亡,均为暴发型流脑,其中2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2例死于脑疝。结论 暴发型流脑病情较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抗感染、降颅压治疗是提高暴发型流脑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6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47/10万;发病高峰分别在1月、3—7月和12月,占全部病例数的71.02%;男女性别比例为1.46:1;发病以3~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8.92%;学生发病最多,且发生2起暴发疫情,占总病例数的64.4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3—19岁为主,幼儿园、中小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流腮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3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合肥市2004年上半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疫情动态,流行趋势,为今后流脑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53例流脑患者病原学、临床流行病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15岁以下38例,占71.7%;在2~4月份发病46例,占86.8%。随机抽取20例患者脑脊液及血清送检查,结果培养阳性14例,占70%,均为脑膜炎双球菌C群菌株。结论2004年上半年合肥市局部流行的流脑,主要病原体为脑膜炎双球菌C群菌株,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且15岁以下儿童易感。因此,今冬明春有必要对易感人群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简称多糖菌苗)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湖北省武穴市2009~2012年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及临床资料,探讨适宜的合理有效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9~2012年间武穴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76例,年平均发病率36.48/10万,2009~2012年间分别报告129例、191例、278例、378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74/10万、27.65/10万、43.15/10万、57.98/10万,年发病率逐年上升,4~7月为发病高峰,8月份回到较低水平,2011和2012这两年的10~12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发病人群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4.83%(828/976);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占98.05%(957/976),无死亡病例.2009~2012间手足口病病原体均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病原学诊断阳性者中71型(EV71)占46.88%,Cox16和其他肠道病毒有一定的感染比例.结论 2009~2012间武穴市手足口病发病流行强度逐年升高,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病原学以EV71型为主,应关注流行高峰季节和重点人群,制定科学规范的防控方案,加强疫情监测,减少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河南省三门峡市2004~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2013年死亡的1295例5岁以下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4年的11.81‰下降到2013年5.26‰,各年度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4~2013年新生儿死亡数占婴儿死亡数的78.65%~65.96%,婴儿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90.82%~78.43%,1~4岁儿童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9.20%~21.67%。结论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和肺炎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巩固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水平、提高危重患者急救能力、普及妇幼保健知识等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西南部与越南紧邻的少数民族居住区的崇左市各市县狂犬病流行特征,为今后的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该市《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各市县区2004~2012年报告狂犬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及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该市7个市县区过去9年中报告狂犬病病例及死亡病例共120例,病死率为100%,全市年均人群发病率为0.61/10万,农民占总病例数的78.33%,病例数较多的年龄段主要在40~60岁,占总病例数的47.50%,其次为5~15岁,占12.50%,男女比为2.08:1,全市各市县均有狂犬病病例出现,但以崇左市所在地的江州区的病例数为最多,占总病例数的35.83%,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42/10万。结论崇左市各市县区应加强农村居民被家犬及其他动物咬伤的所有患者及时进行狂犬疫苗接种,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