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猪苓菌核与蜜环菌共生过程中不同部位糖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明确蜜环菌对猪苓菌化学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和指导猪苓菌核的合理采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分析法(HPLC)。结果 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部位和4年生菌核糖类成分含量高于其它部分。结论 蜜环菌的侵染不但促进了猪苓菌核的繁殖和生长,而且对猪苓菌核糖类成分含量的提高也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猪苓又名豕零、野猪食,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南方全年皆可采收,北方多在夏、秋两季采收。野生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故寻找比较困难。据有经验的药农介绍,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过后地面仍显干燥,现在猪苓已能够人工培养栽种。挖出猪苓后去掉泥沙,晒干即可入药。猪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肾、膀胱经,含有麦角甾醇、生物素、糖类和蛋白质等成分,具有利尿渗湿的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等症,为"渗湿气,利水道,分解阴阳之的药也。  相似文献   

3.
猪苓含有麦角甾醇、二羟基二十四烷酸以及猪苓甾酮等成分。本次为规范猪苓质量,探讨了猪苓的指标成分,并提出新的定量方法。 材料与方法:①样品:产自中国及日本的市售品猪苓30个样品,对照用中国产茯苓5个样品及灵芝。② TLC:按第14版《日本药典》的常规层析法(氯仿-甲醇,9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介绍了目前对猪苓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包括对猪苓多糖、甾体类成分及其他成分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影响猪苓药材质量的有关因素,如品种、产地、栽培、采收与加工,同时比较、分析了评价猪苓质量的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等.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猪苓药材的质量影响着其在临床使用的疗效,通过对质量影响因素以及质量评价方法的整理,为保证猪苓药材质量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猪苓菌丝固体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对猪苓暗培养,观测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温度对猪苓生长和菌丝形态的影响,并测定猪苓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菌丝产生猪苓酮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 1. 猪苓菌的营养需求比较简单,在只有碳源和氮源的简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2. 麦芽汁培养基、GPY培养基和GPC培养基比较适合于猪苓菌固体培养; 3. 玉米浆、酵母膏、奶粉、硫胺素、伴生菌提取物、蜜环菌提取物、活性白土、硅藻土、高岭土等对猪苓生长都显示出促进作用; 4. 固体培养猪苓菌丝能分泌黑色素; 5. 麦芽汁培养以及以甘油、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都可以诱导猪苓菌丝形成菌核; 6. 麦芽汁培养基和甘油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菌丝体中含有猪苓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6.
伴生菌对猪苓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邢晓科  郭顺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575-1578
目的:研究伴生菌对猪苓菌丝的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伴生菌的胞内及胞外成分添加到猪苓的液体发酵体系中,发酵培养结束后测定猪苓菌丝的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结果:添加伴生菌菌丝体及适量的未经灭菌的伴生菌发酵液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的生物量,而添加经灭菌的伴生菌发酵液可显著降低猪苓菌丝的生物量;添加伴生菌菌丝体及发酵液均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多糖含量,而显著降低猪苓胞外多糖含量。结论:伴生菌的胞内及胞外成分可在今后猪苓发酵生产时有选择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猪苓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弘  晁建平  陈文举  杨玥  陈世忠 《中草药》2009,40(6):971-974
目的 进行猪苓质量标准研究,解决猪苓药材评价标准不规范、质量差异大、栽培猪苓得不到合理应用和野生资源濒危问题.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麦角甾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定量测定,结合多糖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建立以猪苓3种化学成分为指标的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采用猪苓3种化学成分为指标的质量评价方法 ,考察了不同地区猪苓商品药材、栽培和野生猪苓的质量·提出了猪苓资源合理应用的建议.结论 采用麦角甾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和多糖3种成分为指标的质量评价方法 ,可以系统、全面地对不同来源的猪苓进行质量控制,为规范猪苓药材质量评价标准,提高栽培猪苓药材质量,保护野生资源提供科学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丹参水提物浸膏的吸湿性及其相关成分。方法分别对丹参水提物及其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水、醇洗脱部位浸膏的吸湿性进行测定,并对其所含低分子糖类(单糖-低聚糖)、多糖、蛋白质、氨基酸、鞣质及丹酚酸B等进行分析。结果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丹参水提物的水洗脱部位吸湿性增强,糖类、蛋白质等亲水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丹酚酸含量降低至1.76 mg/g;醇洗脱部位的吸湿性及亲水性物质的含量明显降低,丹酚酸B含量增至146.57 mg/g。结论丹参水提物浸膏的吸湿性与其所含低分子糖类等亲水性强的成分密切相关。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水提物不但可有效富集其所含酚酸类有效成分,而且可大幅降低浸膏得率与浸膏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9.
张文婷  岳超  黄琴伟  袁堃  严爱娟  石上梅 《中草药》2016,47(7):1132-1136
目的采用HPLC法分析地黄生品及炮制品中8种糖类成分,探索炮制时间对地黄中糖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0.8 m 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结果果糖、葡萄糖、蔗糖、密二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水苏糖、毛蕊花糖分离良好。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8种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在0.998 4~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103.2%。不同炮制时间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地黄中糖类成分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在炮制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而果糖、葡萄糖、密二糖和甘露三糖明显上升。结论地黄生品与炮制品中糖类比例明显不同,不同炮制时间地黄中糖类成分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改进熵权法与TOPSIS模型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模结合的提取工艺优化方法,并用于甘草糖类成分提取工艺优化。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以加水量、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甘草总糖、单糖、多糖含量及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TOPSIS模型和欧式贴近度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再利用BPNN建模进行仿真寻优,通过验证对比两种分析方法,寻求甘草糖类成分最佳水提工艺参数。结果 将两种分析方法对比发现,BPNN建模结果所得最佳水提工艺综合评分远高于TOPSIS模型分析法,故最终确定甘草糖类成分最佳水提工艺参数为第1次加8倍量水,第2次加7.5倍量水,每次提取2 h。结论 该方法优选的最佳水提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甘草糖类成分提供客观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21,(6)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五苓胶囊(泽泻、茯苓、猪苓等)中猪苓酮B、猪苓酮A、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泽泻醇F、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Polaris C_(18)-A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8、220、208 nm。以白术内酯Ⅰ为内标,计算其他7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 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6.99%~100.06%,RSD 0.65%~1.47%,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五苓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猪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浅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大鹏  和瑞欣 《河南中医》2011,31(2):185-186
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泻泄,淋浊等病,现代研究表明:猪苓中所含麦角甾醇、精蛋白、多糖等成分还具有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选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煎煮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 ,对影响猪苓多糖的提取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 ,用苯酚 -硫酸法对煎煮液中的猪苓多糖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优选出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重复试验结果满意。结论 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用 10倍量水 ,煎煮 1.5 h,煎煮 4次  相似文献   

14.
杜仲糖类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杜仲的糖类成分,为杜仲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提取杜仲的游离糖成分和多糖成分,用三氟乙酸将多糖水解,依次加入盐酸羟胺、吡啶和乙酸酐进行乙酰化反应,测定杜仲游离糖成分和多糖成分的GC-MS图,分析杜仲的糖类成分.结果 通过质谱分析,确定杜仲含有D-木糖、D-核糖、D-阿拉伯糖、D-木糖醇、D-呋喃葡萄糖,α-D-吡喃葡萄糖,β-D-吡喃甘露糖、葡萄糖醇、肌醇、纤维二糖、曲二糖和蔗糖等糖类成分.结论 杜仲中的糖类成分种类丰富,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分析杜仲的糖类成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药主要药效成分煎出量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粒度和制备方法对金银花、知母、猪苓、栀子中主成分的煎(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说明:直火煎制和暖瓶浸泡比较,金银花、栀子的主成分煎(浸)出量相近;知母粗末浸泡与直火煎无差异;猪苓细粉浸泡提高0.38倍。知母粗末和猪苓细粉煎制汤剂比饮片汤剂分别提高0.26和0.81倍。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猪苓资源、研究猪苓多糖的单糖组成,该文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优化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UPLC-MS/MS),对17个产地猪苓药材进行了多糖含量、单糖组分及单糖含量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猪苓总多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陕西、四川猪苓总多糖含量相对较高(1. 15%,1. 90%);猪苓多糖主要由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核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及岩藻糖8种单糖组成,其中葡萄糖质量分数最高(17. 65 mg·g-1),核糖质量分数最低(0. 13 mg·g-1),部分产地猪苓样品中还检出果糖、鼠李糖及半乳糖醛酸。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17个产地的猪苓样品主要聚为3类,来自黑龙江五常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类。上述结果将为猪苓资源的合理利用、猪苓多糖中各单糖连接顺序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猪苓的抗醛甾酮利尿作用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5,27(2):120-121
已从猪苓中分离得到指标成分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Frgone),此次对猪苓的利水作用与Ergone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猪苓与蜜环菌营养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深入探讨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方法 :以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未被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以及蜜环菌索为材料。采用硅胶G薄层层析和薄层扫描法。激发波长为 365nm ,发射波长为 550nm。结果 :蜜环菌侵染猪苓菌核后形成的隔离腔环带、腔内菌丝以及纯蜜环菌索具有相同的荧光斑点。且对第 5个荧光斑点分别进行薄层扫描 ,腔内菌丝该成分相对含量为38.19% ,腔上环带菌丝为 33.62 % ,而纯猪苓菌丝为 6.99%。结论 :说明蜜环菌的代谢产物通过隔离腔供猪苓菌生长发育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宁陕地区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不同生长条件下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结果: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种植地点及地势、种植过程中是否翻窝、不同发育时期的猪苓多糖的单糖组成均存在差异。3年生猪苓相对2年生猪苓,半乳糖、核糖和木糖等9种单糖的含量降低,而葡萄糖醛酸含量增加;黑苓与灰苓中葡萄糖含量差异明显,黑苓葡萄糖含量均值最高可达灰苓的1.9倍;种植过程中不翻窝、选择坡地种植可能有利于猪苓中单糖成分的积累。结论:对宁陕地区不同猪苓样品单糖组成差异进行初步研究,为宁陕地区猪苓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综述水罗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目前已从水罗伞中提取得到了 6种黄酮化合物,以及硬脂酸、棕榈酸、β-谷甾醇、内酯、生物碱、多肽及糖类等成分.初步的药理实验表明,水罗伞具有抗炎、抗衰老、改善记忆等作用,为水罗伞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