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网络时延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端到端网络时延测量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给出了实现网络时延测量的几种方法,介绍了基于ICMP、TCP、UDP等几种网络通信协议的网络时延测量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分析,对各种各种测量方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持续高频扰动对具有时延惯性环节被控对象的影响,提出了带时延补偿的扰动观测器.结合被控对象逆、Q滤波器、超前补偿环节和时延逼近器,运用频域分析技术实现了对被控对象的良好控制.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时延补偿观测器能够有效地克服时延对被控对象的不良影响,对相关持续高频扰动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通过数值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CDMA2000 1X EV-DO无线接入环境, 采用数学分析方法试图对互联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中的用户会话建立时延进行定量分析. 详细分析了无线链路协议在数据链路层上产生的传输时延, 同时分析了上层重传机制对传输时延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数据链路层使用无线链路协议、 传输层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 应用层使用会话初始化协议所产生的会话建立时延最小.  相似文献   

4.
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延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由网络产生的信息传输时延对系统的控制性能有重大影响.时延会降低系统的控制性能,使系统稳定范围变窄,甚至可能使系统不稳定.首先概述了网络控制系统及固有的特点,随后深入分析了网络控制系统中时延产生的原因以及采用随机访问和调度两类访问方式的控制网络中时延特性,阐明了时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例给出了系统稳定时延和采样周期之间的约束关系.该约束关系可作为选择采样周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局域网中语音通信时延是影响语音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局域网中语音通信时延,提高语音质量,以采用低阶音频函数和UDP协议实现语音传输系统为基础,通过实验并分析了造成局域网中语音通信时延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在局域网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实时语音通信时延的解决策略,实验数据证明,时延的分析是正确的,降低时延的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网络时延的预测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平均时延窗口-ADW预测方法和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BP-ADW预测网络时延的方法,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尤其在网络发生突变时效果要好于平均时延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ATM网络呼叫建立时延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ATM网络的呼叫建立时延, 提出了交换节点在呼叫控制处理中通过最佳能力分配分布和平衡处理负荷, 从而实现呼叫建立时延的最小化; 讨论了呼叫建立时链路信令时延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端到端时延的方法--往返规划算法,它是基于已有的线性规划算法,同时对相对两个方向上的时延进行测量,把不同分组在相对方向上的时延之和看作为同一个分组的“往返时延”以消除通信双方时钟时间差对端到端时延的影响,当相对方向上经历最小时延的分组在不同时刻发送时,这个“往返时延”还受到双方时钟频率差的影响,算法采用了调整其中任一分组发送时刻的方法消除此影响,并与线性规划算法以及Paxson算法作了性能比较,理论及实验结果均表明在不增加复杂度的前提下往返规划算法估计出的端到端时延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
预失真技术已经成为功率放大器线性化的一项重要技术,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传输信号在学习回路中存在的延时影响了数字预失真算法的线性化性能。在分析传输时延对预失真算法影响的基础上,改进了时延估计算法,并将其应用在数字预失真技术中。通过仿真测试,验证多步插值时延估计算法的有效性。在预失真线性化技术中采用时延估计,能有效克服传输时延的不利影响,充分实现预失真技术的线性化性能,进一步改善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10.
IP网络的服务质量(QoS),包括带宽、丢包率、时延和时延抖动4个指标.根据具体情景的设定,研究了无线VoIP网络中带宽和时延的关系以及时延改善的问题.得出了无线VoIP网络的时延预算公式.通过构建一个越洋电话的场景分析,得出无线接入的排队和处理时延上限大致为10 ms与4 ms.通过设置具体的数据和语音业务,构建一个具有两级优先机制的网络仿真模型,分三种情况展开研究,分析了各种满足系统QoS的离散带宽和时延的关系.提出了两种可以减少多业务环境下语音时延与带宽消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控制延误和停车延误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地分析了信号交叉口车辆的受阻过程,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控制延误和停车延误模型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用实测数据对控制延误和停车延误之间的换算系数作了验证. 结果表明,停车延误和控制延误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而与信号配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时滞不确定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具有非线性摄动的时滞不确定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问题。针对单时滞不确定系统,利用Lyapunov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参数相关的Lyapunov函数,并借助短阵不等式和矩阵特征值及矩阵范数的性质,给出了单时滞不确定系统时滞相关渐近稳定的判别条件,并将所得结果推广到多时滞不确定系统,得到了多时滞不确定系统时滞相关渐近稳定的判别条件。基于所得判别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分层递推”算法,使得条件的判断容易实现。一个二维系统的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时变滞后系统控制所存在的时滞跟踪这一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用扩展 B 多项式进行时滞跟踪的很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时滞跟踪准确、及时且算法简单,为进一步对时变滞后系统提出更有效的控制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Keil C语言是开发单片机系统常用的语言,但不能象汇编语言一样预测代码执行的指令周期,对外围元件实现精确的延时控制比较困难.文章从Keil C的编译原理出发,分析几种延时函数,实现了精确的延时效果.  相似文献   

15.
A 2 DOF dynamic model of regenerative chatter model with state-dependent time delay is developed in milling processes. Regenerative effects, "ploughing" or "rubbing" effects between the flank of the cutting edge and the machined surface, and feed effects are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regenerative delay is determ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utter rotation and the tool vibrations resulting in a state-dependent time delay. The governing equation is a delay-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state-dependent delay (SD-DDE), as opposed to the standard models with constant time delay. Based on Frechet derivative theory, the linearization of periodic state-dependent 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 is also investigated. For a system with practical milling parameters,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state-dependent delay into the model does not essentially affect the linear stability properties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16.
煤与瓦斯延期突出的突变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变理论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光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突变问题.本文利用突变理论对煤与瓦斯延期突出进行了研究,认为延期突出的滞后时间是由地应力、煤体中的瓦斯、煤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外作用(爆破等)等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并依此提出了延期突出的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人口动力系统能控性问题,该文运用算子半群方法,在解半群意义下利用无时滞人口动力系统的精确能控性结果讨论了具有时滞的人口动力系统的近似能控性,并给出了近似能控性,证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控制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不断进展,网络延时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影响日益突出,它是恶化系统性能、导致信息不能准时到达、引起系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对网络控制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延时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影响,并从减少网络延时的网络优化与调度策略、无模型智能控制策略、鲁棒控制策略等方面出发,对网络延时的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有效地实施网络控制提供了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 Data acquisition is the precondition of digitali zation of analog signals. So a slight error in the proc ess of data acquisition may have a serious influenc on the restoration of signals, which means that th data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s a key step in digitaliza tion of analog signals [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 of digitalizatio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high frequency signals need to be acquired. Because of th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devices, the low speed A/D conve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