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现代都市寸土寸金,车流如水,无泊则堵”。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迅猛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与滞后发展的停车泊位建设相悖并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事实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决停车难问题,其根本的出路在于停车立体化,这是今后城市停车改革的重要方向,而采用各式各类的机械化停车库(设备),是最为先进的停车解决方案。在我国,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迅猛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当前,旧城区改造,尤其是主要街道两侧房屋改造过程中,经常遇到新旧建筑物邻建问题,目前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建筑物面积,往往建筑物邻建距离很近,为了既保证旧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又尽量减少新旧建筑物的距离,这种新旧建筑物的相邻关系,在多层建筑物中多采用悬挑结构形式,在高层建筑物中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邬岚  陈婷  郑艺  朱亚运  周涛  潘浩 《森林工程》2013,(2):121-125
利用移动设备、卫星地图等技术,采集居民的所在位置、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出行目的等信息,关键在于面向普通居民的系统易于操作,反馈的数据信息分析合理,能够有效获取居民出行的各项指标。系统设计分为基于移动设备的软件开发和反馈的海量数据的分析两部分。移动设备的软件采用Java语言在Android系统开发,软件在手机上安装运行后不需要被调查者进行任何操作,有利于非交通专业的被调查者能够顺利开展调查。移动设备利用GPRS发送被调查者的位置信息到MYSQL基础数据库中,并算出距离间隔信息以及速度信息。结合GIS工具,将道路网、公交线网、建筑物属性、用地属性,将出行终点的经纬度对应的建筑物匹配到可能的出行目的,再结合用户停留时间得到精确的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则由出行距离,出行速度和是否经过城市道路网等条件判定。通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出行的经纬度对应到GIS中的出行路径与公交线网比对,判断精确的出行方式,最后获得出行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屋顶花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屋顶花园能改善城市建筑物外观,提高城市蓄水能力,解决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增加城市物种的多样性,调节城市大气及其他循环系统,使城市建筑物在强光下降温。同时,屋顶花园能为住户提供更好的娱乐场所,为业主和客户带来生态、科技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国家政策导向、城市建设需求和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研究,以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分析,结合《海绵城市规划编制指标与要点》以及《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635号),科学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模型,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科学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的各自权重值,由此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排序,根据评价指标优先次序指导海绵城市的绩效评价工作,这一有关指标权重的分析模型完善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考核程序,使得城市绩效评价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延续以往的大框架模式,这些绩效指标权重的科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有力地督促了海绵城市的快速成长和今后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城市商业区与居住区夜间停车泊位供需失衡问题,提出有效的停车泊位管理策略,本论文首先对共享泊位分配问题进行分析,以停车管理平台运营的共享车位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提出大型商场夜间共享停车泊位分配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然后根据商场停车空闲泊位特性设计实验,以平台运营商的利润与停车泊位利用率为指标进行泊位分配,将实验结果与先到先得分配方案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此模型不仅为停车管理平台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效益,还充分利用大型商场的空余停车位,提高商业区停车场的夜间利用率,使得停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ITS中路侧停车管理系统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中路侧停车管理模式,分析了路侧停车存在的必要性及当前管理中信息传递的不足,并分析了适应ITS(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几种车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比较先进而且经济实用的路侧停车管理系统方案,同时给出了系统构成及信息流向图。该方案把城市的路侧停车看成一个整体,并且可以和城市的停车诱导系统融为一体,对改善城市交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琬琦  张衡 《绿色科技》2024,(1):194-199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时空格局,基于2021年“五一”假期的百度迁徙数据,从城市节点、城际联系、网络集聚3个层面挖掘节假日背景下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网络格局,以揭示城际居民在时间、空间上的移动规律。研究发现假期期间,城际居民出行呈“U”形变化趋势,城际出行网络具有等级规模性,88%的城际客流都分布在200 km的出行距离中,形成了3个凝聚子群。结果表明:(1)“五一”假期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需求具有时间对称性,空间分布呈现中间高、两翼低的特征,城际出行网络空间形成以西安为中心,宝鸡、咸阳、渭南为次中心的“一大三小”的发展模式;(2)城际客流联系具有极化现象,且空间近邻性特征显著,城际客流运输通道主要位于陕西省境内,短距离出行集中,整体上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放射性出行模式;(3)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省内联系较强。  相似文献   

9.
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静态交通现状,从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电力作为城市发展支柱,供电可靠性愈发重要,从而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亟需完善配网自动化建设,有效减少人员运行维护时间及工作量.但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须结合配网自动化需求与特点,明确影响因素,制定解决措施,从而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主要探究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提出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卢琼 《广东园林》2009,31(4):46-48
以佛山区域陶文化遗产主题公园为例,论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结合园林建设的可行性,总结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途径是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为佛山及同类城市未开发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园林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的现实约束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国家公园建设在云南的提出和探索.分析云南省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存在着缺乏立法基础与政策保障、破解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尚须时日、在与各产业之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巨额建设资金筹集困难、技术支持与人才支撑不足等的现实约束.提出创新推进,重点突破;科研先行,理论指导;规划引导,循序渐进;强化监管,定期监测等国家公园发展战略,并提了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考察美国纽约口袋公园如佩雷公园、绿亩公园、高线公园并以它们为案例研究对象,阐述了美国口袋公园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口袋公园现象的本质和意义,探讨了口袋公园对建设我国城市高密度中心区休憩环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全面调查广东省从化市森林公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建设发展轨迹、建成情况、规模特征、规模水平、空间布局和经营情况等方面对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建设上存在的不足,并对从化市森林公园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公园是现代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化公园的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文化环境。通过总结石家庄市石津灌渠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探讨了生态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为生态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浅析美国袖珍公园典型代表——佩雷公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城市中的袖珍公园也称“迷你”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在城市结构中,主要为附近居民服务。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袖珍公园。1967年5月23日,美国纽约53号大街的佩雷(Parlay Park)公园正式开园,这一新形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问世,标志着袖...  相似文献   

17.
自1931年日本《国家公园法》颁布以来,日本的国家公园法律制度已施行90年,相关法律制度已趋于成熟和完善。我国在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过程中出台了指导方案和意见,部分试点地区也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但还没有国家层面的国家公园立法。文中重点以日本《自然公园法》《自然公园法施行令》和《自然公园法施行规则》为研究对象,探讨日本的主要国家公园法律制度,提出其对我国国家公园法律制度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源  周亘 《陕西林业科技》2012,(4):63-65,71
纽约中央公园位于美国曼哈顿中心地带,占地面积3.4km2,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大型城市公园。150多年的营建和管理历史证明,它已深入到纽约市民的生活中,是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纽约中央公园的营建理念和管理方法,对我国的城市公园发展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城市公园颠覆了传统封闭式公园的模式。开放式公园作为城市的一个生活场景存在,与整个城市相融合。以青岛市海泊河公园的改建规划为例,来探讨现代开放式公园的改建规划。立足开放式的定位,探索开放式布局的规划设计、开放式空间的绿化设计以及开放式灯光景观设计;并在改建规划中展现海泊河公园独有的魅力,使公园的立交文化和水文化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