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阿霉素对不同乳腺癌细胞株的抑制及凋亡调控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阿霉素(ADM)对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MDA-MB-231的抑制作用效果及机制,评估细胞凋亡对乳腺癌治疗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于Bcap37、MDA-MB-231,用MTT法检测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分子Fas、Bcl-2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阿霉素对Bcap37的抑制率较高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对MDA-MB-231抑制率较低,且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不明显。阿霉素作用于Bcap37后Fas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可观察到细胞凋亡。阿霉素作用于MDA-MB-231后p53、Fas、Bcl-2表达变化不明显,未发现凋亡细胞。结论 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南于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不同,对化疗敏感性、抗药性不同,与化疗药物对其诱导凋亡的能力差异有关,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ADR化疗耐药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p75NTR及p75NTR-siRNA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DA-MB-231/ADR对耐药的影响;FCM检测转染p75NTR及p75NTR-siRNA的乳腺癌及耐药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p75NTR可有效增强MDA-MB-231/ADR细胞对ADM、GEM和OXA的耐药性(P<0.05);抑制p75NTR的表达可抑制MDA-MB-231/ADR细胞对ADM、GEM和OXA的耐药性(P<0.05).转染pcD-NA3.1-p75NTR后,MDA-MB-231/ADR-p75NTR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G0/G1期细胞增至(61.12±1.89)%,S期细胞减至(32.76±0.23)%,凋亡率减至(16.83±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75NTR-siRNA后MDA-MB-231/ADR-p75NTRsi1细胞的细胞周期于G0/G1期减至(39.26±1.31)%,S期细胞增至(52.88±1.74)%,凋亡率增至(21.49±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表达p75NTR能够使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ADR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促进细胞存活,抑制其凋亡,降低MDA-MB-231/ADR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促进其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声动力治疗(SDT)是通过超声波激活聚集在肿瘤细胞内声敏剂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本文研究观测阿霉素对二氢卟吩e6为声敏剂声动力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的作用,旨在探讨阿霉素对二氢卟吩e6声动力是否具增敏作用.方法 二氢卟吩e6声动力单独及联合阿霉素处理MDA-MB-231细胞,45 min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显色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1.1.0 MHz频率超声强度0.5~2.0 W/cm2范围作用60 s呈强度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二氢卟吩e6和阿霉素分别在0.05及0.1μg/ml~0.4μg/ml范围内浓度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2.与超声(0.5W/cm2×1.0MHz×60 s)和二氨卟吩e6(0.05~0.2mg/ml)单独作用相比,超声和二氢卟吩e6两者联合作用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作用显著增强(P<0.05).3.与二氢卟吩e6声动力(超声:0.5W/cm2×1.0 MHz×60 s;二氢卟吩e6:0.1 mg/ml)和阿霉素(0.1~0.4 g/ml)单独作用相比,声动力联合阿霉素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作用显著增强(P<0.05),其抑制作用与联合时序相关,声动力作用后用阿霉素比先用阿霉素后进行声动力更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P<0.05).结论 阿霉素对二氢卟吩e6声动力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具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iR-342-3p对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和MDA-MB-231中miR-342-3p的表达?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hsa-miR-342-3p模拟物到低表达miR-342-3p的乳腺癌细胞株(mimic转染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mim-NC转染组);转染miR-342-3p抑制物到高表达miR-342-3p的乳腺癌细胞株(inhibitor转染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inhi-NC转染组)?mimic转染组?mim-NC转染组?inhibitor转染组和inhi-NC转染组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2 ?滋mol/L的紫杉醇?顺铂及4 ?滋mol/L的阿霉素的进行培养,应用CCK8法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细胞增殖率的变化?结果:以SKBr3为参照,miR-243-3p在MCF-7细胞中的相对表达倍数是126.000,在MDA-MB-231细胞中的相对表达倍数是0.017?mimic转染组细胞与紫杉醇?顺铂孵育48 h后,肿瘤细胞增殖率低于mim-NC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与阿霉素孵育后细胞增殖率与mim-NC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nhibitor转染组细胞与紫杉醇?顺铂和阿霉素孵育48 h后,肿瘤细胞的增殖率高于inhi-NC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iR-342-3p能调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对紫杉醇和顺铂的化疗敏感性,但提高miR-342-3p表达不能增加MDA-MB-231细胞对阿霉素的化疗敏感性,降低miR-342-3p的表达却可以减弱MCF-7细胞对阿霉素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杨莉  黄娇  彭媛  母立峰  刘福 《西部医学》2022,34(1):140-145,150
目的 探讨奈达铂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μmol/L多西紫杉醇)及奈达铂低、中、高剂量组(15、30、45μg/mL奈达铂).M T T法检测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Anne...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转染聚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Ⅱ(INPP4B)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法、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INPP4B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使MDA-MB-231细胞表达INPP4B;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INPP4B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 (p-AKT)以及INPP4B的蛋白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 INPP4B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低表达;慢病毒转染使MDA-MB-231细胞INPP4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AKT蛋白的表达降低;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阻滞于G0/G1期。结论 INPP4B基因能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并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糖体S6蛋白激酶4变异体(RSK4m)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 方法 将RSK4m的过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至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中,分别设一个阴性对照组(mock组)及过表达RSK4m1组(OE1组)、过表达RSK4m2组(OE2组)、过表达RSK4m3组(OE3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SK4m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CCK-8试剂盒检测转染后MDA-MB-231细胞的生长增殖, 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验证热休克蛋白与RSK4变异体的相互作用。 结果 成功转染RSK4m慢病毒表达载体至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其mRNA和蛋白水平均过表达(P均<0.05)。OE1组、OE2组、OE3组在24、48、72、96 h的细胞抑制率(%)与mock组相比,48、72、96 h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IP结果证实热休克蛋白与RSK4m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结论 RSK4m可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并可能与RSK4w的抑制增殖作用存在着不同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与环孢素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耐药倍数。乳腺癌敏感细胞株MCF-7/S和耐药细胞株MCF-7/ADR各自分为: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阿霉素;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或者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不同浓度的环孢素A;空白组。MTT法观察细胞抑制率,并算得半数抑制浓度,得出耐药逆转倍数。用免疫荧光法测得加入阿霉素的MCF-7/ADR细胞株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或者环孢素A作用下,细胞内的阿霉素浓度。结果 (1)MCF-7/ADR细胞株的耐药倍数为12.13。(2)对于MCF-7/S细胞株,雷帕霉素和环孢素A的耐药逆转倍数均为1。(3)对于MCF-7/ADR细胞株,10μmol/L环孢素A使阿霉素的IC50显著降低(P<0.05),逆转倍数为1.6,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IC50逐渐降低,逆转倍数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μmol/L雷帕霉素使阿霉素的IC50显著降低(P<0.05),逆转倍数为1.6,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IC50逐渐降低,逆转倍数有逐渐增高的趋势。(4)10μmol/L的环孢素A和1μmol/L的雷帕霉素,开始增加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内的阿霉素浓度,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阿霉素浓度增加。相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下,雷帕霉素组的细胞内阿霉素浓度较环孢素A高。结论雷帕霉素能逆转MCF-7/ADR细胞株的耐药性,且效果较环孢素A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小复方(Yiqi Formula)逆转三阴性乳腺癌顺铂(platinum,DDP)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耐药的能力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采用MMT检测协同效应浓度下的益气小复方对DDP诱导三阴性乳腺癌DDP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生长抑制的影响,随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益气小复方联合DDP对MDA-MB-231/DDP诱导凋亡的增敏作用;应用电感耦合质谱仪检测比较益气小复方联合DDP组与单用DDP组MDA-MB-231/DDP胞内铂离子浓度累积的差异,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益气小复方对耐药相关蛋白以及对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同时,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DDP组、益气小复方组和益气小复方联合DDP组以做进一步验证。结果:益气小复方联合DDP可使MDA-MB-231/DDP耐药指数显著降低(P0.01),且MDA-MB-231/DDP在不同浓度DDP作用下联合作用组均比单用DDP组凋亡比例显著增加(P0.05或P0.01);益气小复方联合DDP可显著增加MDA-MB-231/DDP细胞株胞内铂浓度(P0.01);联合组中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表达量分别是DDP组的41%、36%、47%(均P0.001);益气小复方联合DDP组中IKKα蛋白表达和NF-κB蛋白核内积累水平均较其他组显著降低(均P0.01)。体内实验结果提示,益气小复方联合DDP组较其他组瘤体体积增加较慢(P0.05)、剥瘤前通过荧光活体成像荧光值低(P0.05)以及最终瘤体的质量小(P0.05)。结论:益气小复方可能通过抑制了NF-κB通路的活性,进而下调相关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P-gp、BCRP和MRP2的表达从而逆转MDA-MB-231/DDP细胞对DDP的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iR-342-3p对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行术前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病人32例,其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27例,检测肿瘤组织中miR-342-3p的表达情况;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转染has-miR-342-3p模拟物(mimic)和miR-342-3p抑制物(inhibitor),设立阴性对照(mim-NC)组和(inhi-NC)组.mimic组,mim-NC组,inhibitor组和inhi-NC组细胞株,分别加入浓度为2μmol/L的紫杉醇,顺铂及4μmol/L的阿霉素进行培养;应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48 h后肿瘤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的变化.结果:miRNA-342-3p在术前化疗后达到CR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R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P<0.05).Mimic组细胞株与紫杉醇,顺铂作用48 h后肿瘤细胞增殖率低于mim-NC组,凋亡率高于mim-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0.05).Inhibitor组细胞株与紫杉醇,顺铂作用48 h后,肿瘤细胞增殖率高于inhiNC组,凋亡率低于inh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阿霉素作用后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在mimic组与mimNC组,inhibitor组与inhi-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42-3p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药物反应更敏感,miR-342-3p能调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对紫杉醇和顺铂的化疗敏感性,但miR-342-3p不影响MDAMB-231细胞株对阿霉素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川陈皮素对乳腺癌细胞 MDA-MB-231 的体外化疗增敏作用。方法 以 MDA-MB-231 细胞为研究对象,MTT 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DNA Ladder、核小体双抗体 ELISA 和流式细胞仪测定 MDA-MB-231 细胞凋亡情况,凝胶阻滞实验 (EMSA) 和 ELISA 检测川陈皮素对核转录因子 (NF-κB) 的转录激活的影响。结果 20 μmol/L 川陈皮素分别与 1 nmol/L 紫杉醇或 50 ng/mL 阿霉素联合使用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为 75.1% 和 82.6%,单独使用 1 nmol/L 紫杉醇或 50 ng/mL 阿霉素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为 40% 和 45%;核小体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和 DNA 凝胶电泳实验表明川陈皮素与紫杉醇或阿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促进 MDA-MB-231 细胞的凋亡,EMSA 和 ELISA 实验表明川陈皮素与紫杉醇或阿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抑制 NF-κB 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Zebularine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增殖和SARI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MDA-MB-231细胞株,分别通过不同浓度的Zebularine作用细胞株24 h后收集细胞,运用MTT法测定Zebularine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增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Zebularine对乳腺癌细胞株SARI的表达。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Zebularine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P0.05),Zebularine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SARI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Zebularine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SARI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对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增殖及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细胞,24 h后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 对照组和PC10、20、40、80、160、320μg/mL组.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FoxA1蛋白及抗凋亡蛋白bcl2、UCP2表达.结果 PC各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5);PC(10-160μg/mL)组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5),PC(40-320μg/mL)可以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P<0.05);PC320μg/mL组各时间点细胞抑制率与PC160μg/mL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60μg/mL PC可以时间依赖性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P<0.05);160μg/mL PC作用24 h后,FoxA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同时bcl2及UCP2表达降低(P<0.05).结论 PC抑制MDA-MB-231细胞,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升高其FoxA1表达,同时降低bcl2及UCP2表达,表明PC可能通过促进FoxA1表达发挥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18b在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顺铂(DDP)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根据转染条件分为MDA-MB-231组、MDA-MB-231+DDP组、MDA-MB-231-NC组、MDA-MB-231-NC+DDP组、MDA-MB-231 mimic组和MDA-MB-231 mimic+DDP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的miR-18b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miR-18b与靶基因3'UTR的结合;应用qRT-PCR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miR-18b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荧光素酶实验报告验证ATM为miR-18b的靶基因,并与ATM 3'UTR序列部分结合;与MDA-MB-231-NC组比较,MDA-MB-231 mimic组和MDA-MB-231 mimic+DDP组细胞中miR-18b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MDA-MB-231组比较,MDA-MB-231+DDP组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DA-MB-231-NC组比较,MDA-MB-231 mimic组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DA-MB-231-NC+DDP组比较,MDA-MB-231 mimic+DDP组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CK-8法检测,与MDA-MB-231 NC组比较,经不同浓度DDP作用后,MDA-MB-231 mimic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升高。结论:miR-18b通过靶向调控ATM蛋白增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DDP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扶正中药联合紫杉醇(PTX)逆转TLR4过表达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对PTX的耐药及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MTT实验检测扶正中药、PTX及两药联用对乳腺癌细胞株T47D及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扶正中药与PTX在处理MDA-MB-231细胞株时有协同作用,可诱导MDA-MB-231细胞株细胞凋亡增加(P<0.05),使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p-lκBα、NF-κB表达减少(P<0.05)。结论:MDA-MB-231细胞株中,扶正中药可以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增加细胞凋亡,从而增加PTX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逆转乳腺癌对PTX的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结合蛋白2(NUCB2)介导的下游信号分子和通路,为阐明NUCB2在乳腺癌中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NUCB2-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MDA-MB-231细胞株.然后将MDA-MB-231分为阴性对照病毒感染细胞组(NC组)、感染NUCB2基因shRNA病毒细胞组(KD组),用Affymetrix基因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BMP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半定量RT-PCR法检测高转移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低转移性乳腺癌细胞MCF-7中BMP9的表达,用人BMP9重组腺病毒(AdBMP9)感染MDA-MB-231细胞作为实验组,含GFP的空载腺病毒(AdGFP)感染MDA-MB-231细胞作为对照组,MIT法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未检测到BMP9mRNA的表达;MTT结果显示,AdBMP9处理可引起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第5 dMDA-MB-231/BMP9组的细胞增殖率(0.8860±0.0532)显著低于MDA-MB-231/GFP组(1.2240±0.1031)(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腺病毒感染后第2d和第3d,MDA-MB-231/BMP9组细胞周期各相发生变化,G2/M期细胞明显增加,分别为MDA-MB-231/GFP组的3.2倍和2.4倍(P<0.05);同时BMP9可诱发细胞凋亡,腺病毒感染后第3dMDA-MB-231/BMP9组细胞凋亡百分率(31.55%±8.26%)明显高于MDA-MB-231/GFP组(3.80%±0.46%)(P<0.05).结论:提示BMP9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P55PIK基因表达,观察下调P55PIK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特异性针对P55PIK的siRNA瞬时转染P55PIK高表达细胞株MDA-MB-231,以转染无关序列siRNA(siRNA-NC)和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对P55PIK表达的下调效果,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 siRNA-P55PIK明显下调MDA-MB-231细胞中P55PIK蛋白的表达;MTT检测显示下调P55PIK后,MDA-MB-231生长明显受到抑制;Transwell实验显示siRNA-P55PIK组穿膜细胞数为(5.2±1.3),显著低于siRNA-NC组(18.6±3.8)和空白对照组(18.4±4.3)(P<0.05)。结论应用RNAi抑制P55PIK基因的表达可抑制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虫草素对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其TMS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虫草素(0、1、2、4和8μg/ml)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的虫草素(0、1、2、4和8μg/ml)处理48 h后,MDA-MB-231细胞TMSG-1蛋白的表达。结果虫草素能够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地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虫草素可显著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P<0.01)。虫草素可以呈剂量依赖方式增强MDA-MB-231细胞TMSG-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2μg/ml虫草素即可明显上调MDAMB-231细胞TMSG-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虫草素可以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虫草素可能通过上调MDA-MB-231细胞TMSG-1蛋白的表达,发挥其潜在的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华伟  刘剑仑  蔡军  蒋奕 《广西医学》2008,30(4):469-472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杀伤效果,选择最佳作用参数(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强度);探讨PDT的作用机制,为PDT在乳腺癌的动物荷瘤模型和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激光组、单纯光敏剂组和实验组(照光 光敏剂)。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进行HpD-PDT实验,应用MTT法检测其光密度值OD492,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对人乳腺癌细胞在体外的抑制作用,并绘制其抑制曲线和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HpD-PDT组(HpD2μg/ml,5J/cm2)于治疗后24h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而空白对照组、单纯使用光敏剂组(HpD2μg/ml)及单纯激光照射组(5J/cm2)对细胞增殖均无明显影响。HpD-PDT后12h,透射电镜可见:实验组细胞内出现大量的核碎裂、核融解、核消失等坏死征象。结论HpD-PDT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生长,光动力疗法为乳腺癌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