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水平与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部位、脑出血量分为合并消化道出血组、单纯脑出血组,非丘脑出血组、丘脑出血组,基底节区小量脑出血组、基底节区中大量脑出血组,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血...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量40例脑出血和60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3、7、14、21天血清胃泌素的含量,并与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随着病程延长逐步降低,峰值时间为第7天,第21天降至对照组范围。在各时间点疾病组间无明显差异。脑出血未破入脑室或无消化道出血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在第21天降至正常;而破入脑室或伴消化道出血者,在第21天时血清胃泌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出血量有关。结论:脑血管病患者于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与临床有密切关系,这为应用抗酸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小肠黏膜变化及其与胃泌素水平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2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7天胶囊内镜观察小肠黏膜改变并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发病后第1,3,7,14,21天血清胃泌素浓度,并与1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结果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峰值时间为第7天。其中,非丘脑出血者及无小肠黏膜病变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在第21天降至正常水平,而丘脑出血者或伴明显小肠黏膜病变者,在第21天时血清胃泌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5例患者中13例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或浅溃疡形成,1例合并有活动性出血,对照组1例见小肠黏膜节段性充血(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与小肠黏膜改变及胃泌素动态变化有着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乳酸(LAC)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干化学法测定56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乳酸的变化,同时选取58例未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比存活者更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乳酸升高与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其与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急性期病例72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21例,另取脑出血恢复期20例作对照,分别测定其胃泌素水平。结果:无论脑出血急性期是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另脑出血急性期伴上消化道出血时其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不伴上消化道出血者(P<0.05)。结论:早期监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可望及早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冷束缚法建立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以探讨胃肠激素与应激性溃疡发病的相关性。实验组置于(4±2)℃环境,3H,对照组置于(18±3)℃,3h,分别检测不同时间血清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的水平。结果表明,实验组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消长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泌素水平、病毒性肠炎与小儿急性肠套叠病因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30例病毒性肠炎治疗前后和 30例正常同龄婴幼儿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胃泌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病毒性肠炎治疗前的血清胃泌素值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的血清胃泌素值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肠套叠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胃泌素值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病毒性肠炎和肠套叠治疗前后的血清胰高糖素值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胃泌素血症和病毒性肠炎可能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3例大肠癌病人根治术前后血清及癌组织中胃泌素水平。结果:大肠癌病人术前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高分化腺癌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最高。根治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时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方法中毒组52例和正常对照组25例分别于中毒后和清晨空腹时各抽取静脉血5ml,测定并比较各组胃泌素水平及与胃出血的关系.结果中毒组及各分组与正常对照组、合并消化道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血清胃泌素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胃泌素测定可作为急性中毒患者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 免疫法测定32例HIE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健康足月儿、肺炎新生儿及消化系疾病患儿比较.结果 HIE患儿血清胃泌素高于正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q=36.45,28.94;P<0.05),低于消化系疾病组(q=10.53,P<0.05).肺炎组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E患儿血清胃泌素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3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血清、胃液中胃泌素(GAS)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脑出血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法测定。结果急性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清、胃液GAS含量第1周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第一个24小时略高于正常水平,第二个24小时达高峰,第5天后逐渐下降.第4周接近正常水平:急性脑出血患者GCS评分越低,血液、胃液GAS含量越高,患者呕吐频率、胃液潜血阳性率、死亡率越高;不同部位脑出血GAS含量经LS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出血昏迷患者存在GAS分泌异常。GAS作为体内重要的脑-肠肽激素、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强有力的递质,GAS参与急性脑出血后继发性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测定急性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清、胃液GAS含量,对临床观察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探讨脑出血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和选择营养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6例脑出血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44例做了护理总结。结果44例中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9%。无效的4例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用洛赛克延长疗程,均于8d内出血停止,无一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而直接引起死亡。结论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对应激性溃疡的患者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减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治疗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68例患者分为泮托拉唑组 (38例 )和法莫替丁组 (30例 )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2 .6 %和 2 3 .3 % ,脑出血病死率为 1 3 .2 %和 36 .7% ,泮托拉唑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泮托拉唑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洛赛克在治疗老年人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洛赛克组(男69例,女49例,年龄60岁~92岁)接受洛赛克40mg静注,2次/日.信法丁组(男51例,女47例,年龄60岁~90岁)接受信法丁20mg+5%GS250ml静滴,2次/日,二级疗程约为6天.结果:洛赛克组总有效率83.9%.信法丁组为66.3%(P<0.01)。对应激性溃疡的出血量<800ml,脑出血部位为壳核.丘脑.脑叶,出血量<60ml的治疗中,海赛克的疗效明显优于信法丁(P<0.01).在应激性溃疡的出血量>800ml脑出血部位为桥脑、小脑、脑室出血、出血量>60ml的治疗时,二组的总有效率相似(P>0.05).在应用中,未发现洛赛克对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和并存症造成影响,实验室检查无改变,副作用轻微.二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应激性溃疡的出血量、脑出血量.脑出血部位的分布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脑出血部位为壳核、丘脑、脑叶,脑出血量<60ml,出血量<800ml的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中,洛赛克是一种可供优先选择的抑酸止血药物;对脑出血部位为桥脑.小脑、脑室,脑出血量>60ml,出血量>800ml的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时,在使用洛赛克的同时应加强针对脑出血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防治脑出血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同时加用西咪替丁静脉筋注,并与对照组比较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2.5%,远低于对照组的47.5%(P<0.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提倡常规应用西咪替丁可防治其急性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明伟  彭俊  刘阳  范秀云  周伟  袁德良 《四川医学》2010,31(11):1606-1608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液及静脉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了解这些炎症因子与脑出血病灶及外周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高血压脑出后24h,72h,7d和14d取80例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检测MMP-9、IL-6、TNF-α的含量(实验组),并与30例正常体检的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液MMP-9、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而且还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本身静脉血,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清中MMP-9、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清且病情越重几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脑出血不同时期静脉血清MMP-9、IL-6、TNF-α含量比较,在72h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MMP-9、IL-6、TNF-α参与了脑出血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及TNF-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78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出血后24h、72h、7d和14d时的血清MMP-9、IL-6、TNF-α水平,测量其相应时间的灶水肿体积,并与3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MMP-9和IL-6在发病24h内明显升高,72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7d后明显下降,14d接近正常水平。血清TNF-α在发病后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24h、72h均明显升高(P〈0.01)。发病后24h、72h的血清MMP-9水平与IL-6、TNF-α、血肿体积、水肿体积、水肿比值、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MMP-9与灶水肿体积及病情严重相关,与相对水肿体积相关性更强; MMP-9、IL-6、TNF-α共同参与脑出血后灶周水肿形成,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