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睾丸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10例睾丸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主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块或仅有隐痛不适,组织学上均为弥漫型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证实B细胞来源6例,T细胞来源4例.结论:中老年人,特别是双侧睾丸弥漫性肿大,首先应考虑淋巴瘤的可能.本病确诊依赖病理学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对鉴别诊断及分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张淼  白洁  李晶  李永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2):160-161,I0001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2-75岁。主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6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4例为中心母细胞为主型,1例为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混合型,1例为B免疫母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CD45RO、CD79a均阳性,CD3、CD45Ra、CD30、PLAP均阴性。结论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正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6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其免疫表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免疫表型,探讨对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6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作回顾性临床病理研究,形态学分型按新版WHO(2001)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4岁,单侧睾丸肿大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例还累及对侧睾丸、附睾、精索及淋巴结等;组织学分型:22例(84.6%)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11.6%)为继发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3.8%)为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几乎所有病例肿瘤细胞都有很高的增殖活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bcl-2蛋白。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进行性睾丸肿大。应考虑到淋巴瘤的可能。该肿瘤的确诊依赖于病理活检,免疫表型检测及原位杂交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钢  文锦 《医学科技》2001,(3):45-47
目的:报告10例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标本切片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38-76岁,中位年龄56.25岁。临床表现主要为睾丸无痛性弥漫性肿大。病变部位:右侧5例,左侧4例,双侧1例。组织学形态均为恶性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表型B细胞来源9例,T细胞来源1例。结论:睾丸弥漫性无痛性肿大在中老年患者应考虑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最后确诊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10例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形态学牲及免疫表型。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标本切片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患年龄为38~76岁,中位年龄56.25岁。临床表现主要为睾丸无痛性弥漫性肿大。病变部位:右侧5例,左侧4例,双侧1例。组织学形态均为恶性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表型B细胞来源9例,T细胞来源1例。结论睾丸弥漫性无痛性肿大在中老年患应考虑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最后确诊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来证实。  相似文献   

6.
郭峰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5):276-276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988~1999年8例睾丸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和术后随访结果。结果: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睾丸弥漫性肿大,病理报告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治疗采用病灶侧根治性睾丸切除和术后化疗、放疗。6例2年内死亡(75%),2例存活5年以上。结论:对睾丸恶性淋巴瘤应予积极的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蒋晓天褚晓源1陈龙邦1(总后深圳医疗中心泌尿外科深圳518026)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较少见。该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需手术病理证实。我院近年来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65岁,左侧睾丸无痛性进行性肿大2个月余...  相似文献   

8.
李荣 《吉林医学》2010,(35):6633-6633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侧睾丸肿大,约6.0cm×2.0cm,于我院泌尿外科行右侧例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少见部位的恶性淋巴瘤(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睾丸及上颌窦等3例少见部位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甲状腺、睾丸及上颌窦淋巴瘤患者进行症状、体征、手术及病理分析。结果: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多发于老年妇女,起病缓慢,于单例或双例甲状腺处形成肿块,易误诊为甲状腺癌。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以睾丸肿大为首发症状,骨髓末梢血象无幼稚细胞,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征,易被忽视或误诊。上颌窦恶性淋巴瘤早期不易发现,容易发生全身扩散,预后较差。结论:甲状腺、睾丸及上颌窦淋巴瘤的临床研究,对进一步探讨少见部位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6例报告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①倪耀忠,罗定存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汪升庚[关键词]睾丸恶性淋巴瘤,无痛性,睾丸肿大,睾丸切除睾丸恶性淋巴瘤较少见,占睾丸肿瘤的l%~8%(1),我院从1986~1992年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  相似文献   

11.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原发部位不同,又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因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外恶性淋巴瘤原发于睾丸者甚为少见,现报告一例。 患者男性,58岁,于1986年1月8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发现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近月来肿大较快并有隐痛感。体检:一般可,浅表淋巴结来扪及,腹软肝脾未及,右侧睾丸肿大约12×15cm大小,质硬无压痛。血象及胸透均正常。1986年1月15日行右侧睾丸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侧睾丸恶性淋巴瘤,弥漫型,小无裂细胞性。术后行放射治疗。1987年1月18日于左腹股沟扪及肿大淋巴结1×1cm大小,病理诊断:同为恶性淋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1例睾丸原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主诉均为发现睾丸无痛性肿大。10例患者为单侧睾丸发病,1例患者为双侧睾丸发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患侧睾丸切除术,根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8例患者术后接受了化疗。8例患者得到随访,6例患者存活,2例死亡。结论:原发性睾丸淋巴瘤较少见,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多不佳。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为手术联合多疗程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7例患者均为单侧睾丸发病,以睾丸无痛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都根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治疗方案为根治性睾丸切除加术后化疗及放疗.5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中老年男性患者出现的无痛性睾丸肿大应想到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可能,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根治性睾丸切除加术后化疗及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睾丸肿大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豹提高对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以睾丸肿太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1个月。超声示左睾丸明显肿大,约8.0cm×3.8cm×4.5cm,其回声增强呈不均质状,内有数个不规则无回声暗区。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行硬膜外麻醉下行左睾丸切除术。送检病理免疫组化示:LCA(++),CD20(+),CD79a(+),CD45RO(-),PLAP(-)。病理诊断:(左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NHL。结论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罕见,多发生于老年,易发生对侧睾丸和CNS侵犯,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本病最常见的是弥漫性B细胞型,预后差。此病的治疗,在行睾丸切除术后常规给予CHOP方案,预防性鞘内化疗,对侧睾丸预防性放射,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报道1例42岁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手术标本经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表现为无痛性双侧附睾肿大,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CD45、CD20、CD79α阳性,CD45RO、CD3、细胞角蛋白(CK)、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阴性。结论: 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极为罕见,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王磊  李岗  郑昕  孙洵 《吉林医学》2013,34(6):1107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睾丸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痛性睾丸肿块,病理类型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全部患者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3例行化疗和放疗,4例单纯化疗,2例3年内死亡。结论:对睾丸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积极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598-1599
目的:对睾丸恶性淋巴瘤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探讨超声在睾丸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收手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睾丸淋巴瘤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16例患者中8例为恶性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型),4例为恶性NK/T细胞淋巴瘤型,4例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超声检查显示病灶均呈不均质低回声,10例患者病灶呈弥漫性分布,6例患者病灶呈结节状分布。彩色多普勒提示所有病灶内部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对睾丸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结合病史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睾丸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本例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由中到大淋巴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LCA及CD20为阳性;CD3、CD30、CD117及CK为阴性.结论 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为外周活化的B细胞起源,其预后差,易复发和转移;病理活检加免疫组化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观察和分析3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大体形态、冷冻切片方法及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并结合文献总结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患者多见于老年男性,镜下改变为睾丸间质中大量形态较一致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可有多型性及坏死.结论 睾丸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需结合临床、免疫组化进行诊断,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贺海燕  张淼  李晶  孙琪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996-997
目的探讨淋巴结及肺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提高HL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原发于淋巴结及1例原发于肺的HL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生于淋巴结者临床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生于肺者表现咳嗽、咳痰。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LRCHL)8例,结节硬化型(NSHL)4例,混合细胞型(MCHL)3例,淋巴细胞消减型(LDHL)1例,未发现结节性淋巴结为主型。8例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15、CD30、CD20、CD68、CD79a阳性,CD45Ro阴性。结论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中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组织学改变复杂多样,应与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及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TCRBCL)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