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收集HIS中存储的2006年医院门急诊工作相关数据,分析了服务量、病人到达率、各窗口服务率、就医环节和就医有效时间等情况。结果显示门急诊就医环节多,病人有效就诊时间少,优化门急诊就医流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孙赟  喻佳 《医疗装备》2012,25(11):22-23
门急诊服务是医院诊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门急诊信息系统可以简化门急诊就医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刘瑛 《中国卫生产业》2011,(30):108-109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对改进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等等。各级医疗机构先后推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就医便民服务,进行高效便捷的门诊就诊流程的改革,让医院真正成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机构。医院必须着眼于医院现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关注门诊就医为开端的全程就医流程。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开展系列就医服务流程改造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门急诊就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某大学三所三级甲等医院,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56名门急诊患者就其对医院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患者对医院门急诊环境设施的满意率为91.16%;对就医等候或排队时间的满意率为87.59%;对工作人员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的满意率为95.60%;对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和技术水平的满意率为93.51%;对服务效果的满意率为95.77%。不同年龄组和文化程度组患者对门急诊的满意率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所在地患者对是否愿意再到这所医院就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而言,患者对医院门急诊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①门急诊环境应更加舒适;②就诊环节应更加优化;③医疗费用应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规范门急诊输液室服务流程的管理。方法成立输液服务流程管理重塑小组,通过评估、实施、完善、评价的程序对门急诊输液的服务流程进行重塑。结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防范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保证了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TOPSIS法对某市综合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测评结果进行评价,为医院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TOPSIS法从患者对医生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医技科室服务满意度、窗口服务满意度、医疗质量和效果满意度、医药收费规范合理满意度、整体环境满意度7个方面对2013年某市(县)8家综合性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测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符合,在8家综合性医院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中,C院最好,A院最差。结论各医院都应加强医护人员沟通技巧;树立医疗服务新理念;以病人为中心,改造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医院整体环境,营造舒心就医感受。  相似文献   

7.
门急诊自助服务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自助服务模式对缓解门急诊病人“看病难”的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平台,设计开发门急诊自助服务应用系统。结栗实现了自助挂号、自助取单、自助划卡扣费、自助费用查询及服务质量自助评价等功能,消除了挂号、取单及缴费等需排队等待的环节。结论自助服务模式的实施,优化了病人就诊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三长一短”难题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44所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近3年的门急诊急症就医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解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门急诊急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县、乡医疗机构门急诊急症就医情况的差别。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现场、信函调查方法。对44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乡级医疗机构2001-2003年期间的门急诊急症就医登记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 县级卫生机构急诊疾病以产科、外伤居多.乡级卫生机构以心血管、呼吸道疾病居多,县、乡两级机构门急诊急症疾病谱顺位不同,前10位疾病构成差异显著。结论 门急诊急症多是发病紧急、病情严重。在甘肃省部分贫困地区.患者就医除就近就诊因素影响外.长期以来群众对两级机构服务能力的主观认可程度也是造成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基层乡村医疗机构应努力提高门急诊急救方面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某区二级医院病人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上海市某区二级医院病人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病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尤其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及质量方面评价高,但是医院在医技服务、硬件设施及就医环境等方面仍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与对患者进行分层在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的有效性。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调查分析急诊儿科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改进,结合在急诊儿科已建立门急诊静脉药物输液中心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更加规范、科学的工作流程,同时引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层次管理并不断改进;统计新的管理方式执行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效率、护士满意度。结果新的管理方式执行后:(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2)病人满意度明显增加、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3)护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4)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流程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分层可以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数字化门急诊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普遍存在“看病难”问题,特别是门诊就诊“三长一短”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构建全数字化门急诊系统,优化门诊就诊流程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构建全数字化门急诊系统的三大原则,提出了通过基于预交金或银行IC卡的就诊模式、门诊后台和自动摆药系统以及建立门诊综合服务系统来优化门诊就诊流程,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县、乡两级门诊、急诊医疗费用对比分析,观察急诊费用占农村地区医疗费用总支出的比重。了解急诊在农村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地位。方法采用实地调查与信函调查的方式,抽样收集了3个县医院、9个乡卫生院门诊处方、门诊病人登记、急诊病人登记等资料。结果县级医院中急诊占总门诊量的13.80%,急诊医疗收入占门诊总收入的40.39%。结论急诊在总门诊量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次均费用却超过门诊次均费用的4倍,成为农村地区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5-2019年广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与医保待遇水平进行分析,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从不同主体的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住院的次均就诊费用及平均住院日和相对应的统筹支付占比等指标来描述分析广西2015-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和医保待遇水平情况;结果: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和住院的次均费用的年均增长率变化区间分别为-3.49%~8.38%、2.93%~31.41%和-3.36%~10.42%;其中,总体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大学生、学生儿童、三级医院和异地就医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9%、31.41%、13.39%、13.01%和23.7%;平均住院日年均降幅在4.5%-10.26%之间。总统筹支付占比在37.82%~59.44%之间。结论:门诊大病费用增长较快;平均住院床日有效缩短;保障待遇水平应加强费用控制,减少患者就医中的不合理开支。  相似文献   

14.
我院的急诊管理系统是以门诊管理系统为基础,针对急诊的特点进行改进,开发出来的。在门诊管理系统乃至整个医院的管理系统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急诊的最大特点是患者病情通常比较严重而且大多需要得到即时处理,不允许医护人员花过多时间在操作计算机上的,因此急诊计算机管理系统需要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就诊速度,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使病患更及时的得到救治。急诊系统的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工作流程,最终实现急诊业务全程的计算机管理及无纸化办公。  相似文献   

15.
体现以人为本的急诊部建设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笔者以2002年元月新改建的中日友好医院急诊部作为基础资料,概述21世纪中国急诊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模式。首先是急诊硬件结构的组成,包括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部的建筑布局设施改进、功能齐全的医技科室、合理的急诊医疗服务流程,以及院前急救、远程网络医疗设施。再者是急诊软件结构的组成,包括更新急诊医务人员的聘用制度、转变急诊服务理念、急诊的人员绩效和财务管理,发展急诊文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数字化门急诊平台的构建模式及近三年来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医院门急诊工作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可推广的数字化门急诊平台构建模式,以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为实证研究对象,评估其近三年来的应用效果。结果数字化门急诊平台的构建有效改善了"挂号难"、"看病难"等一系列就医难题。结论数字化门急诊平台构建模式科学高效、实用性强、推广性强,在实证研究中达到了建设的预期目标,促进了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社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与医院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费用的机制及影响。方法:对北京市89家三级公立医院、78家二级公立医院和206家一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2017年一二季度与2016年一二季度门急诊费用的变化,并分析服务利用和服务价格因素对门急诊费用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2017年二季度监测医疗机构的门急诊总费用为173.77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后,较2016年同期减少1.14%,费用增速下降2.46%。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费用较历史同期水平分别减少了2.82%和3.02%,增速分别下降4.06%和3.7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费用较历史同期水平增加17.09%,2017年二季度增速为26.28%,比2016年(15.84%)大幅度提升。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和服务利用对门急诊费用变化的贡献分别为6.98%和-7.65%。三级医院价格和利用对门急诊费用控制的贡献分别为10.37%和-12.00%。二级医院价格和利用的贡献分别为0.72%和-3.3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价格和利用对门急诊费用控制的贡献分别为6.08%和9.57%。结论: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通过调整卫生服务利用,有效控制了门急诊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三甲医院门诊患者的构成,分析门诊患者选择就诊机构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三甲医院门诊服务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对北方某特大城市10家三甲医院的1414名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0.2%的门诊患者来自于外地.医疗水平是门诊患者选择就诊医院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优质医疗资源配置要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辐射范围.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门诊就诊流程是提高三甲医院门诊服务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门(急)诊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求适合“以人为本”的门(急)诊流程和服务模式,是“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建设现代化和谐医院的必然要求。文章针对现有门(急)诊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非医疗时间过长、服务流程出现阻滞甚至逆流、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等现状,阐明了医疗服务流程重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意义,具体介绍了门(急)诊医疗服务流程重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